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中西合璧,高峰对话

中西合璧,高峰对话

时间:2022-03-12 08:52:27 浏览量:

zoޛ)j馝םv׭ז对照评估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临床转归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黄科研基金支持的相关研究结果展开热烈讨论,共话冠心病中成药治疗之道,现摘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麝香保心丸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周京敏教授介绍了麝香保心丸循证医学的进展情况。此项由葛均波院士、范维琥教授牵头的研究已于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注册(Identifier:NCT01897805),在全国100家医院同时开展,入组患者2700例。日前随访已基本完成,回收数据157500条,数据回收基本完成。

终点事件审查委员会独立对事件进行评估,并将结果提交至申办方,委员会定期召开审查会议,对有意义的事件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截至随访结束,全国共计申报终点事件338例,经终点事件评审委员会审核后,终点事件为304例次。目前正在进行统计讨论,预计统计结果将于2016年发布,相关指南将于2017年制定完成。

和黄科研基金支持研究掠影

麝香保心丸显著改善内皮祖细胞(EPOs)功能并促进一氧化氮(NO)分泌梁春教授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和黄科研基金支持下进行的研究旨在观察麝香保心丸对人外周血EPCs功能及分泌NO影响的研究。结果证实麝香保心丸能够显著改善EPCs功能及促进分泌NO发挥其扩张冠脉、改善内皮功能、促进血管形成等作用,这可能是麝香保心丸能够发挥内皮保护及促进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麝香保心丸最大血药浓度对肝细胞色素P450酶(CYP)无明显抑制和诱导作用王肖龙教授指出,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的最常见原因是CYP介导的抑制和诱导作用,约70%的药物相互作用是酶抑制引起。

采用肝微粒体研究体系可发现,麝香保心丸5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CYP286和CYP2C19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60.4μg/mL和302.2μ/mL(远大于麝香保心丸理论最大血药浓度27μ/mL),而对CYP1A2、CYP2C8、CYP2C9、CYP2D6和CYP3A4的活性未见有抑制作用。

不同浓度麝香保心丸在人原代肝细胞内对CYP1A2、CYP286和CYP3A4酶活性无任何诱导作用。

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提示,麝香保心丸治疗2.25年可显著降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主要临床事件(包括新发或复发心肌梗死、因心绞痛住院或急诊、卒中等)风险。罗心平教授团队对此研究方向进行了进一步探索,评估麝香保心丸治疗1年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影响。已完成随访的数例病例结果提示,麝香保心丸长期治疗可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其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专家寄语和黄科研基金

葛均波院士

中医药是我周伟大的宝库,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将中药进行纯化,最终明确中药的作用靶点后可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已被证明有效,但只有根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研究,证明其临床效果,才能被国内外学者所广泛接受。未来可考虑在更上游水平对麝香保心丸进行研究。

蔡?绳教授 麝香保心丸的研究工作是做得比较细致、踏实的,其循证医学研究成果或将使广大的冠心病患者获益更多。此次会议内容涉及循证医学、基础研究、药物机制等不同方面的证据,通过基础与临床的结合进一步证实了麝香保心丸的疗效。

施海明教授 冠心病微循环障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患者发生慢血流、心绞痛情况时有发生,尤以女性多见,西药对此治疗手段有限。目前有临床经验表明,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5min后即可缓解慢血流情况,可在血流储备分数(FFR)、微血管阻力(IMR)等辅助检查措施的支持下开展进一步研究。

李勇教授 传统中医理论与循证医学并不相同,不能完全套用,但可按照循征医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的作用,让更多临床医师能通过循证证据这一手段明晰麝香保心丸此类符合中医整体论理论药物的临床疗效。其前沿的循证研究结果值得期待。

陆国平教授 在麝香保心丸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公布后,可以根据研究结果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研究,另外可针对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开展相关研究。

罗心平教授既往有非随机、样本量较小的研究提示,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麝香保心丸(4粒/次,3次/d,持续治疗3d)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肌酶谱水平,改善心肌损伤。可考虑在和黄科研基金的支持下开展进一步随机对照研究验证此结论。

符德玉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麝香保心丸具有芳香开窍、引药上行的疗效,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把研究“战线”提前,在高血压等人群(尚未发生冠心病)中验证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治未病”的疗效。

(选自《医学论坛报》)

推荐访问: 中西合璧 对话 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