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郭福生:追梦中医,普惠苍生

郭福生:追梦中医,普惠苍生

时间:2022-04-11 09:12:21 浏览量:

郭福生:山西省岚县人,男,1972年生。具有理论物理、计算机软件、生物学医学工程、中医四个学科背景。

2008年前,成功研发:1.单光子断层成像骨密度仪;2.数字视频脑电图仪;3.偶极子癫痫定位监测系统;4.共聚焦生物芯片掃描仪;5.SPECT大型核医学影像设备;6.心脑血管数字减影系统;7.生化分析仪;8.中学生及成人心智模式测评系统。

2008年初,开始自学中医,通过切脉不但可从宏观上识别28部传统脉象,还可通过切脉诊断大于3毫米的胆、肾结石,胃、肠息肉,肺部结节,颈椎增生,腰椎间盘突出,慢性咽炎,脏器切除、手术刀口,肝肾囊肿、肿瘤,血糖、血脂、微循环系统的畅阻等微观信息,可提前半年发现脑中风等重大疾病隐患;通过切脉还可进行情志辨识,发现个体心理疾患;擅于治疗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心梗及后遗症、脑梗及后遗症、顽固性失眠、慢性咽炎、鼻炎、头痛、偏头痛、各种胃病、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胆结石、肾结石、腰椎间盘突出症、哮喘、肺部结节、不孕不育、肿瘤等多种疑难杂病。

在对中医诊疗理论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2011年4月开始自主创业,组建北京市慧溢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中医现代化的战略研究及中医智能诊断机器人的产品研发,并在2014年12月组建子公司山西术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作为中医智能诊断机器人的生产基地,于2018年7月组建山西与羲堂国医馆,专注于疑难杂病的治疗。

自创业来,共申报了50多项专利,目前已获得36项专利授权,其中6项发明专利。自此,形成了从研发、生产、诊断、治疗四位一体的中医现代化整体解决方案完整闭环。

2014年,第一台中医舌面仪研发成功,并通过质量检测和临床试验;2015年,第一台中医脉诊仪研发成功,并通过质量检测,进入临床阶段;2016年10月31日,《脑卒中诊断预警系统》成功申报山西科技厅社会发展重大专项。

1  “一见钟情”入中医

翻开郭福生的简历,记者看到其之前所学的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均与物理学有关。2008年开始自学中医,这或许与许多人所秉持的中医世家的观念并不相符,然而郭福生却说:“我与中医的情愫其实算是一见钟情。”

2007年,郭福生坐飞机去上海出差,当时机场大厅电视正在播出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主讲的《黄帝内经》,郭福生候机无聊,便专心地看了起来。“没想到那一看,中医便成了我一生的事业。”郭福生笑着对记者说。稍作停顿后,他又继续补充道:“当时觉得曲教授讲得特别好,于是在旁边书摊买了一套《黄帝内经》,到旅馆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翻看着,看完第一篇后,觉得它的理论高度远超于物理,我就决定后半生就靠它来安身立命了。”

拿中医来安身立命,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实现的!况且还是一个对中医一见钟情之人,莫不是任性?但是1972年出生的郭福生恐怕早过了那个任性的年纪。要想立命,就必须精通中医。听专家说只是入门级别就需要两年时间,更别提精通了,然,不服输不信邪的郭福生头也不回地就“闯”了进来,辞去所有优厚待遇,一门心思钻研起中医。

2  揣摩切脉修心得

“郭医生脉诊得准,太厉害了。”与羲堂里前来求诊的六七位患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有同感。

“关于脉诊,书籍上面讲得很笼统,带些比喻,像浮脉如水上漂木;沉脉如石投水;涩脉如轻刀刮竹;散脉如杨花散漫之象。读着都有些茫然,实际切脉就更难了。”郭福生对记者说。2009年,辞去所有工作的郭福生开始在家专心研究切脉,刚开始,除摸到脉搏跳动外,并无任何收获。在坚持93日后,郭福生对脉象形态的认识开始有了转机,但也只限于简单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脉象,郭福生在理论高度内容掌握的基础上开始用“铁夹子”做起了实验,郭福生告诉记者,用夹子轮流夹着自己的手指和脚趾,使指(趾)头产生痛感,当疼痛部位及痛感强弱变化时,仔细体察自己脉象的细微变化,去感受不同部位疼痛及疼痛强弱在脉象上的差异。因为学过理论物理的缘故,郭福生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跳出固有思维,用建模的方式去解构和判别脉象呢?“脉有轻重对应波动的振幅、快慢对应波动的频率,以此类推,用12个物理学指标就可以将复杂的脉象很条理地表达出来,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脉诊的一个突破,并将数字化的脉象表达与具体的病症相关联。比如乳腺增生,在脉诊时只有刚接触的瞬间才能发现,力度要把控很好,稍微大一点小一点都发现不了。”谈及掌握中医脉诊的突破,郭福生胸有成竹地说。

在脉诊实现突破后,郭福生又开始继续思考,西医的迅速发展已经可以治愈很多疾病,中医的出路在何方?当前慢病的蔓延已经威胁到很多人的身体健康,用中医调理慢病及其他症状成为了郭福生的研究重心。现如今,郭福生通过脉诊可提前发现心梗、脑梗、肿瘤等重大疾病隐患;可发现大于3毫米的胆结石、肾结石、胆囊及肠胃息肉、颈动脉斑块和肺部结节;可发现大于8毫米的子宫肌瘤、肝囊肿、肾囊肿等200多种疾病,可帮助患者提前预知病痛,及早进行治疗。

3.潜心智能惠民生

“人的脉象万综复杂,一次好的中医诊脉大约需要10分钟以上,鲜少的医生数量并不足以支撑排队等候的患者,如何更好地将中医的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到更偏远的地方或者更便捷的受益于大众?我们有了研究机器人的想法。”在山西与羲堂国医馆,郭福生指着他的“宝贝”——中医智能机器人向记者介绍说。

郭福生最引以为豪的也是他的宝贝,是一个不起眼的蓝色“小匣子”。患者只需要把手腕放入其中,由脉搏传感器自动采集脉象数据,前后仅需18分钟,同时,数据实时传入电脑,再进行自动或半自动技术分析,将诊断结果直接发送给坐堂中医,坐堂中医进行最后把关。郭福生还告诉记者,“中医基础脉象种类是28种,但左右手六部脉象的不同组合约5.4亿种,随着大数据的扩容,系统不断升级迭代,机器人的脉诊水平会超出想象。而在此之前的2014年,第一台中医舌面仪已经研发成功,只要把脸部放入固定区域内,机器人就能完成中医‘望’诊这个环节的诊断。”

将传统中医诊断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中医智能化诊断,这是郭福生近年来一直致力在做的事。“中医个性化智能诊断,它的内核本质上是名医会诊、复制名医,中医智能机器人并不会取代名医,它是对传统中医诊疗水平的提档升级,它会更好、更高效地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对于解决我国看病难、大病缠、边远地区医疗水平不足等问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造福当地百姓。”郭福生说。

与中医的相遇或许刚开始是一见钟情,但长而久之地致力于中医诊疗的智能化突破,却是必然。将中医智能机器人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是郭福生的希望所在。“将中医智能机器人输送到有需要的患者手中,将优质的医疗服务惠及更多的百姓,这大概也就不负这身白衣所赋予我的荣光了,也就不负当初安身立命的梦想了。”郭福生笑了,竟然像个孩子一般开心。

推荐访问: 苍生 追梦 中医 郭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