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研究综述

时间:2022-04-29 15:55:02 浏览量:

摘    要: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依旧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道路。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依旧存在不足,学界对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呼声不断并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梳理和概括1983—2018年间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必要性、面临的困境和对策三个方面对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研究展开分析论述;反思当前研究成果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理论上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对其也给予了一定关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改革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农村职业教育追随改革开放的步伐,顺应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形势,经历了恢复发展期、综合改革期、提升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不断进行自身调整和变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制约,改革进程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进入新时代之后,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拟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促进未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研究。

一、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研究概况

以“农村职业教育”为主题的研究,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知网上可搜索到4708条结果,其关注点多聚焦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界定、政策走向和发展现状几个方面。而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有关的主题虽有一定量的研究,但是关注度不高,在知网上仅搜索到575条结果。查询结果显示,最早有关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从1983年开始,学者赖裕璜最先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要从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着手。随后几年学术界对该主题研究依然保持关注状态,2011年研究达到高峰,共有47篇,但2012年以后与之相关的研究呈递减趋势(见图1)。从研究关注的范围来看,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相关的研究领域相对狭窄,就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等单方面的探讨涉及较多,但综合研究较少,即使有也多探讨的是农村教育方面的综合改革。从已有的研究可知,研究的视角多从经济和社会发展两方面切入,其中涉及到的学科有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

综合已有的文献,有关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是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研究;二是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困境研究;三是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

二、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可为农村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现代化也得到了不断推进,要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需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这就呼吁农村职业教育应根据新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进行合理改革。

(一)经济学视角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农村企业迅速崛起,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办学理念落后、教学体系不合理以及课程设置与社会需要脱节等问题阻碍了自身的进步,同时也掣肘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呼唤着职业教育通过不断改革来适应当前的增长速度;农村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为农村经济发展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鉴于此,有些学者从经济新常态、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等视角探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例如,姜红兵(2018)指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需要新型人才。尤其是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地方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1]唐智彬(2015)认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而农村职业教育是承担职业农民培养的主体力量。为适应和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求,加强农村职业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其培养能力是大势所趋。[2]孙莉(2018)认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不能“缺位”。加快推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动力。[3]5

(二)社会学视角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必然受所处的社会中不同方面的变迁影响,如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自然环境、人口结构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迁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4]因此,不同的学者基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冲突等理论,强调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有学者指出,农村职业教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蓬勃发展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发生了从地位教育到生存教育的蜕变,地位不断下滑,对社会结构的稳定有不利影响。职业教育作为社会流动的渠道,是保证社会基本公平的重要措施,也是使底层群体实现向上层流动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当前要实现农村农民底层群体身份地位的转化,需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地位的重视和改革。张志增(2003)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指出,城镇化的发展呼唤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城镇化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在專业结构、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5]李超凤(2016)引用社会冲突理论指出,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政府统筹、投入匮乏、观念落后和学生积极性不高四个方面存在较大冲突,强调了当前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提升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必要性。[6]

(三)职业教育内部视角看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受到外部环境,如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自身的各种问题,如内涵界定模糊、办学体制不合理、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师资力量孱弱以及经费投入匮乏等,是影响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滞后的重要原因。首先,农村职业教育内涵界定不清,很容易造成办学定位失准,不利于人才培养。有学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从来不是仅仅以农民子女为主要对象的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低端农业职业教育。如果片面地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出合格的涉农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只是“一个美好愿望”,把“办在农村”和“为农服务”作为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出现办学危机的根本原因,因而大肆鼓吹农村职业教育要“离农”“脱农”“弃农”,这是十分错误的。[7]其次,办学体制不合理、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往往会带来教学效率低、效果差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会阻碍农村职业教育发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学者王兰英(2008)就农村职业教育陈旧的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内容、脱离实践的教学方法以及落后的教学设备提出,为走出困境,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做出改革实验。[8]12最后,从职业教育的特性出发,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特征要求农村职业教育的制度、教育对象和办学模式要始终保持主动适应的态势,不断调整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困境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观念意识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以及经费投入不足等,使得农村职业教育改革面临困境。有学者指出,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在城市化进程的裹挟下显得被动和消极,在发展取向上是服务乡村还是服务城市,在发展路径上是仿照城市还是立足乡土,这些困惑一直伴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9]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经历了彷徨失据的40年。从现有研究来看,关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困境研究,主要从农村职业教育外、内部两方面的问题展开。外部问题包括观念意识、政策体制和经费投入等方面;内部问题主要集中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

(一)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外部问题表现

农村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传统守旧的思想观念上。可以说,观念落后是导致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学术、轻技术”和“学而优则仕”思想,使得农村家庭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属于低端教育,子女上职校就“低人一等”,因而更愿意选择普通教育。另一方面,国家在制度安排上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忽视使其逐渐从改革初期的地位教育下滑到生存教育,继而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刘占山(2000)指出,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根深蒂固,这其中有社会的问题,也有教育部门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10]邹学慧(2011)认为,国家政策的冷落、城乡差距的加大和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所存在的偏见及择业观的不断变化,使原本条件落后的农村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发展明显滞后。[11]随着改革的呼声不断,目前,我国多个地区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往往治标不治本,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如何晓斓(2004)提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一再遭到忽视,或者走向形式主义和浮夸主义,并以洪江市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为例指出,改革开始阶段充满了干劲,持续一段时期后,就出现减退甚至在倒退的现象。[12]13

经费投入方面,职业教育在基础设施、师资配备方面成本较普通教育要高,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职普投入标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教育成本比例是2.48:1。[13]但目前我国的情况刚好相反,职普教育投入之比与国际标准相差1倍多,用普通教育的投入来办职业教育,其特色和质量可想而知,更遑论其改革的深入。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力量的投入、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办学规模的扩大等,但地区一级的财政投入不足,使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举步维艰。苏日娜(2016)指出,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支持,但其有限的财力难以满足各方面支出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由此也受到限制。[14]于广云等(2003)指出,经费的严重不足不仅使得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教师工作待遇差,还导致办学目的商业化、办学模式传统化、教学模式普教化、办学行为短视化情况的出现,造成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实际严重脱节。[15]22

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对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管理没有形成明确的指导性文件,容易形成“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改革的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学者郭培源(2005)指出,在涉及职业教育宏观管理与指导上不能形成合力,政出多门、缺少监督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在国家层面上政策、法规、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和有效执行。[16]此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在政策上往往偏宏观指导,缺乏具体的操作步骤,使得部分地区的改革难以开展。何晓斓(2004)指出,国家教育政策方面与基层教育实际脱离,在农村教育改革的多项措施中,往往宏观方向性指导多,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政策,从而导致漂浮,为“政策替换、政策浮夸和政策架空”营造温床。[12]22

(二)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内部问题表现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和内部要素。前面提到了影响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外部因素,但影响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内部因素才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不徹底、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其内部各因素之间不协调、内部结构不稳定,造成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节奏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影响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内部问题主要有体系不完善、办学定位偏离和课程设置滞后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我全面发展的认识逐渐提升,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也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表现出对学习新技术新技能的渴望。但事实上,我国现有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难以适应和满足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学者余祖光(2004)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滞后,一方面,因为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与农村人口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要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缺少相应的基地以及项目的支持和带动,不能有效地发挥中心辐射作用,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17]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职业院校开始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并依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办学方向和课程设置,但有些院校没有找到合适和正确的定位。一些农业学校混淆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忽视专业教育,没有突出对学生农业技术技能方面的培养,反而以文化知识为本,重视升学率,舍本逐末的做法使得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偏离正轨,从而影响了改革的效果。学者边德荣(2002)指出,许多农村职业学校没有把办学方向端正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所设立的专业脱离农业生产实际,跟着高考指挥棒走,考什么就教什么。有的学校一门心思抓职高升学率,严重偏离了办学宗旨。[18]

改革不彻底和不到位也是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近些年,农村职业教育在一些方面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如更新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方法、引进“双师型”教师,但有学者指出,这些改革只是浅尝辄止,“换汤不换药”,并不能真正解决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短板。如刘宇辉等(2013)指出,虽然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然而,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却明显滞后,不能适应新时期“三农”发展的需求。[19]还有的学者指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改革长期积弊难行,教育层次定位不清和培养模式偏于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难以释放办学力量和利用好市场主体优势。[20]

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

很多学者针对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内、外部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观念意识方面。大部分学者都强调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改革氛围,转变偏见。如孙莉(2018)提出,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和自媒体等各类宣传渠道,努力向社会宣传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端正农村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扭转职业教育在农村面临社会性歧视的局面。[3]9

办学的价值取向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要立足服务“三农”,办学理念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如王兰英(2008)指出,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方向上要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8]12也有的学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要以农村现代化为前提。如张志增(2005)认为,推动21世纪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为奋斗目标。[21]

经费投入方面。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支持多部门协办,鼓励民间投资、公益组织参与到改革中来。如于广云等(2003)提出,构建“政府主导,杜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如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发行教育彩票的形式来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有效解决农村职业教育中教育经费短缺问题。[15]22有的学者认为,要增创投资渠道,参照股份经济市场规则进行合理集资。如段振榜(2007)提出,实行股份制改革,通过集资形式实现投资多元化,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短缺、办学效益低下和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22]

管理体制方面。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职业学校之间以及各类职业学校之间职责划分的关系,是职业教育的领导管理系统和机构设置。[23]農村职业教育改革由谁来组织、谁来实施、谁来参与以及如何管理这一系列问题对改革进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学者建议从管理层面来提升改革的水平和效果。如唐智彬(2012)主张,树立“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一盘棋”的管理理念,用“区域统筹”的思想来指导农村职业教育的管理工作,围绕资源统筹,改变农村职业教育原有的分散管理的理念,提高区域职业教育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24]李小琼(2017)认为,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使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在政事分开、规范有序的同时,能够做到统筹协调,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25]

五、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综观当前学界对国内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学者从多视角、多层面对农村职业教育内、外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体现出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但总体而言,学界对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关注度依旧不够高,表现在对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多于仅针对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而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又多于对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研究。同时,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措施从社会发展视角考虑多,从人的发展视角考虑少。如对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培养目标,多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层面去探讨,忽视对个体差异性、复杂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关怀。因此,随着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探讨。

一是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研究。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职业教育现代化已成大势所趋。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其改革方向要面向现代化,与现代化发展需求保持一致。这就意味着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革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要求,跟上时代潮流。例如,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注重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此外,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蔚然成势,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步伐加快,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大。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承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其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等要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总之,农村职业教育在进入新时代之后,只有面向现代化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才能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是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差异性改革的研究。目前,无论是政府决策层面还是学界层面提出的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大多是以城市为中心,向城市职业教育改革看齐,忽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异,这样的改革不仅不能给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益处,相反还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农村和城市之间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农村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于城市发展,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自己的特色,如农村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农业生产。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对农业劳动力的技术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突出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掌握,而不是一味盲从追随城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此外,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同。农村地区,以第一产业发展为主,从而对农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更多。而在城市地区,二、三产业发展迅速,所需要的多是具备信息技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能的人才。所以,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培养目标定位,农村职业教育改革都要在尊重城乡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地区的特色,充分挖掘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有效发挥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社会的功能。

三是注重农村职业教育内涵式改革的研究。内涵式改革强调的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构成元素,如学校理念、校园文化、教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等方面的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式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走内涵式改革道路,首先,要更新观念,去除“重量轻质”思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的;同时,重视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培育,通过校园文化来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其文化修养。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道德,着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高技术技能人才。最后,要紧跟产业变革优化专业设置、完善教学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要基于现代化前提,始终遵从农村大环境的特点,走内涵式、有农村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道路。

参考文献:

[1] 姜红兵.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农村“实际”职业教育改革思考[J].祖国,2018(11):127,139.

[2] 唐智彬.论农业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J].职教通讯,2015(13):30-35.

[3] 孙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8(13):5-11.

[4] 王清连,张社宇.职业教育社会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 张志增.论城镇化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J].职教论坛,2003(11):9-12.

[6] 李超凤.社会冲突理论下精准扶贫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6):5-9.

[7] 张志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121-126.

[8] 王兰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办人民满意的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回眸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5):11-13.

[9] 吴德刚.中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1998(8):20-28.

[10] 刘占山.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及改革思路[N].中国青年报,2000-10-26(14).

[11] 邹学慧.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1(6):65-66.

[12] 何晓斓.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困境与政策的调适[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13] 张力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4] 苏日娜.我国财政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

[15] 于广云,黄慧丹.农村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体系的构建[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4):21-23.

[16] 郭培源.关于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改革对策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5(24):1-4.

[17] 余祖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5):40-43.

[18] 边德荣.对农职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2):26-27.

[19] 刘宇辉,曾小凡,刘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农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8):84-87.

[20] 刘芳.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17):36-40.

[21] 张志增,王玉苗.深化农村职教改革 满足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需要[J]. 职业技术教育,2005(13):61-64.

[22] 段振榜.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困境的路径抉择——实行股份制改革[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3):111-112.

[23] 赵超豪.浅谈对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以河南省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4):249-250.

[24] 唐智彬.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師范大学,2012.

[25] 李小琼.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7(6):38-4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ssue of agricultural,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still fundamental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n China.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mphasizes that we must always take the "three rural issues" a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whole party"s work,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countryside, whose implementation has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re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nd also pointed out the way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During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we have made lots of achievements o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such as the school running forms, talent training and teaching staff, etc. Reform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called for many years and a series of studies and discussions has been made in academic circles.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outputs on the reform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1983 to 2018.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topic from three aspects: the necessity of reforming, the dilemma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Reflecting on the weakness of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trend, which 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theory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责任编辑    贺文瑾]

推荐访问: 教育改革 改革开放 综述 农村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