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心得体会 > 基层对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办法的意见建议 中小学基层组织

基层对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办法的意见建议 中小学基层组织

时间:2021-10-19 14:58:10 浏览量:

基层对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 办法的意见建议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中国共产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的奋斗目标,以消费拉动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假日制度是保障公民休闲权利的基本制度设计,对增进人民福祉、拉动内需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中国制度体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12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改善节假日旅游出行环境促进旅游消费的实施意见》公布,明确各地可以结合气候环境等情况统筹寒暑假时间,制定出台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的办法。不久前,教育部也针对人大代表黄细花“关于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的建议”的提案作出相关答复。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均对大中小学放春、秋假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由此可见,上级部门早已对中小学放春、秋假作出指导性意见。

学生假日制度是中国假日制度改革需要率先突破的核心节点。中小学春、秋假的实行对于规避季节对学生学习环境的负面影响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既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休闲旅游,同时又可以避开集中放假所形成的拥堵效应。适当的分散放假,不仅有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拉动消费、稳定经济增长,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设计中的春秋假具有极大善意,真正落实下来也理应利国利民。不过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差异,中小学春、秋假落地也面临挑战。

一是学习任务与假期安排冲突问题。学生每学期在校的时间相对固定,学校弹性利用的空间并不大,繁重的学习任务无以减轻,放假时间的调整与增减,可能会造成教学与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尤其是初高中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息时间调整,反倒可能会产生各种新的负面效应。此外,放假的时点节点,与现行的寒暑假也存在一定的冲突——按照春假的安排,五一之后再放一个星期的假,隔一个月后就是暑假了。为了给春假腾出时间,暑假要延迟到七月中下旬才放,让师生在炎热的七月份继续坐在闷热的教室里,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

二是家长难以跟进学生假期。一方面当前仍有很多企业还不能完全保障职工带薪休假权益。在带薪休假在目前还无法得到更好执行的情况下,没有了家长的陪伴,学生春秋假出行计划也就难以实现,中小学春秋、假的“行万里路”的游学注定难以成行。以**镇为例,带薪休假制度多数企业未能执行,基本上只在机关事业单位得到保障实行。另一方面,迫于经济压力或地区条件,很多父母选择外出打工或从事繁忙工作,难以抽出时间在春、秋假期陪伴孩子。以**镇为例,当地企业数量较少,用工需求少,工作岗位供应不足,难以满足当地群众工作需要,因此大量人员选择外出务工,难以在假期陪伴孩子。

学生假日制度改革调整了各个教育阶段的长假数量和时间长度,对于整个中国人才教育体制会产生重大影响,保障学生假期安排的科学性和有序性显得尤为重要,落实中小学春、秋假应采取审慎性原则。从基层而言,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广泛调研,征集意见。一方面要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学生、家长和老师等的真实诉求,吸纳更多的民意并形成更大共识。另一方面还应调研政企研学多部门,从而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便利条件,配套福利政策,正向引导学生假期间的旅游休闲与实践行为,实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改革目标。

二是因地制宜、地方自主。各地和学校的地域特点、办学条件等存在一定差异,中小学春、秋假的实行必须防止出现一刀切现象,充分尊重地方自主的权利。以**镇来说,作为乡镇地区,与市区在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各方面存在差距,春、秋假的实行必然不能与城市地区促进家庭休闲旅游的方案相适应,必须因地制宜实行春、秋假。一方面可将春、秋假与农忙季节相挂钩,类似上世纪农村地区的“麦假”,鼓励孩子适当参与家庭农业活动,体会劳动的价值以及感恩父母的养育;
另一方面,**镇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等,学校可把春、秋假安排与开展游学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们贴近自然,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是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于基层而已,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百姓才有更高收入去支持家庭利用春、秋假带孩子出行旅游,企业才能有更高收益从而乐意保障职工带薪休假权益,学校才能有更好的办学条件去提升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中小学春、秋假的施行,深化假日制度改革,促进国民消费,带动内需发展。还要在实际操作中持谨慎的态度,广泛调研、因地施策,更好保障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落地实施。

推荐访问: 春假 中小学 意见建议 基层 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