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试论现代公民身份的内涵结构

试论现代公民身份的内涵结构

时间:2022-05-04 08:10:03 浏览量:

摘 要 出于科学化、体系化设计公民身份内涵的目的,本文结合政治学、法律学与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创新地设计了公民身份的内涵结构,呈现出清晰性、层次性、包容性与灵活性等特点,并全方位地对各种基础性内涵做了详实介绍。意义方面,此种内涵设计理论不仅有利于公民个体能理性地自我修正,亦能为公民社会的建立与完善提供方向感。

关键词 公民个体 公民身份 内涵结构 基础性内涵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 2014 年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武汉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身份认同感现状及成因的调查研究”(2014-WF-B2-04) 。

作者简介:谭航天、付子俊、雷于辰,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257-03

公民身份作为现代政治学中长期以来为人津津乐道的问题,其概念随时代背景之演变、学界研究之深入而不断具体化与细分化,正如美国学者史珂拉所感叹的“没有什么概念像‘公民身份’那样居于政治的核心地位,也没有哪个概念像公民身份概念在历史上那么富于变化,在理论上那么充满争议” 。由于对城邦共同体的推崇与依赖,欧洲古典时代的公民身份强调奉献、责任及对城邦共同体的认同,即公民身份内涵的滥觞——公民共和主义;伴随着政治制度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转型,公民身份发生了重大的内涵变迁,注重权利、平等、自由等品质的公民自由主义在近代欧洲应运而生,对人权意识与独立意识的觉醒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现代政治的历史进程。但历史事实证明,过度强调公民自由主义的社会政治实践出现了政治冷漠、两极分化等大量现实问题,学者们开始大量吸收过去共和主义的思想,对公民自由主义进行修正,以更好地适应时代情势,因而公民身份内涵大有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糅合之势。而现代公民身份的内涵结构应当做何设计呢?该容纳哪些基础性内涵?而这些内涵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如何折射至政治现实、影响至公民个体?笔者在充分研读大量文献后,吸收了长期以来的共识或精华部分,并批判继承地做了一次较为创新的内涵结构设计。

总结起来是不胜枚举的,主要包括下列方面。它可以为相关学术或国情调查提供理论支撑;也能帮助“公民身份”在普通民众心里去神秘化从而推动大众认知,强化公民理论的通俗性与普及度;更可以利于行政机关、教育机构乃至广大社区能系统地开展公民养成教育等工作,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公民身份认同水平;而公民身份认同能呈以高水平姿态,则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政治体制的优化,以及推动人权保护、增加民族文化软实力都能大有益处的。总之,笔者卯足愚力融合政治学、公法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观点,尽力让被设计的公民身份内涵结构更加全面、圆润以及具有伸缩空间。苦于功力有限,这种新的理论范式还望同仁多多指教。

注释:

郭忠华、刘训练.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先秦古诗《击壤歌》.

霍布斯.论公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8页.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包容他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百度百科:词条“马克思主义平等观”.http://baike.baidu.com/view/1576355.htm.

谢慧敏.民主政治建设视野下的公民和公民意识内涵研究.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第23卷,第78期.

陈恭正.现代公民内涵的政治学解读及其培育途径.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

肖滨.两种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的双元结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3卷,第1期.

参考文献:

[1]廖加林.现代公民社会与道德基础.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莫于川.平等权及其公法保障与救济.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3]陈永森.和谐社会与公民的公共精神.思想理论教育.2008(23).

推荐访问: 试论 公民 内涵 身份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