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听,院士们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

听,院士们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

时间:2022-04-01 10:34:18 浏览量:

周建平:高考考验追求知识的情怀

【人物档案】周建平,航天技术与航天工程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78年3月进入国防科技大学应用力学系学习。2006年起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宇航学会理事。

 1977年10月21日,我已经回到湘西金矿当矿工,和往日一样,我六点半起床,一边听新闻广播,一边洗漱、吃早饭,忽然广播里传来了中央决定当年恢复高考的消息,我整个人呆住了。之后尽管七点按时出门、上班,这一天怎么过的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但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上大学的梦想要成为现实了,下班回家后该想办法找复习资料。

 距离高考只剩下不到50天,小我两岁的胞弟也和我一起参加高考。我们俩每天晚上在家互相讨论着复习,这样更有针对性。那时一周工作6天,因为矿山生产国家当时换汇的重要物资——黄金,所以生产任务很重,周末我们也常常加班,这些原因都使我打消了请假复习的念头,只有下班后的一点时间可以用于复习。当时招工时那么多工种,父亲选择让我带头下井当矿工,一天工作下来很累,熬不到10点就想上床睡觉。我算是强打起精神复习吧,没有电的时候就点着煤油灯看书——除了一本借来可用三天就得还的数学习题集,就只有课本作为复习资料了。

 当然,我还是全力以赴,信心满满,因为我知道,77级高考考的不是这一个多月的复习,而是我们过去那么多年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追求知识的情怀,我没有理由担心自己。

 12月10日,我骑车带着弟弟去考场,成为570万高考大军中的两分子。

陈政清:穿长筒胶鞋看书,考了“数学第一”

【人物档案】陈政清,工程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7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78年3月进入湖南大学力学专业学习;现为湖南大学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与很多荒废了学习的考生相比,我算得上是天性爱知识的人。一是因为我毕业于省重点高中,学习基础扎实;二是下乡后无论是参加劳动,还是任教,我也从未放弃过学习。一路走来,环境在变,年龄在变,唯一不变的是自己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无论是有学习条件还是没有条件,我都坚持看书学习。夏天的农村蚊子多,我就穿上长筒胶鞋看书——这曾被当成笑话在知青中流传。从历史的大背景下看,我的遭遇算不上坎坷,只是走了一段曲折而又漫长的道路而已。

  1971年春,我被选拔到岳阳市钱粮湖农场的七分场中学当初中老师,1973年又被提拔到总场中学当高中教师。由于学校老师少,学校哪门课缺老师就安排我教哪门,所以高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我都教过。就这样,我利用教书的机会,阅读了大量书籍,不仅自学完成了大学的高等数学、无线电基础等课程。经过这么多年的知识储备,我自信高考绝对没问题。

 那年的数学试卷中有一道几何题,我任教多年,偏偏没教过几何,所以有些生疏。最后我还是利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做出来了,算是有惊无险。数学附加题是一道高等数学基础题,我自学过高等数学,因此很快就做出来了。记得考完数学后,考场上的人一场比一场少。高考停了这么多年,谁都不知道高考是怎么回事,很多人根本没来得及复习,多抱着这样的心理:今年先试一下,不行明年再考。成绩出来后,大家都知道那个农场老师的数学成绩考了岳阳地区第一名,这是连我自己也没想到的结果。

康绍忠:因招生广告与“农”结缘

【人物檔案】康绍忠,农业水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1978年7月参加高考,1978年10月进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农田水利工程系学习;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1978年我第二次参加高考,考了352分,是所在的桃源四中分数最高的两人之一。

 那时信息比较闭塞,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无意间在学校墙上看到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招生广告,宣传广告上有一条高压输电线、一座水坝。由于我对这种场景十分熟悉,并抱着一种学成后为农村水利事业服务的朴素愿望,所以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就填报了这所学校唯一一个带“农”字的专业——农田水利工程。

 其实,这样的选择还与我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桃源县是当时全国有名的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先进县,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水库、水电站、排灌等水利设施星罗棋布。小时候我经常拿着镢头、钢钎,和老人们一起修水库、修水渠、建排灌站,这种体验使我从幼年开始便对水利工程有了最直接和感性的认知,也切身感受到家乡的丰饶物产得益于水,只有把水用好,农作物才能长得一年旺胜一年。

 被录取后,我才知道这个专业极其冷门,很多人不愿意选择,因为它带“农”字,特别是有些城里来的学生认为好不容易上了大学,却又走进了“农门”。我们专业有些同学去校医院看病时就怕大夫问起学习什么专业,因为专业带“农”字怕被别人瞧不起。然而我对这个专业并没有偏见,因为我当时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学习水利知识,为发展农业生产贡献力量。

罗安:学习来不得半点骄傲

【人物档案】罗安,电力电子变换与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78年进入湖南大学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现任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参加完1977年的高考进入湖南大学就读,我如愿以偿地学了自己第一志愿的专业。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又是一次新的开始。那时每个专业只有一个班,全班42个人。我发现每一个人都在玩命地学习,恨不能弥补所有被耽误的时光。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学习带有一种抱负感、使命感、责任感。大家都满怀着雄心壮志,觉得一定要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以后要为社会多做贡献,否则,就对不起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对不起父母为我们的无私操劳。

 我的大学生活完全是典型的“三点一线”,白天到教室上课,晚上在图书馆自习,还有就是去实验室做实验。晚上11点宿舍熄灯后,我就点煤油灯看书。由于用眼过度,不到半年,我的眼睛就近视了。

 那时父亲的业余爱好是组装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他花了不少钱买了很多元器件在家里。我耳濡目染,从小也跟着父亲玩起了无线电,把元器件组装成收音机。得益于此,上大学后我的数学、模电等科目成绩都很好,数学成绩基本是满分,上课时老师讲的模电知识我都懂,一时有了骄傲的情绪,有些课我都不去上了。结果有一次期末考试,我的模电成绩只考了70多分,这给我敲响了警钟——学习来不得半点骄傲。有了那次学习上的教训,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再没走过弯路。

 (摘自《两院院士忆高考——77、78级大学生的高考故事》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9年4月出版)

推荐访问: 自己的 高考 院士 讲述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