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心得体会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二篇】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二篇】

时间:2021-10-22 13:08:12 浏览量:

心理:人类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心理: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2篇

【篇1】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

人际交往的破冰利器——热情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设计理念:

高中学生一般年龄都在15~18岁之间,从心理上划分正值青年初期,慢慢步向成熟,但是心理的成熟没能跟上生理上的成熟,因此学生在此阶段极力想要摆脱家长的控制。此阶段,同伴关系是他们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若缺乏同伴的支持会导致学生产生失落、孤独、无助等消极情感。因此在学生刚踏入高中生活时,教会他们一些人际交往上的技巧就很有必要。本次课程主要针对学生在新环境下交朋友而设计,帮助同学们在新环境下更好的适应,保持热情的品质。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中热情的重要性,掌握培育热情的一些方法。形成对自己日常交往中积极情绪的重视。学会用积极的情绪引导自己,热情对待每一个人。

教学重点

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热情。

教学难点

学生如何去理解热情,如何在生活中有效运用培养热情的方法。

教学方式

(1)讲述与讨论

(2)游戏互动

(3)讨论与分享

教学场地

课室或团体辅导室

教学准备

幻灯片放映。事先将学生的凳子摆成两个圆形。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1)用幻灯片向大家展示破冰的图片,问大家破冰的作用,然后引出此次的主题。(2分钟)

(2)让大家按学号的单双分成两组,进行暖身活动——一拍即合。两组学生分别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向左右伸出两手,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放在右方同学的手掌上面,然后老师读一篇文章,当出现“一”时,同学的右手要快速拍打右方同学的手掌,而左手尽量避免被人拍到。通过“谁被人拍到就要表演节目”来鼓励学生参与。(文章内容:中国入世,多哈会议,一锤定音。前后只经历了8分钟。一百四十几个世贸组织成员的代表无一反对一致通过。入世给中国改革注入一种新的挑战和动力。)(5分钟)

(3)暖身活动结束后,每组学生依次介绍自己的名字,同时还要用一个动作(如耸肩、旋转等)来代表自己。同学除了介绍名字还可以介绍自己的特点等。完毕后让同学们说刚刚的介绍对谁的印象深刻。(10分钟)

(4)进行游戏——无家可归。让两组同学围成一个大圆,手拉手站好,然后老师说“变,7个人一组”,所有同学就要按照要求重新组成7人组,形成新的“家”。可进行多轮。(5分钟)

(5)游戏完毕后,让“无家”和“有家”的同学都谈下自己的感受,以及在组家的时候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同学们分享有朋友支持和没有朋友支持的感觉。(8分钟)

(6)要想交到更多的朋友,就要展现出自己的热情。在大家知道热情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之后,让大家思考怎样才能让大家觉得自己是热情的。配以幻灯片展示。让同学进行讨论:要怎么样才能展示出自己的热情,怎样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10分钟)

(7)做出课堂总结,培育热情的方法,加以板书,给同学加深印象。(5分钟)

教学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了解到同学们在生活中需要朋友,朋友们可以给予自己支持。在到了一个新环境时,要想交到朋友,我们就要用热情来破冰。我们一起探讨了受欢迎的人所具备的一些特质。同时,又学习到,要保持这种热情,就要要多练习。我们还总结出了培养热情的方法,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多应用这些培养热情的方法,让自己快速的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附:板书

如何培养热情?

(1)每天保持好心情。

(2)对他人态度友好。

(3)与人交往主动豁达。

【篇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素养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课题:逆反心理

教学内容:

“逆反心理”是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中对高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如何正确疏导作了讲解。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此阶段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加上接受信息渠道增多,是非判断能力不成熟,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教学目标:

1、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逆反心理及其表现,并承认其客观存在。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析自己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3、通过集体讨论及游戏参与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教学重点:

本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处于本年龄阶段的自己的心理特点,正确对待逆反心理给自己学习及生活带来的困扰。

教学难点:

如何将形式化、概念化的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理解;如何避免说教的教学形式,以心理咨询中“助人自助“为原则,让学生通过参与亲身体验接受教师的观点与建议。

教学方式:

本课程属于非理论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需要的是学生结合自己情况进行思考,并在共同参与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重点采用学生讨论与游戏参与的教学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1、提问:“是否觉得学校规章制度剥夺了自己的自由?”、“是否喜欢与老师(特别是自己讨厌的老师)和家长作对?”、“是否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冲动?”、“是否出现偏激、极端、怪异的行为,不喜欢主流文化和传统观念?”通过提问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让每个学生明白其实在那个年龄阶段,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逆反心理。

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自己会产生上述这些行为和思想。由此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明白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补充及详细说明。

3、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逆反心理,具体步骤如下:

①、邀请一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一只毛毛虫;

②、邀请另一名同学,在毛毛冲旁边画一只蝴蝶;

③、让同学展开想象进行讨论,毛毛虫要怎样才能变成蝴蝶;

④、同学讨论结束后,教师再邀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圈,让毛毛虫在圆圈中央。

⑤、教师进行讲解:毛毛虫不能直接变成蝴蝶,是因为它没有经历它一生中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它要想变成蝴蝶,就要给自己编织一个茧把自己放进去,然后再努力从茧里出来,当它出来的时候,就变成蝴蝶了。在这个过程中,毛毛虫会一次次尝试,在一次次失败中会变得暴躁、会对这种变成蝴蝶的方式产生怀疑,对茧产生一种怨恨、甚至是仇恨,这种想获得自由的愿望越强烈,怨恨也就越强烈,然而只有当它足够强大的时候,它才能出来。结合我们大家,我们现在也就正处于这段在“茧”中最艰难的时光,极力想挣脱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束缚,获得自由,变成“蝴蝶”。同样,这种愿望越强烈,就越容易反抗束缚我们的“茧”,或者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产生怀疑,通过一些不合理的行为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是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的,这也就是我们的逆反心理。

⑥、邀请两名学生上台,一名学生出门站在教室外,一名学生关门站在教室内,告诉大家此时里面的人要出去,他要出去该怎样做(回答会是先打开门然后出去)。教师进行引导:“但是这名同学试过很多次都不能打开门,此时外面的同学告诉他要怎样做才能打开门,里面的同学早就暴躁不已,根本听不进去意见,于是决定直接破门而出,这样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白度过逆反心理时期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开心门,把“怨恨”排解出去,同时吸收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⑦、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将不满情绪全部写到一张纸上,用信封密封后交到教师处。

⑧、全课结束,感谢同学的支持,并提出美好愿望。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变成自己想做的“蝴蝶”。

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并学会自我调适,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帮助。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教学对象自身心理特点。对于高一这样本身处于逆反心理期的学生来说,刻板、讲授式的心理教育方式不能起到任何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对教师的不信任。这阶段学生喜欢追求轻松、新鲜、刺激、新奇的事物,因此本堂课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整个教学课程中老师实际讲授的内容并不多,并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一边猜测老师用意,一边进行自我思考,这样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整个设计让课堂氛围较轻松。教师所做工作实际是对同学思考讨论内容的总结与补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也遵循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课实际也是一次面对整个班级的团体心理咨询过程。

附:

板书设计:

推荐访问: 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