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赵氏孤儿传说”的传播轨迹

“赵氏孤儿传说”的传播轨迹

时间:2022-04-09 09:39:17 浏览量:

摘要:“赵氏孤儿传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不断被人们创造演绎,成为了民间传说的典范。本文主要探索其在全国及英、法、德、意、俄、美等世界各地的传播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生命力长盛不衰的精神内涵。

关键字:赵氏孤儿传说; 传播轨迹

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97年的春秋晋景公时期,其中感天动地的情义和价值千金的忠诚,让这个故事在2600年的漫长岁中以史传、笔记、小说、戏曲等诸多形式一次又一次地被转述和升华,最终成为一个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重要民间传说。新时期,赵氏孤儿传说又有了新的传播内容。2011年,“赵氏孤儿传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个传说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有关赵氏孤儿的记载,从现存的史料文献看,最早见于《春秋》:“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1但也有人认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载最早当推《左传》(成公八年,前583),云:“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赵同,又称原同)、屏(赵括,又称屏括)将为乱。’栾、郤为徵。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2《左传》比较中肯地道出了基本情节,较为可信,但主要人物有晋景公、赵庄姬、韩厥、赵同、赵括等,故事与“赵孤”还没有主要联系。

我们现在看到的故事原本,多来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中的“赵世家”、“晋世家”、“韩世家”对赵氏孤儿故事均有详实记录。云:“晋景公之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朔娶成公姊为夫人。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3从记载中看出,程婴、公孙杵臼、屠岸贾等人物形象均已出场,“搜孤救孤”的情节曲折,故事记述已基本完备。笔者分析,相较于《左传》的史实记载,《史记》中部分情节已稍有杜撰之嫌。

后又有汉代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在其《说苑》、《新序》的“复仇”、“节士”篇中,书:“非程婴则赵孤不全,非韩厥则赵后不复”,“程婴、杵臼可谓信交厚士矣”4,突出了搜孤、救孤、信义的情节,赋予故事浓重的儒家伦理色彩。此二文在当时的文学界反响极好,影响了一批文坛后人,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宋代的黄庭坚、辛弃疾、文天祥等都曾在他们的诗词中赞赏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公救孤”的忠义之举。

到了明清之际,赵氏孤儿故事继续流传。明万历时冯梦龙的《新列国志》、清雍正时蔡元放修订的《东周列国志》,分两回集中描写了赵氏孤儿的故事,作者以史传为基础,广纳民间传说,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并在书中提到,程婴带孤儿藏匿于盂县藏山,此外,元代大德七年(1303)的《大元大一统志》,清代成化十一年(1475)付梓的《山西通志》中也有“藏山藏孤”的记载。

真正让赵氏孤儿故事大放异彩的著作,是元代纪君祥所撰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这部作品首开戏剧创作之先河,将赵氏孤儿故事搬上了舞台,此后常演不衰。明《永乐大典·戏文一》收录宋元无名氏戏文《赵氏孤儿报冤记》;明徐渭的《南词叙录·宋元旧篇》简作《赵氏孤儿》,明无名氏所撰《接婴记》,清灵阜轩所撰《节义谱》,改自明徐元的传奇《八义记》,可惜此三本均已佚;另有元明南戏《赵氏孤儿记》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影印本。清代之后,赵氏孤儿被演绎改编成多种地方梆子戏,在各地上演。即便到了今天,各种戏种的赵氏孤儿还在不断推出。京剧、汉剧、蒲剧、豫剧、秦腔、川剧、湘剧、越剧、话剧、桂剧、滇剧、歌剧、河北梆子、同州梆子、皮黄戏、高腔戏、莆仙戏均有赵氏孤儿题材作品,剧目有《赵氏孤儿》、《搜孤救孤》、《闹朝扑犬》、《八义图》、《狗咬赵盾》、《程婴救孤》等,可以说,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剧种都演绎过赵氏孤儿题材。这些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解释,演出版本与情节各有侧重。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惩恶扬善、歌颂忠义的主题没有变过。

18世纪,法国人马若瑟传教士将纪君祥版本的元杂剧《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于1735年发表在了设在法国的《中国通志》上。从此,《赵氏孤儿》作为第一部传入欧洲的戏剧作品开始了在海外的传播经历,它就像插上了自由翱翔的翅膀,飞出了华夏之隅,驶向了欧洲、美洲更为广阔的天空。彼时,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翻译和改编层出不穷,仅在欧洲就出现了5种改编本和7种译本。特别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在巴黎引起轰动,演出190多场。随后,赵氏孤儿浪潮持续席卷各大洲,1759年在英国上演,1767年在美国上演,1774年在德国上演。进入21世纪,文艺工作者对《赵氏孤儿》的改编仍在继续,2003年陈士铮的中英文两版《赵氏孤儿》在美国上演;同年,田沁鑫及林兆华分别创排的两台话剧《赵氏孤儿》在北京争奇斗艳;2010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强势袭来;同年,河南省的戏曲电影《程婴救孤》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2013年,电视剧《赵氏孤儿案》在央视热播,引起了80、90后新生代人群的追捧。

为什么一段来自春秋时期的中国故事,会在世界上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因为赵氏孤儿彰显了人性的善恶价值观,它既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中君义臣忠的理念,又将西方社会追求的骑士精神与东方民族崇尚侠义的观念相契合,得到了东西方文化的一致认同,成为世界戏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參考文献:

[1]黄竹三、冯俊杰.六十种曲评注.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第5卷,177.

[2](春秋)左丘明.左传.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216.

[3]《史记》赵世家第十三,卷四十三, 第1779页。

[4]赵仲邑注.新序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227.

推荐访问: 孤儿 轨迹 赵氏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