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心得体会 >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时间:2021-10-09 23:25:23 浏览量:

12 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惊慌、嗓子、呻吟、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积累有特色的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对老支书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找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感受当时的形势危急以及人们紧张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1,展示桥的图片。同学们,这些图片上画的是什么?(生回答:桥) 2.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板书:12桥),看到课文题目,你们来设想一下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 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老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出示课件2: 1.圈画生字生词,会读生字条中的8个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党员、呻吟、废话、吞没、猛然。

3.出示课件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

4.出示课件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在一次山洪暴发时,一位老汉沉着冷静地指挥乡亲们先过桥,而他和儿子却英勇殉职,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

5.出示课件5,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层: 突遇山洪(第1~6自然段);疏导撤离(第7~13自然段);桥塌殉职(第14~23自然段);祭奠英灵(第24~27自然段)。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三、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过渡:同学们,一天黎明,在一个小村庄里,发生了洪水。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请各小组做好准备,按大屏幕的自学提示进行学习。

1.出示课件6,自学提示(一) (1)浏览课文,用“  ”画出有关语句,圈出关键词,说说从这些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2)边读边想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交流并汇报。出示课件7: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比喻)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比喻)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拟人)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⑤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⑥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拟人) 师:同学们找得都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看屏幕上,请你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3.生自由读好后,选择一句你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

4.交流句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雨和洪水的疯狂和肆虐、凶猛,势不可当。) 师:多么可怕的洪水啊! 5.出示课件8,感受人们的紧张: (1)当时人们的反应是怎样的?(随机理解“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 (2)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情势危急) (3)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 (转换角色,体验危急) 设计意图: 抓住环境描写,体会当时的形势危急。

四、课堂小结。

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大家可以想一下,这样的灾情可能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学生交流)可是有一个人却改变了这样的结局,是谁?(老汉,一位老共产党员)下节课我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老汉的崇高精神。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抓住课文中对老支书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桥》。

二、聚焦老汉,体会老汉的形象。

过渡: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板书: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

1.出示课件9,自学提示(二) (1)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请用“  ”勾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提示:找出描写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  (2)小组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

2.出示课件10—15,学生交流并汇报,教师点拨。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受人拥戴,沉着,冷静) 师: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一座山)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盯”(板书) ②是啊,老汉像一座山,盯着这群惊恐不安的村民,他内心在想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预设:可千万不能慌呀,一定要沉着,要稳住,全村人可都等着我呢。我一定要让他们平平安安。

师: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让我们一起用心朗读。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连用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 !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铿锵有力地读读这句话。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从“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体会到老汉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的品质。

②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父亲在想什么?体会父爱如山。(板书:揪出儿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板书:用力推儿子) ①“推”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②此时的桥怎样?(板书:桥发抖、痛苦呻吟) 设计意图: 此环节,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通过找对老汉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3.指导朗读。

师:在大灾大难面前,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所作所为让在场的所有群众感动,也让我们感动。

(1)当山洪咆哮着像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时,当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时,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村口唯一的一座小木桥拥去。当他们来到木桥前时,发现,木桥前——生读: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人们停住了脚,望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老汉忽然发现队伍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4)可是,当群众安全撤离后,水,已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板书:桥塌 被洪水吞没)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让学生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

三、学习结尾,抒发情感。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出示课件16,配乐朗读。

2.文章为什么要在最后才交代两人的关系呢? 3.出示课件17,想象说话: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那些搀扶着老太太前来祭奠的乡亲们会怎么安慰老太太呢? 4.写话抒情: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老共产党员呢?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板书:不朽的桥) 5.写完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既升华了学生对老支书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理解题意,总结全文。

1.文章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2.总结:在灾难面前,一座窄窄的木桥引渡人们走过危险,走向安全。后来,这一座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的心中树起来,那就是——老支书,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支书,在人民群众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再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主题,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板书设计】 13 穷  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写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舒适、隔板、勉强、抱怨、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

2.抄写描写环境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她人的美好品质。

4.学习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自读感悟,勾画重点词、句。

3.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发挥想象。

4.续编《穷人》,升华人物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及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并体会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步感受桑娜的“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设计意图: 抓住课文中的“穷”引入课文。

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1.出示课件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2.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激起学生对列夫·托尔斯泰这一世界级大作家的景仰之情,从而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2,自学生字。

生字:注意“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三点水。

2.出示课件3—5,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设计意图: 这一教学环节,把着力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让学生在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课件6: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     ;孩子们没有     ;吃的是     ,菜     鱼。  两个孩子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     !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     垂下来。  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     盖在他们身上,还用     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初步感悟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从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及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  ”画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出示课件7—15: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A.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B.这段文字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 (先写了屋外,再写了屋内。) C.室内的描写是围绕哪个词语写的?(课件中将“温暖而舒适”加上着重号。) D.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是什么样子的? E.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 F.这所谓的“温暖而舒适”是靠什么取得的? G.这段文字中渔夫和桑娜的勤劳,作者是直接写出来的吗?(不是)是怎样写出来的?(是通过室内外环境描写表现出来的。)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师边读边提问: A.“沉思”是什么意思?桑娜家境贫寒是通过对桑娜的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心理) B.“勉强填饱肚子”是什么意思? C.这“勉强度日”的生活是靠什么来维持的? 小结:这段文字通过描写桑娜的心理表现了桑娜家境贫穷,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桑娜的家庭生活只能说是勉强度日,而这种勉强度日的生活也是靠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才得以维持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读课文,并发现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出了桑娜、渔夫的勤劳和他们家境的贫寒,有利于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

 (2)她忐忑不安地想:(出示第9自然段的相关课件)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一段有这么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①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美好品质。

②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变得坚定。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①为什么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桑娜抱回孩子的那一刻她经过深思熟虑了吗?她考虑到自己这样做是舍己为人的善举吗?那么是什么驱使她这样做了?(善良的本性。) ② “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为什么在桑娜看来“非这样做不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让学生在品味人物心理描写的过程中领悟到桑娜的心地善良。

3.描写对话的句子。

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也具备这种品质?请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的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同桌分角色读。

(4)出示课件16,重点引导: ①“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②“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桑娜沉默时,在想什么?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桑娜的心理活动,渔夫在想些什么。

(桑娜第一个沉默是在想我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个沉默桑娜在试探渔夫。) 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天气的恶劣和生活的压力使渔夫沉默了。) ③出示课件17:“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的负担,则完全置于脑后,可见渔夫心地很善良。

4.出示课件18,完成句子。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  与其           ,不如           。  宁可           ,也要           。  四、课堂小结。

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 ,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字功底。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加深对桑娜的认识,体会到渔夫善良、坚强的美好品质。

五、展开想象,续写《穷人》。

要求: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1.出示课件19,可以从以下内容提示: ①桑娜拉开帐子后,渔夫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②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 ③第二天,桑娜和渔夫会怎样跟孩子解释? ④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的两个孩子? ⑤两个孤儿的命运将会怎样? ⑥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 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桑娜一家人的生活及这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再现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2.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想象、构思,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全班评议。

出示课件20,附例文: 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把马灯高高地举起,只见七个小脑袋排成一排,其间两个浅黄色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鼻翼在轻轻翕动,鼻尖渗出了细小的汗珠。桑娜看着看着突然无力地瘫坐在了一张椅子上,两手掩着脸,“我们……我们怎么办呀?你看,他们睡得多甜多香,可我们……拿什么给他们吃?要知道……”她再也说不下去了。渔夫走了过来,拍了拍桑娜的肩膀,“别怕,我来顶着。你我少吃一口饭,就能把他俩给喂饱了。好了,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第二天拂晓,渔夫迎着海雾出海了。桑娜望着渔夫远去的背影,把两手放在胸前,念道:“为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保佑他一帆风顺吧!” 设计意图: 续写故事,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却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他们都有一颗美好高尚的心灵。

【板书设计】 13 穷  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14* 在 柏 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2.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过程与方法: 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深刻体会战争带给人们的残酷。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本中的词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交流,导入新课。

1.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战争是人民生活中最残酷的事。出示课件1,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作品。

2.学生谈印象深刻的反映战争的诗词、文章或影视新闻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战争有关的一篇课文。

(板书:14 在柏林) 设计意图: 找准话题导入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情境,为体会文章的主旨服务。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2,随机抽取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自学情况。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体会战争的残酷和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1.出示课件3,自读阅读链接。

(1)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主题的? 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妇人? ②为什么老妇人会发疯? (2)怎样理解“车厢里静得可怕”? 2.学生交流汇报。

3.出示课件4,教师点拨。

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妇人?(体弱多病) ②为什么老妇人会发疯?(三个儿子都战死了) ③怎样理解“车厢里静得可怕”?(都对老妇人的遭遇感到同情,战争的残酷、无情使人们陷入了沉思。) 4.出示课件5,教师补充: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象,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发疯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由老妇人联想到更多的受战争残害的千千万万的人。

四、感悟写法。

1.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更显沉重。请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

①开头:车厢里都是妇女和儿童。

②如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地数数“一、二、三……”,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三个儿子相继死去而发疯的老太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

设计意图: 当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后,对于文章蓄势和铺垫的手法,学生将会比较容易地找出。

五、课堂小结。

短短的几百字,却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的灾难,发人深省。

设计意图: 拓展视野,将这篇文章的情感延伸下去。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懂得当我们需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时,如何表达。

2.学会请别人支持时要运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3.请求别人支持自己,一定要理由充分。

过程与方法: 说出充足的理由让别人支持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让别人支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情境的不同,说出充足的理由让别人支持自己。

2.能设想对方的反应,能随机应变恰当应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平时我们可能有一些要求,需要别人的支持,那么我们该如何说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请你支持我》。(板书)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审题。

1.出示课件1:阅读第63页内容,了解口语交际的要求。

2.先明确这次交际的技巧。(以找老师办报纸为例)(板书) ①礼貌诚恳;②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③设想对方的反应,恰当应付。

设计意图: 了解交际的技巧,才能更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

三、交际指导。

小组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1.分角色扮演。

2.说说哪个小组的表现最有说服力,老师可能支持谁,为什么。

3.试着从提供的其他任务中选择一个,看看怎样才能获得支持。

4.最后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注意些什么。

①面对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语调不同,平辈应该是平等的,长辈应尊敬。②理由一定要充分,才能更有说服力。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模拟、交流等形式找出更充足的理由来得到别人的支持。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新的技能,用充足的理由来说服别人支持自己。课后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把支持的过程写下来。

【板书设计】 请你支持我 ①礼貌诚恳;②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③设想对方的反应,恰当应付。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激发想象欲望。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大胆想象,初步构思习作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学习的几个故事情节较为曲折,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但都是虚构的,这节课让我们也来创编一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 由本单元的训练要点导入新课。

二、明确习作目标。

出示课件1,学生明确习作目标。

1.提供了三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习作。

2.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把故事写得吸引人。

三、习作指导。

为了减缓训练的坡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习作时,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出示课件2: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写想象习作。

第一组:开满丁香花的校园里,可能是淘气包张明做了坏事,班长严厉地批评张明,淘气包不服气,而年轻的班主任教导有方,让淘气包心服口服地低下了头。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2.出示课件3:启发引导,开拓思路。

教师构思指导时,引导学生在求异思维上下功夫。让学生明白:同一个环境,同一个人或物,情节结构的安排也可以多种多样。

3.出示课件4:小组讨论第二组和第三组提供的材料。

第二组:可能在街头,少年陆天和志愿者徐明在帮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

第三组:在村庄里,爷爷的儿女们常年不在家,爷爷体弱多病,需要人照顾,铁蛋和表哥照顾爷爷,帮爷爷买药、倒水等。

4.小组汇报,并说说第几组的情节更吸引人,故事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设计意图: 根据课文给的材料,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四、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对照要求,检查习作。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习作的不足,并认真修改。

3.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作要求。

出示课件5: 说说故事是否完整;是否添加了环境描写;是否加入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二、出示佳作。

出示课件6: 1.说说这篇文章精彩的地方在哪里。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是精彩语句,可以是环境描写,也可以是准确的用词等。) 三、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出示课件7,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自改习作。

(1)是否有错别字和病句? (2)想象是否合理?情节是否生动曲折? (3)你的习作是否能给人以某种启迪? 2.分小组互批互改。

3.课堂交流。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改的。

4.对通过自己的修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进一步调动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

四、同桌互评,修改习作。

出示课件8,明确习作评价标准,同桌互相评价习作,给出修改意见。

五、小组交流习作的修改方法。

小组内成员互相交换习作,学习交流,收获更好的修改意见和写作方法。

六、学生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故事写完整 丰富的想象 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语 文 园 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三国演义》中关公的人物形象。

3.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4.把握作者的忧伤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自学、交流、汇报、点拨、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三国演义》中关公的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人物? 生:(先人后己、有威信)的老支书;善良、有同情心的桑娜;(可怜)的老人 2.那么我们是如何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呢?出示课件1,读读第65页的交流平台内容。

3.出示课件2: ①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 ②通过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③借助环境描写突显人物形象。

4.说说《穷人》一课是如何体现人物形象的。

5.《桥》一课是如何体现人物形象的?(抓住老支书的语言、动作来体现;抓住环境描写,感受老支书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 设计意图: 由本组课文的人物形象导入单元的学习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课件3:《三国演义》中关公的人物形象。

①读读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②小组交流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意思。

设计意图: 学习《三国演义》中的片段,学习如何体会人物形象。

2.出示课件4,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1)体会桑娜的内心世界。

①师:这一段话选自《穷人》,其中有许多省略号,读一读这段话,试着写一写桑娜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②学生汇报体会到的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

③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内心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④学生朗读,体会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

(2)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①读一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这一段话,体会“我”复杂的内心世界。

②“这怎么忍受得了呢?”反问句的使用增强了语气:这肯定让人忍受不了。

“(我)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体会“我”复杂、矛盾、痛苦的心理,突出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的安全,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 ,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这就是通过他人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英雄形象的写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描写为文章增添了艺术效果。

三、日积月累。

1.出示课件5,《回乡偶书》 2.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得很偶然,是有所见、有所感随时写下来的。

3.自读古诗,师帮助正音。

4.出示课件6,小组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位客人您是从哪里来的呀?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感叹山河依旧,人事不同,同时也发出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设计意图: 读诗,体会作者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心境。【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一)交流平台 (二)词句段运用 1.《三国演义》中关公的人物形象。

2.通过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形象。

(三)《回乡偶书》:表达了作者感叹山河依旧,人事不同,同时也发出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快乐读书吧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成长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成长故事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成长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读懂成长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成长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读懂成长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

1.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分享一下你读的故事。

2.出示课件1:小结过渡: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脸上可以看出,读书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正如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是一种巨大的享乐”。所以,我们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好书 ,这样才能看到更广阔的、神奇的世界。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板书: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 设计意图: 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课外书。

二、自由发言,畅谈体会。

1.相互交流,你最近读的什么书?谁来介绍一下? 2.有谁读过关于成长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出生就一直在成长,都经历过成长的苦恼和困惑,当然更多的是成长的快乐和收获。今天,老师就向你们推荐一本成长的故事书。

4.老师最近正在读书,书名是《我想受欢迎》。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在阅读中获得成长。我给大家出示其中的一个故事,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

出示课件2—4: 把梳子推销给和尚 ——积极做每件事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家著名的化妆品公司。那是大象的公司,它是从一家小店一步步发展成今天这样壮大的。

大象为人厚道,对待员工也十分大方,所以有很多小动物都想要进大象的化妆品公司。

“你们听说了吗?大象的公司在招聘业务员呢!” “那可是大新闻,森林里谁不知道啊!就连恶狼兄弟都去应聘了。” “但是我听说,好像去应聘的人大多都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那是为什么呢?真的有那么难进吗?” “那是因为有许多人都去应聘,大象为了选取有能力的业务员,就出了一个题目。许多人都无功而返了。” “是什么题目,让大家都无能为力?” “大象让大家用一天的时间向和尚推销梳子。很多小动物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都放弃了。” “这怎么可能,和尚是没有头发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小兔、小熊和小狐狸就拿着梳子去寺庙推销去了。” 面对大象的考验,许多动物都放弃了,但是小兔、小熊和小狐狸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们几个决定要去试一试。

小兔在去往寺庙的途中,看到一个小和尚,坐在一旁使劲地挠头。

“小和尚,你怎么了?” “我的头上生了许多虱子,十分痒。” 听到小和尚的话,小兔灵机一动。

“你的头痒的时候,用梳子梳一梳,是不是很省力?而且,梳子也可以帮助你抓虱子。我这里正好卖梳子。” 小和尚听了小兔的话,急忙买了一把。小兔在卖了一把后,就没有再卖出去一把梳子,因为不是所有的小和尚都有虱子。

…… 三、借助名著,积累经验。

仔细阅读课本“你读过吗”这一部分文字,出示课件5—8: 1.讨论:读成长故事的好处。

感悟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学习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远大理想,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挫折与坎坷。

(板书:提升做人品味) 2.讨论:怎样读懂故事,记住人物? 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阅读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让我们记住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板书:读懂故事内容) 3.讨论:怎样学到作者的写作手法? 经常性地阅读,写作经验和写作手法就会越来越多,写作水平也会提高。

(板书:学习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 借助文本,开发文本的功用。从课本单一的读懂内容,拓展出思想教育学习写法的方面,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渐渐爱上阅读。

四、推荐名著,鼓励阅读。

出示课件9、10: 1.“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我们推荐了两部关于成长故事的作品——管桦的《小英雄雨来》和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2.《小英雄雨来》主要写的是谁的成长故事?他是怎样成长的?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3.《爱的教育》写了谁的成长故事? 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的成长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学生、老师以及学生父母等平凡的人。小说写出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父母和兄弟、老师和同学深厚而真挚的爱。

4.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挤时间多读书,如果你爱上了读书,今生将受益无穷。

【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①提升做人品味 ②读懂故事内容 ③学习写作方法

推荐访问: 人教版 单元 语文 课教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