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谈谈青年教师课程素养的构成及其养成

谈谈青年教师课程素养的构成及其养成

时间:2022-04-10 11:02:25 浏览量:

●青年教师的课程素养只能在日常的、平凡的、具体的、日积月累的“小事情”(一次精心的备课、一堂生动的教学、一次个别化辅导、一次讲评试卷等)组成的涓涓细流中发生着、展开着、延续着、锻造着,舍此别无他途。

21世纪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育中的热点话题,其中“新手教师”(在年龄上与青年教师基本重合)的相关特征及其培养,更是研究者及实践界关注的重中之重。根据大量的关于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新手教师在备课的使用策略(如课前策略、课中策略、课后策略等)、教学内容的确定(如目标定向、内容选择等)、教学技能(如教学计划、课堂管理、知识的解释与演示、提问、练习与家庭作业、非言语性行为、教学评估等)等方面,与专家教师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我们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应当努力在短时间内缩小这种差异。因此,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成为每个学校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涉及的内容很多,就教学而言,课程素养是其中的核心。

所谓课程素养,简单讲(非学理上的界定)就是教师在日积月累中所获得的以所教学科为核心形成的知识及能力方面的水平。

课程素养是一个综合体,它不等于所教学科。如果我们把课程界定为由学校组织并提供给师生互动的、旨在使学生产生一定变化的学习资源的话,那么,课程素养至少包括学科素养、儿童知识、教学设计能力等方面,但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看(而不是从乌托邦式的大而全的所谓理想状态看),这是主要的方面。

学科素养是核心,它至少包括学科本身的知识(如就小学语文而言,语文发展史、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等)、与学科本身密切相关的奠基性知识(如小学语文中,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等)。当然,这些知识是就其“内容”而言的,如果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就知识的类型而言,可以把学科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儿童知识主要是就我们的教学对象而言的。任何教学都是为学生(儿童)的发展服务的,如果单纯从学科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这是传统做法。课程与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课程眼中有儿童,否则不称其为课程。因此,青年教师还应当具备丰富的儿童知识,这也是课程素养的重要方面。儿童知识主要包括一般性儿童成长知识(如儿童成长规律、儿童的兴趣爱好等)、儿童学习某门学科知识的心理及过程(如儿童学习数学的数感的建立、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影响儿童学习质量的一些因素——信息加工与知识表征等)。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针对教学进行的精心计划的活动,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考虑等一系列整体的活动。任何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科素养及儿童知识,它是教师把两者结合起来,把潜在的素养(知识)转化成现实的能力的具体体现。

明确了课程素养的构成,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这些方面的水平。

第一,丰厚自身的学科素养是青年教师的首要任务。尽管当下的青年教师学历高(有的甚至是硕士、博士),但由于资历浅、经验少,学科素养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

就学科本身而言,熟读及把握本门课程标准、全方位了解教材以及掌握与特定学科相关的教学法,是提升学科素养的不二法门。特别是课程标准,青年教师一定要烂熟于心,时时对照,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中体现课标要求。笔者在日常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青年教师只关注教材,不关注课程标准,甚至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都不很清楚,这样就会导致教学的失误。

另外,就与学科本身密切相关的奠基性知识而言,相对于老教师,青年教师也许在大学里已经学得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纸上谈兵,是“观念中的要求”,如何在现实教学中加以落实,这是一个大问题。运用是最好的学习,也是最好的素养提升的路径。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中发现,青年教师们虽有比较丰富广博的现代汉语知识,但对于具体课文的处理,尤其是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处理,很少引导学生关注独特的语言文字的表达。例如,在精读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价值取向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及运用之妙,这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体味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可以从音韵的和谐、词语的准确、句式的丰富乃至修辞的生动等方面入手。这就需要教师把有关的现代汉语知识运用到课文的教学中。如“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九寨沟》)这一句,就涉及音韵的和谐(巧妙地安排汉语的音节),蓝天、白云、雪峰、森林等双音节词读之上口、听之悦耳,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如朗读、换词等)去品味这种音韵美。

第二,走近儿童,理解儿童,更多地从“儿童立场”出发,以儿童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世界的真切体验、自由灵性所表达出来的一切。我们要格外关注甚至学习儿童自然流露的天性、纯真美好的情感、奇特丰富的想象、天真精粹的语言、童稚优美的意境。要做到这一点,广大教师首先不仅要“身处教育情境”,更要用心、用整个身心去深入体验教育生活,关注具体教育情境中具体孩子的体验、感受、困惑、烦恼以及心灵深处的悸动,并善于和勤于反思,寻求合乎德性的、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理解儿童,可以适当地阅读一些关于儿童的哲学、文学、教育等著作,观看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教育影视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可以帮助青年教师了解儿童,更可以陶冶青年教师的教育情怀,因为,儿童的情怀就是教育的情怀。《苏菲的世界》《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第56号教室的故事》《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之声》《小鞋子》,以及杨红樱、郑渊洁、黄蓓佳等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自己写的作品等,这些作品都是青年教师洞悉孩子心灵世界的窗口和载体。

另外,青年教师还可以阅读一些学科学习心理学、学习理论等著作,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其特征。美国学者戴尔·H.申克的《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就是一本虽然比较难读但十分值得阅读的著作。

第三,教学设计要专业化和科学化,即要符合教育教学专业的要求,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能起到有效教学之功效。我们简要谈谈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想有好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依赖多元对话。所谓多元对话,就是在备课确定目标时,要与文本(课程标准及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与编者对话、与同伴对话以及与自我对话。教师应与文本充分对话,即与课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重点部分等对话,了解文本的信息。教师还应与学生对话,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用学生的视角审视教材,尽力想想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力、喜欢与否、态度、心理发展水平、特定情境中特定孩子的感受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文本对学生产生实际的意义。否则,最好的文本也很难产生最佳的教育意义。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一切,从学生角度对文本进行适度的加工处理和改造,以适合学生的阅读与体验。教师与作者对话(阅读作者的相关资料)、与编者对话,进一步深刻理解文本。

(二)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首先目标要全面,其次表述要清晰、明确、具体,再次要因材设置。所谓全面是指教学目标不能唯知识,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维目标的统一在表述上有讲究,最好不要分开罗列。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表述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如“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再如“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样的表述就把三维目标的要求统一于一体。

目标要清晰、明确、具体,这有赖于专业化的目标叙写。一个完整的规范性目标表述一般采用ABCD法,即一个完整的目标一般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行为本身(B)、行为条件(C)、行为结果(D)。行为主体规定了谁能完成预期的行为,通常指学习者,因此,规范的教学目标的开头一般是“学生应当……;学生能够……”(“学生”两字可省略)。行为本身是指达到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一般用行为动词来加以描述,如:写(列、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背诵等。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习者学习结果产生的有关情境或条件,分三种类型:一是对辅助手段的说明,二是对时间限制的说明,三是对完成行为情境的说明(如在课堂讨论时)。行为结果是指行为产生的结果或程度,如能熟读全文。

(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要精当。我们可以从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基于整体思路的问题设计、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多元学习、内容如何呈现这四个方面做专业化的考量,逐步锻造自己的能力。例如,就问题设计而言,这是一个极具专业化的能力。众所周知,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实际上,课堂的不断前进过程(教学内容的不断展开)就是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因此,设计有效的问题尤其重要。

就问题本身的思维程度而言,我们一般可以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中“认知领域”的分类,把问题分成知识类、理解类、运用类、分析类、综合类、评价类。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或测验中,过度地强调了前两个类别:知识(记忆)和理解(材料的转化),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涉及复杂思维的后四类的培育。例如:《人类的“老师”》是关于仿生学的,课文后附了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谈”。这是一个事实性问题,它的功能仅仅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扩大一些知识面。但是,如果从问题的思维深度而言,则有进一步改造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发挥孩子们的梦想,追问一句“你能否通过仔细观察某个动物,设想一个仿生学的产品”。这就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问题,通过这一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引向深入。我们青年教师就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专业化的知识(如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升我们的教学设计素养,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在教学方式方法选择上要贴切,运用上要科学化与艺术化相统一。在选择方式方法的标准上,一般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方式方法选择的基本参照,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们选择方式方法的指南。二是要符合学科特点,即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要因科而异,根据学科的着重点来选择。如语文重在朗读、欣赏、体悟,因此多选择情境教学、欣赏等方法;数学重在分析、推理,重在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因此就选择比较严谨的、逻辑性强的、动手操作的方法,如讲授、分析、体验等;思想品德重在价值辨析、情感体验、行动强化,因而多采用体验法、辨析法、情境法等。总之,不同学科应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选择要求。三是要符合学生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策略的重要基础。应当肯定,任何方法都是指向于特定的、具体的教学对象的,脱离了具体的学生来选择教学方法,这是不可想象的。四是要符合教师个性,力戒千篇一律,这一点常常被青年教师所忽视。青年教师有模仿优秀教师的热情和冲动,但往往是“形似神异”,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成功的教学方法也是有“个性特色”的,有的方法只适于某类教师而不适于其他教师,例如游戏教学法比较适于生性活泼、能唱会跳的教师,而那些内向、严肃、不苟言笑的教师就很难驾驭。

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科学,即要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整体观、综合观,把教学看成一个整体,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以及在某一个方法中使用多种具体策略和手段,扬长避短,以使教学方法本身产生教育价值,使教学产生整体效应。另外,要艺术化地运用,即教学方法要尽量体现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特点,这可以说既是小学教学方法与中学、大学或成人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重要区别,也是小学教学方法内在的、必然的规定性。因此,青年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除了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以外,还应当尽力让教学方法本身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命活力,使之有吸引力、感染力,成为夺取“学生之魂”的重要手段。

青年教师的课程素养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锻造成的,它的形成与发展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像专业技术那样靠操练达致“熟能生巧”,也不可能通过一些“关键事件”(如公开课、赛课、论文比赛等)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指望写几篇可以发表的论文而功成名就。青年教师的课程素养只能在日常的、平凡的、具体的、日积月累的“小事情”(一次精心的备课、一堂生动的教学、一次个别化辅导、一次试卷讲评等)组成的涓涓细流中发生着、展开着、延续着、锻造着,舍此别无他途。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推荐访问: 素养 青年教师 养成 谈谈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