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心得体会 > 利率教学设计驱动性问题【五篇】

利率教学设计驱动性问题【五篇】

时间:2021-11-05 00:00:56 浏览量:

设计,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利率教学设计驱动性问题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利率教学设计驱动性问题5篇

【篇一】利率教学设计驱动性问题

初中数学探究性问题的设计

1 什么是数学探究性问题

数学探究性问题是由探究性内容目标特征和探究性行为目标特征构成的数学问题系统.探究性内容目标特征是指在数学问题系统的四个要素——条件、解题依据、解题方法、结论中,通过对其中的某几个(至少两个)要素进行分析、综合、观察、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而确定其他要素的问题特征;探究性行为目标特征是指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操作、观察、猜测、思考获得的感性经验,体现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等行为特征.我们通俗地解释为:数学探究性问题是指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以学生独立自主或合作讨论为学习形式,运用操作、猜想、分析、实验、推理、归纳、发现等学习方式解决的数学问题.

2 数学探究性问题设计的类型

初中数学探究性问题可按年级分类型进行设计,每个年级可分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分为操做实验型、探索规律性、应用探究型、阅读探究型、推理探究型等类型.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

2.1 操作实验型

操作实验型问题设计,一般是几何图形通过折、剪、拼等几何实验或是对图形的分割与重组,进行动手实践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需要通过平移、轴对称、旋转、位似等基本的图形变换,运用代数、几何知识对图形进行分析、计算、证明、探索和发现问题的各种答案,并对数学本质产生一种新的领悟,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有效的发展.

设计实验1:正方形拼图.

请按照要求进行正方形拼图并分析规律.

问题1:如图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重新分割,请探究是否能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若能,请说明有几种拼法(画出裁剪线和拼图),并求出新正方形的边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问题2:如图2,把两个边长为2和1的正方形重新分割,请探究是否能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若能,请说明有几种拼法(画出裁剪线和拼图),并求出新正方形的边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问题3:如图3,把两个边长分别为和的正方形重新分割,请探究是否能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若能,请说明有几种拼法(画出裁剪线和拼图),并求出新正方形的边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问题4:说说从上述三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你发现正方形拼图有什么规律.

通过对本题的探究,从特殊到一般情形,将两个正方形重新分割后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让学生体会到:拼图实际上是图形的变换,在图形变换过程中图形的面积保持不变;在问题3中,新正方形的边长可以利用变换前后面积不变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拼图的关键是找能拼接的边和全等的图形.这也是对本题中数学本质的一种领悟.

2.2 探索规律型

探索规律型问题设计,一般先给出前三项,让学生探索第四项或后面某个特定的项,再探索第项的规律.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通过操作、猜想、运算、推理、归纳等深层次的探索活动得到答案.此类题目形式丰富多样,内容覆盖广泛,可涉及初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也是各省市中考命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设计实例2:标准纸问题.

我们把长和宽之比为的矩形纸片称为标准纸.不难发现:将一张标准纸一次又一次对开后,所得的矩形纸片都是标准纸(如图4).现有一张标准纸两边、分别等于和,则第4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 ,第2013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 ,第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 .

本题探索第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难度较大.因此,设计了先求第4次和第2013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理获得猜想,并综合运用相似形、矩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培养学生在合情推理的基础上再用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并推断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3 阅读探究型

阅读探究型问题设计,一般用于新定义(新概念)、方法类比、判断推理或迁移发展等类型的问题.通过阅读理解,用新定义(新概念)解决的一个相关问题;或类比提供的材料中所述的过程方法,去解决类似的相关问题;或对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纳概括,依据对材料本质的理解进行推理,作出解答;或从提供的材料中,通过阅读理解其采用的思想方法,将其概括抽象成数学模型去解决类似更高层次的相关命题.

设计实例3:

阅读材料:

如图5,过△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作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的“水平宽”(a),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的“铅垂高”(h).我们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证明:.

(其中,、是直线与外侧两直线之间的距离)

研究拓展

我们如果把△ABC放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研究(如图6),设,,,,则铅垂高:,水平宽:.

∴.

问题探究:

如图7,抛物线顶点坐标为C(1,4)交x轴于点A(3,0),交y轴于点B.

(1)求抛物线和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

(2)设点P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连接、,当点运动到顶点时,求的铅垂高及;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一点P,使,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这是一个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的典例.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读懂在平面内三角形面积的推广公式,并运用到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用坐标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在综合题中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相关问题.问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

2.4 应用探究型

应用探究型问题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问题的背景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常见的问题背景有通讯收费、按揭贷款、存款利息、打折销售、工资待遇、运输费用、工程造价、旅游价格、行程问题等.问题的设计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探究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获取生活智慧.

设计实例4:

问题背景:今年四月份,李大叔收获洋葱30吨,黄瓜13吨.现计划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共10辆将这两种蔬菜全部运往外地销售,已知一辆甲种货车可装洋葱4吨或黄瓜1吨,一辆乙种货车可装洋葱和黄瓜各2吨.

探究1:李大叔安排甲、乙两种货车时有几种方案?请你帮助设计出来.

探究2:若甲种货车每辆要付运费2000元,乙种货车每辆付运费1300元,请你帮助李大叔算一算应选哪种方案,才能使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

这是一个运输问题,背景是李大叔销售收获的洋葱和黄瓜,需要租车.问题的探究点:一是设计租车方案;二是探究运费最省的方案.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而且也提高了问题本身的价值.应用探究型问题能充分体现数学建模的特点和过程,它具有教强的挑战性、探索性、实用性,并可以在不同水平上运用多种模型来分析和求解.

2.5 推理探究型

推理探究型问题设计,既要重视逻辑推理,又要重视观察实验、探索猜测、类比归纳等合情推理.在封闭性证明题中,将要证明的结论隐去,并改用“是否存在”“是否成立”等问句表述,就可将原证明题设计成探究型问题.有些特殊的封闭性问题,将其特殊的条件加以推广,也可以得到推理探究型问题.课本的例题和习题中有不少证明题可以通过增加、变换情境,改变设问方式,将封闭性问题改为推理探究型问题.

设计实例5:

已知,如图8(1),在正三角形ABC中,M,N分别是AC,AB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60°,试问BM与CN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1:如图8(2),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CD,AD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90°,试问BM与CN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2:如图8(3),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试问BM与CN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拓展探究3:如图8(4),在正n(n≥3)边形ABCDEF…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试问当∠BON等于多少度时,结论BM=CN成立?

此题原本是一个封闭性的证明题,将原题的问题“证明BM=CN”改成“试问BM与CN相等吗?请说明理由”,并将特殊的条件“正三角形ABC,∠BON=60°”拓展到“正方形ABCD,∠BON=90°”继续探究原结论是否成立,在拓展探究2中又隐去了条件“∠BON=108°”,使得结论更加开放,最后推广到在正()边形中探究结论成立的条件.这样的设计,通过一步步的推理探究,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结论由单一到多元,拾级而上.设计的问题有认识基础,引人入胜,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数学探究性问题的价值不仅在于巩固知识、反馈信息,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拥有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能够自主探索和创新,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新知识.

【篇二】利率教学设计驱动性问题

《利率》优质教学设计

新授课

武安市第一职工子弟学校:王海卫

教材分析:

《利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内容。

利率与折扣、纳税一样,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材说明储蓄的意义及什么是本金,利息和利率。给出了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以及利息的计算公式,然后结合实例,计算奶奶存5000元的两年定期,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说明如何计算利息。为了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特点,我对学生做出了分析 ——学生都喜欢自由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对利率的知识在生活中接触的还不多,理财观念不突出,学习这一课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 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能力目标: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合理理财,并且学会节约,懂的感恩。

教学重难点: 理解概念,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合情推理 获取新知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调查银行存款的相关知识。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一段有关我国的数学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过程:

1、与生谈话,揭示课题

现在孩子的压岁钱越来越多,几千元已非常普通,有的家长任由孩子支配。这种“纵容”容易养成孩子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的坏习惯。所以,引导孩子有计划地打理压岁钱很必要。希望今天能帮助同学们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和节约意识”。今天我们学习《利率》

2、探究新知、获取知识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比如压岁钱)存入银行存储起来,存储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1、关于去银行存钱的知识你们了解多少学生汇报搜集材料。

存款分为活期和定期,其中定期又分为零存整取,整存整取。

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到期取回的钱 = 本金+利息

2、学习新知例4

(1)学生表演。老奶奶不忘优良传统----勤俭节约,存钱供孙女上大学。

(设计意图:以新样式的题型展示给同学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教师出示课件: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如下:

存期

活期

三个月

六个月

一年

二年

三年

利率(%)

王奶奶把节省的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两年,到期时可以取回多少钱

李非凡:5000×%=75(元)

袁浩:5000×%×2=210(元)

张向泽:5000×%×2=210(元)

5000+5000×%×2=5210(元)

尹凯:5000×(1+%×2)=5210(元)

学生小组分析汇报。

答:两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 5210 )元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出示题目,使题的容量大,通过学生帮老奶奶计算到期应取回多少钱,既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又激发了学生要正确对待长辈父母的养育之恩。)

同学们如果老奶奶期间有急用不到两年取出了钱,银行还会付两年的利息吗

(定期存款存期满了再取,银行才能按相应的利率支付利息。)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必做题

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利率一定,存期一定,存的钱越多,利息就越多。( )

2、利率就是利息。( )

3、整存整取存款的存期一定,本金不变,利率越低,所得的利息就越少。( )

综合题

1. 2015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帮助使学生学习更注意力集中,这一题目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本课例题的理解程度。)

2、我班张子涵同学将自己的2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他准备到期后将钱全部取出捐给“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计算,到期后她可以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设计意图情境设计为希望工程捐款,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明白要正确支配自己的多余的钱,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

4、知识回顾、总结升华

今天同学们学习( )知识,学习了这节课懂得了( )。

五、诗朗诵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设计意图最后以一首感恩父母的诗来结束本课,使每一个孩子学习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华!)

6、布置作业;

练习二9题,12题。

课后题

郭佳龙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三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设计意图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作为教育者的我更加注重在数学课中自然地融入思想教育,使每一个孩子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华!)

七、板书设计:

【篇三】利率教学设计驱动性问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策略”教学

韩 俊 东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采用 “问题驱动”策略来作为推动教学效果的源动力。即在教师的引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动地去思维,师生形成互动。

“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是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预设学习目标着手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整体布局,设计出具体明确的、具有启发性和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化学实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顺利完成学习“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教学内容多、散、碎。教师如果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来逐个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问题的驱动下,自发地学习化学知识,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化学式》一课中,我一共设计了34个问题,既有提问,也有自学回答问题,还有处我提问,且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问题驱动”教学的主要步骤及方法。

“问题驱动”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问题之中;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在问题的完成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步骤大体分为:

1、 问题提出

“问题”是问题驱动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提出”是一堂课的关键。为此,我们在课前精心设计好问题后,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景,使学习能在一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景中发生。例如,本节课的课堂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式入手,提出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开展讨论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或多个具体“问题”来进行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后,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教法。如果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可以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如果问题有难度,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通过已知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步骤,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等。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问题的方案,将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制定出操作的步骤,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3、问题完成

问题提出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确立了学习目标。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应该是学生动手操作完成问题,这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问题。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并走进学生之中,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给予指导。而学生一般可按以下方式来完成问题。

4、效果评价

问题驱动的教学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校正自己的学习状况。在具体实施中,实施评价可以是教师和同学们的肯定的语言和赞同的目光,也可以是一张评价量表,记录学生完成问题的情况。这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的,不仅需要教师评价学生,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使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增强参与意识。教师要逐步转变角色,从‌“考官‌”的角色逐渐转变到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评价的角色。

总之,驱动“问题”的设计必须以兴趣为主线,以实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应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为第一目标。并使学生能在完成 “ 问题 ” 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

【篇四】利率教学设计驱动性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拓展性问题的设计

作者:王杨

作者机构:江苏省连云港市圩丰中学

来源:新课程导学

ISSN:1673-9582

年:2013

卷:000

期:008

页码:30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教学;实验现象;拓展性问题

摘要: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重要方法.本文笔者结合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课例,分别从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对比三方面,具体探讨了如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设计拓展性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篇五】利率教学设计驱动性问题

《利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9、100页。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让学生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结合百分率的知识,运用调查、观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三、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在平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把家中积余下来,暂时用不着的钱存到银行里去,这是为什么吗?二、联系实际、感悟新知。
1、那么有关储蓄方面的知识,你还了解多少?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知道的信息?(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小结: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2、教学例6
(1、出示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表。(书本P99页存期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
年利率(%3.333.784.144.685.40
(2、出示例6。读题后明确,二年期的利率应该就是表格中对应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列式求利息吗?(试着做一做,集体订正(3、试一试
张奶奶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为什么?(请了解利息税的同学解释
教师强调:这里求得的利息是税前利息,也叫应得利息。但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5%的利息税,由储蓄机构代扣。税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税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实际得到的利息,即税后利息,也叫实得利息。购买国家债券、教育储蓄不缴纳利息税。(4小结: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这里的5%是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妈妈想把小东的压岁钱存入银行,我们一起帮她算算到期时,要缴多少元利息税,一共可以取回多少钱吧!(书本P103第九题
2、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1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如果是普通三年期存款,应缴纳利息税多少元?四、全课总结。


推荐访问: 教学设计 利率 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