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某企业职业人群大肠癌筛查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某企业职业人群大肠癌筛查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2-04-04 10:04:08 浏览量:

摘要:【目的】了解企业职业人群的大肠癌筛查行为及相关因素,为提高职业人群大肠癌筛查参与率提出相应干预策略。

【方法】于2016年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黄浦区某企业203名40~60岁职业人群的大肠癌筛查行为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单因素和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职业人群便隐血检测(FOBT)参与率为84%,直肠指检参与率为502%。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较高(OR=427,95%CI为213~856)、正常体重及低体重(BMI<24)(OR=193,95%CI为103~362)、大腸癌知识水平较高(OR=327,95%CI为176~609)是促使职业人群进行直肠指检的相关因素。

【结论】职业人群FOBT、直肠指检参与率较低,企业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职工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进一步提高大肠癌筛查的参与率。

关键词:大肠癌;筛查;职业人群;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志码:A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587

引用格式:何丽华,高淑娜,李为翊,等.某企业职业人群大肠癌筛查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8,30(7):591596.

目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球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在上海地区,大肠癌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二位[2],且历年来标化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34]。而通过早期发现和去除腺瘤性息肉及其他癌前病变,或发现早期的大肠癌,能有效降低大肠癌死亡率[5]。

50~75岁人群应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推荐的筛查方法包括便隐血检测(FOBT),乙状结肠镜、全结肠镜检查等[67]。此外,直肠指检对低位直肠癌的诊断有很大实用价值[89]。也有筛查方案提出将40~75岁人群作为筛查对象[10]。而上海市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的比例处于较低水平[11]。特别是职业人群,往往有超重、肥胖、吸烟、静坐时间长等健康问题或不良生活方式[12],是导致一些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其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疾病早发现的行为值得引起重视。本研究调查职业人群大肠癌筛查的参与情况,分析筛查行为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职业人群的肿瘤筛查干预策略,提高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6年4—8月,选取上海市黄浦区某大型企业,将40~60岁的在职人员全部纳入调查。排除曾经被诊断为大肠癌或大肠腺瘤患者。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经专家访谈论证后,以现场集中调查的形式开展横断面调查。由企业工会负责人分发问卷,受访者进行问卷自填,并当场回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① 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出生日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高、体重。② 疾病史、家族史及相关症状,包括癌症史、肠道息肉史、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肠癌史。是否有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重大精神创伤或痛苦事件、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③ 大肠癌知识评估,共6道题,包括大肠癌的定义、发病原因、饮食习惯与大肠癌的关系、大肠癌是否可以治愈、高危人群的特征、预防方法。答对1题计1分,满分为6分。

④ 生活方式调查,包括饮食、运动、排便习惯。⑤ 大肠癌筛查行为,包括是否参加过FOBT、直肠指检。

分析与大肠癌筛查行为相关的因素时,将是否参加过直肠指检作为结果变量;将受访者基本情况、疾病史、家族史、相关症状、大肠癌知识评估、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排便习惯作为独立的相关因素变量。由于参与FOBT的人数较少,未对其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调查共发放问卷224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应答率为906%。

13相关定义

超重和肥胖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判断标准[13]: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BMI

<185为低体重,185≤BMI<24为正常体重,24≤BMI<28为超重, BMI≥28为肥胖。本研究将BMI<24者归为“正常体重及低体重”组,BMI≥24者归为“超重及肥胖”组。

生活方式调查中,将“近1个月饮食习惯为多水果、多蔬菜、低蛋白、多谷类、低脂肪”定义为具有良好饮食习惯;“近1个月内每周3次及以上做过类似快走、慢跑等中等强度运动,且每次超过30 min”定义为具有良好运动习惯;“近1年排便规律,1个月有10 d以上,每天1~2次,每天基本在同一时间段,每次排便时间在10 min以内”定义为具有良好排便习惯。

将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人群定义为大肠癌高危人群:本人癌症史、肠道息肉史、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肠癌史、有2项及以上症状或疾病史(包括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重大精神创伤或痛苦事件、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14统计学方法

职业人群的基本特征、大肠癌知识、生活方式、筛查行为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变量的P值、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使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3名被调查者中,男性112人,占552%。平均年龄为(501±64)岁,其中男性为(515±62)岁,女性为(483±62)岁,50~60岁组人数略多于40~49岁组。学历为大学、大专及以上者占645%。正常体重及低体重者占586%,略多于超重及肥胖者(表1)。

22疾病史、家族史及相关症状

203人中,有癌症史者6人,有肠道息肉史者3人,一级亲属有肠癌史者9人,有2项及以上大肠癌相关症状或疾病史者12人(表1)。大肠癌高危人群共22人,占108%。

23大肠癌知识、生活方式与筛查行为

大肠癌知识评估中,得分较高者(≥4分)与得分较低者(<4分)基本持平。近1个月有良好饮食习惯者仅占153%;近1个月有良好运动习惯者占222%;665%的人在近1年有良好排便习惯(表1)。

曾经做过FOBT者仅17人,做过直肠指检者102人。做过FOBT的被调查者中,最近1次检查距离调查的中位时间间隔为1年,间隔最长的1人为3年,间隔2年的有2人。有123人没有听说过FOBT,占606%。

24直肠指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直肠指检的参与率为502%,参与率与年龄、文化程度、BMI、大肠癌知识水平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不同性别、是否有癌症史、是否有肠道息肉史、一级亲属是否有肠癌史、大肠癌相关症状或疾病史、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排便习惯、是否做过FOBT等均与直肠指检参与率没有统计学的关联(表1)。

将单因素分析中与直肠指检参与率存在统计学关联的变量纳入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JP2]结果显示文化程度、BMI、大肠癌知识水平为是否参与直肠指检的相关因素。文化程度为大学、大专及以上、BMI<24、大肠癌知识得分≥4分者,直肠指检的参与率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下、BMI≥24、大肠癌知识得分<4分者(表2)。[HJ*4]

3讨论

本研究调查了某企业职业人群参与大肠癌筛查的情况,结果显示直肠指检参与率为502%,接近半数受访职业人群从未做过直肠指检。而做过FOBT者只占84%,比例更低,个别受访者做FOBT距离本次调查的时间大于1年。是否参加直肠指检的相关因素包括文化程度、BMI、大肠癌知识水平。文化程度高、正常体重及低体重者、大肠癌知识水平较好,是促使职业人群进行直肠指检的相关因素。

上海市45~59岁的居民中做过直肠指检者占1223%,做过FOBT者占523%[11],均低于本研究,表明职业人群大肠癌筛查参与率略好于全市居民,这与企业定期开展职业人群体检,将直肠指检与FOBT作为常规检查内容,使职业人群对筛查的可及性提高有关。而美国50~64岁人群近1年接受过FOBT的比例近9%;50~75岁人群近1年的检查率多在10%以上,加州地区更是高达20%[1415],均高于本次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职业人群FOBT参与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对该项检查的知晓率不高,没听说过此项检查者接近六成。虽然该企业在每年的常规体检中提供了FOBT项目,但仍可能由于宣传力度不夠,而未能引起职业人群的关注和重视。针对上海地区人群大肠癌发病率自40岁起开始上升的特点[1618],职业人群的FOBT和直肠指检率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将直肠指检列为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必须做的常规检查[19],其对诊疗和预后有很大参考价值。本研究发现,文化程度越高者做直肠指检的比例越高,这一结果同样见于其他研究[11]。此外,筛查行为与大肠癌知识水平有关也得到了论证[2021]。提示加强职工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或大肠癌知识水平较低的职工,可能由于感到没必要、尴尬、怕麻烦的心理而拒绝直肠指检,企业应提高这些职工对大肠癌及筛查的认识,促成其筛查行为的形成。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患大肠腺瘤的风险也会上升[2224]。而我国居民由于膳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强度下降等原因,超重肥胖率迅速增长,40~59岁人群超重肥胖率已超过40%[2526],表明人群总体患病风险上升。本研究发现,超重及肥胖的在职人群,直肠指检的参与率反而更低,与其他研究的结果类似[2728]。与BMI正常或较低水平的人相比,超重及肥胖人群可能对自身形象存在负面认识,对外观形象更为在意,从而对医疗检查特别是侵入性检查的意愿更低[29];或由于对患有的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更为重视或有更迫切的治疗需求,进而忽略了大肠癌筛查[3032]。因此,有必要对超重或肥胖的职工加强大肠癌筛查必要性的普及,同时使其认识到体重过重对于健康的危害,进而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

本次研究还发现,有癌症史、肠道息肉史、一级亲属有肠癌史者中,无一人进行过FOBT检查,参与直肠指检的比例也较低,且这部分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没有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的筛查参与率。临床证据表明,遗传性大肠癌发病率约占总体大肠癌发病率的6%左右[19],企业有必要对这一大肠癌高危人群进行提示和干预,使其了解自身的特殊性和易感性,按照相关筛查建议,每年进行FOBT和直肠指检。

由于本研究仅在辖区某家大型企业开展,相关结论与该企业职工的工作性质、年龄及学历构成等有关,得出的结果可能具有局限性;在调查大肠癌筛查参与情况时,纳入了常见的FOBT与直肠指检,而未纳入肠镜检查这一主要的筛查手段,因而可能无法全面了解该人群的筛查行为;此次调查结果基于受访者的自我报告,信息可能存在回忆偏倚;人群参加筛查后,其知识水平、自我体重控制等行为均有可能发生改变,因此也存在筛查行为影响了知识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但本研究的结果仍可为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职工健康体检参与率,鼓励高危人群定期筛查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FERLAY J,SOERJOMATARAM I,ERVIK M,et al.GLOBOCAN 2012 v10,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IARC Cancer Base No11[EB/OL].(20131001)[20170818].http://globocaniarcfr.

[2]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报告[R].上海: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

[3]FERLAY J,PARKIN D M,CURADO M P,et al.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CI5plus.IARC Cancer Base No.9[EB/OL].[20170818].http://ci5iarcfr.

[4]郑莹,吴春晓,金凡,等.上海市区1973至2005年癌症的发病趋势[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1):2532.

[5]AMERICAN CANCER SOCIETY.Cancer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facts and figures 20172018[R].Atlanta: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17.

[6]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J].Ann Intern Med,2008,149(9):627637.

[7]赵丽中,王宏磊.大肠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4,23(2):103108.

[8]雷涛.直肠癌误诊及直肠指诊临床应用[J].中国肿瘤,2009,18(6):496498.

[9]陈晓松.直肠指诊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国内直肠癌误诊665例综述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86,6(12):656657.

[10]郑树,黄彦钦,董琦.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的历程与展望[J].实用肿瘤杂志,2013,28(3):227228.

[11]龚杨明,鲍萍萍,王春芳,等.上海市居民大肠癌早期发现知识和行为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32(12):977.

[12]刘敏,赵芳红,李英华,等.北京市3类职业人群健康状况与生活方式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3):171173.

[13]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4]KLABUNDE C N,JOSEPH D A,KING J B,et al.Vital signs: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test use—United States,2012[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13,62(44):881888.

[15]KLABUNDE C N,CRONIN K A,BREEN N,et al.Trends in colorectal cancer test use among vulnerable popu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11,20(8):16111621.

[16]王燁菁,王飞,高淑娜,等.上海市黄浦区1973—2013年大肠癌发病情况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33(4):325328.

[17]严玉洁,张芬,李为希,等.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2年大肠癌发病趋势及特征分析[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6,33(6):575580.

[18]顾凯,吴春晓,龚杨明,等.上海市区1973年至2007年结肠直肠癌的发病趋势[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4,13(4):37738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5,9(6):506523.

[20]丁璐,王亚东,王贵齐,等.城市居民大肠癌筛查知信行现状及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4):41874191.

[21]TESSARO I,MANGONE C,PARKAR I,et al.Knowledge,barriers,and predictors of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in an Appalachian church population[J].Prev Chronic Dis,2006,3(4):A123.

[22]RENEHAN A G,TYSON M,EGGER M,et al.Bodymass index and incidence of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J].Lancet,2006,371(9612):569578.

[23]MOORE L L,BRADLEE M L,SINGER M R,et al.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as predictors of lifetime colon cancer risk in Framingham Study adults[J].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4,28(4):559567.

[24]SEDJO R L,BYERS T,LEVIN T R,et al.Change in body size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adenomas[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7,16(3):526531.

[25]劉爱东,张兵,王惠君,等.1997—2009年中国九省区成人体质指数分布及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3):167170.

[26]徐继英,李新建,姚海宏,等.上海市15~69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5):467469.

[27]MESSINA C R,LANE D S,ANDERSON J C.Body mass index and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gender and attitudinal factors[J].Cancer Epidemiol,2012,36(4):400408.

[28]HEO M,ALLISON D B,FONTAINE K R.Overweight,obesity,and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dispar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J].BMC Public Health,2004,4:53.

[29]COHEN S S,MURFF H J,SIGNORELLO L B,et al.Obesity and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mong black and white adults[J].Cancer Causes Control,2012,23(5):709716.

[30]ROSEN A B,SCHNEIDER E C.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disparities related to obesity and gender[J].J Gen Intern Med,2004,19(4):332338.

[31]KIEFE C I,FUNKHOUSER E,FOUAD M N,et al.Chronic disease as a barrier to breast and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J Gen Intern Med,1998,13(6):357365.

[32]JAMES A S,LEONE L,KATZ M L,et al.Multiple health behaviors among overweight,class I obese,and class II obese persons[J].Ethn Dis,2008,18(2):157162.

(收稿日期:20171205)

推荐访问: 及其相关 筛查 人群 因素 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