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王金鲁:北京民间收藏的开拓者

王金鲁:北京民间收藏的开拓者

时间:2022-04-11 09:50:02 浏览量:

王金鲁1934年2月15日生于河北定县。1952年8月在北京辅仁附中参加工作,195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8月调中共北京市西四区委宣传部;1955年11月至1964年2月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任讲师团教员、宣传部干事;1964年2月至1964年秋任北京顺义县委宣传部部长;后调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厅工作。1969年秋至1973年10月在天津塘沽下放劳动。1973年10月至1979年12月在北京市委工作,历任农林组干事、组长、市委农村工作部宣传处处长。1979年12月调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历任市人大常委会文教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参与主持制订了有关文物保护、市容环境卫生与食品卫生管理、义务教育等多部地方性法规,特别是他主持制订的《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使北京市文物保护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对依法保护文物发挥了关键作用。1988年7月王金鲁任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1994年退居二线,继续任北京市政协委员,政协城建委副主任;1997年和1998年分别被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文化艺术顾问组组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建设顾问,并担任北京市文物保护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在主持北京市文物局工作期间,王金鲁认真贯彻执行文物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当时,北京市文物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但他带领班子成员积极改革,勇于探索。在全市进行大规模“危改”的情况下,他及时组织制定了文物及古建筑保护方案,对全市文物及古都风貌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卢沟桥、先农坛在内的多项古建筑得以修缮,正阳门城楼、大觉寺等一些著名古迹对外开放。王金鲁在北京市第四次文物工作会议上,提出新时期做好文物工作必须处理好的五个关系,确定了“八五”期间文物工作的总目标。王金鲁积极推进文物工作改革,在全国率先创办了文物拍卖,活跃了文物流通领域;试行市、区(县)两级投资保护文物的举措,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国家、上级拨款的单一投资模式,扩大了文物保护资金来源;积极推进文物管理权限的下放和对地上文物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以后的文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收藏家协会会长王金鲁先生于2007年1月17日凌晨病世。消息甫出,藏界同道深感意外。怎么可能?一个月半前的2006年12月1日,精神状态很好的王金鲁先生还主持了北京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呢!

慧眼识珠开辟北京民间收藏新时代

王金鲁先生是北京民间收藏事业的拓荒领路人。早在北京民间收藏酝酿时期的1989年,时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的王金鲁先生已经敏锐地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经济生活的改善和社会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民间收藏将会快速提升,这是一个群众性的文物保护的新生力量,是国家收藏的重要补充,作为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和国家收藏单位,应积极关注,热情扶植。

那时,北京民间收藏界出现了月坛小树林古钱币邮票交流热点、大栅栏烟标火花交流点、朝外古玩交流点等,规模不大,却有星火燎原之势。而上海民间收藏热潮持续高涨,以至有人称海派收藏占据中国民间收藏半壁江山。顺应形势,北京市智化寺文物保管所提议召开京沪民间收藏家座谈会。这个报告得到王金鲁先生批准,并决定在北京市文物局会议室召开。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民间收藏座谈会,蓝祥、陈宝财、吴少华等上海最活跃的收藏家,段武、周继烈、雷耀方、吕春穆等北京收藏家聚集一堂,介绍各自收藏的经历和体会,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够为国家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事后,北京市文物局又决定,出资5万元在智化寺筹备举办了“京沪首届民间收藏联展”。此展览汇聚京沪近20位收藏家的藏品,展出古钱币、铜镜、紫砂壶、字画、蝴蝶标本、烟标火花等十余种千余件收藏精品,在北京民间收藏发展的初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0年,北京市文物局确定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单位智化寺开辟为全国第一个民间收藏活动中心,成立了第一个由国家主管部门主持创办的民间收藏社团——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被当时新闻界称为国家收藏单位创办的“民间收藏家之家”。1992年,首届民间收藏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文物局礼堂召开。同年,北京民间收藏界的第一份内部刊物《东方收藏家》创刊。1993年,“北京首届民间收藏精品展”在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北京市首届文物节上推出。

锐意创新奠基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

1991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民间收藏话题摆在了王金鲁的办公桌上。除了前面提到的收藏组织与活动外,另外两个重大问题就是文物市场与拍卖。

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民间收藏迅速发展,原来以交换藏品和收藏心得为主的自发活动点,逐渐出现了货币交易。进而,自发的收藏品初级交易市场慢慢形成。开始,仅仅是邮票、火花、钱币、烟标、外汇券等,后来出现了瓷器、玉件、铜件、书画作品等文物。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文物界的高度关注。不少人打电话或写信给王金鲁先生,有些老先生直接赶到北京市文物局,要求主管部门立即采取措施关闭这些市场。但是,王金鲁先生采取了慎重的态度。组织召开市场组织者、从业者和收藏家座谈,听取意见;派人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市场。在王金鲁主持下,北京市文物局决定对民间收藏市场加强管理、顺势疏导,并确定局文物处一名副处长专门负责。于是,北京地区的文物市场得到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从几个早市地摊,逐渐形成了以琉璃厂、朝阳门外(后搬迁)、潘家园、亮马桥、大钟寺、八宝山等地为中心的古玩市场群。1993年10月,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北京首届文物节”,古玩商户第一次以文化从业人员的名义进入劳动人民文化宫文化市场交易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不断推进,拍卖这种经营方式重新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拍卖公司很少,北京市不过一两家,至于文物艺术品拍卖更是难以逾越的禁区。因为,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文物实行国家专营,由国有文物公司专买专卖。国有文物公司将收购文物筛选后,一部分移交博物馆,大部分投入销售。但文物公司资金有限,老百姓生活并不富裕,除了出口创汇外,文物销路实际有限,大量文物堆积在库房里。据说,北京市文物公司库存达20余万件。与此同时,海外文物艺术品拍卖火如荼地,拍卖成交价格令人瞠目结舌,海内外市场巨大的差价,也加重了文物外流的趋势,特别是刺激了盗掘古墓葬、走私等涉及文物的犯罪活动。北京何时举办文物拍卖,这是王金鲁思考的工作重点。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并多次请示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终于决定于1992年秋季举行北京国际拍卖会。组委会主任由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彭思齐担任,主办单位由北京市文物对外交流中心、北京广告公司、北京拍卖市场、北京华远国际旅游公司和荷兰国际贸易咨询公司联合组成。

1991年1月,“92北京国际拍卖会”新闻发布会在香港举行,立刻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强烈反响。一些国家、地区的博物馆、收藏家和拍卖公司纷纷致函来电,有的还派代表到组委会当面咨询。当然,一些老专家和老领导或打电话或致函王金鲁,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反对意见。

顶着方方面面的压力,“92北京国际拍卖会”于1992年10月11日至14日在亮马河畔的21世纪剧场举行。拍卖会上拍2234件文物艺术品,包括商代至现代各个时期的铜器、玉器、陶瓷、书画及其他工艺品,主要由北京市文物公司提供,均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配有出口许可证。经过4天角逐,终以成交902件(套),成效额235万美元落幕。这次拍卖会可谓盛况空前,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我国民间收藏事业的整体发展,对文物艺术品价值的提升以及文物的流通和拍卖行业同国际接轨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在中国民间收藏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北京逐渐发展成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文物艺术品拍卖行由几家发展至70多家,年成交额近百亿元。11个旧货市场有从业商户近7000家,2006年经营额18亿元。文物艺术品收藏及拍卖已经列入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

另辟蹊径为民间收藏奉献余生

进入21世纪,年事已高的王金鲁先生仍不遗余力,热情关怀、积极支持民间收藏事业的发展。当他听说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因领导间的矛盾导致停止活动时,非常痛心,应邀承担起了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清理整顿领导小组组长的重担。经过一段工作,他发现解决民间收藏的发展问题远比解决原有矛盾迫切得多。于是,做出了组建新社团的决定。

王金鲁先生直接领导了北京收藏家协会的筹办工作。在此期间,他事必躬亲,主持确定协会的章程、邀请单位和领导名单,以及宣传的方式与重点。在审定工作报告时,逐字逐句非常认真,甚至半夜起来把原稿逐段推敲,最后提笔写出修改提纲,凌晨6点打电话给撰稿人,保证了北京收藏家协会开局工作的严谨性和可行性。他对新协会的基础工作抓得很紧,多次提醒工作人员,一定要稳扎稳打,注重实效。2004年3月21日,北京收藏家协会召开首届会员大会,王金鲁先生当选为会长。

北京收藏家协会组织工作繁重。王金鲁先生始终关注协会日常工作,不仅参加常务理事会,且参加骨干碰头会、专业委员会活动,甚至新会员发展的专题会议也常出席,保证了协会起步阶段的平稳进行,深受广大会员的欢迎。

北京收藏家协会迁入首都博物馆新馆后,王金鲁先生最关心的是如何借助首博新馆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民间收藏事业的发展。首博为协会提供展览场地、办公用房、工作人员等广泛的具体支持,也提供了学术指导、社会资源等重要的软性支持,为协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王先生组织协会骨干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一方面,着力提高北京民间收藏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在已办《北京收藏家通讯》基础上,再创《北京收藏家》会刊;在举办《汇聚梦想——全国奥林匹克体育收藏品展》基础上,举办奥运收藏品高层论坛。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民间收藏活动的视野,从家庭、展览馆扩展到更广的领域,支持收藏进社区以及其他合作活动。他拖着带病的身躯,坚持组织并主持协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研究确定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方案;根据协会的发展,不断完善组织机构,扩展对外交流。他不辞辛劳,多次出席并主持协会举办或合办的如“2006年九九重阳收藏珍品赏玩会”、“汇聚梦想——全国奥林匹克体育收藏品展”等大型文化活动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王金鲁先生的精神和品德,将激励我们推动北京民间收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推荐访问: 开拓者 北京 民间 收藏 王金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