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路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路

时间:2022-04-05 08:34:27 浏览量:

【摘 要】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也应当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他们对现行的阅读测试题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阅读能力的核心元素是理解。面对学生阅读的现状,当前迫在眉睫的并不是“进一步强化”阅读能力的考查,而是首先要淡化考查,要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接受阅读的熏陶,使阅读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中,须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分析,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二、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充分融入情景的基础上形成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1.实体情境。在中低年级语文教材常识性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如《要下雨了》一课,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图画》、《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细致观察、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展示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的电脑课件来对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展示。再现教材中的情境。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而对文章内容产生感悟并在阅读之中进行释放。这不仅有利于阅读教学提高有效性,同时对于学生写作也是一种良好的培养方式。

3.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在教学《一诺千金》中小男孩为了按时还钱辛苦地工作,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他在劳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思考。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引导质疑,培养思维习惯。

在课堂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则应是隐性的,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存在。在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方面,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古人道:“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质疑问难,是学生感悟和理解文本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有利于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需“由浅入深”。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渡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进而能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五年级《最佳路径》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就题目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的问题,如:“哪里的路径是最佳路径?”“什么样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教师再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并稍加点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游客走出来的路径就是最佳路径呢?”学生通过读、议结合,加上老师的点拨,很快深入课文,体会到格罗培斯在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最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更有“探索性的问题”:“格罗培斯为什么能成为建筑大师?”“什么是人生的最佳路径?”等等。老师再适当抓住契机,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学习。

四、自读自悟,倡导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对于一些中心十分明确的课文,可以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接着,小组合作展开研讨,学生交流体会,合作探究;最后,全班集体交流、反馈学习成果。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感悟,而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文本,并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巩固了知识,发散了思维,锻炼了能力。

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

1.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首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师不能提过多的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多或者是过难,那么留给学会进行思考以及讨论的时间就比较少了,往往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到思考的状态就已经没有时间了。思考时间如果不能满足,学生就无法对问题以及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较为深刻的认知和领悟,也不可能实现对能力的培养。

2.教师需做好引导工作。在学生在对文本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学会去提问题,并提高问题表达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学会善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倾听和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問题进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思路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阅读课堂教学是一个诸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仁贤.与现代教育理论同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 小学语文 新思路 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