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心得体会 >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19.海滨小城(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19.海滨小城(教案)

时间:2021-10-20 10:44:39 浏览量:

19海滨小城(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滨、鸥”等11个生字,会写“滨、灰”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能找出课文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和小城各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难点】能找出课文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看,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
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展示图片:
教师提示:图片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一座什么?(海边的一座小城) 导入课题: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
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
小城街道上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清新、洒脱。同学们,不想去瞧瞧吗?好!我们一起去海滨小城,领略一下它的美丽风光吧! (2) (板书:19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生字“滨”的读音。) 理解题目:海滨,是指与海邻接的陆地。海滨小城,是指与海邻近的一座小城。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教学教程中,我将观赏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进课堂开始,带领学生观赏海边风光的图片,到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整堂课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与语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二、介绍作者 林遐(1921-1970),辛集市白龙邱村人,当代作家。原名江林,笔名苏夫、刘爽军、江水心等。

早年当过学徒、店员,1947年考入南开大学英文系半工半读。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军南下到广州。曾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干事、中共东莞县委宣传部长、《南方日报》副刊主任。1957年调广东省委《上游》杂志社当编辑,后在中南局政策研究室、宣传部工作。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作协广东分会理事。1965年任《羊城晚报》社秘书长。

1943年林遐开始写作,他的创作以散文、特写、评论为主,其创作高峰期在1957年至1966年间。1960年前作品以抒情为主,之后,他深入生活,联系实际,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他的散文受朱自清、秦牧等大家影响较深,风格清丽,富有地方色彩。他叙事写人,不尚藻饰渲染,总是满怀朴实之情,如数家珍,亲切动人。抒发感情,剖析事理,常常引物取比,娓娓而谈。他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风雷小记》、《山水阳光》、《撑渡阿婷》,剧本《船在航行》等。“文化大革命”中,正当作者辛勤耕耘之际,惨遭迫害,于1970年含冤去世,年仅49岁。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学生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3) (5) (6) ④用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词。

(2)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海滨 海鸥 胳臂 理睬 满载 凤凰树 亚热带 榕树 石凳 每逢 除了 (重点指导生字“滨”为前鼻音;
“凰、榕、凳 、逢”为后鼻音;
“睬、载”为平舌音;
“榕、除”为翘舌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描写事物名称的词语:海滨 海鸥 胳臂 凤凰树 亚热带 榕树 石凳 (3)学习多音字:臂(bì bei) 笼(lóng lǒng )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 a.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臂(bì bei) bì 从肩到手腕的部分,如臂力、臂腕、臂肘、左膀右臂、助你一臂之力。

bei 上肢,如胳臂。

b.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笼(lóng lǒng ) lóng 1>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如灯笼、熏笼;
2>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如鸡笼、鸟笼、蝈蝈笼;
3>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如囚笼、牢笼;
4>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器具,如笼屉、蒸笼;
5>泛指包络之物,如笼头。

lǒng 1>较大的箱子,如箱笼;
2>遮盖,罩住,如笼罩、烟笼雾罩;
3>概括而不分明,不具体,称“笼统”。

②读一读:
a.他的胳臂(bei)非常粗壮,臂(bì)力非常大。

b.夜晚,黑暗笼(lǒng)罩着整个小山村。美丽的金丝鸟在鸟笼(lóng)里一蹦一跳的。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浩瀚】 声音大而热闹。

【镀】 (星空、大海)广大,无边无际。

【理睬】 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

【喧闹】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笼罩】 对别人的言行给以注意并表示态度。

【密不透风】 在金属或物体的表面上形成薄层。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7-10) (11) (12) (13)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介绍了海滨小城美丽的景色。)(板书:海滨 小城)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课文第一部分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彩斑斓:有(蓝色)、(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课文第二部分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滨 灰 渔 遍 躺 载 靠 栽 亚 夏 除 踩 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左右结构的字要重点掌握好笔画变形的字和易错的字,比如,“躺”字左边的“身”,书写时最后一笔撇不要出头;
“踩”字左边足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
“洁”字的右上部分是“士”不是“土”。上下结构的字“靠、夏”横画较多,不能遗漏。半包围结构的“载”字笔顺是横、竖、横、横、折、竖、提、斜钩、撇、点,“栽”和“载”两个字的字形、笔顺相似,笔画较多,书写时笔顺不能弄错,更不能遗漏笔画。)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靠”,半包围结构的字“载”和左右结构的字“渔、躺”,学生练写。

滨 :“兵”首撇要平短,下横要长。

灰:竖撇在横的靠左位置,“火”的撇捺舒展。

渔:“鱼”上边要窄小,“田”稍扁,下横略长。

遍:“户”的框要扁;
“辶”要托住上面。

躺:左窄右宽;
右边里面是“口”不是“曰”。

载:整体要写紧凑,“土”与“戈”的横是一笔,要长;
“车”稍小些。

靠:“告”首撇要短,下横要长;
“非”字横画间隔均匀。

栽:“土”与“木”的竖分两笔写,“戈”的斜钩要长,最后一笔是点。

亚:两横和两竖要平行,两竖间距要窄,左点要小,右撇稍大。

夏:整体偏窄,上横要长,“自”扁窄,下边“夂”撇稍短,捺长而有力。

除:“阝”在左边不在右边;
“余”中间两横,下横稍长。

踩:右边上撇短平,“ ”的两点和一撇写要写紧凑,“木”横要靠上,竖稍长 (14) (15-27) 。

洁:“士”中竖稍长,下横要短。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海滨 水平线 机帆船 军舰 海鸥 帆船 渔民 胳臂 沙滩 贝壳 海螺 庭院 亚热带 石凳 (2)树木名称:桉树 椰子树 橄榄树 凤凰树 榕树 (3)表示动作的词语:飞翔 理睬 (4)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浩瀚 喧闹 美丽 整洁 (5)描写颜色的:棕色 银白色 金黄色 青色 (6)叠词:来来往往 银光闪闪 咯吱咯吱 2.练习运用:练习用美丽、整洁说话。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及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28) (29-3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具体写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重点) 3.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
2.问题激趣: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图片上的内容?也可以发挥想象说说自己的猜测。(学生观察图片,自由发言。) 3. 海滨城市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板书:19 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描绘了海滨小城美丽的景色。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作者围绕“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句话来写的。) 2. 这篇课文是分几部分来写的?各写了什么内容? (1)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①课文第一部分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展示了海滨的美丽。

②课文第二部分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3. 作者介绍了海滨小城的哪几处景物,画出地点变化的词语。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进行圈画。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和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品读释疑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大海和沙滩的图片,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找出这部分介绍了海滨哪两处地方?你看见了哪些景物?从哪儿体会出美?试着在朗读中表现出景色的美。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 (4) (5) (6) (7) (1)课件出示: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①“浩瀚”是什么意思?(“浩瀚”是形容广大,无边无际,说明海特别大。)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看图片,联系上下文。) ②作者是如何观察大海的?(作者顺着街道走到尽头就看到了大海、海滩,观察点是街道的尽头。) (2)“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作者只是看到了大海吗? ①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②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这句话描写了海滨的色彩美,通过“蓝、棕色、银白、白色、灰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突出了海滨的美。) ③作者是抓住大海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抓住了大海以及海上船只、军舰、海鸥的颜色来描写的。)(板书:大海 颜色) (3)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生评议,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大海的色彩美。

(4)课件出示早晨时的海面景色图片,指名多个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色。教师小结,谈话过渡: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早晨的海面景色的。

①课件出示: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上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②全班交流:
“镀”是什么意思?(用电解等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别的金属或物体的表面上,形成薄层。) 你觉得“镀”这个字好在哪里?(“镀”这里指海面上的景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金灿灿的,像镀上一层金子,形象地表现了色彩之美。) 把“镀”换成“铺”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虽然两词都有覆盖的意思,铺是指平面的铺盖,太死板没有活力。而镀把这些军舰、海鸥等都写活了。) ③指导朗读:金灿灿的阳光把美丽的海滨变得更加迷人,谁能把这种奇异之美读出来?(自己练读,指名朗读) (5)课件出示: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们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①你觉得第一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遍地”说明贝壳数量多。两个“各种”说明贝壳的颜色鲜艳、样子很多。) ②你觉得第二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理睬”是理会和搭理的意思。“寂寞”是孤单冷清的意思,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它,贝壳就显得寂寞是说明贝壳很多。) (8) (9) (10) (11-12) ③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中的词语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方法指导: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寂寞的本义是“孤单、孤独”的意思。“贝壳很寂寞”是说明这里的贝壳太多了,都没人捡,显得寂寞。我们理解词语,不仅要理解它的本义,还要结合课文内容、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来理解它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6)在美丽的海滨,我们除了能看到绚丽的包彩,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汽笛声、喧闹声):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①你觉得这段话里哪个词语用得好?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喧闹”是特别热闹。喧闹一词写出了渔船满载而归的热闹场面,充满欢声笑语。) ②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图片,并大胆想象,进行推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人们为什么高兴?他们会做些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渔船满载而归的热闹场面,充满欢声笑语。) ③指导朗读:海滨绚丽多彩,而且还展现出一幅水产大丰收的生动画面。从这儿我们看到家乡不仅景美,而且人民勤劳。如果你把自己当作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一定会为家乡的美丽和富饶感到骄傲。你们能体会出作者对家乡有一种什么感情吗?带着这种感情一齐朗读“远处响起了……” (7)作者是如何写沙滩美的?(贝壳的“寂寞”写出了沙滩的静态美,而船队的“喧闹”则写出了沙滩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形成对比,写出了沙滩的美。)(板书:沙滩 动静结合) 3.小结学法:
(1)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海滨这一部分的? (2)学生交流,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①读,找地点,标景物。②读,抓特点,体会美。③读,有感情,读出美。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以激起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与信心,在简单问题的交流中带出课文的重点与难点,逐个击破,达到目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谈话过渡:我们随着作者欣赏了美丽而喧闹的海滨,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观赏小城吧。

2.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找出这部分介绍了小城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从阅读中你感受到了小城的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的?有感情地读一读。

(13) (14) (15) 3.讨论汇报:
(1)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庭院、公园、街道。) (2)课件出示: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①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划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是总说部分。) ②作者围绕第一句先写什么?(树的品种多: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后写什么?(桉树叶子和凤凰树的花: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条理清晰。) ③“满庭满院”说明了什么?(“满庭满院”说明花多,味香。) ④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热闹”与“笼罩”的意思吗?(“热闹”在这里是指凤凰花开的娇艳而繁茂。“笼罩”的意思是像笼子罩在上面;
遮盖。这里指凤凰花竞相开放、开得娇艳而繁茂,生动地描绘出凤凰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⑤为什么说小城笼罩在红云中呢?(因为小城开满了凤凰花,远远看去一片红色,就像红云,作者用这个比喻句说明了花多、花美、花艳。) ⑥小城庭院的特点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感官得来的?(视觉)(板书:看) ⑦指导朗读。

(3)小城的公园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划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小城的公园更美。——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是总说部分,以下是分说部分。) ①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什么?(树冠。)后写什么?(树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层次分明。) ②课件出示: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a.说说你对“绿绒大伞”的理解。(“绿绒大伞”形容榕树树冠高大,枝繁叶茂。这句话把榕树比作大伞。) b.“撑开的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的特点,下面哪一个不是它所描写的特点?( )A、数量多  B、颜色绿 C、树冠大 D、形状像一把撑开的伞 c.仿写:
例: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原始森林就像是一个性格粗犷骠悍的山野大汉。

③小城公园的特点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感官得来的?(视觉)(板书:看) ④指导朗读。

(4)作者有时怎样描写小城的街道的?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介绍: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16-17) (18) (19) (20) ①小城的街道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划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小城的街道也美。—— 这是本段的中心句。) ②作者是如何写街道美丽的?(作者是即写了看到的的“沥青大路”,听到的“咯吱咯吱的声音,最后写了感觉到的“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动用了一切感官,围绕中心句,把小城写具体了。) ③小城街道的特点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感官得来的?(板书:视觉、听觉、感觉) ④指导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教师小结:从这部分课文我们了解到小城的庭院树多、 花园更美、街道干净。

5.朗读比赛:各小组分段朗读,师生评议。

6.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点的句子来。(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板书:美丽 整洁) (1)交流体会。

(2)教师小结:小城中庭院树木繁多,花园榕树更美,街道干净整洁。这一切都是家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的。我们一起来大声读最后一句,读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感悟文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在读中升华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与文章产生共鸣。】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海滨小城的?作者在每个地方都抓住什么来写的?如何写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文是从“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五个方面来写海滨小城的。

作者描写海滨美丽景色时抓住了颜色的变化来写,写沙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它的喧闹。庭院和公园写了作者看到的景物。写街道时不光写了看到的、听到的还写了感觉到的。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落实之后,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进行升华。使学生更加喜爱海滨小城,进而升华至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然后进行描写。

(21) (23) (24) (1)本文作者在描写海滨小城的沙滩景色时,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先写了沙滩上各色美丽的贝壳,接着写了出海捕鱼的船队,这种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海滩的美丽。

(2)举例:
远处的塔、小山都望得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也看得清了。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

这段文字选自《初冬》一文,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先写了远处的塔、小山,近处的田野、树林和树上的柿子,条理清晰。

(3)练一练:按顺序观察一处景物,并写下来。

【设计意图:运用练习法以突破难点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2.紧紧把握 “海滨小城”的主要特点“小”。

(1)“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从句子中可以看出“小城”的街道不长,人们出走采用步行;
大城市街道很长,居民要到郊外去,一般要借助于交通工具。) (2)“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小城”外的沙滩上很少有人来;
沿海大城市就不同,人口密集,贝壳再多也早就被捡光了。) (3)“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从句子中可以看出,海滩上平时并不“喧闹”,只有船队靠岸时才开始“喧闹”。而沿海的大城市,码头一个接一个,货物吞吐,船只往来,笛鸣不断,终日喧闹。) (4)“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在“海滨小城”,居民住房大都是庭院式的,且庭院很大,平房居多。而大城市,建筑拥挤,楼房林立,极少有庭院,更没有很多树的大院子,人们为了栽一盆花,还要到处找土呢。) (5)“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从描写中可以看出路上行人稀少,街道宁静。而大城市的街道,熙熙攘攘,笛鸣铃响,根本听不到行人的脚步声。) 3.语句优美。

(1)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3)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4)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六、课堂小结 (25) (26) (27) 1.引导小结: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谁来说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大都整体印象?(全班交流) 2.总结交流:这是一篇写景的美文,按照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让我们了解了海滨和小城各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课文小结是全文的点睛之处,通过小结我使学生更深刻懂得海滨小城是美丽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七、主题延伸 1.延伸交流:
读了本文,我非常喜欢这座海滨小城,但我更喜欢我们的家乡,我可以找到一些赞美家乡的歌曲来学一学、唱一唱。

提示:家乡不同,赞美家乡的歌也不同,如我可以唱一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人说山西好地方》、《神奇的九寨》、《我们新疆好地方》。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香港,璀璨的明珠》《颐和园》 (一)阅读《香港,璀璨的明珠》思考: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颐和园》思考:
作者游览了哪几个地方? 九、当堂检测(选做)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香港,璀璨的明珠》《颐和园》。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28) (29-31) (32-35) (36-37) (38) 板书设计 大海:颜色 海 海滨 滨 沙滩:
动静结合 美丽 小 庭院:看 整洁 城 小城 公园:看 街道:看、听感觉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读书,真正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 代教。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在品读释疑环节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采用大家共同总结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十分强烈,兴趣十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而且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如“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通过教学实现了读和写的接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步提升。

不足之处: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参与过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有扶有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推荐访问: 海滨 小城 教案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