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造船大国崛起之路

造船大国崛起之路

时间:2022-04-08 10:12:38 浏览量:

zoޛ)j馝NM7MtMxiRMr$$?iwOi|K<oi׽u}, K材料与设备的我国第一艘“东风”号万吨轮。嗣后建成了一大批“阳’宁号、“风”字号的万吨轮(“朝阳”号、“向阳”号、“庆阳”号、“益阳”号、“风雷”号、“风庆”号),为我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也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大型客货船“长征”号,嗣后建成了一批“长”字号客货船(“长自”号、“长力”号、“长更”号、“长生”号)。直至今天,他们是我国两大造船集团公司舰船与海洋工程设计与研究的主力。另外,交通运输部、地方省市及大型造船厂也相继组建并成立船舶设计与研究单位(部门),我国造船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我国造船业进入新的发展期。民用运输船舶进入了国际市场,中华造船厂于1980年建成了第一艘大开口多用途货船;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建成了1-5型2.7万吨级的出口散货船、9.8、11.5、11.8万吨级的出口油船。军用舰艇的研制也进入了改进、创新阶段,新型的战舰不断地涌现。中国造船“飞黄腾达”二十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我国造船业“飞黄腾达”的20年。这一时期,我国造船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民用运输船舶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向自动化、高性能化发展,军用舰艇向现代化进军。这一时期,我国研制了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大型与超大型新型船舶,研制了具有先进技术装备的战斗舰艇,研制了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装置。1993年至2010年,我国造船总吨位已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三位,到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载重吨,占世界45.1%的份额,跃居第一位,我国造船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期。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高速发展的五年。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这一时期,使中国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

“十二五”时期,船舶工业将进入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的船舶工业在船舶订单、科技创新、船舶配套、海工发展、产业集中等取得五个方面的重要进展,其中海工装备的市场份额已经跃居世界首位,推动我国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不断迈进。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尤其是高技术船舶可圈可点。比如,上海外高桥船厂已交付首艘1.8万标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并签订全球最大的2万标箱集装箱船合同,打破了韩国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此外,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实现批量承接出口订单,1万车位的汽车滚装船正在研发之中。

海工装备明显提速。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海工装备的国际市场份额,已从2010年的不足20%增长到35%,跃居世界首位。

配套自主化取得新突破。船用发动机堪称船舶心脏,以前一直由欧洲企业主导。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发布了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船用低速柴油机,未来“中国心”将与曼恩、瓦锡兰等国际巨头同台争艳。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目前,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的造船完工量国内占比超过90%。

从我国造船业最近20年的发展情况分析来看,造船产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在:相比其它国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工业和科研体系健全,船舶产业发展基础稳固,贸易量巨大,并且拥有适宜造船的漫长海岸线和近300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加上政府历来对船舶工业的重视和支持。基于以上优势,我国在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船用设备本土化配套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造船周期明显缩短,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

但是,我国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步伐缓慢。与世界造船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整体水平和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客观冷静地分析我国造船产业的现状,可以看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船舶工业全面做强提出更紧迫的要求,产业发展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机遇,船舶工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船舶运力和建造能力过剩,造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相对旺盛;国际海事新标准、新规范频繁出台,船舶安全、绿色、环保要求全面提高,先进造船国家加强技术封锁,不断构筑技术壁垒;世界造船竞争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原材料和设备价格波动加大,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

特别是由于全球船舶市场仍处在深度调整期,产能过剩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今年前11个月我国承接新船订单同比下降逾60%,是近年来的首次明显下滑,造船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依然较大。

专家表示,“十三五”期间造船业要把握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加快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将通过公布行业“白名单”等制度,引导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倾斜,挤压落后企业生存空间,以政府引导、市场作用的方式化解过剩产能。

推荐访问: 之路 造船 大国 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