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基于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绩效的研究

基于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绩效的研究

时间:2022-04-04 08:53:41 浏览量:

摘 要:现如今,随着资本市场以及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银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银行业的绩效。本文梳理总结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及成效,探索在这两大影响因素下的银行业所面临的新任务和亟需解决的建议,进而为银行业绩效的发展工作给出建议。最终得出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资本市场比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绩效的影响更大;以此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提出建议,从而提高银行业经营绩效。

关键词: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银行业绩效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制度不断完善、技术不断进步以及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我国金融结构有了大的变动,已经从传统的国有大银行间接金融占主导地位转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多种所有制银行直接金融的创新发展。对于其中的资本市场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是最为显著的,进而使得我国的银行业受到影响。

2013年余额宝正式上线,仅150天后其规模达到1000亿元,从而成为我国第一只规模达到1000亿元的基金。进而引起了一波互联网金融浪潮,使得传统金融机构基金、证券、保险与理财产品等都来和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电商平台开始合作,产生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如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融资等大量产生。以余额宝为例,2013年底我国拥有余额宝用户量为4303万人,而到了2017年底剧增到4.47亿人,2018年为5.88亿人,增长了31.5%。从规模来看,余额宝交易从2013年的1853亿元,到2017年的3季度规模为7944亿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31.5%,而比2013年刚上线时规模增长约188倍。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显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结构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且互联网金融产生是短期而快速的。

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也不能忽视。虽然在开展我国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股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结构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上市股票的数量逐渐增加,从2002年的1311只到2018年11月27日的3659只,增加了三倍。从总市值来看,尽管有一些上下波动,但总体是上升的趋势,从最初的近4万亿元,到2018年11月27日的45万亿元,增加了近十倍。除此之外,我国开通了沪港通以及深港通分别于2014年11月17日以及2016年12月5日,从这一方面来说,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这些变化,使更多的人知道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在金融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本文主要侧重于分析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对银行业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提供帮助;并且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提出建议,从而提高银行业经营绩效。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绩效的研究的文献比较多。如程鹏亮(2016)[1]运用美林投资钟模型来研究银行理财绩效,最后得出资本市场对银行理财绩效有促进作用,从而对银行业的经营提出了建议;曹啸、卜俊飞(2016)[2]在此基础上,从金融脱媒角度出发,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绩效存在三大冲击,因此提出金融脱媒能够提高银行业绩效;通过研究银行业为什么要脱媒、银行业脱媒的具体表现和采取的措施,从而建议银行业的后续经营要充分发挥创新与融合;张照本、盛倩文(2016)[3]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即事件研究法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银行业并购的表现形式以及诱导并购的三大因素,进而提出银行业通过并购可以提高其经营绩效,也为陆续并购的银行业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贺强(2013)[4]研究了银行业与资本市场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即银行业对资本市场有着四大作用、资本市场又对银行业有着三大影响。认为要想银行业与资本市场共同发展,商业银行可增加金融债券的发行、重视理财业务的创新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张路通(2018)[5]从银行业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出发,认为如果银行体系不健全会引起金融风险的发生以及银行机制的主场效应也会产生资本市场抑制,所以在后文对银行业的经营提出了三大抗风险建议。而本文重点研究资本市场以及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绩效的影响,并为商业银行以及相关领域人士提出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建议。

三、相关理论机制

(一)基于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绩效的理论机制

资本市场与银行业之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表现为二者都能提供外部融资的功能而且还是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首选;对立性表现在除了可以外部融资二者还存在不同的功能而产生的竞争关系;具体表现在:首先,银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下经营,有利于拓展银行业的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当市场利率下降时,能够将投资收益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对冲掉、采用多元化的投资配置来分散银行业经营风险等。

另外,由于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其中以股票、证券以及基金为主要代表的资本市场更是影响着广大群众们纷纷进行投资与理财,而相应减少了对传统的银行业投资,使得银行业的资金来源缩小以及加大银行业的融资成本;根据资本市场的性质可知收益与风险是对等的,其市场风险必然比银行业的理财风险高,而银行业要在资本市场下发展不可避免加剧其投资风险。

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经营绩效有正向作用。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下,银行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来优化其结构。一方面,资本市场是一个公开的市场,投资者可以获取到上市商业银行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更加会注重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从而吸收更多的外部资金来扩大银行业的经营规模;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为银行業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不仅增加了银行业的资本而且还拓展了其业务规模,从而提高营业利润。

(二)基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绩效的理论机制

互联网金融由于依托于互联网,具有银行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如庞大的网络用户和海量信息等。但银行业依然有其自身优势,如其具有实力更为雄厚、风险控制体系更为完善等互联网金融所不能企及的优势。互联网金融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融资模式。传统金融业主要是依赖于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而互联网金融更多地是一种“去中介化”的直接融资模式。直接融资模式的成本更低,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金融,这对传统的间接融资模式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另外,由于互联网金融致力于满足每一个用户的金融需求,致使其用户多具有大众化、平民化和长尾化的特征,因而互联网金融会使银行业经营理念逐渐发生演变,即由注重安全、稳定、低成本与低风险逐步向注重便利、快捷与客户体验方向转变;从这一方面来看,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创新其理财产品以及优化其服务方式。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经营绩效有正向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激励下,银行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完成相关业务交易。从这一角度来说,一方面,银行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银行业营业网点的投入资金以及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在开放透明的互联网平台上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待来办理业务就能够更加省时省力、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理财产品。对银行业经营绩效影响中资本市场比互联网金融显著性更大,说明资本市场比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经营绩效影响更多些。

四、建议

(一)基于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绩效的建议

通过分析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理论机制,可以得出以下建议。

现在银行业大部分理财业务所有投资到资本市场中的资产业务形式大部分仍然是间接参与资本市场中的配资融资等方式,而相对于间接参与资本市场的直接参与资本市场中的业务总量比重还是很小。从而得出关于以后银行业的理财业务投资到资本市场中的可操作性建议大致如下:其一是相关的收益率型理财业务的刚性兑付特性与相应的资本市场投资中的波动率特性有着一定的不相吻合,所以相關管理机构应该大力推广以及引导银行业将理财业务转型,如何把握住银行业理财业务转型的最佳机遇,主要在于那些真正将风险转移的净值类理财产品,从而能够使其银行业的理财业务投资到资本市场中的规模以及深度扩大。其二是银行业中的理财业务目前的风险管理机构与投资管理机构都存在着不能够适应银行业理财业务投资于资本市场之中,所以银行业应该加大其自身体系机构的改革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团队、创新风险管理机构、增加理财机构相应的参与投资权限等。其三是委托投资作为短期银行业理财业务中的在资本市场参与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委托投资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银行业理财业务中的资金供给渠道以及相关部门的投资理财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提高银行业理财业务其自身投资管理能力的水平。

银行业中的理财业务投资于资本市场中是不可能一蹴即至的,应当根据在往期的不断试验尝试的条件下,由浅入深、由外到内,在稳固原有的传统领域的情况下,拓展分析资本市场规模,建立健全参与投资监管以及经营机制。

一是改变投资方式。传统银行业在信贷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了合理的目标客户群体融资评价系统,其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企业,重点研究的是企业稳定性以及可处置性,但是没有对成长性以及交易性进行考察。银行业中的理财业务隔离出银行机构,在银行业传统信贷文化的冲击下变得更加坚不可摧,积极参与以及创新优化资本市场业务就必须改变以前传统的投资方式,减少现金流以及押品担保的考量,增加价值投资的考量;侧重于考察企业未来成长性的研究。与此同时,应该有效利用银行业理财业务特有的优势,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 使用权益投资以及债权投资等相应方式,给企业建立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从而让企业能够健康、协调统一发展。

二是确定路径选取。继续开展偏固收类等业务,不断收集历史经验。偏固收类等业务,是银行业理财业务中最具有传统的领域优势,随着目标信用风险监管体系的不断发展下,将渐渐完善其研究政策,提高股性的分析能力,研究股价变动趋势,在实践过程中创新以及改良其估值量化体系,进而形成合理的盯市监管体系,从而可以实现搜索买卖价值,经过二级市场的加入,可以增加其理财收益。扩大直接投资理财业务规模,加大积极参与力度。从一级市场参与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应该以服务于传统银行业客户群体为前提下,融入地方产业政策来分析,始终坚持国家政策方向;另一方面应当加大个体价值的探索以及市值分析的力度,不断探索国企改造、债转股、拓展民营企业优化规模;而从二级市场参与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应该逐步推进、进一步研究,在标准的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先由指数参与,再到指数加大,最后是个股投资。完善委外体系,达到合作共赢;另一方面应当提升合作部门在资本市场区域内的专业水平,选择有效的合作部门,加大对战略、风控、经验、监管等技术投入的力度,有序产生战略明确、清晰明了、监管到位、风险可控、绩效可测的经营体系,最终达到资源合理配置,人才精心培育的最优形式。

三是发挥研发优势。研发作为资产配置中的最重要手段,而银行业被其自身的体系机制等成分限制着,所以其宏观经济金融探索领域、行业广度探索领域有着明显不足之处,而其研发水平比别的资管部门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所以银行业不但要改进其薄弱之处,而且还要发现其自身的优势,银行业有着大量的营业网点,可以有效利用传统信贷来收集大批的目标客户群体信息以及充足的企业风险检测数据。另外,与别的金融机构相比,银行业能够厚积薄发,逐步发挥其投研发投入优势,利用高科技等技术、完善其资产配置分析模式,着重于长期参与以及价值参与,加大对其基本面以及个体的结合力度,强化收益以及风险之间的对等关系,增强行业以及产业的严密性研究,进而找到投资机遇。

四是增加产品种类。权益类资产重点投资到净值化的理财产品上,而现在的理财产品净值化进程还位于最初位置,净值化产品比重还是少,所以应该逐步改良净值化产品过程。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CPPI投资方式来有效的分配权益类资产投资比率,在有效把握净值回归的基础上,加大投资理财产品盈利能力,建立能够被传统目标客户群体所能愿意持有的股债融合以及完全收益型理财等产品;另一方面应当拓展理财产品规模,有序形成规范的指数增长型、价值型、目标型投资理财产品,进而实现风险偏好差异群体的理财愿望。

五是优化风控系统。资本市场的重点由资产以及风险的量化组成,当所有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那么市场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传播。鉴于理财产品价格的波动范围常常相对较大,考虑到投资理财的风险监管,所以应该形成合理的具有资本市场性质的风控机制,进而能够与传统银行业持有到期以及误差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入量化的价值研究类规格、价格导向模式、止损停止指令、定性定量研究等,进而得出宏观观整体、中观观时机、微观观发展的风险模式。

六是强化科技后盾。从体系谋划角度层面来讲,部分银行业对资管体系的研究还不够, 以至于银行业其自身的资管科学技术体系在评估、交易、剖析、配置、风险控制等领域都不如其理财业务的进展。投资于资本市场之中要具有庞大的技术后盾以及巨大、稳当、有效的IT体系。必须贯通交易中的所有途径,形成从理财策略,订单处理、组合配置、交易开展、整理结算等一体化管理;必须使用系统化自动监测,完成目标风控以及程序关键点的监管;必须加大对其交易管控以及深入穿透监测;必须充分利用其智能化程度,增加研发信息、目标客户群体数量、交易后估价的有效研究。

七是提高交易客户教育。现在相对数量的交易客户群体非常重视的环节在于理财产品能不能保本并且能不能实现稳定收益,而对净值浮动强的产品比较厌恶。通过央行公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研究报告(2019)》可以看出,在投资理财产品以及相应的交易方式时,仅有44.20%的客户群体会认真浏览协议款项,而多数客户群体表示其在浏览协议后仍然不能够完全知道其所拥有的权利以及义务。与原有的固定收益率型理财产品相比,理财产品中的长期理财收益率相对较高,而其理财产品净值的浮动会明显剧烈,通过使客户群体完全通晓理财产品等的风险收益特点,而这是要花一段时间才能成效的。所以应当在宣扬教育的时候,减少宣扬的商业化模式,降低对理财收益的过分刺激,精简其技术与手段的繁琐说明,达到管理部门的宣扬条件,重点把握价值研究以及策略说明,指导客户群体理性抉择。

(二)基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绩效的建议

通過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理论机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是互联网金融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从而来减少相应的贷款成本,简化了绝大部分的贷款流程,从而留下了传统银行业所忽略的多数小微企业客户群体; 而且还可以为资金来源方提供一定的流动性,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相应的收益,从资金供求的两个方面来说,减少了传统银行业其自身的利差收益。其二是不同类型的银行业有着其自身不同的资金管制、产权体系、经营形式以及相应的客户群体等,所以不同的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水平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将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其三是在盈利能力方面,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下使得银行业其自身的盈利能力遭受了相应的冲击,由其是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讲,冲击程度最为显著,而其中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却能够有效的抓住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所带来的机遇,集思广益,知难而上,从而提高了银行业的绩效; 其四是在盈利结构方面,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加速了银行业非利息收入比重的上升,另一方面也拓展了银行业其自身的盈利能力多元化模式,其中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着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非利息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互联网金融的不利冲击,从而使得非利息收入比重以及盈利能力多元化模式有所下降。

由此看来,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下,尽管使得银行业的经营绩效水平遭受到不利冲击,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互联网金融使得银行业加速其自身盈利能力的结构转型,从而使其盈利模式由最初的存贷利差单一模式进而转向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已是势在必行。对于其中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发展其自身有效的管理体系优势,创新优化和互联网金融相互融合,去粗取精。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发挥其自身的地缘优势,依据互联网金融中的在线审批流程,从而不断地提高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水平。尽管大部分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结构都有受到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冲击,但随着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创新优化和经营绩效水平的改善,从而也能使银行业其自身盈利体系得到不断地完善。所以银行业应当迎难而上,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经营规模以及广大目标客户群体的优势,加速找到适宜的突破点。就如其中的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在技术方面不能和互联网金融势均力敌,但其自身有着部分独特的客户群体,从而能够持续推广其特色化支农业务以及相应的农产品,进而可以发现经营绩效高的增长点。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提高银行业绩效需要资本市场的激励;二是互联网金融也会增加银行业绩效;三是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绩效的影响程度高于互联网金融。由此可见,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之间并不是两个对立的阵营,银行业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中的多种融资渠道即增加债务融资、减少股票融资方式、公开性以及资源平台、数据信息量、服务便捷性等,来提高自身的变革与创新,并且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共赢才能为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随着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未来将出现一种不同于传统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具有革命性的新型金融。尽管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金融,但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金融生态,也给传统金融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转型压力。从这一角度来说,在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我国传统金融银行业的理财产品得到了优化与创新,这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以及互联网金融与我国传统金融银行业的融合与发展。同时,从目前来看,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机构或平台必须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才能得到发展;传统金融结构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资本市场以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鹏亮.资本市场投资对银行理财业务绩效影响的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5).

[2] 曹啸,卜俊飞.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与融合:金融脱媒的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16,(3).

[3] 张照本,盛倩文.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并购绩效考析[J].财会月刊,2016,(29).

[4] 贺强.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研究[J].专家论坛,2013,(1).

[5] 张路通.银行体制、资本市场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8,(30):75-83.

推荐访问: 互联网 银行业 资本市场 绩效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