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心得体会 > 个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关于精准扶贫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个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关于精准扶贫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1-10-22 12:55:47 浏览量:

关于精准扶贫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 最近我到宕昌、西和、康县***个村做了约一个星期的实地调研,结合陇南市大数据中心随机抽查,开了2个乡村小型座谈会,细听了一部分干部群众的意见,对精准扶贫工作,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得到了不少真实的情况。总体看,精准扶贫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信心与决心问题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我所到的县乡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真实想法,这些同志对打好脱贫攻坚战充满信心,他们敢想敢干,敢于担当,已经做出了许多成绩,创造了很多经验。但也有一些同志存在着信心不足的问题。我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同志对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心理上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胸中还没有一盘棋的思想,工作推动力度不大。一些同志在调研中,强调困难多一些,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少一些,因此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少了一些勇气和闯劲。

当前,树立信心和决心,是各级干部和群众急需解决的思想问题。我们要在几年内完成几十万人口的脱贫任务,困难很大,这是事实,但信心是最重要的,有信心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有信心才能面对挑战。我去的几个偏远乡镇,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资源匮乏,脱贫攻坚难度确实很大。但一些群众讲,干部有信心,群众才会有希望。我和一些乡村干部群众座谈时,大家经常会谈到近几年的发展,他们说,陇南的巨大变化,是克服各种困难干出来的,不干就什么前途也没有。调研中还发现,绝大部分乡村干部,对什么时间脱贫,怎样脱贫,头脑是清楚的,采取的措施也是务实管用的。但有的乡村干部,却是一本糊涂账。

干部群众对脱贫攻坚心中要有数,既要对困难问题有数,还要对解决办法有数。当然方法要切实可行,措施也要跟得上去。我去过的一个乡镇,发展条件比较好,只有几百人的贫困人口,但他们的脱贫时间却放在了两年以后,实际上,这个乡是完全有条件提前脱贫的。对一些脱贫任务艰巨的乡来说,把脱贫时间适当放宽一点是稳妥的,但有条件、能够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地方,不努力争取就是认识和方法问题了。

抓精准扶贫,信心问题、方法问题、措施问题,始终是推动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不准问题之改进 开展精准扶贫以来,面对几十万贫困群众,各级组织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能在短期内把每一户贫困群众的情况搞清楚,做到精准到位,实属不易。我在听取一些群众的意见时,他们说的最多的话是共产党好,很多贫困群众说,“干部们有了新变化,帮老百姓办实事了”,看得出群众是满意的。

调研中,大家也提到了一些工作上的困难和问题。多数同志认为精准的关键在搞准情况,落实好精确帮扶措施。从工作情况看,大部分地方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路是清楚的,工作重点是明确的,办法也是有力的。对于不准不实的问题,乡村干部也不回避,他们认为前一段时间,出现个别不实不准的问题,有几种情形。

第一类是基础工作不到位。凡出现此类问题的村户,一则是少数乡村干部业务不精,所了解的情况不准。二则是识别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有车、办企业、财政供养的联动核查机制,使不符合条件的人混入其中。三则是统计口径和内容出现了几次较大的调整,使得三本账出现了不准确。四则是确实存在少数村干部优亲厚友和干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凡此几种情况,均是由于工作作风不实不细不严造成的。

第二类是贫困对象情况复杂。新出现的主要矛盾有,一是政策优惠了,很多人争当贫困户,少数人开始分家。比如原本老人与子女一块生活时不是贫困户,但为了享受政策分了家,又变成了贫困户。二是贫困群众对情况说法前后不一致。一些贫困户在调查时不说实情,导致核实的情况出现反复。还有,绝大部分贫困户文化程度低,说法上前后矛盾。有时,对同一个人做三次调查,会有三个说法,有的一家两口子说的也自相矛盾。三是入户调查与电话调查不一致。总体上,入户调查满意度高,电话调查满意度低。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入户调查时贫困户说话比较负责,电话调查时则比较随意。

第三类是精准扶贫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数据不准确。当然,也有极个别村的群众没有列入精准扶贫对象,对此有一些意见。

以上三类情况,需要分类而治,加以解决。对作风问题,前一段时间,市上下了大力气,督促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反复核对,细致开展工作,这个问题已得到了解决。但核查问题还需要建立车管、工商和财政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在分户政策上还需要在认定贫困户的标准上,加以改进。对确属贫困户而未列入贫困户的,则需要纳入到返贫对象中,支持他们实现脱贫,化解这些矛盾。

精准的工作导向 现在,政策问题已基本解决了,干部群众普遍说“1+17”好,“哪还有这么好的政策”,都说这个政策是历史上最好的,但也谈了不少工作困难。大家的困惑和困扰在,扶贫政策越好,贫困户越不愿脱贫,争当贫困户的矛盾也越大,乡村干部常常用“焦头烂额”来形容,抱怨贫困户认定难、脱贫认定难。其实,不愿意脱贫是普遍性问题。我到一个脱贫户家里搞调查,一家三口人,老伴过世早,两个孩子、一个外出务工,一个嫁出去了,去年他本人也在建筑工地打工。细算人均收入过万了,但他仍然说自己身体多病,没有挣上钱。他的担心是,脱贫了好政策就没了。还有一户老奶奶,儿子在深圳开店一年挣十几万元,虽不是贫困户,她仍说自己很穷,住在土房子里。后来乡村干部带我到她家的新房子里一看,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都是新的,但她仍然希望享受贫困户政策。以上问题的存在,都集中反映在政策导向上。

目前,中央、省上和市上出台的“1+17”政策,力度前所未有,政策“红利”吸引力巨大,政策本身不存在问题,问题的根子在贫困户只要红利,但缺失了责任。

我们现行的政策导向是,只要你是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可以享受“1+17”的政策红利,能得到较多的利益。这就出现了人人争当贫困户的情况。有的群众脱贫了要求返贫,有的脱贫了不愿承认脱贫,没当上贫困户的则骂娘上访。种种心态不仅发生在农民群众中,在一些乡村干部中也存在。有的地方脱贫难度大,一些干部有畏难情绪,这是实情。也有的同志怕提前脱贫了,就不能享受精准扶贫优惠政策了,他们的想法是,能够给群众争一些利益就争取,不要亏了群众,其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也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特别是贫困户不愿脱贫,带来了许多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改变目前的工作导向。

脱贫攻坚中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应有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党和政府给予你最大的政策支持,你对党和政府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脱贫承诺。办法是你既然要享受扶贫政策红利,就要与乡村两级党政组织签订一个脱贫责任书,自己要有苦干奋斗的精神。从实际情况看,贫困的确实很贫困,但能不能脱贫,政策和帮扶只是外部条件,关键要靠贫困户自身的内在努力。

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脱贫光荣的正向激励机制。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实行一种普惠制的脱贫奖励,由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每个贫困户只要脱贫了,就可以在年底获得***元的奖金和证书。脱不脱贫,获不获奖,由贫困户根据自己收入情况自愿申请,乡村两级党组织审核,过关了就可以在年底得到奖励。对这种办法大家普遍认可,也认为切实可行。它的好处在于,一是鼓励贫困户脱贫,形成脱贫光荣又得实惠的导向;

二是解决了脱贫户不愿承认脱贫的矛盾。

我在征求意见中,还有的同志提出,除了普惠制以外,还需要建立特惠制的小康奖,重奖那些脱了贫,向小康水平努力的农民群众,只要人均收入达到了小康标准,就可以享受政府小康建设优惠政策,他们希望这种政策应当比脱贫政策更实惠。

当然,设立这两种激励机制,关键在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我在宕昌和几个县算过一笔账,以宕昌为例,目前宕昌还有**.*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果每户脱贫奖励***元,全县大约需要***万元,小康奖若拿出***万元,对县级财力而言困难并不大。一些同志建议,全省可以几级财政分担,省级财政可以把一些无偿资金变成奖励补助资金,专门出台支持鼓励小康户的发展政策。大家普遍认为如果实行,这些办法是管用的,既能实现脱贫不带水分,脱不脱贫群众说了算的目标,也能化解目前农村出现的突出矛盾。

增收与脱贫机制 我去的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是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村,增收始终是难点。多年来,市县乡党委、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大力发展脱贫产业,取得的实际效果比较好,但增收问题始终是脱贫攻坚的短板。

从现实情况看,贫困户往往能力弱,办法少,依靠自身发展是困难的。当前,突出问题是一些贫困户拿了贷款,不知干什么,搞什么赚钱,怎样去干。很多同志担心,弄不好,一些人可能利用贷款盖了新房、娶了媳妇甚至放了高利贷。因此,必须创新扶贫方式,建立起有效的脱贫带动机制。

我们目前探索的脱贫带动模式不少,但主要有三种模式需要总结研究。

第一种是“支部控股+群众参股+贫困户持股”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运作方式是,政府把无偿投入或双联单位无偿投入的资金改为由村党支部控股的资本金,再吸引普通群众参股,动员贫困户入股,或由党支部拿出一部分原始股分配给贫困户持股,共同创办股份制公司,大力发展旅游和种植、养殖企业。这一模式以康县凤凰谷村为代表。这个村成立的乡村旅游度假公司,每年村集体可以分红,参股群众可以分红,贫困户也可以分红。同时,贫困户配套给公司种菜、养鸡等,不断增加收入,公司也给国家缴纳了税收。这种模式实际是股份制企业的模式,目前已取得了成功,是脱贫带动的有效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合作社(协会或互助组)+贫困户”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由政府投资或双联单位投资,党支部组织能人大户入股,给贫困户参股或持股的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协会或互助组,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年底给集体、能人大户、贫困户分红,做大特色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一模式以宕昌县草滩子村为代表。至今,这个村成立的“帽帽鸡”合作社已取得了成功,实际是一种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方式。

第三种模式是“企业+贫困户”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引进或动员一批企业,利用当地特色资源,组建种植、养殖及加工企业,动员一部分贫困户入股企业,或由企业下订单,搞订单农业。企业负责给贫困户分红或收购贫困户农产品。这种模式宕昌县已在探索。今年他们引进了一家大型中药材企业,正在开工建设。企业目前已给宕昌县**.*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下达了当归等中药材种植合同,年底按订单收购贫困户中药材。若实现预期目标,贫困户户均可收入1万元左右,年底,宕昌县绝大部分贫困户脱贫是可能的。另一个是西和县正在论证的***万头养猪企业,也是动员贫困户入股,由企业收购或分红,目前,这个项目正在推进。

总体上看,我们探索的这些模式,是脱贫带动机制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主要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问题。尽管这些模式还需要时间检验,但目前看是有效的,值得研究和推广。

发展年轻党员与支部改革 我在调研中发现,还有两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一个是陇南大部分青年劳动力普遍外出打工,青年党员也都出去了,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劳动力,这个问题在贫困村很普遍。另一个是贫困村党员普遍老化,年轻党员少。有些村党支部班子,年龄老化,观念陈旧,几乎没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我去的一个村,年轻党员只占六分之一,而且都外出务工了,村里连选一个像样的支部书记都很难。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目前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大了村级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的调整力度,一部分村已调整了支部书记。二是正在推行村干部报酬月考核月发放制度,干得不好的实行经济处罚,好的进行经济奖励,问题突出的责令辞职或免职。三是加强了第一书记的选派。但从今后几年脱贫攻坚任务和乡村治理发展看,还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一是要加大农村青年党员的培养力度,把党员发展的指标优先配置到贫困村。由乡村党组织和第一书记发现和培养一批农村青年积极分子入党,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知识结构,使一大批党性正、处事公和带富能力强的青年党员走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二是农村党支部应进行必要的改革。现有的村级班子发挥作用的人主要是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文书。而党支部成员的设置,主要由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构成,这种支部的功能结构已不适应脱贫攻坚工作的需要。应当改革支部的设置和结构,增强支部的发展功能,取消不必要的支委设置,设立产业发展、政策宣传与实施、组织与事务管理协调委员等,使支部的功能与全面小康建设任务相一致,同时给支部委员以适当的报酬,吸引更多的年轻党员留在村上,推动精准扶贫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是建立严格有效的村干部考核奖惩制度。理清村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清单,明确考核重点,建立起能上能下的有效机制。

总之,从调研的情况看,做好下一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上述五个问题,将之作为工作抓手,推而行之,确保实现预定的脱贫目标。

推荐访问: 精准 扶贫 调查报告 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