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基于立信版中职《成本会计》教材的适用性分析

基于立信版中职《成本会计》教材的适用性分析

时间:2022-03-24 11:26:03 浏览量: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职教材《成本会计》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归集和分配、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举例、所附教学课件等问题提出了看法,以求与编者共同提高。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材 固定资产折旧 费用归集分配 成本计算方法 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1-01

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张红梅任主编的21世纪中职教育规划教材《成本会计》(2009年8月第1版,以下简称《成本会计》教材),遵循理论够用、适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在编写上做到了简明、易懂、严谨、规范,是一本比较独特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中职成本会计教材。然而,本着教材科学、严谨的原则,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值得商榷之处,如有不当,请予指正。

一、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有关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公式,《成本会计》教材的列式有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详见教材32~33页,此处略。

笔者对上述列示有如下异议:

工作量法中的“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计算公式是错误的,它是对年限平均法中的“年折旧率”计算公式的简单照搬。

年限平均法中的“年折旧率”计算公式是:

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它是由公式: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推导而来。

工作量法中的“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的正确计算公式应是:

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100%

另外,基于公式推演和实际操作,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月折旧额”计算公式不符合实际,雷同的还有年数总和法的“月折旧额”计算公式。

二、关于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材料费用分配表的表格设置不科学。(见教材第39页,此处略)

从教材表可以看出,共同耗用材料部分没有数量分配标准,不直观。假如在此表之外,另外设置有共同耗用材料分配表,在此就没有必要设置“分配率”专栏,只设一个“分配计入”专栏就可以了。同时,按上表也增加了教学难度,原本可以一两句话说清楚的问题,则需费更多的口舌方能讲明白。类似情况,《成本会计》教材中比较多见。

2.工资费用的计算中,有关日工资率的计算不符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规定。

《成本会计》教材对日工资率的计算表述如下:“日工资率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1)按每月30天计算日工资率。(2)按每月平均应出勤天数21天计算。”

上述第二点的表述不符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精神,该文对此的表述是: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也就是说,日工资率按每月平均应出勤的天数计算应为21.75天,而不是21天。

3.从第二章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至第六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前后帐表举例缺乏连续性。

笔者认为,对第二章至第六章的内容,在编写时既要考虑各章节的独立性,更要考虑各章节的联系性、连贯性,各章节部分帐表数据之间要有从归集、分配到最后计算出成本的数据连续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成本核算的大致程序和方法,为下一步学习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关于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举例

1.分项结转法分步法的举例,其第二步骤(第二车间)、第三步骤(第三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月初在产品成本”的数字来源解释,让人很难理解。

《成本会计》教材中分项结转分步法举例使用的生产数量和生产费用资料是以综合结转分步法提供的资料为依据的。其对第二步骤(第二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月初在产品成本”行的数字是这样注释的。(见143页,此处略)

笔者根据此注释结合《成本会计》教材上下文数字举例推导,其月初在产品成本各项目的“上步骤转入”栏的数字是按下列公式计算的:某成本项目金额=月初在产品数量×上步骤某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

笔者认为:(1)分项结转分步法不应依据综合结转分步法提供的资料进行有联系的成本计算。对同一产品进行成本计算,不能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只能采用一种方法,且一旦采用,不得随意变更。否则,很容易使学生误解。(2)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各项目的“上步骤转入”栏的数字,在实际工作中是依据上月生产成本明细账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各项目的“上步骤转入”栏的数字取得的,而不是依据“某成本项目金额=月初在产品数量×上步骤某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计算得来的。

值得商榷的教学举例情况还出现在:平行结转法分步法的举例;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举例等多处,需要进一步斟酌!

四、关于所附教学课件

为了方便教学,编者对《成本会计》教材配备了教学课件,满足了教师使用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需求。笔者在此对所附教学课件提三点建议:

1.课件对《成本会计》中非常重要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实例基本没有演示文稿,对课后思考与练习也没有演示文稿,希望今后予以补充。

2.课件对各种表格、凭证都采用插入剪贴画/图片模式,教师无法根据授课需要对图片进行修改、复制,不利于开展教学。望能在课件中对表格、文字及数据进行直接修改。

3.课件中各种表格、凭证的数字太小,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普遍反映看不见或看不清。这些都是编者在今后教材重版时应该注意的。

推荐访问: 成本会计 适用性 版中 立信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