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我国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4-07 11:18:27 浏览量:

摘要: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1978—2009年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存在负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中工业化对城乡统筹发展存在负向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对工业化的影响微弱。因此,要构建工业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市场机制,促进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互动,加强政府在工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工业化;城乡统筹;主成分分析;脉冲响应

中图分类号:D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5013206

一、引言

我国已由城乡二元分割时期进入城乡统筹发展阶段。但当前城乡差距依然很大,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城乡收入比为3.33,远超国际警戒水平。中共中央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我国“三化”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究竟如何?本文就三对关系中的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进行研究。

当前,对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的研究刚刚起步。一种观点认为工业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比如,任保平认为工业化是城乡统筹的基础和前提,加快工业化进程,可以增加城镇聚集和辐射功能,加快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转移,促进农业产业化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1](P18)。另一种观点认为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乡关系由分离走向统筹。钱纳里认为工业化中期阶段是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工农、城乡关系改善走向统筹发展的重要阶段[2](P157)。仲德涛认为在工业文明中城乡关系分离加剧,形成城乡对立,后工业文明时期城乡相互促进、相互融合[3](P124)。还有学者认为工业化通过改变某些中间变量从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辉振认为形成城乡统筹发展格局,需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4](P70)。苏发金认为工业化带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5](P58),促进农村剩余要素向城镇转移,从而加速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农业增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6](P121)。王立军以浙江省为例,认为农村工业化促进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7](P2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研究局限于工业化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上。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两个变量,它们有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如何?本文结合我国数据进行研究,尝试予以回答。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9月第12卷第5期苏发金:我国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二、指标、数据与方法

(一)指标设计

为了揭示我国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相互关系,本文使用两组指标,一组反映工业化水平,另一组反映城乡统筹状况。每组指标包括若干二级指标,通过这些二级指标来综合反映一级指标。

1.工业化发展水平指标。评价工业化(IN,Industrialization)的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单一指标法,另一类是综合指标法。单一指标法是用一个最具本质意义、最能反映问题的指标来定量描述某一区域工业化水平,当前主要是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反映工业化水平的高低,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反映问题不够全面。综合指标法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标来反映工业化水平,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

本文从工业化程度、工业化发展速度和工业化质量三个方面构建工业化水平指标[8](P19)。工业化程度反映一个国家与地区工业化对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影响的深度,与人均GDP、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贸易结构等密切相关,可用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反映产业结构,用一产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反映就业结构,城镇化率反映工业化过程中人口聚集的状况。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发展速度缓慢,但逐渐加快,到工业化中期呈加速状态;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速度减慢。因此,工业化发展速度是衡量工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业增加值与GDP的增长速度体现工业化速度。工业化质量是工业化过程中科技投入状况、投入产出水平及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外在表现,用科学研究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可以反映科技投入状况,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映投入产出水平。从这三个方面构建工业化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2.城乡统筹状况指标。城乡统筹发展(URHD,UrbanandRuralHarmoniousDevelopment)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向现代化的一元社会转变。城乡统筹发展可以从空间、经济、居民生活三个方面来衡量。刻画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变量很多,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代表性,本文仅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指数(Y1)、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异指数(Y2)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指数(Y3)这三个指标来综合反映城乡统筹状况。Y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乘以100来衡量;Y2用农村居民人均总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人均总消费水平的比乘以100来衡量;Y3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比乘以100来衡量。比值乘以100是为了数据处理方便。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年鉴》和《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为1978—2009年,涉及价格因素的数据进行了指数缩减处理,其计量分析利用Eviews6.0软件完成。

(三)研究方法

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工业化水平(IN)与城乡统筹水平(URHD)进行综合评价,在尽可能保存原有数据信息的前提下,用较少的维度数据替代原始数据结构,从而简化数据(降维),便于发现研究对象的规律或本质。接着对两个指标形成的时间序列进行互动关系分析,先对时间序列IN与URHD进行平稳性检验,看能否建立VAR模型。再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两个指标变量的因果关系方向进行分析,用脉冲响应分析考察一个标准差的新息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用方差分解分析方法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度量)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最后进行协整检验,分析两个指标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协整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1.数据的标准化。为了避免各个原始数据的量纲与单位不同,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本文利用ZScore技术即用公式zi=(xi—)s(式中s为标准差,为平均值)对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提取主成分。为了对工业化水平和城乡统筹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分别选择两组指标,工业化指标有十个二级指标,城乡统筹状况指标有三个二级指标。每组评价指标中,如果选择的指标是线性相关的,这组指标就不能准确反映变量的变化状态。观察选取的两组指标,存在共线性的问题,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消除。本文用Eviews6.0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主成分对总方差的贡献率为权数求加权平均值,分别得到工业化水平值IN和城乡统筹水平值URHD。

(1)工业化水平值(IN)。对工业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以主成分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85%提取主成分,由表2知,前四个主成分IN1、IN2、IN3和IN4的贡献率分别为52.85%、19.39%、11.05%、

9.44%,累计贡献率达92.73%,所以用这四个主成分代表原变量所包含的信息。以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求加权平均值,由公式(1)得到工业化水平值(如表4所示)。

IN=0.5285IN1+0.1939IN2+0.1105IN3

+0.0944IN4

(1)

(2)城乡统筹水平值(URHD)。对城乡统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

以主成分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85%提取主成分,由表5知,前两个主成分URHD1、URHD2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9.62%、7.95%,累计贡献率达97.57%,所以用这四个主成分代表原变量所包含的信息。以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求加权平均值,由公式(2)得到城乡统筹水平值(如表4所示)。

3.工业化水平与城乡统筹水平的评价。从我国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评价值变化曲线(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总体趋势是不断上升,1979—1981年,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的工业改革还没启动,工业化水平呈下降状态。1981—1990年,工业尝试改革,国内经济结构与价格结构处于变化之中,工业化水平小幅上升且存在波动。1990—2007年我国工业化水平大幅度上升,源于农村改革后的工业体制改革和1992年后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图1工业化水平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趋势

就城乡统筹水平而言,由于我国改革率先在农村进行,1978—1985年我国城乡统筹水平大幅上升,但1986—2004年我国城乡统筹水平一直处于下降阶段,源于农村改革的潜力挖掘殆尽,农村没有实行更为深入的改革,而工业改革快速展开,城镇化发展随即推动,城乡的差距充分显现且日益拉大。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将“三农”问题列为工作重点,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国家战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国家免除存在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并加大对“三农”的财政转移力量,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4—2009年我国城乡统筹水平出现上升趋势。

1978—2009年我国工业化与城乡统筹的变化趋势显示,二者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工业化水平不断上升,而城乡统筹水平总体上不断下降,对工业化水平(IN)和城乡统筹水平(URHD)两个时间序列进行相关性检验,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8516,说明两者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

(二)互动关系分析

1.时间序列平衡性检验。对工业化水平(IN)和城乡统筹水平(URHD)两个时间序列建立VAR模型来讨论二者的互动关系。用ADF检验法,分析时间序列IN和URHD的平稳性,其结果如表7所示,DIN、DURHD分别表示工业化水平与城乡统筹水平的一阶差分。

由表7可知,IN、URHD为非平稳变量,它们的一阶差分DIN、DURHD都为零阶单整,是平稳变量,因此,可以对DIN和DURHD两个平稳变量建立时间序列VAR模型。

2.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为了判别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对这两个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到如表8的结果。

由表8可知,我国工业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Granger原因,城乡统筹不是工业化的Granger原因,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

3.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冲击的反应,即在随机误差上给予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新息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脉冲分析可动态把握系统变量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为了进一步分析工业化与城乡统筹之间的动态关系,利用VAR模型,对变量DIN和DURHD进行脉冲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城乡统筹对工业化冲击的响应总体上表现为负向响应,在一至四期内较敏感,在第十期几乎收敛于零;城乡统筹对自身冲击的响应总体表现为正向响应,在一至四期内较敏感,然后逐渐收敛于零。工业化对城乡统筹冲击的响应除第二期为正外,其余均为负,且影响值很小,几乎接近于零,这说明城乡统筹除在短期对工业化有一定影响外,在动态发展过程中,长期来看对工业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业化对自身冲击的响应在一至二期较强烈,然后几乎收敛于零。

脉冲响应分析说明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存在负向影响关系,且工业化对城乡统筹的负向影响大,而城乡统筹对工业化的负向影响相当微弱。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不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正向动力,而是阻碍因素,工业化不但没有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反而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而城乡统筹对工业化的影响却很小。

4.方差分解。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能够给出随机新息的相对重要性信息[9](P119)。对工业化与城乡统筹两个变量进行方差分解,得到如图3所示的结果。由图3可知,城乡统筹对来自自身当期的偶然因素冲击的感应最为明显,第四期后趋于稳定,约占预测误差的82.12%,对来自工业化的偶然因素冲击感应相对较弱,第四期后预测误差稳定在17.88%。工业化对来自自身的偶然因素冲击反应较明显,第三期后预测误差稳定在98.64%,受城乡统筹发展的偶然冲击反应较弱,第三期后预测误差稳定在1.36%。

方差分解说明,在工业化与城乡统筹两个变量组成的系统中,自身冲击对各自影响要大,另一变量也是影响因素,但相比较而言,工业化对城乡统筹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城乡统筹对工业化的影响。

5.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系统中的变量DIN和DURHD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由表9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2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括号中的数值为系数的t统计量。由上式可知,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数据,工业化(DIN)和城乡统筹发展(DURHD)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DIN和DURHD是负相关。我国工业化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下降约四个百分点,说明长期来看,我国工业化发展以城乡统筹水平的恶化为代价,这与我国长期以来汲取农业资源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密切相关,工业化发展使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不是逐渐缩小,实证的结果与现实状况高度吻合。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工业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但城乡统筹发展不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2)脉冲反应分析表明,工业化对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较为持续的反向作用,作用程度随着滞后期的增加而减弱,城乡统筹发展对工业化的影响微弱。(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各自都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就相互影响而言,工业化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城乡统筹发展对工业化的影响。(4)协整关系表明城乡统筹发展与工业化存在着长期的负向均衡关系,这与前面学者们的定性研究认为工业化对城乡统筹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观点相反。

实证结果给出的启示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仍然是建立在牺牲农业、偏废农村发展、侵占农民利益的基础上;狭隘的以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只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造成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农业、服务业纳入工业化范畴,实现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为基础的可持续工业化;我国的统筹城乡发展已经走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原来的工业化道路已不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针对上述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构建工业化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市场机制。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彻底改变偏向工业的发展战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价格引导的资源配置机制,引导更多的企业和客商到农村投资,促进与农业相关的加工业在小城镇发展。(2)促进工业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互动。将工业化对城乡统筹的负向作用转变为正向带动,以产业链、价值链为纽带实现村企共建,通过土地入股,把企业价值链、产业链延伸到农村。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让农产品直接成为工业原料,把农业生产领域视为企业加工车间,将农业生产纳入工业生产过程。同时,将城乡统筹对工业化的微弱作用变为有力推动。(3)加强政府在工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引进涉农工业项目,培育新型农民,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为工业供给合格劳动力。加大农村财政转移力度,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享受与城市同等待遇。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为农村工业化、农民变居民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界定、机制、条件及其度量[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1).

[2]张红宇.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3.

[3]仲德涛.城乡一体化探索实践与路径选择[J].前沿,2011,(21).

[4]方辉振.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四大形成机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1).

[5]苏发金.论转变湖北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选择[J].三峡大学学报,2011,(3).

[6]苏发金.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1,(4).

[7]王立军.从农村工业化到城乡统筹发展:浙江农村改革回顾与前瞻[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5).

[8]薛伟贤,孟娟.中国工业化阶段性评价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

[9]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 统筹 城乡 化与 实证研究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