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方舟子:打假英雄再战蒙牛

方舟子:打假英雄再战蒙牛

时间:2022-04-08 08:18:37 浏览量:

初春,京郊石景山的一间小茶馆。

方舟子正端坐在茶馆的一角和记者聊天。他的话匣子明显已经打开,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且语速很快,不时还会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或许是因为经常熬夜,这位41岁的学术打假专业户的脑袋已经略微有点儿谢顶。他的双眼不大,但炯炯有神,透着几许异乎常人的洞察力,脸上则带着始终如一的微笑。

关于最近的蒙牛特仑苏OMP事件,他的反应相当低调:“我从两年前就开始关注‘特仑苏’,但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蒙牛’也曾多次派人来找过我,但我没有和他们在私下见面。”怀里的手机不时响起,大多是一些媒体的访谈邀请,他冲记者连声抱歉,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一场始于两年前的“战争”

2月2日,这是2009年新年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方舟子说那一天他印象深刻。

当天上午,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给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道公文让蒙牛特仑苏OMP事件正式进入公众视野。该文称:

鉴于目前我国未对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确规定,IGF-1物质不是传统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如人为添加上述物质,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请你局责令蒙牛公司禁止添加上述物质,并通知蒙牛公司……

前有“三鹿”,后有“蒙牛”。蒙牛特仑苏OMP事件迅即成为全国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而方舟子本人也因第一个质疑蒙牛特仑苏而成为媒体争相访问的对象。

和“蒙牛”的纠结,被方舟子称为是一场“战争”。

2007年3月初,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方舟子在北京一家超市看到了正在推销的蒙牛特仑苏牛奶。旁边还摆着一块牌子,称特仑苏牛奶添加了蒙牛的科研人员发现并命名的一种天然活性牛奶蛋白——“牛奶造骨蛋白(OMP,Osteoblasts Milk Protein)”,经中国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证明能“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量丢失”。“可蛋白质被吃下之后,一般都会被消化掉,不会直接发挥它的功能,这是连中学生都知道的一个常识呀!”这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

回到住所,方舟子查遍了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也没有找到一篇有关“造骨牛奶蛋白”或OMP的论文。上网搜索,出来的几个网页全是推销蒙牛产品的宣传。随后,他从蒙牛集团的公开资料中发现了OMP的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小等资料,经过他认真分析,竟与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也译做“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各种特征完全相同。所谓的OMP不过是蒙牛为IGF-1所取的另外一个名字,而IGF-1则能引发多种癌症。

当年3月10日,方舟子在出席其新书《科学成就健康》的一个讨论会时以“特仑苏”作为反面例子,批评“蒙牛”做虚假宣传。稍后,他又撰写了《以蛋白质之名》一文,公开质疑特仑苏产品的安全性。

“蒙牛”的公关人员很快了解了情况,并通过多种渠道希望和他进行私下交流以“消除误会”,均被方舟子拒绝。“但我提出愿意和‘蒙牛’的有关专家在公开的场合进行辩论,却遭到‘蒙牛’拒绝。”

首度交锋,不温不火,然而双方在时隔两年之后的再度攻防却相当激烈。

今年2月11日,“蒙牛”发布《蒙牛关于OMP牛奶的回应》首度公开回应外界质疑,明确否认OMP与IGF-1之间存在关系,称OMP与IGF-1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质,且OMP安全性受到了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数个小时后,方舟子便在其博客中发表《评蒙牛关于OMP牛奶的回应》一文逐条批驳“蒙牛”的声明。

2月14日,“蒙牛”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其技术总监母智深称OMP是商业产品名称,不是化学属性的名称,且OMP当中并没有添加IGF-1。而方舟子则针锋相对,当晚即在其博客上公布了母智深2008年参与撰写的论文,该论文显示OMP的主要成分包括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其英文名缩写即是IGF-1。

2月21日,FDA新闻办公室史蒂芬妮·柯斯内克在接受国内《财经》杂志采访时称,其从未认证过蒙牛OMP。对此,蒙牛公司尚未公开回应,特仑苏OMP事件暂时告一段落。

“我有英雄主义情结”

类似的“战争”,方舟子说,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的确,多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学术论战,国内学术界的几乎每一次论战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外界看来,这位高高瘦瘦的生化博士更像是一个拔剑四顾的侠士,时刻睁大了双眼,注意着国内科学界的种种异动。

“我一直有一种英雄主义情结。”他说。

1998年,在美国呆了8年的方舟子第一次回到国内。他到北京的各大书店里转了转,发现大量所谓的科普读物居然都是在宣扬各种特异功能和神秘现象。早在中国科技大学读书时,方舟子就曾亲眼见过一些“气功大师”的特异功能表演,并了解到了其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让他感到非常痛心。

1999年,国内的许多报刊开始纷纷上网,远在美国的方舟子也能通过网络看到国内的报纸、杂志了。但仔细一读,竟发现有那么多虚假、愚昧的东西在打着科学的旗号招摇过市。

他感觉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于是,方舟子在自己创办的“新语丝”网站上开设“立此存照”栏目,专门揭露各种伪科学及学术造假行为。

2000年8月的一天,国内的一则科技新闻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该报道称,中国留美生物学家陈晓宁将世界三大基因库带回国内,并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此举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国际上顶尖的基因技术,陈晓宁本人也因此被封为“基因皇后”。

方舟子惊呆了:“一个在美国花上几千美元就可以买到的东西,怎么到了国内就被吹嘘成独一无二、价值无法估量的高科技成果了呢?而且在留美的华人科学家中,出了这么一位世界顶尖的生物科学家,我也是搞生物出身的,居然都没有听说过!”

他决定查一查。结果发现,陈晓宁不过是美国一所医院的普通技术员,这个所谓的基因库也不是他们实验室做出来的,而且国内早在1998年就有了。方舟子立即联络了国内外88位生物学专家,以在网站发表公开信的形式,对基因库的价值提出了质疑。

“基因皇后”居然有假?国内各大媒体立即跟进报道。不久,陈晓宁便在国内外的一片质疑声中销声匿迹。

几个月后的一天,国内又一条消息吸引了方舟子的注意:大连医科大学某教授发明的“生命核酸”对人体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核酸有营养?这太不可思议了!”他立即撰写了《新的商业骗局和新的“基因皇后”》一文,直斥该教授造假,并指出“核酸营养”在美国早就已被认定为是骗局。

不久,《南方周末》头版刊发长篇报道《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揭露了“核酸营养”骗局的来龙去脉。方舟子又一次获得了胜利。

两次轰动全国的学术打假事件,让方舟子成为国人眼中的勇士。一时间,方舟子名满天下,有数不清的人都自称是他的拥趸。

接下来,他越战越勇:从吴征假文凭事件、王铭铭剽窃事件,到“克隆人”论战、“中医存废”论战。短短几年间,他先后主导、参与了大大小小近800起学术打假和争论。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由于过多地参与学术打假,他被斥“不务正业”、“做不了科研”,而他指名道姓的打假方式又被许多人批评为“红卫兵式的文革思维”、“科学主义的傲慢”,更有一些人在互联网上散布一些流言,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而在媒体中间,他也迅速地被“妖魔化”:在一些媒体看来,他的面目是狰狞的,态度是傲慢的,行为是变态的。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短短几年间,方舟子便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一件让他记忆深刻的事是:“以前我揭露学术造假,科大以我为荣,可是等我揭了科大的丑,说了郭光灿、朱清时,科大也开始反对我了。”

一个人的战斗

青联刊 (以下简称“青”):您认为这次蒙牛特仑苏OMP事件的最终结果会怎样?

方舟子 (以下简称“方”):蒙牛特仑苏OMP牛奶既然被国家监管部门认定是违法产品、做夸大宣传,按照法律的规定,就应该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但是这条法律很难被执行,从来没有哪个名牌企业被这么处罚过。所以,最终结果还是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蒙牛不再添加OMP,这个事件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青:最先揭露三鹿奶粉事件的记者简光洲受到了民众和广大传媒的高度赞扬,而您最先揭露了蒙牛特仑苏却遭到一些人的辱骂。

方:有一些人明显是有利益关系的枪手、托儿。还有一些人是以前因为别的事情被我得罪过,或者与我的理念不合,所以不管我干什么事,他们都要出来骂。

青:揭黑这么多年,您遭遇过无数次攻击、谩骂,也打过那么多官司,您觉得哪一次的遭遇最危险?

方:2007年2月,我的新书《科学成就健康》出版,我到书店签名售书,之后有人尾随我到我的住处。他们装作是送快递的,挤上了电梯,之后敲开我家的门塞进来一个信封就走了,就撂下一句话:“你干了什么你自己知道!”

青:后来怎么样?

方:我赶紧报了案,小区保安也把监控录像调了出来,但因没有对我造成事实伤害,警方也不好定案。后来我把监控录像拍下的照片传到了我的博客上,立此存照。

青:遭遇了这么多凶险,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到现在?

方:新语丝网站开办这么多年了,在大家心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一直到现在每天还会有很多热心人士寄来揭黑的线索。我觉得大家对我这么信任,如果突然退出了,觉得有愧于大家的信任和期待。

青:您在学术界的一些朋友怎么看您的揭黑行动?

方:支持的非常支持,反对的坚决反对,就是这样。

青:很多反对您的人觉得您是在博名利。

方:或许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吧!可你看这些年我打假,那么多人在网上骂我,还惹了不少的官司,赔钱呢!再说,我这个人对生活并没有太高的要求,现在我的稿费和出书的版税已经够我生活的了,我用不着去博什么名利。

青:您揭露别人学术造假都是指名道姓的,就不怕别人报复吗?

方:我常说,如果怕惹事儿,就别出来揭黑了;如果不指名道姓,也别出来揭黑了。你不指名道姓,那叫什么揭黑?大家知道你说的是谁呀?这样很可能会伤及无辜,而且大家还有可能怀疑你说的是假的。再说,那些造假的人自己的脸都不要了,你还给他留一张脸干什么?

青: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主要的收入来源又是什么?

方:我没有工作,就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收入主要是稿费、版税,另外我在美国还有一些零星的收入。

青:打了这么多年的学术造假,您觉得学术界有进步吗?

方:当然有进步,不过还是很有限。这些年我揭了那么多人,但真正被处理的没有多少个。学生被处理的倒是有,教授倒是没几个。而且,官方也迟迟没有行动起来。

青:有没有感觉到力不从心的时候?

方:有啊,当然会有。学术打假这东西本来是应该由国家来出面的,因为它总会牵涉到一些人的利益嘛,我们来做是有困难的,他们做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青:近年来,国家也在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以防止学术造假现象,这些您关注过吗?

方:2007年,教育部和科技部都颁发过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条例,甚至还成立了相应的办公室。但是以后就没有了下文。我曾向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等机构举报造假事件,他们从来没有受理过。这些年也没有见到有谁因为学术造假而受到这些条例的处罚。

青:您打算揭黑到什么时候?如果未来相关的制度健全了,您会退出吗?

方:可能未来我亲自参与的揭黑活动会越来越少,但我应该不会退出。而且,即使有了相关的制度,还是需要民间力量的配合、舆论的监督的。

推荐访问: 打假 再战 蒙牛 英雄 方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