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范文大全 > 礼仪知识 > 浅议高中物理“非主流知识”的重要性

浅议高中物理“非主流知识”的重要性

时间:2022-04-12 08:36:33 浏览量: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各种原因,经常将一些知识性不强的“非主流知识”忽略。从高考考查特点、培养三维目标、渗透哲学思想等三方面阐述了它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非主流知识;高考特点;三维目标;哲学思想 在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课:几乎没有什么明确的知识主线,没有一个明确定义的新概念,没有公式。如物理1的“绪言”,物理2的“人与机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离心运动”“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等。它们常被认为是“知识性不强”或“非主流知识”。由于高考题量限制(物理只有12道题目),又都侧重考查主干知识,因此,这些“非主干知识”总给人以“不重要”的感觉,加上课时紧张,许多老师在上这些课时总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或者根本就回避,布置学生课后自己看书,在练习和考试中也很少涉及。

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无论从高考考查特点,还是培养三维目标,以及对学生的教育意义看,“非主流知识”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考考查特点

1.难度不高,得分容易

“非主流知识”一般来说考查难度不大,大多为Ⅰ级要求,得分容易。如“离心现象”“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自感、涡流”“多普勒效应”“光导纤维”“放射性的防护”等都是Ⅰ级要求。有些没有在《考试说明》中直接体现,但实际上已经涵盖在对应的考点中,如“半导体、超导及其应用”等。一旦教师平时不重视,学生就容易忽略,造成高考失分。

例如,2010年陕西理综第14题: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

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与电磁学发展相关的物理学史,属容易题,只要学生平时稍加重视,便容易得分。

2.考查形式

常出现在选择题,或者作为题目的背景信息出现。高考命题原则是“源于大纲,但又不拘泥于大纲”,对于试卷中出现了大纲以外的知识点则可以通过现场的学习来解决,这也是考查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措施。

例如,2008年江苏卷第2题: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法国和德国的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基于巨磁电阻效应开发的用于读取硬盘数据的技术,被认为是纳米技术的第一次真正应用,在下列有关其他电阻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热敏电阻可应用于温度测控装置中

B.光敏电阻是一种光电传感器

C.电阻丝可应用于电热设备中

D.电阻在电路中主要起到通过直流、阻碍交流的作用

分析:本题属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综合命题,引导考生关注科技发展动态,考查了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电阻、电感等知识。其中“热敏电阻、光敏电阻”知识就容易被学生所忽略,虽然属于“容易题”,但仍然会让考生很“慌”,心里没底。所以,平时的教学不应忽视这些内容,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多了解、多“看”,这样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对培养“三维目标”的作用

知识性强的物理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科学研究方法等物理能力。但是这些“非主流知识”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却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第3点: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教学“相对论和量子论初步”时,要求学生了解量子假说和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向学生介绍量子论的建立过程,有重点地向学生简单介绍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课程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第4点:关注物理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如,超声加湿器、超声碎石利用了超声波能量大的特点,声呐探位置、B超、彩超则利用了超声波直线性好的特点;用半导体制成热敏电阻测温器、光敏电阻控制开关、半导体集成电路等。

2.过程与方法

“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第4点: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的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如,“离心运动”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生产中的离心现象,引导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离心现象或防止有害的离心现象。“自感现象的应用”要求会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危害。“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这节课建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调查,了解生活中射线的危害和防护的办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5点: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节课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体会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知道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意义。

第6点: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磁和现代科技”要求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磁现象方面的杰出成就,了解这些成就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建议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在探索太空方面获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发展前景。

三、渗透哲学思想教育

1.“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指出:用哲学的观点来看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优势的一面,又有局限的一面,所以,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例如,可以利用离心运动的特点制成各种离心机械,又要防止有些离心运动危害的产生;可以利用共振现象制造各种乐器,同时也要预防桥梁发生共振而倒塌;又如,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有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势,为人类造福,但是其核废料如果发生泄漏,将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给人类带来灾难。

2.“量变引起质变”的变化规律

比如,人造卫星发射速度的量变,会引起轨道的质变:运载火箭不断加大速度克服地球引力,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时成为地球的卫星;当继续加大运动速度超过第二宇宙速度时,地球卫星就成为太阳的卫星,甚至飞离太阳系。很多物理规律和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过适用范围的量变将引起质变,例如,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一旦超过弹性限度,弹簧将发生非弹性形变,甚至断裂。又如,原子核内质子数目的变化会引起元素的质变。

3.“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如对光的认识过程,就是“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先是牛顿微粒说,接着是惠更斯波动说,然后到麦克斯韦电磁说,再到爱因斯坦量子说,最后到光的波粒二象性。又如,在对太空的探索过程中,就有对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两次否定,最后提出宇宙无限思想。

综上所述,物理教材中“非主流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正确对待这些教材内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能给师生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王锐生,薛文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编辑 王团兰

推荐访问: 重要性 非主流 高中物理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