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心得体会 > 2020年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范文五篇

2020年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范文五篇

时间:2021-11-11 00:59:02 浏览量: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年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2020年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5篇

2020年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篇1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日在大渡口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征求意见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矢志攻坚,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据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增长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8.4亿元,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亿元,增长9.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7亿元,增长15.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4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35元,增长10.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

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及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改革成效初显。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健全区属国有公司法人结构治理,建立起企业薪酬管理考核机制,公司管理人员实现身份“脱钩”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控,政府性债务余额下降11.8%;与西南证券等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合作,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创新市级储备土地开发协调机制,建立联合工作机构,市级储备集团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治开发进一步提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完成区级行政服务中心扩容升级,32个部门入驻到位,286项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办理;基本实现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服务中心全覆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同步推进群众工作系统建设,办理群众反映事项2387件;全面落实“先照后证”等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新增市场主体3300户,其中微型企业1054户。实施科技发展资金“拨改投”,建立科创基金、天使基金、科技担保风险资金池,启动小微企业“助保贷”服务试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优化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建立了“1+6”招商体系,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50亿元,外资5.68亿美元。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业发展,新引进民办学校3所、民办养老机构2家,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多元化。

(二)产业培育取得实效。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发展起步良好。获批建设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德润环境集团注册落户,一批市级环保产业项目在区布局。建桥园区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启动A区城市设计和C区拓展控规编制;取得重庆美容健康产业基地、都市重点楼宇产业园等授牌,西南医院生物科技产业园、台湾化妆品产业联盟及12家化妆品企业签约落户。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重庆市名牌产品15个、知名产品3个、新产品125件。电子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从无到有、初见雏形,一期2万平方米投入运营,签约入驻企业达51家;天安云谷新引进企业25家,引入亚马逊云服务、起点创业营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商贸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稳步发展。九宫庙商圈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5亿元;迪卡侬和重庆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分中心等项目落户商圈,蓝光中心、锦天酒店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区新增商业体量21万平方米,新引进限额以上商贸零售和餐饮企业7家。新增汽车4S店2家。新引进金融企业2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3.3%。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开工建设,马王街基督教礼拜堂主体工程完工,石林寺启动重建,石棉厂文化创意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小南海片区生态休闲旅游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开始起步。

(三)城市建设提速提质。启动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工作,完成八桥片区城市控规修编、小南海片区控规编制。土地征收和供应有序推进。全年落实征地批文4017亩,完成征地5015亩、城市房屋征收30万平方米,出让经营性用地2042亩。内外通道建设步伐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段实现通车、5号线加快施工;协调推动嘉华大桥南延伸段启动建设,金中大道(金建路)全线建成;大滨路、伏牛大道(新郭伏路)、中顺大道(中坝路)及大渡口立交和迎宾立交建设稳步推进。滨江片区开发提速。刘家坝A/B干道实现开工,钓鱼嘴1号路等项目进展顺利,老重钢和钓鱼嘴片区完成投资59.3亿元。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开发投资125亿元,增长29%。一批品质楼盘开盘销售,商品房销售面积159万平方米,增长20%。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启动西城大道沿线绿化景观改造,完成翠湖和陈家阁水库整治,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实施环保“五大行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8天,位居主城第二,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7%和100%;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6.1万平方米;持续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和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

(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督导评估,成功创建市级社区教育示范区;新钢花小学、大渡口小学、商务学校建桥分校综合实训楼等竣工投用,新增普惠性幼儿园6所,旅游学校通过全国职业教育示范校终期验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重钢总医院综合大楼建成投用;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建立起覆盖区、镇街、村(社区)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实现社区文化室标准化全覆盖;堰兴剪纸获第七届中国(重庆)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齐头并进,成功创建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举办了“李雪芮杯”羽毛球公开赛等系列赛事。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清理规范村(社区)工作事务,实行目录库管理,大幅减轻了基层组织负担。农业农村、双拥共建、国防教育、法律援助、对口支援、妇女儿童、残疾人、未成年人、消防、民防、统计、档案、修志等工作也取得新进展。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就业为民生之本。倡导以创业带动就业,成功创建市级创业型城市,完成职业培训2544人,实现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35人,城镇新增就业240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强化“五险统征”。在全市率先开展生育、工伤保险实时结算试点。实现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全面落实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实施棚户区改造7.4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3万平方米、建成73万平方米。为8000余户群众解决了房屋产权办证问题。打造社区便民商圈4个,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个、大型农贸市场1个、大中型社区综合超市3个、社区便民店11个。完成7579户居民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和12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造。开工建设人行过街设施3座。新增公交线路2条、各类停车位4664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1公里,实施背街小巷路面整治2.6万平方米、下水道整治2000米。全面完成山坪塘整治。殡仪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完工。“老吾老”社区养老品牌列入国家首批社会管理标准化试点。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完成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获得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强化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综合治理,重点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3.7%;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抢劫、盗窃案件分别下降68.2%和31.3%。

(六)政府工作更加规范。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持续整治“四风”问题,政府工作作风明显改善。严格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会议活动,制定“三公”经费管理办法,“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调整清理办公用房1755平方米。完成政府机构调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施政务督查“红黄牌”和行政效能问责制度,高效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350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清理、统一公布规范性文件,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企业发展法制环境专项评查,政府部门执法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尊重司法监督,依法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推进预算公开试点,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重大工程造价审减率达23%。坚决正风肃纪,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和“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大渡口转型发展征程中求变破局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成功进入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争取市政府出台了配套文件、落实扶持政策,拉开大渡口滨江老工业区全面转型的大幕。这一年,我们深化区情认识,延续和创新发展思路,研究出台“新区品城”行动计划,聚焦“三大产业”、提升“三大品质”、打造“六大重点板块”,进一步明确了转型路径,凝聚起发展共识。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克难攻坚,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千方百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政府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效,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区委的统筹谋划和科学决策,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和监督,更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劳动者,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老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企业和所有关心支持大渡口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还有部分工作完成得不够好,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传统产业增长空间有限,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接续支撑,经济发展增量不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目标。二是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大项目、好项目少,部分项目开工难、建设慢、久拖不决,一定程度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城市开发不够均衡,城市功能不够完善,部分区域发展相对滞后,都市功能拓展区建设亟需跟进发力。四是民生保障做得还不够好,有些安置房项目建设进展缓慢,部分领域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与群众期待还存在较大差距。五是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少数部门和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有待提高,庸懒散现象还不同程度上存在,政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正视、认真反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改进和克服。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新区品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突破之年。当前,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重庆市正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为我们加快打造“新区品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顺势而为,乘势而起,主动融入全市开放发展大格局,推动大渡口经济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要求,稳中求进、积极作为,深入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新兴产业培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促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民生促稳定,推动“新区品城”建设取得新突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培育“三大产业”做大做强,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内涵。必须坚持以板块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土地攻坚、完善基础配套,提速“六大重点板块”建设,打造产城融合、集群互联、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区。必须坚持以资源汇聚为基础,既要抓好协调争取,充分落实老工业基地扶持政策,又要强化市场手段,招优引强、挖掘潜力,实现资源要素的加速集聚和有效整合。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国资经营、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持续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坚持以民生改善为根本,加大投入力度,办好民生实事,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提升,更加注重基本民生保障,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今年,区政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提振工业经济实力。坚持新老并重,推动先进制造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夯实工业基础。加快重庆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全力助推德润环境集团在区发展,启动德润环保总部商务园建设;支持三峰环境启动上市融资工作;积极跟进环境修复、环保基金等在谈项目,力争尽快落户;围绕研发、设计、检验和高端制造等重点领域,实施全产业链招商,力争年内引进关联企业10家以上。提速建桥园区转型升级。完成建桥A区城市设计和C区控规修编,集约利用土地,完善综合配套;确保中石化润滑油、煤研院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实现重庆美容健康产业园开园,首批20家企业投产运营;加快西南医院生物科技园建设,确保眼科干细胞等项目投产。抓好企业服务和要素保障,支持重钢在区产业和长征重工、国际复合等骨干企业转型发展,开工建设红九九、科而士等迁建项目。力争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80亿元。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争取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5件;强化科技服务,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在产业创新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信息服务业为核心,加快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强化移动互联网产业园项目引进和产业培育,完善综合配套,拓展经营业态,力争实现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亿元。加强亚马逊云服务等创业孵化器的培育,带动一批成长型、创业型企业集聚发展。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石棉厂文化创意项目升级,加快推进锦天、科力、天安假日等酒店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中梁山、金鳌山综合开发,引进带动性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开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局面。继续推进九宫庙商圈提质增效。开工建设华润凤凰城,加快建设蓝光中心;确保迪卡侬项目开业运营,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0家,力争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8亿元。优化金融服务环境,促进在区金融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开拓电商平台,探索发展新经济业态。

(三)提速开发重点片区,有序推进城市扩容。强化市区联动、跨区协作,推动重点片区开发全面提速。完成法定城乡规划全覆盖和美丽山水城市、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调整完善城市控规,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实现产业、土地、城市、环保“四规合一”。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全年落实征地批文2000亩,完成征地5000亩、城市房屋征收15万平方米,出让经营性用地2000亩以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内畅外通。建成伏牛大道(新郭伏路)城投段,加快中顺大道(中坝路)、新九中路二期、大滨路三期建设,完善“五纵五横”骨干路网;力促大渡口立交和迎宾立交完工,协调推动白居寺长江大桥开工,轨道交通5号线、主城二纵线华岩至跳磴段加快建设,进一步拓展对外通道。加强与城投、地产、渝富等市级储备集团的深度合作,共推重点片区开发。老重钢片区加快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建设,启动钢花支路改扩建工程,完成大坪山等地块出让。钓鱼嘴片区启动剩余土地征地拆迁,加大土地出让和项目招商力度,争取市级重大功能性项目布局。刘家坝片区启动伏牛溪体育运动中心项目建设。完善轨道交通2号线周边配套设施,提速沿线城市开发。依托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加快小南海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危旧改、城中村地块开发,盘活旧城区土地资源。完善新建城区综合配套,基本建成爱情公园二期,开工建设白居寺公园、花园小学。支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力争商品房销售175万平方米。

(四)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致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区。强化产业发展环境约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市容环境规范管理常态化,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市政设施管理数字化、精准化水平。完善城区水电气及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老旧居住小区改造,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完成全区地下管线普查,新建排水管网3.1公里。规范户外广告管理,加强城区照明系统管理维护。深化环保“五大行动”。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0天以上,保持主城前列;启动大渡口、中梁山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口袋沟、红领巾湖库整治;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巩固次级河流整治成果,加强饮用水源区保护和噪声污染防治;加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实施内环沿线绿化景观改造和环境整治,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提升公园绿地管理水平。严格环保、规划执法,有效遏制违法排污行为,依法处置各类违法建筑。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市民素养,打造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魅力家园。

(五)统筹发展社会事业,优化完善公共服务。坚持务实惠民,统筹抓好社会事业,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办好群众更满意的教育。根据人口分布和城市开发时序,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开工建设双山实验学校,加快在建学校建设,确保巴渝中学双山校区建成投用;支持商务学校组建重庆市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提供更优质的卫生计生服务。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单独两孩”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文图总分馆制创建成果,完成区文管所标准化建设;加强文物遗产保护,开展文化精品创作;推进石林寺恢复重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品牌体育赛事;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备战市五运会。开工建设区人防指挥所。加大社会组织孵化力度,探索社工培养机制,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双拥共建、国防教育、对口支援、妇女儿童、残疾人、未成年人、消防、统计、档案、修志等工作。

(六)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回应群众期待。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精心办好各类民生实事,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扶持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众就业;依托楼宇产业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全民参保登记,推动社会保险扩面。健全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体系,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站4个。强化统筹保障,加快推进在建安置房项目建设,确保建成安置房70万平方米;完善物业管理和综合配套,提升保障性住房小区居住品质。着力抓好一批民生项目。改造棚户区10万平方米。新建公厕6座,完成10个弃管小区电力改造和6000户供水“一户一表”改造。新增各类停车位2000个。整治背街小巷16条。新建农村公路4公里。确保区殡葬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治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等突出问题;健全依法维权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将信访导入法治轨道;完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力维护公共安全。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主动扩大开放,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国有公司市场化运作水平。明确管理责任,完善管控机制,降低政府性债务规模。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资和运营。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继续加强三级服务中心和群众工作系统建设,有序推进网上行政审批,促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和优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能源、用工等困难和问题,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用好用活民营经济、科技创业等扶持资金,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不断成长,把大渡口打造成为环境优良的投资高地。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启动量化确权改革试点。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坚持以需互动、以质招商、互惠互利,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水平,确保实际利用内资165亿元以上、外资5亿美元以上。支持区内企业“走出去”,发展跨境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加强与九龙坡、巴南等区的联动协作,共同建设重庆南部生态新城。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完成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严明的纪律,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迎接新常态下的新挑战。我们要善用法治思维,严格依法行政。健全制度体系,规范权力运行,完善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讨论、风险评估等法定程序,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强化复议监督,落实执法责任,切实提高执法单位依法履职水平;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全面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要求。我们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把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厘清权力边界,完善审批目录,切实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改革公务用车,严格公务接待,规范考察出访活动,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强化效能建设,严格行政问责,着力解决庸懒散现象和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的问题。我们要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廉洁自律。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真诚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深入推进“阳光政务”,虚心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强化行政监察与审计,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打造廉洁自律、勤勉尽责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迎来建区五十周年。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砥砺奋进。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大渡口正在实现新的历史跨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全力打好“十二五”收官之战,共同谱写“新区品城”建设的历史新篇!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拨改投”模式:是指政府将财政科技资金由拨款方式转变为投资方式。

小微企业“助保贷”:指有合作关系的银行业机构向“目标企业池”中企业发放贷款,在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基础上,由企业缴纳一定比例的助保金和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的信贷业务。

先照后证:指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外,对依法需要取得前置行政许可的经营项目,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申请人可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经营项目。对从事许可且不再保留为工商登记前置的,市场主体则需向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相应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1+6”招商体系:指顺应“六大重点板块”建设,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体制机制进行调整后的新招商工作机制。“1”指一个全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会统揽招商引资工作,“6”指“六大重点板块”指挥部分别负责各板块招商引资具体工作。

石棉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石棉厂隶属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厂区占地约120亩,厂房面积约5.4万平方米。2014年区委十一届63次会议决定成立石棉厂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工作组,拟在该厂原有基础上打造石棉厂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利用老厂房资源,逐步进行业态调整升级,以现有汉博艺术机构为引,聚集工艺美术、园林设计、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意小企业,成为我区文化产业企业孵化器。

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是市级“十二五”重大社会文化事业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95亩,建筑总规模约1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9万平方米,由主展馆工业博物馆和企业馆、工业创意馆三部分组成。项目在改造利用重钢旧厂房的基础上有机结合新建工程,致力于打造传承工业文脉、展示工业文明、丰富旅游业态、孵化创意企业的载体。

“单独两孩”政策:是指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三大产业:指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优先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发展新兴生活性服务业。以环保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三大品质:指提升功能品质、优化环境品质、改善民生品质。

六大重点板块:指建桥园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九宫庙商圈、滨江片区、刘家坝片区、小南海片区。

一带一路: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被统称为“一带一路”。

智慧城市:指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一种城市形态,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城市规划、管理、运营。

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以区级文图两馆为总馆,镇街文图两馆为分馆,社区(村)文化室和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管理模式。

2020年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篇2

2018年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年初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抚远调研期间的重要讲话、张庆伟书记对我市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建设“一岛三区”、发展“五大产业”,推进“四项工程”,经济社会实现了健康稳步发展。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54亿元,同比增长7.1%;公共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8亿元,可比口径与去年持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11.6亿元,同比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24000元,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19068元,同比增长11.7%。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坚决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第一政治任务,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精准派人、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四个关键,全市所有县处级以上领导、12个专项推进组、75个驻村工作队、501名包扶干部,各乡镇、各部门,以决战决胜、攻坚拔寨的决心和勇气,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力推进产业扶贫,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度提升。其中光伏产业带动全市所有贫困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食用菌产业带动贫困户134户,人年均增收728元;蔓越莓产业带动贫困户271户,人年均增收850元;边民互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1120人,人年均增收1000元;“户贷企还”金融扶贫政策带动贫困户327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包扶干部动真情、真包扶,努力扶持贫困户开展家庭养殖、特色种植产业,助力贫困人口增产增收;落实了护林员、湿地观察员、村庄保洁员等就业岗位,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增收。筑牢“十三重保障”,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发放“爱心卡”27.7万元、米面油67万元,实现了贫困人口吃穿不愁;垫付医疗资金662万元,实现了贫困户基本医疗有保障;投入房屋改造资金773万元,实现了贫困户住房有保障;投入教育助学资金51万元,实现了贫困户教育有保障;投入自来水改造资金4966万元,实现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有保障。着力推进“三通三有”,贫困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统筹推进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和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40个,新建村委会办公室和文化室17个、修缮27个,新建文化广场8个,全市所有贫困村实现了“三通三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拆除危旧泥草房36栋,新建住房59户、维修19户;硬化村屯道路21.84公里。

2020年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篇3

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政府乡镇工作报告

乡镇人民政府201X年工作报告各位代表:

我受**镇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201X年工作回顾201X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及镇人大的支持、监督下,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以邓理论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积极维护好发展文章转载自网好实现好农民的根本利益,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抢抓新机遇,谋划新举措,实现新突破,较好地完成了镇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X年,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万元,同比增长38,完成年初任务的1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51

7.6,完成年初任务的;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0xxxx元,完成年初任务的10

5,其中国税完成150.xxxx元,地税完成4xxxx元,财政完成10.xxxx元。营业所年底存款余额***万元,同比增长1

6.8。其中居民存款***万元,同比增长1

3.2。信用社年底各项存款***万元,同比增长2

5.9,各项贷款余额297xxxx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明显加快。201X年,我镇克服“

6.21”特大洪灾和秋旱等自然灾害,按照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力度。在稳定粮、蔗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优质优价谷和高产高糖良种蔗,大力发展桑蚕业,稳步推进水产畜牧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抓好秋冬菜开发,抓好农产品流通工作和农产品加工业。虽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但仍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全镇全年种植水稻**万亩,其中优质谷种植面积为**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4。桑蚕业得到大发展,新增桑园0.2xxxx亩,达到***万亩,年养蚕

7.8xxxx张,产茧

4.8xxxx担,产值480xxxx元,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从桑蚕业获益110xxxx。甘蔗种植品种得到进一步优化,高产高糖品种占全镇甘蔗面积的98以上,实施“吨糖田”面积0.4xxxx亩,蔗叶还田等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受“

6.21”洪灾和秋、冬旱影响绝收0.1xxxx亩,有收面积为0.6xxxx亩,0506榨季预计进厂原料蔗

5xxxx吨。种植蔬菜

1.xxxx亩,新植果树55xxxx,完成低产果园改造175xxxx,完成高标准果园建设60xxxx;肉类总产量5275吨;水产品总产量412吨,分别增长

5.61和

3.52,生猪出栏63380头,增长

7.6

1,牛出栏4141头,增长1

2,禽类出栏429486羽,增长1

4.54。全镇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业种养结构,为各行业齐头并进、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201X年我镇通过进一步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质量,采取走出去招商与引进来招商相结合,网络招商与中介招商相结合,以情招商与以商招商相结合的多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通过资源引增量、政策引客商、引进促发展,共引进资金490xxxx元、项目1xxxx,目前已到位资金343xxxx元,其中100xxxx以上的项目xxxx,10xxxx元以上的项目xxxx,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房地产开发公司落户**,****建成使用,**、**、**电站建设进展顺利,预计今年7月可投产发电。——财税工作平稳发展,实现较快增长。201X年提前一年实现全面免征农业税,为消化因取消农产品特产税、农业税减少的***万元财政收入缺口,我镇加大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大力培植税源,拓展增收渠道,实现财政工作较快增长。——抗洪救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X年

6.21特大洪灾造成全镇房屋大面积倒塌、农作物和多处公路、桥涵受损毁,**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人民币。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灾情,我们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抗洪抢险,积极组织灾民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一是妥善营救安置受灾群众,及时发放救济物资,认真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灾后民心稳定,社会稳定,无大病大疫发生。二是尽快抢修被毁基础设施,为灾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提供保证。三是组织、帮助灾民开展灾后恢复生产,搭建养蚕大棚,清理受毁农田,转种旱地农作物,发展冬种,做到上半年损失下半年补。四是变灾害为机遇,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镇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附送:

乡镇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及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及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

工作汇报乡镇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及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汇报招商引资今年以来乡镇工作情况工业经济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工业兴镇”战略实施—**镇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及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全市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工业兴镇”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2016年“工业项目推进年”和“招商引资攻坚年”的有关部署,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强攻招商,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工业经济及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下面分五个方面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全镇工业经济及招商引资总体情况今年1—4月份,全镇共实现工业产值2404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661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南方建材有限公司生产幅度与去年相比下降了41%,其余规模企业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4月份,全镇共实现投入635万元,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416万元,其中自营出口

3.5万美元;全镇共实现gDP6735万元,企业增加值率达28%,比去年同期上升7%。全镇工业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比去年有所好转,利润亏损额从去年的1137万元下降到798万元,其中登城水泥有限公司扭亏为盈,目前我镇存在利润总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尖峰登城水泥有限公司亏损额较大。

二、主要做法在今年的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五个坚持”:

1、增长抓质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镇党委、政府在年初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克服和彻底摒弃以透支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打造“生态**”和发展循环经济,这已成为我镇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

2、结构抓调整,坚持走集聚式发展道路采用筑巢引凤的办法,在我镇下村选择一块水陆交通便利的土地,结合60亩的二联工业小区一起进行总体规划,完善工业小区“一区二点”建设,引进1家或几家污染较少、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合理调整全镇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集中的现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目前镇政府正同杭挂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联络洽谈,意向投资8000万元入驻下村建设特种车辆制造项目;二联工业小区内已有1家轻纺、1家塑料企业正常生产。(另有3家企业正在审批筹建当中)

3、投资抓项目,坚持走扩张式发展道路投资拉动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助推器”。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以“解放思想、引入项目、促进发展”的思路为出发点,认真开展讨论,采取“三个强化”措施,狠抓招商工作。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进一步落实责任措施,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努力搞好招商工作;二是强化工作专班,调整充实招商工作力量。在现有经发办的基础上,镇里安排2名招商信息联络员,网络各方招商信息,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工作;三是强化职责,明确任务。在目标考核办法中,提高了招商引资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比重,并对各村、单位下达招商引资责任目标,确保责任任务的层层落实。

4、资源抓整合,坚持走集约式发展道路资源是现实的竞争力,更是未来的生产力。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资源有限、发展无限”的理念,全力做好资源整合这篇文章,特别是对土地、资金、供电、供水等资源要素,坚持走集约化、节约型发展道路。针对目前富阳时代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墙体供不应求的实际,企业要求扩大生产规模,项目扩建预计下半年可实施,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同时浙江尖峰登城水泥有限公司通过近两年的生产,形势已基本稳定,产销基本持平,该企业在一期建设过程中所有生产附属设施都是按照两条生产线设计筹建,总投资达6亿元,相对目前一条生产线的运行而言生产成本较高,现该企业与镇政府正在积极与外商进行联系洽谈,争取引资建设尖峰二期项目,新建第二条生产线,建成后单位产品成本将可下降10—15元吨,正常生产全年可节约资源成本达5000万元以上。

(完)

2020年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篇4

xx县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过去五年
綦江已经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

1998年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全县人民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和中共綦江县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和渝黔高速公路建设三大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对綦江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负重自强,开拓进取,开创了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回顾五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到: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克服困难较多、承受压力较大、爬坡过坎的五年;是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固定资产投入较多、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力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五年。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实力逐渐增强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县属国有企业改制率达到95.6%,70%以上的闲置资产得到有效盘活。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土地 流转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积极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契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县镇机构改革、乡镇和村居行政区划调整全面完成。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取得新进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扎实推进,“三金"、“三乱"清理整顿基本完成。综合整治发展环境,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促进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功举办了綦江县首届投资贸易洽谈会,积极参与全国、全市经贸洽谈和会展,外商投资日趋活跃,新增外来投资企业55户,引进重点项目25个,五年累计利用外资8.48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4420万美元。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迈出坚实步伐。大力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绿色通道建设、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封山育林完成18万亩,退耕还林6.5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5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8%。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原则,“一控双达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业排放污染物和城市功能区环境达标)工作扎实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得到加强,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
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五、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以德治县取得成效。“科教兴县"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市、县重点科技项目31项,“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农村艺术教育列入全国50个实验县之一,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支持市属企业改革和发展,厂校移交工作全面完成。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了“三为主"县的创建目标,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文体广电事业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一批优秀节目和艺术作品在全国、全市比赛中获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县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医药秩序整顿取得实效;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无偿献血、农村改水改厕、除四害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有效防止了各类传染病暴发流行。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圆满完成了征兵任务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工会、人事、统计、审计、社保、民政、气象、质监、档案、史志、保密、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外事、信访、老龄、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六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大决策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方面的意见,五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85件,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明显。“三五"普法圆满完成,“四五"普法深入开展,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依法治县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全面开展道路运输、矿山企业、消防、化危品、地质灾害、民爆物品等方面的安全整治和检查,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建立健全经常性、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和“法轮功"邪教组织,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五年来,县政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行风评议,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勤政意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较大提高。在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一是人民广场工程已完成勘察设计、项目报建和部分旧房拆迁工作;二是影视会议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三是体育馆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四是县二级汽车站投入试运营;五是县城至三垭口、县城至玉龙道路改造工程完工,綦隆路口路面已完成半幅硬化;六是大石路改造工程竣工;七是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已开工建设;八是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九是完成了3.5万人、2.1万头牲畜的农村饮水任务;十是59个村的扶贫项目完成了规划和29个村的启动工作;十一是通惠河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县城饮用水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水质已恢复到3类饮用水源标准。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励精图治,结束了低谷徘徊的局面,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速度较快、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新起点。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和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在这里,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綦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所有关心綦江、热爱綦江、支持綦江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县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550美元,比全市少200多美元,小康建设进程比全市滞后2年;经济结构仍不合理,科技基础较为薄弱,运行机制还不够灵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形象尚差,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换、工作作风、领导方法和管理水平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奢侈浪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将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展望未来五年
綦江阔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新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五届县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建立“一极二廊四区"经济发展基本格局的五年,是建设工业强县和经济大县的关键五年,也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五年。未来五年,渝黔、綦万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綦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实现“十一五"计划的良好开局。在这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新一届县人民政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
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县第十次党代会的目标任务,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投资和激活消费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
主要奋斗目标是:夯实工业强县基础,构筑四大经济高地,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实现富民兴县目标。构筑开放型经济高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针,放开投资领域、放开要素市场、放开资源配置、放开融资渠道,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到2007年,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大幅度增加,出口创汇实现翻番,突破1600万美元。
构筑特色经济高地: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第三产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推动全县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和聚集辐射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到2007年,力争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到22:40:38。
构筑民营经济高地:大力发展以私营个体经济和股份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力争使民营经济占县域经济的60 %以上。
构筑城镇经济高地:加快县城建设步伐,使县城面积扩大到1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万人。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创建5个“经济强镇"、5个商业小城镇和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空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万人,使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0%。
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80%以上,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得到弘扬,精心打造诚信、文明的新綦江。为实现上述目标,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新一届县人民政府将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工业经济为支撑,加快建设工业强县
工业兴则百业兴,振兴工业是振兴綦江经济的必由之路。要举全县之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加快园区建设,构筑工业经济新的载体。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要求,集中力量把桥河工业园区建成市级产业园区。以原庆江机械厂闲置资产为依托,以纺织业和建材业为主导,把庆江工业园区建成县级产业园区。要依托场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在渝黔、綦万高速公路有出口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园区建设要高起点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搞好集中整治和配套建设。要创新园区开发机制,突出解决项目、资金、人才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找项目,从宏观政策上把握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从市场准入上把握消费需求的变化,从资源优势上把握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开发一批比较优势项目;用全新的思路筹措资金,本着“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和信贷、外资、内资并举的方针,招商引资建园区,形成上争下筹、内聚外引的多渠道筹资格局;用优惠的待遇引人才,在用好本地人才的同时,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以人才支撑园区优势产业,以人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人才推动园区经济发展。
切实扶优扶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和企业发展无小事的思想,大力支持市属企业发展,切实解决企业改、扩、建项目中的具体问题和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大力发展以汽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火电和水电并举的能源工业、以有色金属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形成支柱产业更强、传统产业更大、高新技术产业更快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着力三大创新,努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机制创新,继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县属国有集体企业走民营之路。重点搞好18户国有集体关停企业改革,转换机制,盘活存量,再现生机;着力管理创新,按照“科学、从严、高效"的原则,挖潜革新,降低成本,强化管理,增加效益,培养一批管理先进、效益显著的工业经济“小巨人";着力科技创新,坚持技改扩建与新上项目并重,每年实施一批技改扩建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每年新上一批科技先导型的工业项目,每年引进一批外来投资的工业项目,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调整农业结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业是基础,农村是重点,农民增收是关键。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面向市场,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抓住退耕还林的机遇,高水平实施农业产业化。以实施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重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调整种植业、改造提升林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突出发展加工业,构建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一是要培植龙头企业。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兴办和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资源支撑面大、群众受益面广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发展特色无公害农产品为重点,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壮大产业基地。集中力量建设石梁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区,着力实施以南部四镇为重点的2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抓好水果、蔬菜、畜禽、粮油四大主导产业,逐步建成30万只肥羊羔、30万头优质瘦肉型生猪、15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甘兰型黄籽油菜、优质辣椒、反季蔬菜、优质水果、5万亩笋竹、3万亩中药材等一批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以镇村为主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创办专业协会,大力发展中介组织,以科技和信息为重点,为农村经济搞好全方位服务。
围绕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工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以实施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百个经济强镇工程"为载体,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繁荣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不断提高农村第三产业的比重;有计划地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城市有序流动,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农民负担的经常性监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抓好59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不断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困难群体由温饱逐步迈向小康。
三、以激活消费为重点,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房地产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流通活县的要求,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强化组织创新和业态创新,逐步培植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的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努力打造城北大道、中山路、龙角路三大特色商业街;抓好开发区综合批发市场、火车站批发市场、边贸市场和商业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市场网络、城镇社区商业网络和小城镇商业群。大力发展农村流通组织体系和贩运大户,促进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双向流通,活跃农村市场;着力打造特色餐饮、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便民店、专卖店、保健、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把綦江建设成为重庆南部边境商贸中心。
以发展休闲、度假为产业导向,大力发展旅游业。认真搞好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加大引资开发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旅游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北部旅游环线。抓好旅游促销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提高綦江旅游的知名度、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把綦江建成主城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以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有序发展以咨询为主的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家政家教、医疗保健、就业培训、卫生保洁等就业容量大、带动力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社区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和就业结构中的比重。
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为目的,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开发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归集面和归集率,加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投放力度,优化住房消费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购房能力,促进房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以增加投资为动力,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大幅度增加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城乡面貌大改观。
加强城镇体系建设。按照“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化“经营城镇"理念,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城镇土地、公用设施等存量资产,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城镇建管机制。坚持城市新建与改造并举,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相结合的原则,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成县城旧城改造,建成城北环道、孟家院公铁立交桥、电力街二期工程、上升街道路、县体育场、营盘山公园、5万吨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一批市政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形成中等城市的基本框架和山水园林城市的雏形。加快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以渝黔、綦万高速公路沿线的集镇为重点,把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人口规模较大的中心镇、示范镇,建设一批聚散辐射能力较强的特色小集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使城镇化水平在2002年的基础上提高12.5个百分点。
加强交通体系建设。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加快建设工业强县和经济大县的总体要求出发,以“一小时綦江"为目标,按照“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交通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与高速公路配套的四通八达、流转畅通的公路网络体系。建成渝黔、綦万两条高速公路;完成210国道文明样板路创建和省道303线全面硬化改造;改造赶犁路,打通与江津的县际路,建成县城到中峰、横山、丁山、扶欢、新盛5条通镇油路;强化道路养护和管理,提高好路率和公路畅通能力。
加强通讯网络体系建设。加快电话基站建设步伐,程控交换网点增加30个,程控交换机扩容10万门,建成覆盖全县的通信网络,实现村村通电话。加快綦江信息港建设,建成高速宽带网,推进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全县电话普及率、电视入户率和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完成“电子政务工程",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能源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积极为中峰抽水蓄能电站、赶水火电厂等项目建设提供条件和服务,在开发利用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方面规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成鱼栏咀水库,续建小一型水库3座,完成一批病险水库整治,加快建设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大灌区,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继续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气象监测预报和村社户道路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示范户建设,搞好农户改厨、改圈、改厕、改灶、改晒坝,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以优化环境为先导,做大做强开放经济
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坚持不懈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开放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经济。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优化环境的先导,冲破各种思想障碍,摒弃陈旧落后观念,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思想环境;二是确保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高效正常运转,努力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三是加强政风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严肃查处损害綦江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努力营造公正严明的执法环境;四是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五是制定和落实县人民政府鼓励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营造“放水养鱼"的政策环境;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以利招商、以诚招商、以园招商等多种形式,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充分利用银行金融贷款,加快激活民间资本,促进项目、资金、人才、信息向綦江聚集,把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入世后外贸环境改善的有利条件,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足用好国家和市、县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出口大户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新的出口项目和经营主体,推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开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做到政治上关心、政策上扶持、经营上服务、发展上鼓励,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改造国有集体企业以及农产品开发。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技术创新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民营企业成规模、上档次、增效益。
六、以基本国策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坚定不移地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高度重视并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解决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搞好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使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坚定不移地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两大重点,强化城区扬尘和噪声污染防治,推广清洁能源,开展机动车辆尾气整治,加快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促使污染物达标排放,逐步关停或搬迁县城规划区内经技改仍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严重污染企业,使县城空气质量基本达到二级标准,努力把綦江的环境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坚定不移地贯彻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资源珍惜利用和水土流失治理三大重点。坚持群防群治,重点搞好城镇和农村居民集聚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既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切实保护国土和矿产资源,又要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完成1.6万亩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加速荒山荒地绿化,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以先进文化为方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努力铸造富裕、民主、文明的新綦江。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职工和文明市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爱家乡、兴綦江"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城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能健康素质以及文明程度。进一步搞好国防教育,积极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健全完善政府民主和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丰富民主内容,拓宽民主渠道,坚持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让群众知情、理解、参与和支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按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政策。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县水平。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妥善分流人员,减轻财政负担;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依法惩治邪教组织和黑恶势力,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引进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组建一批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形成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发展“两基"教育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2007年前建成5所市级示范学校。加强继续教育,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基本完成中小学校现有d类危房改造,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农民版画陈列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一批市级示范文化站、综合文化站。大力弘扬以綦江农民版画和少儿版画为特色的地方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深化卫生改革,抓好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和爱国卫生工作,强化药品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加强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八、以群众利益为根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县逐步走向宽裕的小康社会。
千方百计扩大城镇就业和再就业,降低城镇失业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对增加就业岗位的基础作用,健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和经济组织更多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力争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当年新增下岗失业人员,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千方百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困难群众生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保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扶助等保障事业。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千方百计创建市级卫生城市,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围绕把县城建成“山水园林特色的城市"这一目标,不断提高县城管理水平,认真做好县城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深入开展城镇容貌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镇居民卫生意识,加强城镇干道、主要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认真落实“门前三包"和路段管理责任制,根治县城“脏、乱、差",提升城市形象。城镇建设要突出建筑风格,体现城镇特色,降低容积率,提高绿化率,努力使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2020年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篇5

白银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1月15日在白银市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白银市市长 汪海洲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市人民政府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亿元,年均增长18.2%;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年均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亿元,年均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15.15亿元,年均增长21.12%;一般预算支出由23亿元增加到8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798元,年均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

--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农业农村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粮食总产量突破70万吨,净增19.5万吨;特色林果发展到40万亩,瓜菜、草畜两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55%。20万吨高纯阴极铜、10万吨TDI、乌金峡水电站、景泰大唐火电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有色金属生产能力25万吨、发电能力230万千瓦,以TDI为龙头的新型化工产业链条基本形成;11户企业进入全省工业百强行列,11个产品获甘肃名牌产品称号,我市被纳入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服务业迅速发展,黄河石林和会师圣地品牌影响日益扩大,乡村旅游初具规模;组建了市商业银行,设立村镇银行1家,发展小型贷款公司10家,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累计实施项目2600个,投资总额750亿元。落实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8.3亿元,争取扩大内需项目213个、资金29亿元;政府投资项目融通国内外银行资金23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67个,完成投资175亿元,中材、华电、华能、统一、中集华骏等知名企业入驻白银。兰白核心经济区和白银工业集中区纳入国家重点支持范围,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平川经济开发区、白银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会宁西城产业开发区初具规模。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新增高速公路5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40公里、市区道路19条;建成安全饮水工程55处,解决了5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累计造林71万亩,建成户用沼气7万多座。推进城乡电网改造,白银输变电等级升至750千伏。建成保障性住房36594套,改造农村危旧房41742户。城市给排水、供热、供气管网日趋完善,城市建成区面积由52平方公里扩大到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9%。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84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50%和60.5%,黄河白银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级标准,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由235天增加到300天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补助公用经费5.49亿元,初中生均补助标准由215元提高到700元,小学生均补助标准由165元提高到500元;新建改建校舍110.7万平方米,消除危房80万平方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12个百分点,职业学校在校人数由不足7000人增加到2.78万人,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招生。实施医疗卫生项目251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由100元提高到230元。建成留守流动儿童之家100家。成功申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市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广电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实现了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全覆盖。

--改革创新继续深化。白银公司与中信集团实现战略重组,成功收购南非第一黄金公司17.68%股权。中央、省属企业办社会职能大部分移交地方管理,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全面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三县纳入“省直管县”财政试点范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结束,县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933项。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企业技术中心8个,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1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企业列入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企业,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特色产业基地和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发放创业贷款12.7亿元,4.68万下岗失业人员、1.73万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输转劳动力121.37万人次,人均年劳务收入6600元。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大幅提高,会宁、靖远纳入新农保试点。城乡低保先后4次扩面提标,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由85元提高到125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由23元提高到72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3.9亿元。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易地搬迁等扶贫工程,贫困人口由36.34万减少到22.1万。社会事业及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累计145亿元。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认真开展“五五”普法,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有效解决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搭建政务服务平台,规范行政行为,废止规范性文件21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218件。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创建省级示范社区4个。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二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各位代表,2011年,市人民政府抓住影响发展的关键环节,突出带动全局的重点工作,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预计可全面或超额完成。

(一)立足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广全膜双垄沟播13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200万亩,建成万亩高产示范片7个,粮食总产量达到71.33万吨。新建改建日光温室1万亩、塑料大棚0.6万亩,蔬菜产量达到122万吨;新建养殖小区56个,肉蛋奶产量达到13万吨。兴修梯田17万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02平方公里,新建通乡油路70公里、村道通畅工程180公里。

(二)围绕拉动增长,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平川经济开发区规模不断扩大,白银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完成二期土地整理,刘川工业集中区一期、银东循环经济化工园、会宁西城产业开发区建设进展顺利。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延长至2015年,安排资金2.53亿元。全市实施项目590个,同比增加98个,其中新开工330个,同比增加38个,完成投资196亿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开工项目160个、竣工130个,完成投资60亿元。

(三)提升工业经济,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大唐景泰兴泉二期风电场并网发电,中材集团新型干法水泥一期工程、中科院白银超导变电站建成投运,银光公司万吨PC软件包完成开发,大象能源200吨磷酸铁锂项目试生产。稀土公司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颐通管业4万吨PE实壁管、宏达和广泰两个10万吨铝型材深加工等项目进展良好。刘化集团25万吨硝基复合肥、统一集团9万吨饮料、平川捡财塘风电二期、景泰红山风电场及上沙沃10兆瓦光伏发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了电解铝炭素系统、锌冶炼焙烧系统、铜冶炼渣改造等项目。有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计划支持。

(四)依托旅游带动,扩大商贸流通。举办了景泰黄河风情文化节、会宁第四届红色旅游节等节庆活动,“黄河石林•甘肃白银”旅游形象广告亮相中央电视台,寿鹿山森林公园通过3A级旅游景区评审;水川湿地公园开工建设,长征胜利景园扩建一期工程竣工,新增“农家乐”示范村7个,全市接待游客超过2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新网工程”稳步推进,中石油白银成品油库改造完成,新改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30家、直营店和示范店50家。完成进出口总值9亿美元。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3亿元和233亿元。建立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加强市场供应和调节,价格总水平趋于稳定。

(五)突出中心城区,优化人居环境。开工保障性住房15893套,预计年底主体竣工率61.2%,棚户区改造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改造农村危旧房1.6万户。改建新建市区道路12条,靖远黄河大桥至吴家川二级公路、营双高速景泰段进展顺利。完成大环境绿化1.8万亩、“千村万户”绿化5.3万亩,全市造林32万亩。完成白银公司含砷废水治理和电收尘改造,东大沟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加紧实施。

(六)强化民生保障,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59亿元,减免税收1.2亿元,发展私营企业777户。市儿童福利院建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等15个防灾减灾项目开工。2.3万“老工伤”纳入市级统筹管理,1.74万“家属工”参加养老保险,4.6万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发放救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资金4.4亿元。撤并中小学90所,新建校舍26万平方米,消除危房25万平方米,新改扩建幼儿园13所、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各30个。成功举办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和市第三届运动会。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覆盖率和药品零差销售率均达到100%。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不断完善,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取得成效。省市确定的惠民实事全部落实。统计审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通讯、地震人防、方志档案、工商质监、残疾人事业等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较小,结构性矛盾突出,初级产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还没有破题,缺乏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乡规划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食品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较大,群众生活成本增加;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突出,社会管理亟待加强;一些政府部门及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创新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干事创业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在改革发展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体会是:

第一,必须把握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全国、全省发展大背景,制定了多元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资源扩张战略、技术提升战略和产业集群战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质量日益提升。

第二,必须抢抓历史机遇,赢得发展先机。我们突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面对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主动争取,进入了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和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加强衔接,争取实施了一批扩大内需项目;面对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发挥优势,争取国家将我市确定为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我们以改革的眼光,用市场的办法,积极推进主体企业战略重组、产业链延伸、新兴产业培育、旱作农业发展和棚户区改造等工作,一些长期制约我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第四,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实现良性互动。我们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资金投入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共享。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解决就学、就医、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各位代表,五年来,市人民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全力克服各种困难,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依法监督、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银部队、离退休老同志及各界人士出谋献策、积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白银建设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

未来五年,是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是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的攻坚期,也是加快转型和富民强市的关键期。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和区域发展趋势,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格局深入调整;我国经济仍处于快速成长期,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增长动力充足。二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甘肃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循环经济发展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等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产业转移趋势更加明显。三是我市有色、煤炭、电力、化工等主导产业形成竞争优势,主体企业摆脱困境,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同时,我们也看到,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国内经济面临一系列两难问题和矛盾,周边地区发展竞争异常激烈。挑战中蕴含着机遇,我们要坚定信心,知难而进,捕捉发展机遇,培育有利因素,把城市转型、循环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有机结合,精心谋划,真抓实干,掌握发展主动权,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入实施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坚持率先、创新、绿色、和谐发展,全力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精心打造国家高新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努力把白银建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城市、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甘肃中部生态屏障和繁荣文明幸福城市。

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上实现新跨越。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带和重点产业聚集区,力求发展速度快于全省、发展效益高于全省、发展质量优于全省。

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立足能源资源基础,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土地等优势,瞄准有发展基础和市场前景的终端产业,谋划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坚持“一区多园”,用好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一金字招牌,以兰白、刘白高速公路和黄河为轴线,以白银区、平川区和刘川工业区为支点,构建300平方公里的白银工业集中区,打造产业聚集平台,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继续用足用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政策,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生产能力扩大到200万吨以上,精深加工率达到40%以上;扩建TDI生产线,发展煤化工,开发双酚A、新型涂料、煤制气等系列产品,形成化工产业集群;立足发展能源密集型产业,推进复合型能源基地建设,力争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80万千瓦,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拓展装备制造领域,壮大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有色、化工、陶瓷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循环产业链,培育骨干企业35户、清洁生产企业50户,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循环经济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坚持服务骨干企业,注重培育“小巨人”企业,发展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6户,发展100亿元以上企业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20户。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创新农村经济活动组织方式,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高效节水农业、旱作集雨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保障粮食安全,以会宁为重点挖掘旱作农业潜力,全膜双垄沟播种植保持125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万吨。扶持发展玉米秸秆循环利用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达到500家以上,草食畜牧业占农业产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建设50万亩枸杞、红枣、优质梨、文冠果等经济林基地。注重品牌培育,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以A级绿色认证产品为重点,打造国家级品牌产品。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

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发展要素市场,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完善仓储、配送、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白银现代物流园区、白银汽车商贸服务城,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继续推进银企政企合作,吸引全国大型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完善社区肉菜市场、县乡农贸市场,培育放心粮油店,农家店覆盖所有乡镇和95%以上行政村。以打造5A级景区为目标,提升黄河石林和会师圣地两大品牌,改善交通设施条件,全面开发人文、自然风光资源,促进旅游业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协调联动,力争旅游综合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以上。

(二)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在改革创新上实现新跨越。坚持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有机结合,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努力增添发展动力。

坚持发展抓项目。以建立多元投资机制为导向,以扩大投资为目标,争取实施一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性项目。重点抓好调结构、促转型的新型工业化项目;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抓好投入量大、普惠性强的城镇化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00亿元以上。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镇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监管指导体系。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城投公司管理运行机制,注入经营性资产,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全民创业,支持民间资本投向重点产业和基础设施。扶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信息、会计、评估、法律、融资等服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培养,大力支持本土人才创业,打造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激励企业家大胆创业、放手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眼建设创新型城市,培育创新型企业,研发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加快我市兆瓦级风电叶片、超导变电等10项行业代表技术产业化步伐,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20%以上。建设市科技馆,健全科技中介机构,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力争70%以上规模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社会研究试验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0%。

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并重,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在通信异城同网、城际公交互通、产业衔接互补、旅游联合开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对接兰州新区开发,规划建设景泰正路工业区。推进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改造提升国道、省道干线公路;配合包兰线扩能改造、干武铁路二线景泰段等工程建设,争取白银至平凉铁路、红会支线铁路改扩建及延伸工程纳入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开发黄河航运航道148公里,实现境内全线通航。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利用世行、亚行和各国政府贷款,拓展融资空间,加快建设兰白核心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三)着力推进一体化,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坚持城乡联动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形成城乡互促互动发展格局。

拓展城市空间。扩大城市规模,明确城市定位,高度重视规划,融入更多地域特色和人文元素,努力建设科技引领、产业循环、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配套搞好城市水系规划,精心打造一批地标性建筑。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强化规划实施管理,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以发展50万城市人口为目标,以加快建设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白银工业集中区为契机,促进白银、平川两区对接,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

完善城市功能。围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细化街区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区、行政区、教科文卫区、物流商贸区和生活区,形成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域。加快新老城区对接,完善城市路网和公用设施,全面改造城市出口路、打通城市环路,逐步消除城区断头路;推进银西片区主干道和新建街道综合管沟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利用效率。加快老城区供水主管网、污水管网改造,增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污泥处置能力;对老城区水、电、暖、气进行分户改造,实现终端收费。加快新城区建设,突出行政人居、教育文化、商务会展等功能,完善供电、公交、通信等市政公用设施,增加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以承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为契机,以提高公民素质为目的,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五城同创”活动,优化人居环境。

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推动形成城乡分工合理的产业发展体系。把白银区、平川区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推进区,把县城和重点镇作为联系城乡的重要纽带,力争三县县城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每个县区建设1-2个5万人口的重点镇,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向城市、小城镇、中心村集中,向二、三产业转移。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健全征地拆迁后续保障制度,确保被拆迁居民有产业、有物业、有就业、有保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六到农家”工程,搞好村庄规划和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完善城乡综合交通网络,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多公里,加强城乡客运货运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

(四)着力构建“两型”社会,在生态建设上实现新跨越。着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经济,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深入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围绕建设甘肃中部生态屏障,做好全市生态建设总体规划,谋划一批重大生态项目,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深入开展全民共建绿色家园活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启动实施华家岭百万亩云杉林等生态屏障工程,完成城区大环境绿化5万亩,建设农田防护林15万亩、绿色通道3500公里,全市实现造林1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左右。着眼宜居城市建设,构建以金沟绿化带、张家岭公园、银凤湖公园、银西生态园、银光公园、金鱼公园和平川中恒公园、大沙河综合治理为主体的城市中心湿地绿地水景体系,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快重金属等重点污染源治理,推动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有色金属冶炼灰渣、电厂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管理和循环利用,防止污染转移。推广低碳技术,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完善激励政策措施,开发应用减量化、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大力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推广高效节水农业,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大废水回收利用力度,增加工业和生态用水。强化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社会进步上实现新跨越。坚持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以富民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在造福群众中凝聚民心民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健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应急救助体系,每个县区建成救灾物资储备库和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达到全市社区的30%。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加快养老设施建设,促进养老模式多元化,确保每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25张,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达到70%以上。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行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搞好整乡整村推进和片区开发,基本解决1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以创业促就业,培训就业创业人员21.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下岗人员再就业2.25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150万人次。扩大“五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合法权益。

大力推动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公益性与经营性有机统一起来,加大文化投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快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有线电视不能通达地区“户户通”工程,建设市县数字影院,建设白银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一院三馆”。加快文化产业开发,积极发展群众性文艺社团和演艺团体,重视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抢救,加强地方文化典籍整理,深度挖掘白银特色文化资源,力求形成一批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和演艺文化品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实施教育“六大工程”,全面消除D级危房,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成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保障各类人才需求。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农合筹资标准人均达到300元。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实现“一县一中心”、“一村一场”目标。全力办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省第二届中学生运动会。

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落实“六五”普法规划,推进“三调”联动,畅通信访渠道,加强法律援助、培训和宣传,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白银”创建活动,完善社会自治功能,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促进宗教和顺、民族团结。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成果。

(六)着力转变职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实现新跨越。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为民作为第一宗旨,把廉洁作为第一形象,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加强同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协商,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继续完善议事规则,健全听证、论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推行网络问政。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执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坚决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建设效能政府。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提高驾驭发展的能力。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和数字化管理,精简文件,压缩会议。建立健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定期协调制度,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跟踪督查制,落实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确保政令畅通。

建设廉洁政府。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住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环节,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行政监察,加强财政资金、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审计监督,围绕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等领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健全公务接待、车辆购置及管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

三、2012年的政府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根据今后五年全市工作总体部署,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财政收入略高于生产总值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控制在指标以内,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依托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完善发展规划。把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有机结合,城市转型、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循环经济并举,完善生产力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园区发展规划编制。按照生产力布局规划,围绕“一区多园”,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各园区发展方向和重点;按照产业规划,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加快园区开发。整合园区资源,理顺管理体制,突破行政区划,加强园区之间产业衔接互补,谋求更大范围的产业协作与集群。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亚行项目建设进度,加紧刘川工业集中区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平川经济开发区扩园增容,抓好循环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稀土新材料和陶瓷建材等专业园区建设。对接兰白经济区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市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完成景泰正路工业区各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产业链招商。把招商引资与发展产业集群相结合,谋划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改进招商方式,推进以商招商,突出引进一批关联项目,推进资源深度开发和就地转化增值。加快企业重组联合,推动白银公司、聚银公司上市。把引资与引智结合,优化招商引资结构,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力争进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城市;发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组建国家光气化产品工程技术中心、甘肃省特种碳素新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依托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引进培养一批高素质产业技术人才,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迈进。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一是重点解决资金问题,加快87个续建项目进度,完成投资70.02亿元。确保白银公司铜冶炼、锌冶炼,广泰、宏达10万吨铝型材,扎布耶锂业废渣综合利用,郝氏炭纤维节能复合材料,中电国际新能源白银20兆瓦光伏发电、华电景泰马昌山风电二期等72个项目年内建成;刘化集团25万吨硝基复合肥、寿鹿山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15个项目完成投资12.67亿元。二是重点解决征地拆迁问题,确保新开工142个项目,完成投资57.58亿元。力争靖煤集团煤矿安全技术改造、白银供电公司电网建设与改造、会宁西城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等63个项目竣工;开展资源勘查会战,查清矿产资源状况,抓好白银公司内蒙萤石矿开发、陕西和西藏等3家矿山收购,加快靖煤集团庆阳环县沙井子西、宁中煤炭资源基地及煤矿矿井建设。三是重点对接国家产业政策,落实项目前期经费,做好30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争白银市热电联产、国家防灾减灾物流储备基地、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验示范区、白银至中川机场等级公路、境内等级公路改造升级等12个项目立项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抓好华鹭铝业155千安培预焙槽产能置换、西部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生产示范基地、靖南峡水电站开发、亚行城市发展二期项目、沿黄快速通道、景泰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等18个总投资过千亿元的项目前期协调、论证规划、立项争取工作。

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认真执行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坚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前期经费;严格落实周报、月报制度,及时公布进展情况;坚持例会制度,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办公会、调度会和协调会,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二)突出特色资源,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强化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促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推进基地规模扩张,加快沿黄灌区星火产业带、景泰县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计划项目建设,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种植125万亩,玉米和马铃薯两大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均达到1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示范田40万亩;以高原夏菜、反季节蔬菜为主,新建改建日光温室1万亩,建立马铃薯良种扩繁基地,脱毒种薯覆盖率保持100%;扶持规模养殖,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场)50个,全市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羊饲养量达到360万只。推进标准化生产,完成测土配方施肥320万亩,新增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4个;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建成会宁县、靖远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站。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以上;每个县区建设1个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点,强化组织培训、示范引导、品牌带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抓好基层供销社建设,扶持建设三县农机专业经营市场,每个县区争取改造完善1-2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进秸秆加工机械化,大幅提高秸秆利用率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农渠泵站改造,抓好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双永人畜饮水及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争取实施靖会工程甘沟延长段和兴电工程齐家大岘隧洞改建工程,争取靖会、兴电、刘川大型泵站改造列入国家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兴修梯田15万亩,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0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60户;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通乡油路80公里;建成市物流中心、白银区城乡交通换乘站、景泰客货集散中心;加快会宁客运站、靖远客货运输集散中心、10个乡镇客运站和350个村级停靠点建设。

(三)加大旅游开发,促进服务业纵深发展。推进黄河石林、会师圣地宣传推介;争取拓展会师旧址保护范围,规划建设红军会宁烈士陵园,抓好黄河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谋划建设白银至石林高等级公路,建成矿山公园主体景区;推进“农家乐”建设,完善星级宾馆等旅游服务设施,抓好景区、旅行社、饭店评等晋级,建设市游客服务中心;开发陶瓷、铜艺、刺绣、蛋雕等文化产品,推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结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力争游客接待量超过336万人次、综合收入17亿元。完善商业网点,启动建设汽车商贸服务城,改建新建市区菜农直销暨蔬菜批发综合市场,规划建设清真牛羊定点屠宰场,改建白银区元丰粮油批发市场,改造农家店200家。扩大消费需求,做好“家电下乡”工作,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示范工程,培育10个放心粮油示范店,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服务,促进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型消费。

(四)坚持建管并重,努力改善城市形象。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突出水系规划,开展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老城区7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八号楼什字等城市节点、纺织路街道和王岘镇城中村改造、张家岭公园及金大沟绿化带修建性详细规划。抓好南环路、长安路两条新老城区通道建设,新建白银城区污泥处理工程,争取建设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和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实施老城区供水管网和分户供水供热改造,完成国道109线东出口改造,完成工农路、公园路、东山路、冶金路等4条道路改造及行道砖更换整修。完善新城区路网结构,新建改造诚信大道、靖远路、武川小区街坊路、大连路等10条道路。强化城市景观建设,完成银光公园改造、银凤湖公园建设;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加大社区庭院绿化力度,增加城区公共绿地面积。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结合棚户区建设,抓好黄茂井、东台、东星、红卫等城中村改造,新建村道4公里,建成16.19万平方米住宅楼主体及公共配套设施。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完善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五)抓住关键环节,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继续实施白银城郊东大沟流域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白银公司危废库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加快西北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强固体废物源头控制和全过程监控管理,全面完成历史遗留铬渣无害化处置。淘汰落后工艺设施,控制分散热源建设。清查取缔饮用水源地排污口,完成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标志设置,实施会宁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落实农村环境保护年度计划,完成“以奖促治”项目,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结合国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完成特色经济林10万亩、农田林网3万亩、城区及大环境绿化1.3万亩、绿色通道700公里、村屯绿化200个、庭院绿化示范5000户,完成造林绿化32万亩。

(六)强化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着力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社会新经济组织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强化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教育和帮扶。发挥好法律服务专线作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做到“应援尽援”。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继续实行领导包案制和定期接访制,认真办好每件信访案件,做到案结事了;增强信访工作主动性,提高矛盾纠纷调处能力,排查隐患,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加强互联网管理,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启动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采集,逐步建立信用档案,促进诚信社会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餐饮服务许可证达100%,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量化分级率县城以上达90%、学校达100%;药品生产企业基本药物抽验率达100%,国家基本药物中标配送品种抽验率达30%以上。加强价格监管,完善物价补贴机制,畅通农产品供销渠道,整顿市场秩序,确保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制度、退出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七)关注群众生活,加快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全民就业创业,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3000万元,完成就业培训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7万个,输转劳动力30万人次。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加大特困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救助力度。完成市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坚持推进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并重,新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建设标准化学校30所,改造农村寄宿制初中30所、寄宿制小学15所,撤并农村中小学80所;扶持6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6个骨干专业,配套建设6个示范实训基地,公开招考职业技术教师60名;加快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230元提高到250元,推行新农合“一卡通”。启动“一院三馆”建设,对全市所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实施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实现各县区城区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9%;抓好年鉴编纂工作,推进地方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启动迎接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系列活动,建成全民健身示范村15个、“一村一场”体育设施30个。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1‰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市政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财力实际,拟兴办13件惠民实事:(1)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发放小额担保创业贷款3亿元,完成创业培训3000人。(2)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和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补贴标准。(3)解决101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问题,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4)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15所,50所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公开招考幼儿园教师140名。(5)对市区60岁以上老人和重度残疾人实行公交车票价五折优惠,所需资金由财政补贴。(6)对重度贫困残疾人家庭及福利机构的水电暖燃气、有线电视安装实行半价收费。(7)对50-59岁妇女进行妇科病免费普查,对适龄儿童免费进行“六龄齿”窝沟封闭。(8)将当年新增农村二女节育户奖励储蓄标准由5400元提高到6000元。(9)进一步改善住房条件,建设保障性住房3410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9490户。(10)启动市区478幢、17528户、118.31万平方米的老旧失管小区改造工作。(11)建成市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12)新建公共交通加气站,解决加气难问题。(13)实施张家岭公园改扩建工程。

各位代表,今天的白银,正处在充满活力、积聚实力的重要阶段,美好未来激励着我们,发展形势鞭策着我们,人民群众期待着我们。让我们在中共白银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倍加珍惜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风清气正的大好局面,与时俱进,乘势而上,扎实工作,为建设繁荣文明幸福白银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 丰县 政府工作报告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