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心得体会 > 抓好三项措施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_良田怎么样

抓好三项措施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_良田怎么样

时间:2021-10-22 12:36:48 浏览量:

抓好三项措施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 **县农开办 **县位于**市西部、**盆地东缘,属浅山丘陵区,是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一年来,我县在省、市农开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圆满完成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任务,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完成的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涉及羊册镇的古城、吉庄和关帝庙3个村,完成投资1371万元,完成开挖疏浚沟渠36公里,衬砌渠道21公里,推塘2座,建桥、涵、闸各类建筑物394座,打井30眼,购置农业机械10台(套),修机耕路30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5万株,技术培训7300人次,示范推广小麦及水稻新品种7000亩。

二、 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升了项目区整体形象。通过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桥、涵、闸、路、沟综合配套,塘、坝、井、渠、管多措并举,解决了制约我县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为项目区农业生产提供了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生产环境,使项目区外形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机械化、科技新”,内涵达到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标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是促进了项目区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项目建成后,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预计1万亩项目区可增产粮食200万公斤,增产油料4.5万公斤,增产蔬菜等其他农产品150万公斤。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781万元,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424万元。

三是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0.1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8万亩,增加机耕面积0.6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平方公里。

四是解决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治理,实现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相结合,沟道治理与坡面治理相结合,变“三跑田”为“三保田”。同时,通过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使项目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得到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3个百分点,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了丘陵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 主要做法 我县从去年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县农开办结合本地实际,在项目实施中突出抓好三项措施,确保建设项目上水平、出效益。

第一、加大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在充分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用水的同时,科学用水,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

**县有大中小型水库70多座,河流众多,塘堰坝星罗棋布,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上,通过不断探索,逐步确立了“拦截地表水、蓄住天上水、挖掘地下水”的农业综合开发“治水”工作思路和“宜提(灌站)建提(灌站)、宜渠修渠、宜塘推塘、宜堰筑堰、宜坝闸坝、宜井打井”的多种开发模式,深刻认识到“拦截地表水,蓄住天上水”是浅山丘陵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关键,充分发掘可利用水源,减少地下水抽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项目选址时,尽可能选在地表水资源丰富的乡村,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表水资源,尽可能少取地下水。2011至2012年共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都选在华山水库灌区的平原地带。华山水库流域面积76平方公里,兴利库容27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万亩,现有灌溉面积0.6万亩,还有5万多亩可用水资源没有利用,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灌溉用水。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灌排渠系工程,并在低洼地推塘、在沟道内筑坝、局部地区打井配套节水管线,使项目区80%以上的农田能自流灌溉,实现了旱涝保收,不仅节约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同时也节约了农田灌溉费用,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第二、提升工程设计标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由于浅山丘陵区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进入汛期后,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多,汇流时间短,工程易损毁,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技术人员首先深入项目区实地调研,走访群众,摸清当地水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到水利、水文、气象、国土等部门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准设计数据,提高设计标准,如:除涝沟、除涝桥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生产桥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出台了《**县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质量标准要求》,从工程建设的各环节均制定了具体标准和要求,确保工程内外质量。

第三、把农业综合开发和参与土地流转的主体有机结合,落实了管护责任,调动了管护人的积极性。

目前,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多样,流转规模逐年加大,耕地由农户分散种植向种植大户、合作组织、企业等集中种植、规模经营方面发展,给农业综合开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开发环境,土地集中经营既有利于工程效益发挥,更有利于建后管护。选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时,把土地集中种植、集约化经营的区域作为首选条件。2011年羊册项目区有种粮大户4户,集中经营的耕地有4500多亩。从规划一开始,种粮大户就积极参与,并且自觉要求承担项目区工程的管护和维修任务,县农开办与他们签订了工程管护责任书,提前确定了工程管护主体,真正做到建管并重,确保农开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四、 下步打算 为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百千万”高标准粮田建设,我们将在下步工作中力求做到八个统一:
一、传统行政区划与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统一 以往我们在选定和规划项目区时,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断头路、半截渠等工程,边界地段沟渠不能连通。目前土地流转明显加速,农村涌现出了一大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我们及时把高标准粮田建设和土地流转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明显效果。土地流转后,条块分割现象不复存在,不仅便于大型机械作业,而且便于设计道路及灌排工程,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两大难”,即工程占地难、工程管护难,为工程管护找到了依托。

二、方便生产与方便生活统一 当前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偏远地方,交通条件差、出行难仍然是困扰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改善交通状况,方便生产和生活,是基层干部群众的迫切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了道路建设投资,提高了道路建设标准,我们在规划和实施道路项目时,既要考虑方便拉运肥料和庄稼,便于大型农机进行作业,还要考虑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方便群众出行,从道路的布局、宽窄、走向等方面都要考虑方便生产和方便生活相统一。

三、实用与美观统一 在单项工程设计时,除确保工程实用和内在质量外,我们也非常注重外观形象,如桥带坝工程,水比桥高,桥比坝低,水漫坝流桥下,人行路看瀑布,和谐美观。不仅蓄住了河水,方便了行人,而且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旱能浇与涝能排统一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是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的核心是水源工程建设。像我们这些浅山丘陵区,建设思路是以抗旱为主、除涝为辅,抗旱所需水源主要靠地表水。

旱的问题解决了,涝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我们这里降水月际分配不均,七、八、九三个月降水集中,进入秋季往往是阴雨连绵,平原和洼地容易造成涝灾。所以,我们在加大水源工程投资的同时,还要兼顾排涝沟、桥的建设,实现旱涝保收。

五、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 生态环境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就是水和林,有水有树才能有好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尽可能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尽可能地发挥工程作用,追求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我们力求营造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推搪、筑坝,蓄住一汪清水营造水环境;
通过塘坝、道路及沟道两旁,尽可能多植树营造林环境,同时,防护林、用材林、景观林、果林相结合,不仅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而且能增加收入、美化环境。

六、高产与高效统一 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我省实施的“百千万”工程,都把提高粮食产量放在第一位,这无疑是正确的,这对于加快中原粮食核心区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农业生产除追求高产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农业增效,达到高效才是农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在项目建成后,下大力气抓种植结构调整。除种植优质粮食,如玉米、小麦、水稻外,还要兼顾发展大棚蔬菜、水果等其他经济作物,大幅度增加项目区农民的效益。

七、种植业与大农业统一 项目区内不仅种植业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而且兼顾到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养殖业、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使之相得益彰,和谐发展。在改善交通状况、配备电力设施、供水、排污等方面,我们统筹考虑,也带动和促进了加工、养殖等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发展加工业、养殖业,也实现了项目区粮食就地转化增值,提高了种植业效益。特别是养殖业粪便污水,经过处理后还田,培肥了地力,减少了污染。

八、创新与规范统一 经过几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农业开发工作已经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路子,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操作体系,农开工作无论哪个环节都达到了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如:我们在项目管理中,通过建立组织体系、技术体系、考评体系、奖惩体系等四大体系,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探索浅山丘陵区“拦截地表水、蓄住天上水、挖掘地下水”的开发模式,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为浅山丘陵区农业综合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年八月二十四日

推荐访问: 粮田 三项 抓好 高标准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