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指导物理课程改革

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指导物理课程改革

时间:2022-03-31 08:37:22 浏览量:

空军航空大学基础部物理教研室长春130022

摘要:本文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文明观核心,分析了“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所导致的后果。指出人文、人性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论证了要实社会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由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支撑。并依据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原则和四方面具体改革设想。

关键词:文化;教育;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53-03

1.人文精神与可持续发展

人文精神是一种思想状态,它不同于人文知识。人文知识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它是阐述解释人文精神的语言文字层面的材料。人文知识相对于人文精神而言,如同钢琴和音乐一样,仅仅是没有目的的手段、一种潜在的能量、一个未完成的句子。良好的人文精神是指一种自觉的负责任的态度、一种出自本体论的眼光和情怀、一种对问题的意识。

“可持续发展”是近一二十年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它的本意不是要限制“发展”,恰恰相反,更注意发展的质量。发展是目标,可持续是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应该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人(特别是决策者)在观念上要高度一致,以把握“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发展”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健康和谐,以求得“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的各种保障机制要协调可靠,以确保“发展”的长期与稳定。

可持续发展是新的文明观核心。它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文明问题。它的提出正是基于人们对“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20世纪至今这段时间内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严重分裂所导致的恶果的深刻反思。

可以确认,当代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它首先强调科学文化。它不但主导着世界科学文化,甚至也主导着西方人文文化。而这种西方科学与西方哲学所表现出的二元性,必然造成人类世界的危机——“不平衡”。相反,东方文化似乎是弱势文化,弱主要弱在科学(技术)文化,而东方的人文文化并不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斯?阿尔文曾说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004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孔子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外学者普遍认为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原则,应当推广为解决当今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间纷争的原则。与此类似,中国哲学所崇尚的“天人合一”包含着一个重要的人文思想——“天人和谐”。[1]

试设想,如果把东西方两种文化融合起来,也就是把人文精神贯穿到科学(技术)工作中,确切地说:在科技和教育活动中对“人性”给与充分关注,做到以人为本,那么,确定无疑的结果一定是,人类文明的新世界一定光彩夺目。

2.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前面已经提到,“可持续发展”是新的文明观核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发挥教育的价值,因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身就包含了一个文化——文明的问题。而文化与文明本身都与教育密切相关,所以,教育的使命具有空前的决定性意义。然而,只有教育自身融入了可持续发展性质时,教育才能强有力地承担起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那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内涵与基本要求是什么呢?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①实现教育的超越性功能。②强调教育的持续性功能。③重视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功能。

超越性。教育应着眼为现实找出路、方向和希望尽力。特别是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驶上快车道的今天,未来决不是过去和现在的“翻版”,因此,新的教育使命是要“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儿童”。超越功能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方面。

持续性。包括三个方面含义:其一,整个教育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要保持生机和活力,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可靠的保障机制;其二,学科和专业发展要适时调整和改造,且这种行为应是主动的,以适应社会劳动分工需要;其三,使受教育者在教育机会上具有持续性以及在知识、能力、品德、身心健康方面保持持续性。

全面性和整体性。分别指对群体和个体而言。从群体角度,它是指对“所有人负责”的教育;从个体角度,它指对个体教育要做到“全面发展”、“素质提高”。[2]

下面仅就个体角度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作简要说明(因为其他问题均与大系统中的决策者有关,而非基层具体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所能左右)。

在大学教育阶段,实现对个体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主要应做到生理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身体的持续健康是心理持续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调节。“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虽然尚未被认为是科学的概念或定义,但其中确实涉及到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教育实践中,常常把“做事”与“做人”混淆对待,把“做事”当成“做人”。所以我们的教育活动或行为常常对人心、人性加以放逐。这正触及了前文所提到的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关系的处理问题。

总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支持,而真正做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文”与“科学”的融合,需要“文”与“理”的沟通,以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性问题。

3.物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与设想

物理课程建设和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层次深,在缺乏充分调研和论证的情况下,很难拿出行之有效的整套方案。但总的原则和方向还是明确的,“管”、“教”、“学”三方可做的工作也有很多。具体阐述如下:

指导性原则:把握“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文明核心,建立可持续续发展的长效可靠机制。发掘物理学科内在人文之蕴,将人文精神的培育有机融入学科建设全过程,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理”服人。培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前瞻性、创造型人才。

3.1结合学科特点,提升职业道德标准。

教师是个职业,但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师、特别是物理教师其行为比其他学科教师的职业道德有更强的示范性,因为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物质的基本构成、物质的运动规律以及物质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因此物理教师的思想、情感及行为规范具有指导人们自然观的形成和影响社会生活的功用。物理教师更应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责任感、积极的职业态度、实事求是的职业作风。着眼可持续教育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有效提高对物理教育意义的认识,进而提升职业道德标准。努力将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工作目标落实到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

其实,作为教育者,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就是具体的人文精神品质的表现。世界第一所现代大学——柏林大学的创始人、时任普鲁士王国内务部文教总管、被誉为“德国教育之父”的洪堡就曾指出:教育是人的个性、特性的一种整体发展,教育是一个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结束的过程,教育是人的自身目的,也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另一位教育家对教育是这样理解的,他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一位中学模范教师也曾深有感触地说:“做了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作为行为主体的人,学习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3.2重温科学发展史,从中发掘人文精神蕴涵,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实践。

在古希腊的哲学家往往就是科学家,但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始,科学(技术)逐步从人类文化中分离出来,并且科学体系内部学科划分越来越详细,科学(技术)与自然哲学逐步分化出来,后者主要地变成了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这种分裂的消极结果便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指出的:如果说古希腊哲学家往往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话,那么从15世纪中叶以后的近代科学发展往往常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点。人类文化发展史无可辩驳的证明:离开哲学的科学就失去了营养。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的教育实践必须与自然哲学的发展与教育同进步,做到相生相长。

除此之外,从科学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数不尽的美包括在其中。以物理学为例,多数初学物理的人,都会为物理学中的繁杂公式所困扰,觉得物理学深不可测,其实,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这门学科蕴涵着诸如朴素的真实美、和谐的对称美和奇异的创新美。光学最早的杨氏双缝实验以其朴素、简单、巧妙的设计,对光的波动性质作了有力证明,至今被人们推崇为十大最美丽的物理实验之首。爱因斯坦在经典时空观遇到困难时(20世纪初物理学天空两朵乌云之一),超乎常人想象,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其中的思想和原理本身就蕴涵了和谐的对称美以及奇异的创新美。

我常对学生讲,物理其实并不难。这主要取决于你的态度、思维和付出:“物”之理在于——“物”(深入实际,观察、感受客观事物);——“悟”(调动理性思维,感悟、探究内在规律);——“务”(求真务实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得到“理”。正因这样,我常说:“物理”最讲(哲)理,它讲的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讲的是物质运动规律,讲的是“人”对“物”的态度,人既然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个“理”也适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是人对自己职业的理解。所以说,物理学是能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

3.3发挥教育导向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理念。

现代高等教育具有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以及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物理教育教学更是如此。尽管包括学生智力因素在内的物理基础差异较大,但处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都具有共同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独立和自我发展意识增加,追求更广泛的真理的探索性加深,抽象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想象力高度发展,感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感知的精确性趋于完善,逻辑知觉水平不断提高。这就为培养学生的独立行为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性提供了可靠保证。在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上述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特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塑造自我,培养学生立大志成大事的成才理念。同时,我们的教育决策者和管理者也应正确把握物理教育发展方向,处理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社会本位教育与个人本位教育、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教育教学资源,既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充分注意个体成才需求。适时调整充实物理课程规划,尽可能使物理教育教学改革与社会整体需要以及学生个体需求相一致。

3.4关注影响学生个体发展要素,提高物理教育教学效率。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正常人的遗传素质(人的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差异并不大,现有差别主要是后天影响的结果。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主观能动性。它来源于外界要求和教育条件与个体感悟交互作用的结果,需要发现和调动。三千多年前一位哲人就曾说过:人的大脑不是一个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种。教师应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待发现的金子,都是需要点燃的火种。学校的任务、教师的责任在于让每颗金子都发光,每个火种都被点燃。虽然人无全才,但一定要相信人人有才。在我看来,《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既是一部空前的艺术剧作,同时又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厚重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活教材。士兵许三多是颗金子,更是一个一经点燃,便可迸发出巨大能量的火种。与之相比,剧中前半部的成才显得逊色,但是,随着袁朗的出现,两颗金子都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两个火种都先后被点亮。在集训结束后的“答辩会”上,教官袁朗和士兵成才的一段对话让观众为之震撼,正是这番对话,使成才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离开训练基地前,他带着复杂的心情对许三多说:“你是一棵有枝有叶的树,我就象一个光秃秃的电线杆,我要回去找回那些失去的枝和叶”。此后,他便踏上重新塑造自己的旅程并最终获得了成功。我们的管理者和教育者都应学会争当袁朗这样的掘金者和点火者,主动发掘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②环境(主要是科技和教育环境)。环境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的方向,打破条块限制,整合并开放社会科技和教育资源,使其有效服务于学生应是物理教育教学改革一个方向性问题。③实践活动。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实践活动不可或缺。它能有效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发展智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之,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主观能动性是内在动力;环境是决定条件;实践是基本途径。注意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必将大大提高物理教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倪光炯.《物理与文化——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3

[2]张祥云.《大学教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08

推荐访问: 基本要求 可持续发展 课程改革 物理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