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康有为不同时期的书法特色

康有为不同时期的书法特色

时间:2022-05-04 16:20:02 浏览量:

zoޛ)jm?}OiuM6N5_tn_=i总结。在诗中,倾注了作者的复杂情感:对光绪帝的怀念和对牺牲战友的悼念,对慈禧政权的愤懑和对局势的反思。充分体现出康书早期北碑南帖兼而有之的具有强烈个性的书法风貌。它吸收了魏碑用笔及体势。兼收篆隶笔法和行书的体格,熔铸古今,自成气象。结体疏密得宜,书风浑厚豪放,有纵横奇宕之气。体现康书“重”、“拙”的主要特点。“重”于浑厚、凝炼,有金石之感:“拙”在古朴、率真、有生涩之意。但总体而言,此间康有为的运笔亦帖亦碑,转折之处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重于文气,收放见法度,此乃重要特点。但相对而言,用墨缺少变化,提按不明显,未及晚年所成的浑穆大气、奔放自然。此作是作者自我书风树立前的精心佳构,代表了前半生尊遁法度的书貌。康氏前后期书风各具千秋。

《行书杜甫五言诗联》纸本1916年后作

释文:瑶池气郁律,天衢阴峥嵘。集杜句,康有为。

印章:康有为印(白文方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国行六十万里(朱文方印)。

从“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朱文方印而知,该五言联是康有为在维新失败,逃亡海外16载后,即1916年后选集唐代诗人杜甫五言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的诗句。杜甫这首长诗揭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诗中展述了诗

人在考察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借骊山华清官“瑶池”的荒淫与安禄山叛军的策动隐喻出社会动乱在即之端倪。康有为辑句成联,借古喻今,表现出对清朝统治之腐败无能的同样隐忧,其忧国忧民之政治襟怀昭然。康有为此联融隶于行楷,结法平直宽博,横笔和捺笔,尚存明显隶意。墨色苍润,具古雅廓达之气象,书写时通过逆笔藏锋,迟送涩进,给人以不激不励、高古脱尘之感。毕现康氏60花甲前后字体趋于沉郁大气的典型书风特色。

《行书张乔五言诗联》纸本1916年后作

释文:异花天上堕,灵草雪中春。康有为。

印章康有为印(白文方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国,行六十万里(朱文方印)。

此联康有为录自广东明代名妓张乔诗《闻仰山禅师往曹溪因赠》句。

《楷书宋之问五言联》纸本1916年后作

释文:石发缘溪蔓,林衣扫地轻。

印章康有为印(白文方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朱文方印)。

康有为该五言联摘自唐代诗人宋之问诗《发藤州》句。诗人虽非粤籍人,但曾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其著名之《度大庾岭》诗,是他前往被贬地途经岭南大庾岭时所作,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过岭时的情景,凄楚悲凉,真挚感人。上述五言宋诗风格清秀,语言轻松自然,描写了清静山间的一派自然景色。康有为对宋诗尤为赏慕。以楷书雅就,笔道从容安祥,笔力峻拔旷达,与诗文交相辉映。

康书精贵之最在于行书大联。以上三联均为康氏中晚年时期作品,不失为康体大书之典范佳作,自我面目已然,但仍可窥见魏碑《石门铭》及清书篆家邓石如书体的清晰影子,笔力浑穆沉实,结体庄密中正。撇捺间笔画豪放超然,“有飘逸飞动之势”,大之气象和奔放张力跃然纸上,格调弥高,堪称“康体”本色代表作,典型集北碑南帖大成之作,成因乃来自康氏发韧于冲破碑帖门派藩篱之举创,这可见诸近代鉴藏家汪宗衍注录过的“联王”——《康有为为甘作屏书七言联》,上有康氏边款谓:“自宋后千年皆帖学,至近百年始讲北碑。然张廉卿集北碑之大成,邓完白全写南碑汉隶而无帖,包慎伯全南帖而无碑。千年以来,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况兼汉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谬欲兼之”

(汪宗衍《广东书画征献录》)。

《草书周易诗》轴纸本1916年后作

释文:处高不伤,虽危不亡。握珠怀玉,还归其乡。康有为。

印章:康有为印(白文方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

国行六十万里(朱文方印)。

该书文集自《周易·讼之大壮》里的诗句。怀藏有美玉,比喻富有学问才能。其笔法见宋《爨龙颜碑》影子,笔画浑劲,结体跌宕恣逸,变化丰富,含韵于朴,寓巧于拙,为康体另面目。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列神品三种,举《爨龙颜碑》为首。谓:“雄强茂美之宗”,“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经康氏此慧识。终将《爨龙颜碑》自清代碑学风行后令书学界普遍重视。

《求书横幅》纸本1918年作

释文:大劫金轮,东华血史,铜仙旧滴清泪。横滨天

角,借英舰、寸函飞寄。臧洪风义。尽托得慈亲,支援天地。先朝事。甘年风雨,换将人世。二月。黄浦飞花,又六旬初度,一尊重对。墨痕凝泪点,照禾黍、离离如此。招魂柴市。叹溅血朝衣,钧天沉醉。须弥翠。金天西望,万年千岁。李思纯题吾戊戌与君勉绝笔书。更生。

无印章。

该作品是康有为录李思纯于1918年为康氏之《戊戌轮舟中绝笔书》而题写的《翠楼吟词》。款中所提及的君勉名徐勤(1873-1945年),君勉是其字,广东三水人。是万木草堂著名十大弟子之一。为人慷慨,性情爽直,能“急朋友之难”。徐勤家境宽裕,“常供养朋友之才贤者”,万木草堂几次搬迁及平日刻板印书资费皆得助于他,而他自己“几以仟恤破其家也”,深得康有为的嘉许。徐勤是最早接受康有为变法思想、最早投入变法宣传和实务之中的草堂弟子之一,也是康有为最忠实、最信赖的门徒,被誉为“康门之子路”,他与康有为关系之密切,比梁启超更甚。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避难舟中,危难之际,作书托付徐勤照料老母家人,即著名的《戊戌轮舟中与徐勤书》,其受信任程度无人能及。后来康有为推行保皇运动。徐勤任保皇会副会长,保皇会改为宪政会后则出任副总裁,积极协助,不愧为康氏之股肱。

上述书作题款中所提及的李思纯(1893--1960年),字哲生,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李春荣官至清曲靖府叙州知州。父李毓华清宣统年间任云南宁耳县知县。

李思纯为川籍学者,然因其早年留学法德等国,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吴密等著名学者和文化人交游广泛,学与其通。实已非地方性学者。但由于李思纯在1950年以后受到政治冲击,其名隐而不彰,鲜为人知。但该康书向世人揭示出此段交往史实,证实康李之间有着非同一般的交情,而且政治抱负颇为相近,否则身为国学泰斗的康有为岂会转录后俊李思纯所写的跋文?李在词中引用了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金铜仙人辞汉歌》里提到的“铜仙清泪”之典故,有感“柴市叹溅血朝衣”,既写出古今兴亡之叹,又抒发了维新人士救国无门的忍辱负重及悲愤感情,读来满纸忧国忧民情怀。从此书迹上我们还可欣赏到康书中晚年的书风,保持一向以来的书写特色,字体笔画长撇大捺,转折处圆浑苍厚。结字上紧下松,纵横奇宕。尽管无钤名款章,仍不失“康体”本色。

该作品虽未署甲子年份,但从题款考证,根据《康有为全集》中(三)序跋之第56《戊戌轮舟中绝笔书》而知李思纯为康氏《绝笔书》题跋的年份在1918年。署款“更生”,史载康氏自参与溥仪复辟失败后便改号为“更蛀”,由此而判断此康书与李词大至成于同一年份,即1918年,是年康有为60岁,李思纯25岁。显然此词记载和表达了康有为在变法失败后的社会状态和感怀,此间正值康奔忙于拥戴清室废帝溥仪复辟,因而词作弓起康氏的认同。

康有为的诗文天下称道,他晚年所写的“康体”笔生波澜,大气磅礴,已脱离开别人的影子,文风书风相得益彰,互为烘托。

《行草七言联》纸本1923年作

上联释文有情芍药含春泪。

下联释文:无力蔷薇卧晚枝。

上款宣统十五年癸亥花朝写此以为寤园主人去年之记。

印章处其厚(朱文方印)。

下款:天游化人南海康有为。

印章康有为印(白文方印)。

据上款考,康有为该联书于1923年。时66岁,整年漫游国内,至开封、保定、南京、青岛、北戴河,登华山,过武昌、岳麓,然后返上海。诗文摘录自北宋诗人秦少游的七绝《春日》,康氏借诗意委婉表达出自己晚年政途失意落泊、备受唾弃、前景暗然的心境。显然,其时康有为书体又发生了转变,早年那种意气风发、坦荡自信的气质已隐晦良多,从其开撇、按捺等收笔形态已飞扬尽敛之变化处即可明见。

值得留意的是,上款中的“宣统十五年”于历史中并不存在,史实上,宣统年号仅维系三年,随后已是民国。康有为将民国癸亥年(1923年)硬说成“宣统十五年”,足见其保守顽固的“清朝遗老”思想根深蒂固。是年康有为65岁矣。但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从艺术上看,该联所表现的康有为晚年的书法创作与他的书学思想却是相致,可谓手心相应。以魏碑而写行草,中心紧密,四周舒展,追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韵致,将碑体的圆笔、体势大力糕进行草中。时而尽力屈节放出、沉猛排沓,尤其已出现晚年特有的抖笔现象,时而戛然欲止、骨气内藏。其点画如大刀长戟,笔势开张,落墨于纸,似铸件一般,筋丰力满,痛快淋漓。与早期相比可看出,康有为书学尚“变”,随着年龄、阅历的累进,其对于书道的认知俨然已达至高深层次,正如其钤于上联的闲章所言“处其厚”(朱文方印)(见图),印文摘自孟浩然《领悟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老子·杂谈》,原文:“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以此告诫自己要不断追求深奥的学问与真理而鄙视肤浅与虚伪。这种自我完善的修为确实值得后人敬仰。其字体由圆通趋向方拙,明显体现其书学实践与学术思想紧密结合的行世风格,也与其政治变革思想暗合,正如他早年追求政治变革与学术变革相通的理论“盖天下世变既成,人心趋变,以变为主,则变者必胜,不变者必败。而书亦其端也。”这一点,颇体现康有为的学术思想与政治活动相映成趣。康有为的书体,从碑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涵泳沉潜,铸就数十年之磨砺,从而创造出独特的魏碑行楷——康体。

有学者认为。从康有为的书法中不难看出,有着浓郁的哲学气质与强烈主宰欲望的康有为,在书法上已成功夺得“话语权”。事实上岂止如此,其实,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渊博的学识,深广的阅历和强烈的求变精神,使他在寻理导源中能另辟蹊径,最终形成了他自己北碑南帖兼而有之的具有强烈个性的书法风貌。康有为书法以行书为最,吸收了魏碑用笔及体势,兼收篆隶笔法和行书的体格,气势开张,神采飞扬,大字榜书尤为著名,自成气象,备受藏家追捧。历史原因所至,康有为在世时就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名望,因此当时索书者不少,润格价位一直不菲。据说,在上海居住时,康有为有时一天要写几十件作品来弥补家庭庞大的开销,但门徒的仿作、代笔作也因入道而供不应求,藏家对此应有所警惕。

推荐访问: 书法 康有为 时期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