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地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初探

地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初探

时间:2022-04-05 10:01:15 浏览量:

[摘要]随着高校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入的不断增加,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选择适合本校类型和规模的维修管理服务模式,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文章就目前高校中常见的几种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地方院校的情况,提出三级维修管理模式的设想,并从管理机制、部门职责、操作流程等几个方面对该种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管理模式;维修服务中心;外包模式;三级维修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汪洋涛,广西师范学院科技处,研究方向:仪器设备管理,广西南宁,530001;屠爽爽,广西师范学院科技处,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 G4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7-0164-0003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仪器设备已成为保障教学、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随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数量的增多,如何实现对高校仪器设备维修服务工作的有效管理,使其发挥最佳的效益,已成为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几种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对比

(一)非营利性质的维修服务中心

我国众多高等院校在“七五”期间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维修服务中心。这些专门设立的维修服务中心通常归属于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对高校的仪器设备维修提供免费服务。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体制比较适合专业性的院校及专业性较强的设备维修,在高校设备维修方面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而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这种 “包办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各个院系和实验室对其依赖性很强,仪器设备出问题不分故障大小就找主管部门,将大量维修工作推给维修服务中心。而高校体制改革后,对负责仪器设备维修的职能部门人员设置进行了精简,学校一般只设一到两个维修岗位,且多数学校维修部门还肩负仪器设备报废鉴定、技术咨询等多项工作任务,因此维修服务中心维修力量薄弱,工作强度较大,造成维修不及时;二是这种“大锅饭”的管理模式造成工作效率不高。仪器设备维修工作难记工作量,且学校对维修人员的管理和考核方法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这就影响了维修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三是维修服务中心的综合素质和维修技术无法适应设备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种类繁多、类别复杂,各专业的不同使得教学科研工作所需要的设备也不同,新购置的仪器设备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少量的维修人员不能掌握排除仪器设备故障的各方面的技术,因此维修服务中心传统的“小而全”的维修队伍无法适应当前趋势的发展。

基于以上问题,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在维修市场中引进专业化维修队伍,成立营利性的仪器设备维修技术服务队。

(二)营利性的维修服务队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服务队是按仪器设备类别,组织精干的技术人员,对校内外开展仪器设备维修的一种独立实体。

维修服务队通常由成员自愿组合,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独立核算,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通常按设备类别分为不同服务队,如机电维修服务队、光学仪器维修服务队、计算机维修服务队等。由于分工较为精细,因此维修服务队通常具有较高的专业维修水平,维修工作程序也较为规范,承担一些批量大、技术复杂的通用设备维修。但服务队通常需要有较多的各专业的维修人员,对于学科门类较少的地方性院校,采用该种维修管理模式易造成技术人才的浪费,因此,维修服务队较适合仪器设备种类齐全的综合性院校。

(三)外包模式

目前有些高校取消了校内维修部门,根据仪器设备的类别把维修工作推向市场。其中一种常见的做法是把专业性不强、较为零碎的小型维护维修工作交由市场上一般性的维修服务公司承担,从而实现快速上门服务,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另一种做法是把设备维修工作承包给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厂家,特别是对于数量较大的同一类别设备以及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维修。厂家具备的技术人员、配件、资料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使得设备的维修能够保质保量,而且伴随仪器设备技术的进步,同厂家挂钩也有助于设备的改造升级。

采用外包模式有利于把设备管理部门从琐碎的日常维修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保证管理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设备的宏观管理工作中,最终实现仪器设备的高使用率和高完好率。但完全依靠社会力量对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往往会导致设备管理部门对维修经费使用的可控性差,容易造成维修经费开支过大。另外,外包模式的关键还在于选择具有相当技术力量的公司,以保证设备的维修质量。

二、三级维修管理模式

地方院校因其学科门类较少,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也相对较少,可以支配的维修经费比较有限。若实行传统的非营利性的维修服务中心无法适应高校体制改革后定员定编岗位有限的实际,而建立营利性的大规模维修服务队易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浪费,纯粹实行外包又导致学校维修经费的庞大开支。针对地方院校经费、人员、设备数量及种类等方面的实际,建议地方院校采取三级维修管理模式。

(一)三级维修管理模式的管理机制

三级维修管理模式是由设备管理部门、维修服务中心和各院系仪器设备使用单位三级部门组成的将自修和外包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其中维修服务中心归口于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对维修的全局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三级部门通过履行各自的职责,从而达到做好维修工作,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目的。

(二)三级维修管理模式下的维修方式

根据仪器设备的故障情况,可将维修方式分为三种:小修、中修、大修。小修与常规保养维护相似,或只更换个别零部件;中修需要更换和修复少量重要部件,以及校正仪器设备精度等;大修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有时需整机解体、更换或修复主要部件。

在三级维修管理模式下,针对仪器设备的精密程度、损坏程度和故障情况,可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

1.对于小修,即一般性故障,由各院系使用单位自行组织维修。各院系使用单位可以考虑成立由本实验室教师、技术人员和勤工助学学生组成的院系维修小组,维修小组对一般性故障进行就地解决,做到小修不出系。

2.对于院系使用单位和实验室无法修理的中修和大修,采取外包的维修方式,依靠校外技术力量。尤其是对于技术含量高或专业化程度高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维修,由维修服务中心联系厂家进行维修,并以生产厂家和经销商为依托。另外,目前许多地方的高校建立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共享网络,也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协作维修网络,以此来调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协作攻关,为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3.对保修期内的仪器由厂家、供货商进行维修。保修阶段要充分利用厂家的售后服务承诺,在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过程中就应当提出具体的保修要求。

(三)三级维修管理模式下的部门职责

1.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维修服务中心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制定维修工作的短期和长期工作目标,领导和指挥维修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出维修工作的技术性、实用性的建议,供领导参考和决策;参与学校仪器设备配置、论证工作例会;安排仪器设备维修外包的招标工作,以及维修零配件的供货渠道;规划设备维修经费的安排和使用;借助厂商及外界技术力量,对仪器设备使用单位进行仪器使用、维修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负责制定规章制度,对各院系使用单位的仪器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进行考核和奖惩,对因失职造成的仪器设备损坏事故给予直接责任人以相应的处罚。

2.维修服务中心。在维修三级管理模式下,维修服务中心与高校传统的维修服务中心的区别在于它把工作重心放于仪器设备维修的协调、调度上,而非实际维修操作上。

维修服务中心的职能是:接受实验室较大故障的请修报告,与外包单位联系,尽快将维修任务单开具到相关维修人员手中;已修复的仪器设备通知各实验室尽快领回;记录维修联系电话和统计维修工作量,以便进行成本核算;仪器、设备修复后,进行登记存档;对维修工作完成情况做好月报、季报、年度报表,写出情况分析报告;对维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考核;掌握材料配件库存量。

3.各院系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各院系仪器设备使用单位负责处理实验仪器设备的一般性障碍的自修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中小修等;对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的相关指导。

(四)三级维修管理模式下的维修流程

三级维修管理模式的工作流程见图1。其具体程序为:仪器设备发生损坏时,若属于一般性故障,由院系各使用单位自己组织修理;发生较大故障的仪器需进行修理时,由使用单位向维修服务中心提交“学校维修申请报告”,经维修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鉴定后,进行校外送修;仪器设备维修后经使用人员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维修中心人员做好维修记录,将维修清单和发票报至设备管理部门审批,然后至财务处报账。

(五)经费管理

维修经费由设备管理职能部门进行安排和规划,具体由维修中心操作执行。按使用用途,可以把经费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用于中、小修所需零部件的采购;另一部分用于设备外包维修服务的开支。

(六)三级维修管理模式的优点

在三级维修管理模式下,一般性故障和使用性维护由各院系使用单位自行组织处理。这种把责任落实到院系和个人的管理方式有利于仪器使用者形成自觉爱护设备的意识;把大型故障、精密仪器以及成批量的设备维修任务推向市场,通过招标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更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维修效率,降低仪器设备的维修成本;对于维修服务中心来讲,采取外包的形式可以将其从“救火员”的位置上解放出来,从而保证维修服务中心对学校设备维修的工作进行有效协调和管理;而设备管理部门则对维修服务中心进行工作监督,有利于实现权力的制衡,保证维修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结语

目前,在我国高校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侧重购置与使用,而忽视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的现象。维修观念的淡薄和维修力量的薄弱,反映了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是笔者根据自身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体会,对几种维修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文中所提出的三级维修管理模式仍只是一个粗浅的探讨,该种管理模式下各级部门职责的划分、维修管理的操作流程等还需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钦,张国毅.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2).

[2]银玉兰.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

[3]邓娴.高校仪器设备维修方法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2).

[4]张晓蓉,张元毅.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4).

[5]殷宗桃,李会民,郝建.实验仪器设备维修初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6).

[6]王国田,张彪.以经营理念来建设仪器设备维修服务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

推荐访问: 初探 管理模式 教学科研 设备维修 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