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22 11:19:10 浏览量:

摘 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始终是我国各类普通高校较为困惑的一个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信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旨在有效地促进信管专业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人才。

关键词: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7.01.052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状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成立,国内大部分知名高校结合自身特色以及优势资源组建了特点不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其最主要的模式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工商管理学院或管理学院等管理类学院为基础建设该学科,主要进行经济管理类相关课程的学习,例如复旦大学就是通过工商管理学院进行该学科建设;二是以图情档案院为基础组建该学科,继承原有的情报学学科以及图书档案学的特色,主要开设计算机类知识、情报学知识、图书档案学和管理类课程,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学院;三是以培養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理工类大学,主要对计算机相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以及有效管理知识学习,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的信息管理学院。此外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综合性的名校,已经建立了兼顾经济、计算机、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综合型专业共同发展的模式。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中的问题

1.专业特点不突出

部分院校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使得学生无法明确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定位,无法把课程内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普遍感觉学的知识量多,但不够深入,学而不专。信息技术比不上计算机学科的学生,管理能力不及管理学科的学生,严重制约了学习兴趣和热情。

2.人才培养思想陈旧

一些院校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陈旧,无法随着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无法反映信息管理专业的新理念以及新的技术趋势,进而无法保证毕业生的适应能力,造成就业压力。

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包括下列两方面:一方面在于教师的知识融合性不足,大部分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是由其他专业和领域调配过来的,这些教师知识的全面性与广度相对不足,导致教学中对熟悉内容有所侧重。另一方面教师信息管理的实践经验相对缺乏,不能结合实际案例与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4.专业建设中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够

多数院校十分重视该专业理论的学习和考核,但往往忽视了其实践环节以及实验课程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我校自身实际,调整思路,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大校企联合培养力度,并在校企联合进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索、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优化课程设置。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为四个板块:公共课平台、学科公共课平台、专业课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公共课模块,包括管理科学基础课和经济科学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是专业知识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体现专业特点、培养专业素质所必需的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是为了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更好的适应市场人才需求而开设的。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教学在三个阶段贯彻始终。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中,我们进一步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了由公共课程、学科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等四大板块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建设质量。严格教材选用制度,要求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依托“ERP原理及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 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提高专业各门课程的建设质量。

加大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整合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倡导课题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强化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一是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以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为基础,推新体系、新内容、新方法,促进学习、实践、应用创新三个方面能力的提高,着力改革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二是改革實验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自主、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加大开放实验力度,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根据我校信管专业特点,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共建基地”、“ 双向兼职”、“ 专业综合实习”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是我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信管专业已经与国内多个企业合作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联合培养。

2.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内容,是实现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我们以课程建设为载体,由校内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结构合理、相互协作、能力互补的教学团队,为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

引进和培养兼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定期聘请校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作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报告,强化对现有师资的培养,通过国内外进修、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进一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一支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强能力的,且充满活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学督导制度与师德师风建设。实行教学督导制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及教师教育技能培训,通过青年教师优秀教案评比、讲课比赛等活动,打造教学名师,构建优秀教学团队,促进教師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加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遵从坚持拓宽基础、增强应用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办出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课程内容应充分反映我国信息化进程建设的新发展和新要求;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以拓宽基础、增强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办出专业特色为目标;用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学科内的综合与学科间的渗透;加强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课内教学学时减少、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增大的要求;为保证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设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

精品资源课建设。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围绕“管理信息系统”、“ERP原理及应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主线,积极推进“运筹学”、“ 数据库系统概论”、 “计算机网络”、“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核心课程的建设,构建专业精品课程群。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也是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信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的选用上,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有利教学”为原则。

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积极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不但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而且可以丰富学生学习方法,更可以方便教师、学生交流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进行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丰富各种课程文件,包括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试题库、案例库、文献库等资源。通过此平台,教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上传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享交流学习的目的。

四、改革实践教學模式

我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划分分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管理实习、学年论文、大学生创业基础、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实践教学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整个学习过程;实施金字塔型的分类、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底层为基础技能培养层,由各课程的课程实验组成;中间层为系统设计能力培养层,由课程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等组成,以强化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上层为科技创新训练层,是为部分优秀学生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完成自己拟定的课题,参加全国及省级专业竞赛。如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认识实习和管理实习是让学生深入企业,现场考察企业运作模式、信息化管理系统及设计技术,使学生对信息化系统(如ERP)有一个由抽象到具体,进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为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另外,学生通过ERP系统操作、信息系统开发综合实训,模拟企业业务流程,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年论文在二年级结束后的实践教学周进行,指导教师给出论文题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收集资料、分析总结,按照指定的格式和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小论文。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与科研能力,为后续的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毕业实习内容分为两部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实习和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创新能力实习。将学生安排到各实习基地,在相关人员指导下充分进行这两方面能力的训练,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关联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关联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将同一个教学班关联性强的几门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关联课程开课的几位教师共同设计一套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学生、教师共享各课程的实践课时,来完成该实践教学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从而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和交叉,使实践课时得到充分地保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ERP实践教学改革。加大ERP实践课程的课时。在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开设“ERP原理及应用”课程外,还增加了36个课时的 “ERP实训”实践课程,并将深入进行ERP实践教学改革。ERP实践教学体系改革。ERP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践平台,对于信管专业,ERP实践课程应定位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层面上。为此,制定的ERP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将从5个方面开展:利用MIS知识分析ERP的体系结构、ERP流程掌握、 ERP软件二次开发、“ERP大学生创业大赛”和“校企合作ERP人才培养”。ERP实践教学体系将以“实用、可行”为出发点,立足专业实际,包括四个模块:ERP沙盘、创业训练、经营之道和ERP系统。通过四个模块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五、结论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质量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愈加高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也成为一个不断创新与实践的过程。因此,普通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要注重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结合社会的发展对培养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与创新,逐步实现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统一,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信息化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康萍、王健等.信息管理类专业关联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26-127.

[2]林金娇、樊铭渠等.基于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1):110-112.

[3]刁晓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212-214.

[4]杨晓梅、白尚旺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以太原科技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6(24).

[5]胡晓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14):70-70.

作者简介:

康萍(1961--)女,西安临潼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推荐访问: 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