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厚基础朴实沉稳,“允公允能”特色育人

厚基础朴实沉稳,“允公允能”特色育人

时间:2022-05-05 15:35:04 浏览量:

精致、宽广

《高校招生》:我们注意到,从您开始担任大学校领导至今,您“转战”三所大学,经历了办学气质和大学精神完全不同的学校。那么,您对南开大学的印象是什么?

龚克: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都是具有丰厚历史积淀、突出学科优势的中国优秀研究型大学,都以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然而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和文化特质。南开大学是一所文理优势突出的综合大学,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学科面相对较广,特别是这所大学有着独具的文化特征,这就是校训所彰显的“公能”精神。“公”即“天下为公”的公,代表南开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众的方向,“知中国服务中国”便是这个方向指引下的办学宗旨:“能”是为国家为民族为大众服务的能力,包含学习之能、合作之能、吃苦之能和创新创造之能以及自我调节发展之能。南开的“公能”教育,就是德才兼备发展的素质教育。

不仅如此,南开大学十分注重“精致、宽厂”的学科布局。

听上去,“精致”和“宽厂”两者间似乎自相矛盾,事实上并非如此。“精致”是指南开的学科优质率高,大多数学科均居相关领域的前列。而“宽广”则是指各学科虽规模不大,但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多个门类。南开大学共有九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文科涵盖了文、史、哲、经;理科涵盖了数、理、化、生。精致与宽广相结合,为广大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综合性的学科平台,这是难能可贵的办学风格。

《高校招生》:一直以来。南开大学都十分注重对基础学科的建设,比如对理科基础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也是“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主要高校成员之一,而“厚基础”也是世界强校的共同特点。贵校是如何实施基础学科建设的?

龚克:正如你所说,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沿学术方向上各具特长,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基础雄厚。南开大学历史上始终把基础学科建设和基础课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基础学科一直发展很好,有很强的优势,其中在理科基础学科方面,数学和化学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微生物学和动物学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二级学科。还有相关学科中的光学工程是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优秀的基础学科是高水平基础课教学的基础,而扎实的基础课教学和训练,又是学生一生发展的基础。可以说,这恰是南开大学的相对优势所在。

多年来,南开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学校既把基地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平台,也作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实验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确保基地的教学一直走在全校前列。南开大学各基地也利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等优势,在精品课程建设、双语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不断总结建设经验,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发挥辐射作用,推动学校其他本科专业的建设,从而提高了我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基地还依托我校综合性高校学科优势,在基地原课程体系中融入经济、管理、文化等方面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培养行业的研究人才,也培养行业的领导人才、经营人才。

近年来,南开大学作为“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成员之一,坚持以“转变观念,强化质量,加强保障,完善规范,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作为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不断强化本科教学的科学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和国际意识,以“省身班”等形式在本科拔尖学生培养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为积极推进优秀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规模、高水平

《高校招生》:目前,南开大学开设很多种不同的实验班,这在国内高校中也是少见的,请您就其各自的培养特色及其学生未来发展情况给考生介绍下。

龚克:在我看来,这些实验班是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各自具有其目标和特色模式。比如“经管法实验班”是社会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班(进入该班学习,需要在入学后进行二次选拔——编者注)。该班成立于2001年,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后国家对复合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选取我校为试点成立的“经济、管理、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实验班”,该班的培养目标是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基础知识和较强应用能力,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法律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成绩优秀的学生经综合考量通过者,可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目前已经有七届毕业生,50%以上的学生被免试推荐为研究生,部分就业的毕业生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体现出了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巨大优势。

而“数学试点班”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实验班,由著名数学大师、南开数学所名誉所长陈省身教授亲自创办的。这个班除主要招收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保送生外,还会在考入我校数学类专业的学生中选拔部分学生进入该班学习。数学试点班毕业生的70%被免试推荐或考取研究生以及出国留学继续深造,成为国内外数学方向以及信息与计算机、理论物理、统计、软件、管理、保险、经济类等许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本科阶段打好数学基础,研究生阶段分流培养,是数学试点班的总思路。

“信息安全——法学双学位试点班”则是面向当前和未来急需人才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实验班。该试点班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信息安全学科知识、较深厚的信息安全管理与信息安全法律底蕴,能够从事信息安全技术产品研究与开发、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制定、计算机网络与大型信息系统安全设计、工程开发与系统管理、信息安全理论与法律法规研究与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修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分,符合毕业条件,授予工学和法学双学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伯苓班”“省身班”。南开大学十分重视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目前只包含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四个专业。该实验班坚持“严入口、小规模、高水平”的原则,单独建班招生,充分利用南开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和良好的教学资源,实践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和基础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培养理学基础学科的拔尖学生。按照新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培养,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理学基础学科学生,使他们在完成整个高等教育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动态进出机制,进行多次考查和选拔,以达到切实遴选出理科拔尖学生的目的,如要想进入这个班,考生在进校后,需要进行选拔筛选。此外。我们还有与天津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化学化工和光学的理工结合实验班”。等等。

内化南开的品格和精神

《高校招生》:您曾说,南开大学要对所有的学生提出一个共同的要求:一律上:“南开核心课”。何为“南开核心课”呢?

龚克:这项工作是在学校多年形成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有重点地改进和提升的,目的是以核心课为重点探索公能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等体系建设。

南开大学着力打造的核心课程体系,包含学校核心课程体系、学院核心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三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改造课程架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培养效果。我们希望南开大学所有专业的学生,通过学好这些课程,都能烙上共同的强项学科背景,并且内化南开大学的品格和精神。

第一层次是学校核心课程体系。主要是校级公共必修课程及公共选修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共选修课方面,我校在原有基础上重点建设了两个批次共22门的素质教育核心课,在帮助学生完善和扩充知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受到超越专业本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学生能够科学地看待世界并具备人文关怀意识。

第二层次是学院核心课程体系。目前,我校大部分学院的学院核心课都是由高水平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和主讲人,所有学院核心课程都按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并在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教学研究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第三层次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我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保持专业培养的特色与连贯性的同时,也不断进行着调整,以增强专业适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竞争力。对于专业核心课,学校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结合科研,加强互动。’由于专业课程规模较小,教学组织相对容易,因此学校要求各课程负责人要积极施行“讲一练二考三”的教学新模式:增强教学效果。在这个层次,学校还特别设置了“创新研究与训练”课程,该课程是专业知识融合、并加以实践的载体,学生通过高水平专业教师的研究方法、前沿内容等的讲授,并在“百项工程”、国创项目等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更加深入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高校招生》: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到的大学精神。同样,一所大学也会赋予她的学生独特的品格。您觉得南开大学的精神是什么?这种独特的大学精神能赋予学生怎样的品格?

龚克:要论南开大学的大学精神,得从她的创建说起。十九世纪末,风雨飘摇的清帝国惨败于甲午海战,而试图变法图强,曾为这个古老民族带来过一丝希望的洋务运动也随着甲午海战的失败而化为泡影。就在这个时候,北洋水师军舰上有一位二十岁出头的普通水兵,他的名字叫张伯苓(张伯苓系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人,他被尊称为“南开之父”一一编者注),目睹了国将不国的惨象和大中华的茫然颓败。后来,他在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后毅然走下战舰,来到当时的北方商埠天津卫,结识挚友严修,而后携手兴办教育,由1898年几平方米的私塾家馆开始,从小学至中学再到1919年的大学,形成了享誉全中国的一系列学校体系,这个体系里的每一个学校在当时甚至今天都是响当当的名校,这些学校都拥有一个相同的品牌,名“南开”。在那个时代,人们常常慨叹:“南开是不服气的中国人为争这口气而办的。”从那段老校长兴学前的特殊经历和心路历程,应该可以感受到南开人特有的内在气质,那就是高度关注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前程,爱国爱民求正气求大气,正如那句老校长受《诗经·鲁颂》“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启发而来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里说的那样,要有“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

随着时代的演变,南开大学精神的内涵和意蕴也更丰富,它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南开精神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随着时代发展,南开精神在赓续发扬中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但其精神实质,总是离不开“公、能”两字。南开初创时,设文、理、商三科。其“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创办人张伯苓一切为“国”的教育宗旨。“公能”精神首先是“公”。张伯苓曾说:“‘公’字最最要紧,‘公’字是最高的道德。”而我认为,“允公”就是要有为公爱国之志向、奉公守正之操守、大公无私之襟怀。就是要寻找个人价值与人民利益的统一。服务中国,就是要诚实守信、维护公意,就是要坦荡磊落、勇于担当。同时,为公之心,一定要辅以为公之能。

《高校招生》:您曾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教育是点燃一把火,要把学生心里的那些东西点燃了。“点燃”二字十分精妙,您怎么理解?

龚克:“点燃”对南开教育来说,就是启迪学生的“公能”自觉。南开正在推行南开特色的“公能”素质教育体系,践行“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并逐步完善“公能”为核心的学生发展体系和综合评价机制,推进“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和学术学位学生、专业学位学生分类培养方案。在办学观念上,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即真正实现“一切以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是集教学、科研、队伍、基地等于一体的育人综合平台。学科建设要为“育人”服务。在教育内容上,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即要超越知识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知识是提升素质的必要内涵和重要载体,既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培养模式上,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努力形成学生自觉学习的生动局面。既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也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学互动。

培养有宽广视野和能力人才

《高校招生》:南开大学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还是比较活跃的。目前不少考生和家长也十分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贵校的学生深造考研和留学情况如何?

龚克:南开大学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以建立世界格局,锁定全球一流为目标。与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共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顶尖人才。目前正在执行和快速发展的国际合作交流不仅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学科,也覆盖了从本科到研究生各个学习阶段。

我校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及国外留学情况很好,在2012年,我校本科生升学1017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4.12%;出国637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1.38%。

《高校招生》:您曾经说:“大学教育”是神圣的。不可被任何利益和目的所亵渎。但现实情况是,不少考生读大学就是为了找好工作。如何看待这对矛盾?

龚克:怀着找份工作的目标来上大学,这本身无可厚非。问题是。什么叫好工作?如果以实现人生价值为追求的话,就必然要追求对社会需求的理解和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匹配,这就是大学生应该追求的“高远”而又实在的目标,也是大学教育之“神圣”的职责。我很想告诉学生的就是,文凭帮不了你太多的忙,主要看你是不是有志向有能力有学问,是不是懂生活、可以与人合作。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大学生,要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仅仅靠分数和文凭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在大学里,一个学生怎么样,要看他能否自觉主动地全面发展,而不是看他的中学文凭和高考分数;到了工作岗位上,也要靠素质和业绩证明自己,而不是大学分数。

《高校招生》:说到就业,今年6、7月被誉为史上大学生最难的就业季,在您看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就业困境中脱颖而出?

龚克:对于大学生找工作的心态,我认为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要认为自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要干一辈子,其实不一定!在今天的社会里,很多机会还在后面,但是同学们要敢于迈出这一步,敢于为自己先取得就业机会。在职业岗位上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发展潜力,那么第二次去应聘时,就能拿出第一次就业时候的业绩,而不仅是大学里面的分数,所以要迈出这一步,非常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不要太计较。起薪可能低一点,但是要看到有的中小企业成长性比大企业要好。如果能拥有这样开放的态度,在就业时就会把难变成不难了。只盯着八千块钱以上的,上海、北京、广州的岗位,恐怕还真是难。即使你现在到了北京,是不是若干年以后,就一定会发展好,这还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你可能也有光亮,但是你去一个特别亮的地方。真的不容易显出自己来,你到了一个暗的地方,还更容易发挥作用,你的空间可能会更大一些。

缓解比解决更紧要

《高校招生》: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学子上大学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您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表示,贵校今年已经着重关注到贫困地区的考生。那么学校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龚克:国家在教育财政安排上和招生计划中对农村、偏远、欠发达地区做了许多专门的“倾斜性”安排。比如,十二五期间,每年在全国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专项计划,以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为主,定向招收贫困地区考生。我校今年在17个省(区、市)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也安排了专门的计划,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贫困生入学后,我校有健全的以奖(助)学金、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和学费代缴为补充的学生资助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南开学子不会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而不能完成学业。另外,为了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其实现更高的学业追求,我校设立本科生留学助学金。资助3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境外短期交流。

同时,我个人认为,要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公平问题,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要下功夫提高那里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推荐访问: 公允 育人 沉稳 朴实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