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煤炭院校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现状和改革的思考

煤炭院校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现状和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4-04 08:10:01 浏览量:

【摘要】为适应煤炭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中国煤炭院校地质资源与工程专业教育教育现状,从地质工程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现状和煤炭地质教育现状出发,探讨了煤炭院校地质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今后教育改革的个人观点与看法。

【关键词】煤炭院校 地质工程 教育现状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33-02

煤炭院校地质工程专业因其自身特色,有着与一般地质类院院地质工程专业不同的特点,本文作者从煤炭院校地质工程(或地质资源与工程)专业教育现状出发,探讨煤炭院校地质工程专业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现状及煤炭地质教育现状,并提出了地质工程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个人看法。

一、煤炭院校地质资源与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1.学科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现状

1)学科专业设置现状

不同煤炭院校的地质资源与与工程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别。以部分煤炭院校为例,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设置资源勘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钻探技术与工程、地学信息技术四个专业方向;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设置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专业;而安徽理工大学只设置地质工程专业,下设资源勘查与地质工程方向。因而从学科专业设置分析发现:专业设置的种类不一,同一名称的专业所赋含的意义不同。如有些大学设置的地质工程仅指工程地质,而有些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不仅包括资源专业,也包括工程地质,甚至包括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专业。通过分析发现,煤炭类院校地质工程专业学科设置比较混乱,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专业设置标准。

2)课程设置现状

对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煤炭院校地质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别,表现为:办学层次较高的一本煤炭院校开设课程相对更多,普通二本煤炭除院校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核心相对要少。以中国矿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为例,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岩体力学、煤田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查方法、矿井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学、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等,而中国矿业大学除了开设上述课程以外,还开设了地质勘查与评价、钻探设备与工艺、能源地质学等。在专业选修课方面,煤炭类高校均开设了储如采煤概论、油气地质、数字地质、瓦斯地质与煤层气地质等选修课程。由煤炭院校地质资源与工程(或地质工程)课程现状分析发现,与煤矿行业紧密联系的课程开设并不很多,与此同时,不同煤炭院校的地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统一的规范性,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也造成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存在差异,与煤炭地质(或煤矿)工作实际需求可能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实情。

2.煤炭地质教育现状

煤炭院校的地质工程专业与一般地质类院校的地质资源与工程(或地质工程)一样,属于艰苦专业。然而煤炭院校开设的地质工程有其自身的特色,培养的毕业生大多从事煤矿地质相关的工作。煤炭院校地质教育无论是从师资力量到学生就业,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或失衡

受煤炭行业影响,煤炭院校师资队伍不稳定,在特定历史时期(煤炭行业不景气时期)教师转岗、离校,导致目前煤炭类院校中师资力量存在年龄断层,表现为缺乏中青年教师现断层,严重阻碍了煤炭为地质教育的发展,个别煤炭类院校甚至出现影响力下降的现象。受高校地域(或地理)位置影响,煤炭院校的层次因地理位置出现教师资源的重新分配,导致一本院校和地方性高校师资力量出现严重不均衡的现象。

2)煤炭地质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开采安全的关注度上升及煤炭产业的高速发展,煤炭地质类人才成为紧缺人才。但从行业看,从事煤矿工作的技术人才中整体学历层次偏低,从事煤矿现场一线的地质类人才严重缺乏。据有关资料[1-2],大学以下学历层次占我国地质人才结构的90%。造成高层次地质人才紧缺的原因与现今地质类专业工作艰苦、收入较低、地处偏远及社会偏见等有关。针对煤炭类院校而言,由于毕业生就业范围主体为煤矿,加上目前煤炭行业受政策、市场影响及安全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毕业选择多样化的去向,部分学生选择读研或从事其它行业的工作,从而也导致煤炭地质人才供应量减少。

3)培养模式的改革仍跟不上煤炭行业的实际需求

虽然国内高校一直在强调地质工程专业教育改革[2,3-6],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仍然跟不上煤炭行业的实际需求。煤炭类院校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虽然为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煤田地质勘查技术专业(职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煤田地质与勘查、煤矿建设与生产部门的工作,还能服务于其他地质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然而,在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及培养模式上仍然不能紧密与煤炭行业联系起来,培养上过多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实践能力薄弱,造成培养的毕业生从事煤矿工作时不能顺利开展工作。分析产生原因,认为目前国内高校设置基础课程时所花费的学时较多,用于专业课教学的学时较少,用于设立和开展实践教学的学时更少。因而,煤炭学校地质工程专业的这种培养模式更谈不上是一种“定制式”教育模式,也不可能符合煤炭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煤炭院校地质资源与工程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针对前文对煤炭院校地质资源与工程专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认识和建议。

1.规范学科专业设置,增加专业课学时和选修课程

对于地质资源工程专业学科设置,国家层面(如教育部高教司)应统一规范专业名称,如资源勘查工程方向、地质工程方向。而相关的专业方向如地球物理信息技术方向或勘查技术与工程方向单独设立专业。同时在广泛征集煤炭院校意见的基础上,对于不同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应统一规定专业核心课,并提供选修备选课程名录,以便不同煤炭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选修课时。与此同时,为保证专业课学时,应改革目前煤炭院校的学时分配制度和学分制度,将某些公共课压缩学时或改变成课外自休的形式,强调专业课开设,保证专业课有充足的学时和更多专业课程的开设。

2.进一步推进煤炭地质人才培养的改革

无论是煤炭院校师资力量的培育,还是招生就业的实施规划,国家应加大煤炭院校的支持力度,从体制上保证从事这一行业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一行业中,使更多的高级人才愿意从事煤炭地质工程教育行业,使更多的学生愿意从事煤炭地质这一艰苦行业。

3.改革现行煤炭院校的培养模式,试行“定制式”培养

要改变几十年来既成不变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与煤矿企业紧密联系,想弄清楚煤矿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开展与企业联系或合作的“定制式”培养模式,解决毕业生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这一现状,真正培养出有利于煤矿行业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除此之外,煤炭高教地质工程专业应大规模提倡教学改革,如:强调不同年龄层次教师任教学学时的均衡,形成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加强煤炭院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创造条件搭建与企业相联系的产学研平台,使更多师生能融入到煤矿企业生产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改革教学模式,鼓励教学方式改革,提倡教学艺术创新,开展多途径、多渠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煤炭院校地质工程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通过以上种种措施、方式和建议,将煤炭院校地质资源与工程专业的教育改革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直正为煤矿行业的发展培养有用的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余际从. 地质工作发展与地质人才培养[J]. 中国地质教育,2009,(3):35-37.

[2]余际从,段怡春,赵连荣,沙景华,刘粤湘,储祖旺. 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2011,(1):3-11.

[3]赵鹏大. 地质教育改革:若干观点、情况及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0,(1):3:3-7.

[4]刘瑞珣. 回顾地质事业的发展,思考理科地质教育改革[J]. 中国地质教育,2002,(2):4-7.

[5]左文喆,韩秀丽,邢文晋. 普通院校地质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2009,(2):116-118.

[6]柴虹,李慧勤.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2012,(4):36-39.

推荐访问: 地质 煤炭 现状 院校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