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论我国科技创新的困境与出路

论我国科技创新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03-31 08:46:25 浏览量:

[摘要]文章针对当今时代的科技创新的现状,以及科技创新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和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具体提出了可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科技创新;制约因素;对策

[作者简介]匡勇兵,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创新及创新问题,上海,200444

[中图分类号] F42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01-0019-0003

创新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熊彼特认为,现代经济发展根源于创新,从内涵上看,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1]。创新的含义从宽泛的“创造新东西”的初始形式,经过经济学内涵的细化,到如今更深层次上的拓展,体现了创新的现实性、灵活性。现代社会对创新的需求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创新文化。目前人们对创新的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技术创新层面,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技术创新愈来愈依赖基础科学的发展,实质上也就是愈来愈依赖科学创新,而且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日益显示出一体化的趋势和要求,各国的国家创新系统的形成和发展都说明了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之间密切联系是不争的事实。

一、我国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

科学创新是指人类在探索、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所做出的新发现和新发明,是人类创造性的具体化和物质化,是科学研究的灵魂。科学创新里最本质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创造,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思想和事物,相对于仿造和再造而言,创造虽然也包含模仿性、继承性,但已不是单纯的模仿、仿造,而是继承中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创新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随着新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并迅速地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创新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那么,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如何?据调查分析,在49个主要国家中,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外技术依赖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2)科研质量不高,从1993年到2003年,美国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为12.2,我国只有2.8;(3)发明专利少,仅占美国总量的1.8%;(4)投入偏低,2003年我国研发人员平均经费只有韩国的1/7和日本的1/13(参见表1)。相比较美国,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比较低的,我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研究开发(R&D)机构,近一半的大中型企业还没有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我们每年3万多项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30%,最后形成工业的不到10%。即使拥有研究开发机构的大企业,其投入到研究开发的经费比例也是相当低的,个别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中的很大部分事实上是支付给国外公司的技术转让费。我国研发经费的支出自1995~2000年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其占GDP比重6年间也仅从0.60%提升至1.00%,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且低于印度。

二、我国科研创新的制约因素

目前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主要有:

(一)现行科研体制的弊端是制约科技创新的首要因素

科研体制,是指科学研究与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权属关系和管理方式的结构体系。科研体制因素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影响科技知识的利用状况。我国已经拥有了相当雄厚的科技资源基础和力量,也建立了一些促使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科研体制,但由于长期囿于计划经济,与国际上共时的科研体制相比,仍有不少的弊端,从而制约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择其要者如下:

1.机构臃肿。科研院所建成了五脏俱全的小社会,单位主要领导的精力大部分用于非科研工作或与科研工作关系不大等方面,很难集中精力抓好科研工作。各种非生产性的辅助人员一般占职工总数的50%以上,真正在第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仅为1/4至1/3或更少。

2.从中央到地方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科研机构条块分割,机构重叠,分散研究,研究院所、研究所室之间由于职能定位和分工不同,导致互争资源,自我封闭,缺乏科研创新必要的学科交叉与人才流动,造成严重的体制浪费和人才浪费。由于科技力量的分散,使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或重大的关键技术问题很难有所突破,其中SARS科研前期的失败就是典型一例。

3.机构多、科研投入少、研究内容水平重复。科学研究重在质量,贵在创新,但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受短期利益机制的驱使,热衷于追求数量和速度:一方面,科研单位将一部分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应用技术开发,急于获得社会的反馈,研究内容在水平上交叉重复;另一方面,各级科研单位又分散地搞所谓高精尖研究,但由于具有突破性的技术储备不足,从而导致摊子越铺越多,题目越做越小,经费越来越少,时限越来越短,制约了科技创新。

4.管理工作不规范。一方面,上级部门特别是直属的上级主管部门干预过多,有时不得不考虑某种关系而给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科研单位在具体工作出现问题时,与主管部门上下级相互之间的沟通不够理想,不能将上级主管部门对科研工作的要求以及本单位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贯彻和落实,而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置各项规章制度于不顾,很难保证各项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再有,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使本来很有竞争优势并且具备承包科研任务条件的单位争取不到科研课题,而优势不明显、或根本不具备承包科研课题条件或无前期科研工作基础的单位可以拿到课题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很难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二)我们国家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有些思想严重影响与制约了科技创新,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1.重“人伦”轻“科技”。在这种实践理性的支配下,认知理性受到压抑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六和之外,存而不论”,追求世界本原的学问置于视界之外,对自然与人和社会不分内外,从而导致了人们放弃了对自然的探索和改造,或者说导致了认知理性的萎缩、追求具体知识学问的无地位。

2.重“群体”轻“个体”。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十分重视群体的,这是中国传统观念的长处。但是,如果把这种群体观念发展到极端,无疑会对个体产生排斥作用。这种排斥的后果,无疑要扼杀个人的活力,使个体的任何行为都要从群体的规范、群体的心理、群体的习惯中去考虑,不敢越雷池一步。

3.重“一统”轻“发展”。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特别崇尚"大一统"的价值观念。“大一统”观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它积极、合理的一面,但它的消极方面和我们提倡的创新精神有矛盾,需要进行调整。因为“大一统”的核心是把维护秩序放在第一位,把发展放在第二位,按照这种价值观处理问题必然导致凡事都要统筹划一,不允许人们在超出“大一统”范围之外去创新,标新立异。这就必然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4.重“权威”轻“后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等级名分,崇尚权威的观念,这种观念禁锢了人们的头脑,窒息了人的活力。这种重“权威” 轻“后生”的观念阻碍了科技创新精神的形成,使科技创新精神在中国形成不了气候,甚至会造成学术研究中排斥异己,设立禁区,搞一言堂的研究环境,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十分不利。

(三)科研道德失范是制约科技创新的社会因素

科学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对于社会、自然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学家以何道德来说明人类同体所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它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促进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条件,是发展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前提之一。当前普遍存在的科研道德不端行为成了制约科技创新的主要社会因素。以课题研究为例,在课题申请阶段,伪造前期研究成果,伪造申请者信息,以不正之风窃取同行申请方案,出于报复心理,故意漏报或不报申请人的课题申请书,明知申请书内容严重失实还上报或受理等;在课题评审阶段,同行评议中的某些评议人存在不公正行为,泄露同行评议中不公开的信息或申请书所载的研究思想,评议意见的随意性,故意漏送或不送专家评审,使之不能获立项资助等;在课题研究阶段,伪造实验数据和样品,剽窃他人实验数据、研究报告,滥用科研经费等;在成果发表及评价阶段,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成果发表或鉴定,不负责任地发表尚不成熟的研究成果等;在课题结题时,虚报研究成果,对成果进行鉴定评价或奖励评价时,找熟人、拉关系,不恰当地拔高研究成果水平和学术价值,将职务发明创造篡改为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等等。这些状况如不改善,就难以真正形成科技创新的社会条件,因这种大环境不良而制约科技创新。

三、我国科技创新的出路

面临以上我国科技创新碰到的实际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浅易地提出一些实际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应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财力投入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力度。继续保持开发新产品经费、技术开发机构经费、技术开发经费的增长势头并保持其稳定性,特别是要将这些经费用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现有科研经费使用方向与结构。其次,还要建立多渠道的科技创新资助机制:建立与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加强同金融机构的合作,以争取到更多的金融机构贷款;另一种互补性措施是建立全国以及各级省、市科技创新的资助基金、技术转让援助基金等公共投资方式。再次,提供税收政策支持。实施科研税收信贷。它是政府对企业科研支出的一种投资性援助。在法国,享受此种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对R&D进行投资的企业以及新创建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政府实施科研税收信贷,企业第一年用于研发经费的50%可以免税。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机制

科技体制的优劣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我们要广泛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立足中国实际,遵守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适应于科技创新活动的科技体制。具体来讲,要制定并完善科技体制改革的总方案,把深化改革与调整结果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真正建构高效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科技创新。

(三)解放思想,完善科研立法,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环境

邓小平同志说过:“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今天,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改革的时代,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许许多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许多新事物,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去呼唤创新,改变片面强调群体、权威,贬抑个体、后生的传统观念,发扬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包含对现有事物的否定理解”。既要讲“天人合一”,也要讲“天人相分”,既要讲“合二为一”,也要讲“一分为二”;讲“和为贵”,也绝非抹煞矛盾,搞折中调和,不断优化辩证思维,奠定科技创新和谐的社会心理基础。同时,我们要完善科技法规,并切实付诸实施,以政府行为和立法手段引领出一个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这将是中国科学走向创新的希望所在。

(四)加强科学道德教育,优化科研队伍

国际科技界明确提出,科学道德必须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加入到高等教育课程中去,这对于提高未来年轻科技工作者和高科技人才的基本道德修养,优化科研队伍的整体科学道德具有重要意义。1999年世界科技大会通过的主要文件《关于科学与科学知识应用的宣言》和《科学纲领——行动纲领》提出:“科学的责任和道德应是所有科技工作者所接受的整体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科学课程应包括科学道德的内容,以及历史哲学和科学对文化产生的影响。要鼓励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尊重并坚持科学中的基本道德准则。”由此可见,科学道德教育对于加强科学道德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科学道德建设得以实施并可能取得成果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培养未来年轻科技工作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保持宁静专注,视求真和创新为最高准则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结语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政策指引下,虽然在征途中,尚还存在许多机遇与挑战,我国的科技创新同时也面临了一些实际问题,有一些因素制约它的发展。但我们仍然要充分相信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改变这些现状,我们应该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努力解决这些碰到的实际问题,使科技创新在我国成为良好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刘玲.论我国科技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株洲师专学报,2005,(12).

[2]安维复.知识创新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研究[J].哲学研究,2002,(2).

[3]叶怀义,金林南.问题:科学创新的起点[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3).

[4]路甬鲁.关于科学伦理道德的思考[J].科学发展报告, 200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2.

[6]杨水.对当前科学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J].学会月刊,2003,(3).

[7]郝艳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科技创新[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2).

[8]包菊芳.坚持管理创新和改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2002,(4).

[9]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学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10]梁超伦.技术创新的难关及其突破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0,(5).

[1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2]刘仲林.中国创造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 科技创新 出路 困境 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