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心得体会 >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县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县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1-10-10 11:42:23 浏览量:

**县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畜草产业是**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而草产业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以其投入低、产出高、无污染,且有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优势,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重视。**县种草历史久远,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传统种植经验丰富,特别是近几年实行退耕还林(草)和国家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来,**县立足于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把发展草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作为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重要前提,按照“稳粮、扩经、增草、强牧”的结构调整战略思路,立足草产业,带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通过宣传带动、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农民在扩大种草面积的同时,积极引进推广优良紫花苜蓿草种,改良退化人工草地,逐步提高种草质量,扩大种草面积,并积极研究探索草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饲草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为种植户的优质牧草提供了商品化机遇,也成为引领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的巩固提升发展的排头兵。为了有效开发和利用饲草资源,为了全面了解全县的草产业发展现状,切实做大做强草畜支柱产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近期来,**县畜牧兽医局对全县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现状、剖析问题、展望发展前景。对**县草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如下:
一、自然资源 1、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3、土地资源和结构 二、农业资源 1、 社会经济状况 2、秸秆资源 **县位于**中部的**地区南部,是传统的农业县,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共生产各类农作物秸秆49.3万吨(详见附表)。2012年推广青贮氨化12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仅达到24.3%。

夏粮 秋粮 小麦 豆类 玉米 洋芋 油菜 面积 产量 秸秆 产量 面积 产量 秸秆产量 面积 产量 秸秆产量 面积 产量 秸秆 产量 面积 产量 秸秆 产量 32616 5417 5958.7 11108 1776 1953.6 80000 360000 396000 400000 5440 60000 5000 721 865.2 药材 蔬菜 秸秆产量合计 当归 党参 黄芪 其他 面积 产量 秸秆 产量 面积 产量 秸秆 产量 面积 产量 秸秆 产量 面积 产量 秸秆 产量 面积 产量 493376.6 91113 18537 10933 100090 13161 12010.8 54553 12231 5455.3 4293 534 200 21000 388 **县秸秆资源统计表 单位:亩、吨 三、草地资源 全县有天然草场面积86.32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81.28万亩。天然草场分为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和高寒灌丛草甸三大类草场。高寒灌丛草甸:有亚高山森林灌丛草甸、亚高山灌丛草甸和亚高山草甸三个亚类,亚高山森林灌丛草甸分为具乔木禾草组(山杨-沙棘-糙野青茅型)和具灌木禾草组(沙棘-短柄草型);
亚高山灌丛草甸分为具灌木杂类草组(金露梅-珠芽蓼型);
亚高山草甸分为丛生禾草组(野青茅+密生苔草型)和小莎草组(密生苔草+紫羊茅型)。总面积为24.09万亩,可利用面积22.35万亩,占草场面积的27.5%。温性草甸草原:有半灌木蒿类组(铁杆蒿+长芒草型、万年蓬+艾蒿型)。主要镶嵌分布在山体的阴坡、半阴坡,总面积为6.19万亩,可利用面积2.89万亩,占草场面积的3.6%(统计在林业数据,实际被当地农民放牧使用)。温性草原:有残垣沟壑温性草原和山地丘陵温性草原两个亚类,残垣沟壑温性草原有小半灌木禾草组(百里香+长芒草型)、根茎禾草组(青海固沙草+克氏针茅型)和丛生禾草组(长芒草型);
山地丘陵温性草原分为半灌木杂类草组(达乌里胡枝子+杂类草型)和禾草组(克氏针茅+勃氏针茅型);
温性草原是我县天然草场的主体,虽零星分布,但面积较大,总面积56.04万亩,可利用面积56.04万亩,占草场面积的68.9%。

全县草原鲜草总产量达到16.2万吨,折合干草5.4万吨,载畜量达到4.28万个羊单位,其中:46万亩禁牧草原(温性草原),鲜草产量达到4万吨,折合干草1.33万吨,载畜量达到1.03万个羊单位;
35.2835万亩草畜平衡区温性草甸草原鲜草产量达到 8.2万吨,折合干草2.73万吨,载畜量达到2.17万个羊单位;
高寒灌丛草甸温性草原鲜草产量达到4万吨,折合干草1.34万吨,载畜量达到1.08万个羊单位。自2011年国家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来,草原生态环境加速恶化的势头得以初步遏制,草畜平衡区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90%以上,草畜平衡区植被高度较上年提高5%,盖度较上年提高4(%),产草量较上年提高10%。禁牧区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30%以上。禁牧区植被高度较上年提高8%,盖度较上年提高4(%),产草量较上年提高15%。

四、畜牧业发展情况 2012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7385.7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7.87%,比上年增长15.22%;
增加值12006.39万元。全县有养殖企业达到26个,养殖小区达到20个,规模养殖户达到4691户,大家畜存栏6.28万头(匹),其中牛40177头,马1680匹,驴4926匹,骡16038匹,猪存栏106669头,出栏98001头,羊存栏71916只,其中山羊15613只,绵羊56303只,羊出栏22601只,鸡存栏85.43万只,鸡出栏101.29万只,肉产量8114.41吨,其中猪肉6860吨,羊毛产量35.7吨,牛奶产量20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993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982元(详见附表)。

**县畜牧业生产情况调查表 单位:亩、元、口、头、匹、只、万只、吨 乡镇名称 耕地面积 人口 大牲畜 年末猪存栏 猪存栏 年末羊存栏 其中 羊出栏 鸡存栏 鸡出栏 肉产量 羊毛产量 鲜蛋产量 牛奶产量 农民人均纯收入 合计 牛 马 驴 骡 山羊 绵羊 合计 其中猪肉产量 87305 49279 6197 3747 144 534 1772 15596 18502 3122 1224 1898 2629 9.74 11.62 1254.69 926.34 5.25 316.5 221.4 3628 88977 46583 6574 4611 283 306 1374 9438 9321 5236 514 4722 1567 11.44 14.22 814.35 646.91 4.63 269.1 205.38 3651 81678 43963 5733 4806 320 95 512 12650 10350 9713 2155 7558 3727 10.04 12.48 1055.31 983.44 7.45 325.1 392.61 3668 33030 14112 2066 1932 8 34 92 4631 2178 1482 518 964 537 4.21 4.36 396.12 346.12 1.07 140.9 5.32 3628 46442 20957 3981 3457 37 105 382 5503 4589 1958 751 1207 1749 7.91 9.77 528.17 462.06 4.53 258.2 2.6 3606 59590 17859 2887 1039 0 1070 778 8301 7399 7523 255 7268 1991 5.88 5.27 565.5 519.31 3.98 193.1 21.45 3348 66466 21586 2820 1194 58 501 1067 9568 4013 7440 1547 5893 1381 6.19 6.26 474.8 425.12 2.76 204.4 3.2 3511 30560 16780 2956 1225 170 67 1494 5180 5375 2480 895 1585 594 5.35 5.31 379.4 343.44 1.19 176.5 0.63 3515 34041 16055 2966 1989 50 92 835 4030 5543 2252 749 1503 493 4.29 5.19 366.8 326.18 0.99 141.5 22.75 3571 51747 13014 3277 1266 48 1065 898 5690 4644 6034 143 5891 1044 3.96 4.36 378.32 331.25 2.09 134.2 14.3 3295 40600 10324 3000 1942 36 426 596 3916 4404 9800 2400 7400 488 2.22 3.78 329.23 308.28 0.98 72.8 21.45 3312 41060 15053 1787 1237 24 86 440 5376 4836 2080 354 1726 1274 3.39 4.19 206.18 189.3 2.55 114.3 3.3 3483 55255 17458 3961 2200 419 192 1150 3600 5513 1446 400 1046 645 3.96 5.26 412.91 386.28 1.29 131.2 117 3568 38445 21654 3046 1899 135 132 880 7685 8558 4753 908 3845 2853 6.12 6.84 614.45 536.12 5.71 202.8 7.8 3523 15425 9006 4299 2204 327 158 1610 6264 3025 3649 2086 1563 679 3.25 3.81 362.6 222.36 1.36 109.1 3.25 3460 29234 11204 3666 2805 93 43 725 3681 4861 2888 1075 1813 968 2.79 3.85 286.34 264.49 1.94 94.1 4.36 3482 800 2050 2050 1300 350 950 440 3.52 5.14 62.15 0.88 122.6 3.2 合计 800655 344887 61266 39603 2152 4906 14605 111109 103111 73156 16324 56832 23059 94.26 111.71 8487.32 7217 48.65 3006.4 1050 说明:2012年,全县总产值203209万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加12.2%;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428.97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9366.33万元,比上年增加11.39%,占一 产的15.32%,渔业产值256.65万元,比上年增加11.1%,占一产的0.2%;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517元,比上年增长17.51%。

五、人工种草现状 2013年人工种草面积达到33.45万亩,其中多年生留床面积30.55万亩,一年生2.9万亩。多年生人工种草主要以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为主(苜蓿25万亩,红豆草5.55万亩);
一年生人工种草品种主要以高粱、燕麦、豆青、饲用玉米为主(草高粱高粱1万亩、燕麦0.8万亩、豆青0.5万亩、甜高粱0.6万亩)。全县人工草地产青干草万22.54吨。

**县人工草地产草量统计表 牧草 面积(万亩) 鲜草(万吨) 青干草(万吨) 多年生 苜蓿 25 40 13.33 红豆草 5.55 6.66 2.22 一年生 甜高粱 0.6 1.92 5.76 草高粱 1 2.8 1 燕麦 0.8 0.48 0.16 豆青 0.5 0.2 0.07 合计 33.45 52.06 22.54 **县宜草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大量的宜草地适宜种草。农区有低产田需要依靠种草改良,这些宜草地多数较为平坦,便于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草产品加工企业、牧草种子选育基地、商品草生产基地急需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以适应畜牧产业发展的需要。

**县坚持招商引资与激活民资并举,畜草产业开发水平迅速提升,先后引进**科技养殖公司、**公司等畜牧养殖及畜产品加工企业27家,投资总规模3亿元。引导和扶持养殖大户、致富能人兴办养殖企业、领办养殖小区,上半年新发展养殖企业和养殖小区128家,累计达到186家,新注册养殖专业合作社38个,累计达到194个;
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707户,累计达到7656户;
建成**规模养殖点43个、孵化场3个。上半年,全县牛羊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0.4万头、28.8万只、20.1万头、260万只,分别占全年任务(目标责任书)的80%、64%、62.8%、32.5%。预计1—6月份完成总产值4.8亿元,占任务8.1亿元的59.3%。由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人工牧草主要用于当地养殖业,紫花苜蓿有5万吨,加工为苜蓿颗粒和草粉,用于獭兔和牛羊等草食畜养殖,占总产量的38%。

六、牧草栽培技术落实情况 **县有人工草地33.45万亩,其中达到良种化的有26.4225万亩,占79%,未达到良种化的有7.0245万亩,占21%。

年产青干草22.54万吨,其中苜蓿13.33万吨,红豆草2.22万吨,甜高粱5.76万吨,草高粱1万吨,燕麦0.16万吨,豆青0.07万吨。在栽培技术方面,40%的农户采用晒种、拌种等种子处理方法,80%的农户采用撒播,50%的农户采取除草、中耕、灭虫等添加管理措施,刈割期80%的在初花期至盛花期收获,60%的收货后晾晒干后堆垛,40%的农户利用鲜草饲喂。

七、草产品加工情况 **县草产品加工企业少,加工量较小,主要加工企业有**市阜丰草业有限责任公司、**县广汇草产品加工场、**县陇玉草产品加工场第三个注册企业,主要加工苜蓿颗粒、草粉,年加工量3万吨,主要用于当地养殖企业。

八、龙头企业基本情况 **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通过召开股东会议,产生了公司纪要,通过了公司章程,选举了公司法人,在工商、质监两局分别进行了注册登记,办理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在县农行开设了一般结算账户,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阜丰草业公司是一家集优质牧草的种植、研发、收购、加工、销售等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666万元,公司占地面积30亩。公司办公地点在**市**县**镇**村,公司法人代表***。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现拥有**县**乡**、**2村3168亩土地10年的使用权,有大中型种植、运输、加工机械13台套,有办公及管理用房200平方米。公司现有员工24名,其中:管理人员3名,有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3名,工人18名。

目前该公司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可年家公饲草2万吨,辐射带动1000户农户,种植紫花苜蓿,年销售1.5万吨苜蓿草产品,每吨2000元,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种草农户户均收益120元。

九、经验和模式 发展草业是保护生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我县按照草产业和畜牧业同步发展的思路,对天然草场采取保护与利用并重,促进天然草场的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充分利用现有牧草及秸秆资源,大力推广青贮氨化技术,提高饲草养畜转化率,提升作物秸秆的利用率;
扩大优质牧草种植,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建设,采取牧草加工企业租赁农户土地或牧草订单方式,大力推广牧草种植技术,着力扩大全县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为养畜业提供物质基础,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
形成草牧并举、草畜配套、草产业和畜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促进了畜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十、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观念落后、认识不足。由于受“重粮轻草”观念的影响,农民没有把草作为商品来对待,更不会把草像其他农产品那样精耕细作,“种草用闲田,喂畜用秸秆和野草”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农户存在顾虑,部分乡镇无项目带动,造成农户种草决心不大,更不可能退耕还草,在生荒地种草出苗不齐,长势不旺,效益明显受到影响。

  (二)牧草种植面积小,深加工能力低。目前,我县大部分农户种草只用于受灾时或季节性牲畜的补饲,各家零星附带,自给自足,大面积连片种植的牧草较少。牧草收割后,没有进行深加工,制成草粉、草颗粒等草产品,量少露天存放,导致牧草营养成分损失,质量下降。

(三)种草资金投入不足。除利用国家项目资金购买草种给农户种植外,再无资金购草种给农户种植,而农户又大多数无钱购买草种,所以普及优质牧草种植资金缺口较大。

  (四)草畜产业发展不配套。通过项目资金购买草种投放给农户或农户自己购买草种进行牧草种植后,农户又无钱购畜,造成有草无畜,使牧草浪费,土地未种粮,减少农民口粮地;
而目前我县销售市场建设还不完善,草产业和畜产业发展不配套,加之农民信息闭塞,区域位置偏僻,交通状况差,无牧草收购企业或得不到企业收购牧草的信息,农民卖草难,影响农民种草积极性。

十一、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政策体系,改变农民观念。进一步出台有利于草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草产业市场运行机制,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各种社会服务,充分调动内在的积极性,让农民积极去开发荒山、荒坡、二荒地、轮歇地种草,扩大种植面积,本着“谁开发、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实现权、责、利相统一,治、管、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于那些水土流失严重和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坡耕地,尽可能的扩大退耕规模,引导农民种草,奠定草产业发展的基础。

(二)强化资金保障,增加产业投入。坚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努力增加投入草产业发展的资金。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撬动民间资本,落实信贷融资等措施,着力解决草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科学种植,提高效益。大力推广和使用优良品种,组织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农户,普及种草科学技术,实行全程技术服务与技术指导,覆盖牧草种植的各个技术环节,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牧草产品加工设备,推广饲草深加工及青贮氨化技术,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牧草种植效益。加强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经济技术合作与开发力度,重视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走精品发展战略。

(四)走草畜业相结合,规模化发展之路。规模化种植是草产业得以发展的前提,要依靠生产基地的建立来实现。选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畜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推进优质牧草种植基地的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牧草生产与销售市场体系,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树立典型示范户,吸引周围农户种植牧草,形成一批牧草种植基地和草业开发实体,实现草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努力在全县建立以户为单位的组织生产形式,形成种草专业户和种草专业村的产业格局。

(五)建立完善的生产、销售网络。在全县建立牧草种植与销售网络,及时、准确的收集养殖企业、养殖大户与农户的牧草供求信息,利用新闻媒体和现代通讯设施,电子网络信息,发布种草情况,招客上门,解决农户卖草难的问题;
通过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方式,在市场引导下,鼓励企业和农户签订“订单牧草”,满足企业需求,保护农户利益。

推荐访问: 产业发展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