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心得体会 >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篇】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篇】

时间:2021-10-30 19:33:10 浏览量:

建设,读音jiàn shè,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建立、设置或陈设布置或指创建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篇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篇1

大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 总论

受“某某大学”筹备领导小组的委托,我们对“某某大学”建设项目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项目所在地区的市场、环境、交通、电力、给排水、通讯等条件进行调查,收集有关基础资料,并与建设单位交换意见,在认真调查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某某大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某某大学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大学科技园

承办单位:“某某大学”筹备领导小组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期限:2年

该项目设于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内是全国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以中南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师范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某某矿山研究院、某某中医药研究院和某某建设机械研究院为依托,由某某省、某某市、岳麓区三级政府共同组建,按“多校一园”模式运行,是某某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科技园自成立以来,按照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的要求,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实现了各种资源在园区的汇聚,以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核心的4大企业群体已经形成,一批企业开始规模化生产,园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辐射带作用逐步显现。

二、项目建设单位简介

“某某大学”(筹)是由省计委省教委,由原来“某某书画专修学院”更名为“某某专修学院”。并以此名称筹造“某某大学”筹资和建设。

国务院指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的积极性”,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事业的关键问题。”温总理也具体指示“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开发人才资源,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为此我们决心要把这所学校建成相当规模的,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民办综合性高等学校——“某某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作出贡献。

某某大学是一所民办多学科综合性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科教兴国”,促进二个文明建设,提高民族文化素质,造福某某子孙为己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筹造“某某大学”办学指导思想,应从硬件建设入手,要大手笔、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高档次规划和建设校园。走集团化,培养适应性(型)强的与国际社会接轨的综合性大学。

三、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3、教育部关于印发某某副总理在第四次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4、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陈至立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报告

5、教育部关于印发《李岚清副总理在陕西省国家助学贷款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的通知

6、教育部关于印发陈至立部长在2003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教育部200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7、教育部关于成立教育部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的通知

8、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实施办法(试行)”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4号

10、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机构办学秩序的通知

1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战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

12、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13、教育部关于发布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第一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的通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

15、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在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建立工会组织的意见

1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师资格认定收费和教师资格证书发放工作的通知

17、某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

18、建设方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19、国家计委计投资[1993]530号文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20、建设部颁发的有关规范、标准、定额;

21、其他文件资料。

四、可行性报告编制内容

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范、规程等有关政策法规,本可研报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综合利用以及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选址、工程技术与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对项目的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

五、建设方案与研究结论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1.功能定位

某某大学定位于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学,其学科涉及了目前社会上所拥有的各大学科,并设置了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佛教、艺术等专业

2.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教学硬件设施、电子信息系统、科研设备等

(二)总图布置方案

某某马铃薯产业技术转化基地位于某某高科技园。本工程主要由六个功能组成,分别是教学中心区、院系教学办公区、教师生活区、学生生活区、主入口区、公共服务(商业)区。

(三)劳动定员及职工来源

本项目共需员工2210人,各类人员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和岗位工作的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招收。

(四)项目实施计划及招标方案

本项目的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历时13年。本项目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招投标的范围包括: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建设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总投资100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金投入885722万元,流动资金114278万元;资金筹措主要为投资方自筹。

(六)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的投资方向,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建设条件具备,工艺技术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前景广阔,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一、政策背景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大背景下,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的最终是对于人才资源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因此,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决定。

2004年3月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简称新一轮《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是教育系统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蓝图。在2004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在本届政府的工作中,提出要特别把科学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新一轮《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一些战略重点、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在教育投入、教育法制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保障措施。其中,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中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实现现代化和适度超前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系统应用水平作出更大的努力。

二、国家政府给予了民办教育高度重视和政策上的支持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得益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国家也给予了民办教育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给予支持。

1、资助政策

经费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关系到民办高校生存的基本前提。由于这类高校经费自筹,因而,政府是否给予其资助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政策的重要内容。

我国除了在《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上专门有一章论述"保障与扶持"的优惠政策以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设立社会力量办学表彰奖励基金。

从国外来看,给私立高校必要的资助是西方国家发展私立高等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这种资助的额度也在不断加强。政府资助的目的,一是减轻私立高校的财政压力,促使其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二是降低私立高校的收费,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三是通过制定获得资助的条件,对私立高校进行必要的管理。

当前,我国在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实践中提出"办学经费自筹",原则上说是对的,但在办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发展过程中似乎不应理解为政府无须给予必要的资助。从我国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现实条件和政策环境来看,由于个人的财力有限,自筹办学经费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仅靠收取学费来求得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导致路越走越窄,发展潜力受到限制,后劲严重不足。所以,政府向民办高校提供一定的资助,它将有助于提高这类高校质量。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不可能直接拿出大笔资金来资助私立高校,可采取间接资助的方式,如设立有关的基金会,向私立高校提供经费或低息贷款、减免税收、发放学生贷款等。随着政府资金充裕,将逐步加强资助的力度。

2、产权政策

这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又一重大而现实的问题。如何对待和处理民办高校的资产,不仅影响着每一个民办高校的生死存亡,而且也直接关系着整个民办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私立高等教育的产权政策上,当前的焦点在于民办高校财产的所有权(私立高校的财产归属)和收益权(私立高校的投资回报)两个方面。根据《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规定:(1)私立高校的财产应当与举办者的财产相分离。在私立高校存续期间,私立高校的财产归学校所有,私立高校的财产由学校管理、支配和使用,不得转让或用于担保,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私立高校的财产。(2)私立高校的积累只能用于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办学条件,不得用于分配,不得用于校外投资。(3)私立高校解散时应依法进行财产清算,财产清算后的剩余财产,返还或者折价返还举办者的投入后,其余部分由审批机关统筹安排,用于发展社会力量办学事业。这实际上就意味着私立高校的举办者和投资者基本上不享受私立高校财产的所有权,也不享有私立高校财产的收益权,使得私立高校的举办者只能"捐资办学",不能"投资办学"。由于我国目前民间资本尚不雄厚,更缺乏各种公益性的社会基金,政府也无力给民办高校很大的资金支持;单纯依靠民间捐资办学来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显然是不现实的。

三、教育市场发展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在中国的重新崛起,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我国共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300余所,其中经教育部批准、国家承认学历的42所,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学历文凭考试的试点学校有300余所。民办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市场经济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原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正在发生裂变,民办高等教育正在凭借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营造一个教育的服务市场。中国出现的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卖方市场"现象,为中国教育资源重新配置提供了最好的发展空间,民办高等教育正是在市场化的运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

特征之一:民办高校与资本市场的连姻目前,中国民办大学主要是靠学费支撑学校的办学,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道路。尽管人们一再呼吁国家和政府部门应该给予资助,但从目前中央财政收入的状况来看,这一现象在近期内难以改变。因此,中国的许多民办大学开始瞄准资本市场,希冀进入资本市场而获得更广泛的融资渠道。

据不完全调查,黑龙江东亚学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思源学院、湖北函授大学、某某涉外经济学院等,正在不同程度地启动了介入资本市场的运作。事实表明,经费问题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进入资本市场,就难以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特征之二:以大学为龙头的教育产业集团在我国,目前已出现了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宁波华茂(教育)集团、卡伦湖教育集团、无锡中锐教育集团、黑龙江东亚教育集团、北京南洋教育集团等,这些教育集团以教育就是服务为理念,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逐步实现教育规模的集团化。以东亚教育集团为例,东亚大学是东亚教育集团的龙头,它是在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大学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一所民办高校,当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步入低谷难以复苏的时候,东亚大学经过近7年的运作,显示出勃勃生机,第一机床厂所属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1所学校全部并入教育集团。目前,齐齐哈尔市政府又建议把3所市属中专也并入东亚教育集团。

教育集团的崛起,从根本上讲,是对市场经济尤其是对"教育市场"的认识。教育集团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教育集团"。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教育集团的背后一般没有产业作为支柱,她走的是以学养学的道路,或者说是"教育产业"的路子,她的发展轨迹是以高质量的办学水平换取市场信誉,以竞争的方式争取教育市场中的份额。

特证之三:私立大学城世纪之交,大学城在各地悄然兴起,例如正在中国规划及已经启动的杭州下沙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首都新世纪大学城、福州大学城、宁波大学城、北京东方大学城、珠海大学城、深圳大学城等。以东方大学城为例,它目前是容纳国内5所著名大学在内,办学形式各不相同的"大学王国"。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着,大学城的管理方式及运作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是以吸引国内外大学到大学城办学为主,有的既吸引其它学校到大学城办学,同时投资主体也独立办学,投资主体在大学城中的角色也不十分清晰,有的扮演的是一个管理和融资机构,有的扮演的是办学主体与投资主体的双重身份。从发展趋势上看,大学城的意义显然不在其规模的大小,关键是其运作方式和管理方式。

特征之四:国有民营二级学院公立大学内部举办民营二级学院,正在浙江、江苏、辽宁、上海等部分省市兴起。从二级学院产生的背景来看,主要是为了缓解扩招的压力和教育经费的不足,作为一种应急的措施。但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纵观国内民营二级学院,大致有以下各种类型:公立大学独立设置型;公立大学与企业合作设置型;公立大学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设置型;公立大学与国内私立大学合作设置型。从上述4种办学类型来看,如何界定民营二级学院的性质,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因为二级学院既有公立大学的特征,又有私立大学的运行机制。但从总体上看,这些二级学院属于民办高等教育的范畴,因为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均不是国家或各级政府。

特征之五:公立大学转制国有民营二级学院是作为公立大学内部的一个子系统而存在的,而公立大学的转制(或称之为民营化)则是一种全新的体制和独特的模式。例如浙江万里学院就是公立大学转制的一种尝试。浙江万里学院的前身为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原则同意后,浙江省政府将浙江农技师专交由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办学,所有权与办学权分离,学院的国有性质不变,但改变了投资主体,适度引用市场或民营机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改制近2年来,规模扩大,水平提高,令人刮目相看。在国家不增加财政投入的条件下,以学养学,创建了一种新的办学模式。

公共产品民营化,在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在西方经济学的视野里,"公共产品尽可能让私人来提供,最近一些年来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始终归属于公共产品,公益性成为教育的最高原则或唯一原则。然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的公共产品也正在受到民间力量的冲击。万里学院的出现,已经使教育的公共产品出现了一条裂缝。对于这一现象在中国的走向,目前还很难给出一个令人接受的结论。但是在西方学者眼里,公共产品的民营化"可以被视为公共部门的市场化过程,意即政府逐渐从部分公共部门中退出,或从前台转入后台。"

四、完善民营的大学肩负着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试验过程,一个改革过程。尽管目前对其试验与改革的成效还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但它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力是显而易见的,它所产生的影响并不仅仅是扩大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缓解了教育经费不足等人们常以论道的公立高等教育的弊端。

教育的公益性是相对于整个教育体系而言,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理想追求。就这个意义说,只能把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解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或者说是高等教育进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教育的盈利性是经典的教育理论难以接受的。但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世界性的教育财政危机始终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似乎都存在教育的"盈利"倾向。谁是中国教育"盈利"的始作俑者?公立大学当中是否有盈利行为?私立教育机构如果不能盈利,其发展资金从何来?

21世纪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它将在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将在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起率先垂范的作用,它应该为创造中国高等教育的辉煌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

五、“某某大学”的创建将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社办高校之典范

我省当前办学主体也已走向多元化,全省社会力量举办的学院和教育机构达1789个,在办学体制改革中正迈着大步代,但尽管如此,由于种种因素,社办高等教育却一直未能拓开局面,大多限制在“专修学院”的范围,停留在大专学历或非学历单项专业上,没有突破,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因此,规模大、高水准、综合性而且能真正与国办大学相媲美的民办大学的创建将会是众多师生、家长们的愿望,而且能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海内外侨胞的大力投资。

“某某大学”顺应潮流应运而生,其指导思想和决策无疑是有远见的。并且她的创建不但适应了当今来自多元化文化的挑战,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炎帝神农氏及农耕文化的创始人;黄帝是中华始祖,华夏先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某某二帝是广大海内外学子梦魂牵绕,引以为荣的根源。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重温历史,挖掘文明古国的文化宝藏,并将其发扬光大,更新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意识。

相信“某某大学”的创建将给我省高等教育领域带来勃勃生机。

六、“某某大学”办学模式大胆、开放、独具特色,其培养方向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

目前中国的教育仍然处于一种原始状态,属于老式的教学方法,只把课本上的东西教给学生即可,这样的做法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据调查,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大批的学生无法找到工作,其原因是目前大学教育方法教育出来的学生不适合社会的需求,许多都停留在书本知识范围,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因此“某某大学”以综合性、实用性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异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实现教、学、研、讨论、实践、创新一体化,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以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压力和挑战。重点抓民办普通高校,集文、理、经、管、法于一体,设置各类急需实用专业。实行“一条龙”教学服务,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到高中,从中专、大专到本科,从成人教育、进修、短期培训到派送出国留学,引外国留学生等等。

七、“某某大学”创建地点的优势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某某大学”建设地点依山傍水,地处我市高校集中区“大学科技园”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岳麓山地区是全国著名的文化教育基地,是某某高科技园的龙头地带。这里有闻名于全国的四大书院之一——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有全国重点大学某某大学、某某师范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等以及某某省财经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等十几所高等院校相邻。某某第一师范隔江相望,桔子洲头、爱晚亭、南郊公园等名胜景区遥相呼应,是当年伟大领袖毛泽东与同学“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浪遏飞舟”的地方;是依山傍水、人杰地灵之场所;是“湖湘文化”之摇篮。此地实属求学施教,谈古论今,培养英才之理想地。

随着某某市政建设的不断完善,这里的交通将十分便利。60米宽的沿江大道从北至南,紧贴校园东墙;猴子石大桥(某某南大桥)连接东西,大桥西端引桥直达校园南大门;二环西线紧临校园西边。“某某大学”建设用地环境优雅、交通便捷,是一生活、学习、工作之理想用地,且此地幅员宽广,四周地势平坦,城乡结合,有很大的拓展余地,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篇2

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必要性…………7

第三章 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14

第四章 工程技术方案……………………………18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节能…………………………38

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与工程管理…………41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4

第八章   效益分析…………………………………46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

某县第一中学改扩建工程

2、项目建设性质:

改扩建

3、学校性质

国有事业

4、项目建设单位:

某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某县城光明路5号

5、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某某宏嘉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工程造价咨询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

发证机关:国家建设部

二、可研工作依据

1、某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某某宏嘉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签订的工程咨询委托书与合同书

2、《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某县“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5、某某省规范化学校验收标准(普通高中)

6、《建筑设计资料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建筑地面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及证明文件

三、可研工作概况

某某宏嘉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在接受某某省某县第一中学编制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后,立即成立可研工作小组,深入现场和有关部门进行搜资调研,对生源、师资及建校条件等进行广泛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单位概况

某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2006年2月经某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司注册登记日期2006年2月,注册资本7000万元,挂靠县财政局,具有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双重性质。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为:从事财政信用业务;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考察、论证、评估及立项工作;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负责全县土地储备、拍卖收益,土地租赁收益,矿产资源拍卖收益等;负责国有股权的分红收益、股权转让拍卖收益及其它投资收益的核算和管理;负责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资金回收和贷款还本付息,并对投放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全过程管理和监督;专项核算政府投资项目借款及还本付息情况;管理核算政府偿债基金;负责历年度财政周转金回收和管理。

公司现有总资产7000万元,所有者权益70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7000万元。

法人治理结构:根据《某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章程》规定,公司经理为法定代表人,负责公司工作。公司依据《会计法》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了较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公司的组织结构由综合部、投融资管理部、审计部组成。

领导班子:公司领导班子与政府有着良好的关系,事业心和责任心强,业务熟练,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法定代表人鞠某某,公司执行董事、经理,该同志管理经验丰富,业务开拓性强,综合素质较高。

某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2月确定以某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主体,负责城市建设融资投资事项。

五、项目建设地址

该项目拟建于某县第一中学院内及学校东侧地块,该地块位于某县育才路以南,却坡村以北,西至洪凝政府,东至洪凝初中,此处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学生学习的理想场所。

六、建设规模

某一中扩建工程新征土地60.4亩,扩建校舍总建筑面积32906平方米,扩建规模29个高中教学班,使全校达到10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名,620名教职工。

七、主要建设内容

某一中扩建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新校区

1、教学楼1座,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

2、学生公寓1座,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

3、办公楼1座,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4、餐厅及沿街房,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老校区

1、新建实验楼1座,建筑面积为7585平方米;

2、新建综合教学楼1座,建筑面积5821平方米;

3、新建学生公寓1座,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

4、新建塑胶标准体育场1处。

八、项目实施进度

该项目工程建设期计划为18个月,拟于2005年8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05年9月份开工建设。

九、投资估算

该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60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3703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410万元,教学设备与用具950万元,其他费用468万元,预备费277万元,建设期利息192万元。

十、资金筹措

1、申请开发银行贷款3000万元;

2、自筹资金3000万元。

十一、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建设贯彻了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国家教委下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等有关政策,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管理水平、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教育竞争能力建设某一中,势必推动日照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能够缓解即将来临的某县教育整合带来的中学生入学高峰的压力,为某县今后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对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全民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教育正在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是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加居民消费,带动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国家鼓励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公办普通高中在保证本校规模和教育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与其它学校、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民办普通高中。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要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某某省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意见》(鲁政发[1999]l05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城镇和有条件的农村200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提高到了85%以上。”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任务。据统计,从现有初中、小学各年级在校生人数来看,今后几年将是高中学生入学的高峰时期,全县初中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秋季开始将迅猛增加,每年将以1500人左右递增,到2006年达到最高,全县初中毕业生达到1.2万人左右,从而加剧了某县发展高中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的紧迫性。根据鲁政发[1999]105号文件精神,今后几年基本要普及高中教育,从某县现有普通高中招生能力来看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新建教学设施,扩大招生规模,成为某县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某一中创建于1952年,是某县建校最早、规模最大,具有浓厚文化积淀的一所省级规范化高级中学。多年来,学校以“高考出尖子、竞赛拿大奖、本科上线率高、学生素质全面”为办学特色,被多家媒体誉为“状元中学”、“人才摇篮”。 学校占地170余亩,教职工420人,有7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550多名,总建筑面积近5万余平方米,在某县教育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学校目前共有教学楼5座,仅够70个班的教学需要,音体美学生的画室、琴房、体育准备室等,都临时设在建校初期的非常狭窄的小平房中。现有的教学楼、实验楼和图书楼严重老化急需改造。现有的五个实验室,内部设施老化,只能开设部分实验,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根据某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将在 2010年高标准普及高中教育,当前学校规模已远不能满足需要。为确保学校健康发展,为普及高中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某一中经过论证和反复研究,决定以原校部分教学力量为依托,改扩建学校规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优势,扩充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投资环境,提高办学水平,以适应社会和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二、某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小学120处,在校生36371人;初中19处,在校生21619人;普通高中5处,在校生7349人;完全中学1处,在校生4521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174人;幼儿园155处,在园幼儿12228人。

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1%,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36%,3至学龄前幼儿入园率达90%,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100%,普通高中入学率达53%;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为100%、97.8%;初中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达98.8%;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8.27%;高中段入学率达63.3%。

全县现有职业学校4处(其中县教育部门办学2处,其它部门办学1处,乡镇办学1处),在校生4688人,占高中段在校生总数的31.13%。

全县现有乡镇成人教育学校12处,634个行政村建立了成人学校,办学面达100%。成人教育学校每年培训2.5万人次、村夜校培训10余万人次,脱盲巩固率达95%以上,高、初中毕业生培训率达98%以上。

城区现有学校12处,在校生27360人。其中完全中学1处,在校生4521人;高中1处,在校生4550人;职业学校2处,在校生2394人;成人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138人;初中3处,在校生4382人;小学3处,在校生11201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174人。

三、生源分析

1.全县生源情况分析:根据人口统计资料情况,全县年人口出生率约在11‰至13‰之间,据此,我县每年大约出生6000名儿童,到2010年小学在校生约为36000人,初中在校生约为1800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约为10800人。

2.城区生源情况分析:根据《某县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测算,县城城区人口年增长率约为7%,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的要求和进城务工子女的入学要求等,到2010年城区人口将达到20万,每年出生约为2400人。小学在校生将达到14400人以上,初中在校生达7200人。

四、学校改扩建的优势

1、质量优势

日照市历来重视教育,其人均受教育水平、教育投入等指标均居某某省前列。某县高中教育教学水平一直名列日照市前茅,作为高中教学主力的某一中,其教学质量在整个日照市,乃至某某省都是有口皆碑。自1982年以来,某一中有200多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院校,有700多名学生在市以上竞赛中获奖,有近200名毕业生已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学校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逐年上升,连续十四年居全市首位,并涌现出5名某某省高考状元,15名日照市高考第一名,被多家媒体誉为“状元中学”、“人才摇篮”。学校先后获“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单位”、“某某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某某省十佳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日照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高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明星学校”、“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2、政策优势

某县委、县政府历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决定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方针政策,用好办学的一切优惠政策,将某县教育这块品牌,建设成为全省、全市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型产业。近几年,在学校建设方面,提供了极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了某县教育的发展。

3、师资优势

某一中现有教职工420人,专任教师360人,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科结构相对合理的精干教师队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拥有省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名。随着某县教育十一五规划的逐步实施,乡镇高中的取消,将有大批优秀教师加入某一中,为某一中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项目建设必要性

1、是教育投资的需求

教育消费一直是近几年持续升温的社会消费新热点,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教育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家计委统计,现在大部分家庭48%的储蓄将用于子女教育投资,大多数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渴望为子女上学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甚至不惜交高额的择校费,为子女“购买”良好的教育机会。为此,充分利用某一中高水平的办学质量、雄厚的师资力量,扩大学校规模,不仅解决了教育供不应求的矛盾,还为家庭提供了称心如意的教育消费点,又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成为社会、家庭、学校及投资者多赢的新亮点。

2、是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某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任务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采取公办与民办相结合,使全县3岁至学龄前幼儿入园率达到95%以上,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力争达到100%。二是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力争100%,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力争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达98%以上。搞好对盲、哑、聋、弱智等残疾青少年及儿童的特殊教育。在城北部建设一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以适应义务教育生源人数增长的需要。三是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到2010年,实现高标准普及高中段教育目标,普及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加大对县城高中的投入,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使现有的4处驻乡镇高中逐步向县城集中。四是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办好乡镇成人教育学校,校舍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适应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注重实效,对农民及城市下岗、转岗人员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培训,为再就业创造条件,搞好服务。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可满足适龄学子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大大加快某县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步伐,完成到2008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95%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可加快某县高中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根据某县教育发展规划和县政府办公会会议纪要,2008年乡镇高中停止招生,2010年全部集中到县城高中),实现高中教育的城区化和优质化发展格局,提高全县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当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鉴于以上实际情况,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 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一、建设地址

该项目拟建于某县第一中学院内及学校东侧地块,该地块位于某县育才路以南,却坡村以北,西至洪凝政府,东至洪凝初中,此处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学生学习的理想场所。此地域是城区规划中教育科研用地,地势平坦,交通便捷,配套基础设施齐全,区位优势明显。

附:区域位置图

二、建设地区概况

某县地处某某半岛南部、日照市北端,东临胶南,南接东港,西连莒县,北靠诸城,总面积1443平方公里。全县共有50.9万人口,现辖12处乡镇、632个行政村。行政区划隶属日照市管辖。

某县工业、农业基础雄厚,工业形成了以“车辆制造、石材建材、纺织工艺品、手工工具、塑胶制品、生物制品”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200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8亿元,销售收入107亿元,利税6.1亿元,分别增长22.6%、41.6%和28.6%。农业生产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林果、畜牧、桑烟、花生、瓜菜五大产业,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62.8亿元,同比增长22.3%;粮食总产20万吨,增长6.8%。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现代物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000万元,同比增长30%,完成商品总购进总值9.5亿元,销售总值10.3亿元,实现利税2364.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9.6%、30.4%和30.3%;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9.03亿元,同比增长14.7%。

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4.52亿元,工业总产值18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2.4%和18.9%,三次产业比例为17.2 : 53.3 : 29.5。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分别增长9.4%和11.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1.7亿元,人均6223元,分别增长16.7%和16.6%;全县农村公路、有线电视、科普“村村通”通村率分别达到92%、71%和86%。

三、自然环境

某县地处黄海之滨的鲁东南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在18—706米之间,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43%,空气、生活饮用水质量均保持优良水平,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境内山岭起伏,河川纵横,北部、西部有小块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总面积的50%、36%和14%。境内河流发源于县境中部诸山,呈放射形向南北分流。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

从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来看,对工程建设无不利影响。

四、基础设施条件

1、交通运输

某县地处某某半岛南部、日照市北端,东临胶南,南接东港,西连莒县,北靠诸城,总面积1443平方公里;境内有206国道和051、222、334三条省道纵横交叉贯穿,可直通济南(300km)、青岛(140km)、连云港(150km)三个飞机场;百公里内有青岛港、日照港、岚山港三大港口;东依同三高速公路(15km),南靠日东高速公路(10km),南北并列兖石、胶新铁路,其中胶新铁路贯穿全境,形成了立体交叉的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络。

该项目位于育才路18号,该地块地形平坦,并可充分利用校区内原有的公用配套设施,便于建设,降低工程造价,区位条件优越。

2、通讯

某县以程控电话、移动电话、高速宽带为主形成高效迅捷的通讯网络,各类信息能够及时传输交流,可为该项目提供便利的基础条件。

3、消防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篇3

XX“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XX县XXXXXX“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1.1.2 项目业主单位

XXXXXX。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3、《XX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自治区村庄规划技术规程》;

5、《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

6、《XX县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

7、《XX县村XX体系规划(2010—2020年)》;

8、《XX县XXXX总体规划(2012-2030)》;

9、XX县2012统计年鉴;

10、XX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相关资料。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一、指导思想

围绕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快城乡统筹,全面实施以“做特做优产业、做大做亮集XX、做美做精村庄”为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充分增强生态经济的实力,弘扬生态文化的活力,彰显生态环境的魅力,整体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努力建成“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建设目标

通过一年时间努力,全面实施我场“美丽乡村”行动规划,大力推进“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和“素质提升”四大工程,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要把我场建设成为“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丽乡XX。

三、建设内容

1、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是基础。要注重把握两个方面:①规划定位。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与提升工程规划工作。②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创建村要着重制定好四个方案,即:总体建设方案、子建设方案、资金筹措安排方案、时间安排节点方案。

2、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是关键。①XX党委政府指派领导,强化职责,驻点指导,阶段性汇报美丽乡村工作开展情况。②帮助村干部,组织动员群众筹资投劳,规范运作村级资产。同时,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名人、企业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③帮助创建村解决突出问题,破解工作难题,并认真做好有关项目的衔接工作,进一步推进创建村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四、措施保障

1、成立组织。为扎实、有序、高效地推进我XX“美丽乡村”建设,专门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

2、明确职责。领导组在XX党委的领导下,具体实施我XX“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负责协调、沟通、建设规划编制、技术指导以及督促项目实施等工作。同时各村相应成立工作小组,由各村党组织书记负责,开展以村为主体,各联系村领导负责指导联系村的工作落实,同时XX各职能部门负责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到责任层层明确,工作层层落实。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实施“XX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体机关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同时根据工作成效进行奖惩。各联系村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把创建工作放到重中之重,要切实负起责任,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目标完成。

2、注重个性。“美丽乡村”创建是一项高度综合的系统工程,即要注重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水平,又要注重挖掘各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结合各自的自然地理条件,体现村庄个性魅力,彰显XX整体和各个村庄的风格和特色。

3、突出主体。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通过教育、宣传、培训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农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促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XXXX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来。

4、项目推动。我XX“美丽乡村”建设要把项目落实、项目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以项目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要整合支农政策和项目,主动做好项目衔接,积极争取上级立项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伴随工业化、城XX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国民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5月31日,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XX出席会议并讲话。

  XX指出,自2008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注重把民生与民主、国家力量与农民力量、自下而上决策与自上而下补助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各方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开辟了农民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形成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提供了公共财政直接投入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构建了村级公益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创造了农民平等发展的良好条件和机会;搭建了基层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促进了基层民主、基层组织建设。

  XX要求,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注重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加快政策转型升级,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持久有效助力。一是要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纳入农业现代化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财政奖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二是要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强规划编制,实现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事业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三是要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打造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总抓手。今年起,选择部分省以省为单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其他省选择2-3个县开展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通过典型带路,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政策,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四是要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规范管理。严守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底线,积极探索村级公益项目管理、运营新机制,确保已建成设施持久发挥作用。

  据初步统计,2008-2012年,全国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697.8亿元,带动农民和社会投入4165.3亿元,共建成各类村级公益项目135.9万个,其中村内道路项目66.24万个,占48.74%;小型水利项目33.98万个,占25%;环境治理项目10.46万个,占7.7%;垃圾处理项目6.25万个,占4.6%。

1.1.5 项目提出必要性

1.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是全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深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加快向农村辐射,我省农村环境和人居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疆省今年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升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要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自治区都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自治区党委,围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协调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全面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水平为抓手,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向农村区域倾斜配置机制和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XX有序集聚的机制,一手抓连线成片整治建设,一手抓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着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地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重大举措。

我XX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XX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计划,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委高起点定位、把握内涵、科学规划、强化保障、务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形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乡村新景。同时把创建美丽乡村纳入到XX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提升乡村旅游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彰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庄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把农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让全体农民充分共享现代文明,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3.项目建设是进一步促进XX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打造成一个更加美丽的XX。

XX县XXXXXX是一个环境优美,人文积淀深厚,民风淳朴的乡村。XX位于XXXX东部,紧邻G312 国道,东至XX县城,西临XXXX场区。距离XX县城5 公里,是XXXX的中心村,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XX共有306 户,1006 人,耕地面积4288 亩,主要以种植棉花、玉米为主,2011 年人均纯收入5300 元,2011 年底牲畜存栏2500 头,其中牛80 头,马12 匹、猪30 头、羊1500 只。全村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及畜牧业。该村以挖掘村庄内涵、改变村庄面貌为着力点,以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为抓手,把XX打造成集农业休闲观光、农家乐餐饮、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XX县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该村美丽乡村的建设是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与保护自然生态、发展农村经济有机结合的实践,正是博州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篇4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第1章 总 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本文档当前的正文文字都是告诉我们在该处应该写些什么,当您按要求写出后,这些说明文字的作用完成,就可以删除了。编者注)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美丽乡村建设生产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中咨国联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或技改项目

1.1.4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陕西省兴平市庄头镇工业园区

1.1.5项目负责人

高建

1.1.6项目投资规模

本次项目的总投资为XXX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XX万元(土建工程为XXX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XXX万元,土地费用XXX万元,其他费用为XX万元,预备费XX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XX万元。

本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XX万元,年均利润总额XX万元,年均净利润XX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XX万元,年增值税为XX万元;投资利润率为XX%,投资利税率XX%,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XX%,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5.47年。

项目的总投资为17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0000.00万元(土建工程为3234.0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4565.00万元,土地费用750.00万元,其他费用为1189.16万元,预备费261.84万元),建设期利息为367.5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6632.50万元。

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50000.00万元,年均销售收入为39545.45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0350.34万元,年均净利润7762.75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222.61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为2226.11万元;投资利润率为60.88%,投资利税率75.29%,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50.24%,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3.22年。

1.1.7项目建设规模

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案例如下:

本次“美丽乡村建设产业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产品:美丽乡村建设

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美丽乡村建设产品XXX(产量)。

项目总占地面积XX亩,总建筑面积XXX.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产品为美丽乡村建设,达产年设计产能为:年产美丽乡村建设系列产品XXX万吨。

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20020.00 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1.1.8项目资金来源

本次项目总投资资金XX.00万元人民币,其中由项目企业自筹资金XX.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XX.00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资金17000.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1200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000.00万元。

1.1.9项目建设期限

本次项目建设期从2018年XX月至2019年XX月,工程建设工期为XX个月。

本项目建设从2018年6月—2020年5月,建设工期共计24个月。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项目公司简介

1.3编制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发布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案例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3.《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4.《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6.《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8.《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9.《现代财务会计》;

10.《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11.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12.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

(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推荐访问: 建设项目 乡村 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