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都市郊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都市郊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05-07 09:00:04 浏览量:

摘要:都市郊区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引领区。雨湖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中典型城郊结合性城区,在都市郊区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以雨湖区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其农业现状,包括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好、城市带动能力强和交通区位优的有利条件,以及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增强和产业转型发展压力大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功能分区、建设目标,明确了绿色优质水稻、健康养殖、绿色蔬菜、特色瓜果、乡村旅游休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产品物流等7大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以及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科技支撑、新型农业经营、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5大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都市郊区;现代农业;建设思路;重点产业;保障体系;雨湖区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8)03-0091-04

當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农业生产成本“地板”抬升、提高价格和增加补贴两个“天花板”在顶、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道“紧箍咒”在身等三大约束,需要破解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等四大难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关于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必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走技术先进、规模适度、安全高效、低碳环保、竞争有力和发展可持续的“两型”农业现代化道路。都市郊区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引领区。雨湖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中典型城郊结合性城区,在都市郊区现代农业建设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雨湖区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对于示范带动都市郊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作用重大。

1发展现状

1.1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2014年,雨湖区总人口52.6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4.63万人,乡村劳动力16.37万人,农业从业人员5.02万人。水稻产量12.94万t,蔬菜产量19.79万t,水果产量1.11万t,出栏生猪74万头,出笼家禽132.64万羽,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27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37亿元。该区农业发展的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水平高。近5a,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位居在湖南省各县(市、区)前5位,其中年人均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位居首位,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5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来自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高达6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1.2有利条件

1.2.1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好 雨湖区处于湘潭盆地,地貌类型以丘陵和平原为主,80%的面积在海拔150m以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1320mm,无霜期273 d。耕地面积0.99万hm2,其中水田9.61 hm2,占耕地面积的96.71%。

1.2.2城市带动能力强 雨湖区是一个工业和服务业发达、农业所占比重较小的城区。2014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为505.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6.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1.8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58.7:38.0。财政总收入12.7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 820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24:1。

1.2.3交通区位优 雨湖区交通便捷,区内拥有沪昆、岳临和长潭西3条高速,湘黔铁路、沪昆高铁等2条铁路。长潭西线等6条城际骨干道路将雨湖区与长沙市区连成一片,320、107国道在此会合。

1.3制约因素

1.3.1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增强 一是农用土地面积减少。随着湘潭市城区发展,各项建设将占用区内较多的农用土地。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脆弱。(1)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差。较多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年久失修,陈旧老化,损毁严重,严重影响其水利功能发挥。一些道路和项目建设,造成原有农田水系破坏,改变了农田水利环境。(2)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农村道路通达、通畅程度不高,农田机耕道路少,影响了生产生活通行和机械化生产。

1.3.2产业转型发展压力大 目前,雨湖区水稻和生猪两大传统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分别高达18%和55%。因农田面积减少、种稻效益较低、服务城市的农业功能变化,水稻生产的主导地位将逐步减弱。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雨湖区内大部分地区生猪养殖必须退出。休闲农业、蔬菜产业、农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将上升为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如何顺利实现产业转型,保持农业整体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政策、资金、技术、管理和经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2建设思路

2.1指导思想

以农业优、农民富、农村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两型”引领、融合协同、科技支撑、改革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端农业、庄园农业、“两型”农业、都市农业,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生产新环境、经营新关系、发展新平台,加快提升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努力把雨湖区发展成为城市群郊区都市高效现代农业的典范。

2.2基本原则

2.2.1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地理位置、资源条件、气候类型、生态环境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布局主导产业和空间,充分发挥城市近郊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进一步健全适合农业发展水平和城市近郊特点的都市高效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2.2坚持产业化经营 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依法自愿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水平,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2.2.3坚持资源整合 引进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农业先进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整合相关行业和相关部门的资源,合理聚集要素、资金、政策,形成合力,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业产业。

2.2.4坚持城乡共赢 遵循农业经济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生态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既要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全优质多样的农产品及服务,又要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要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与建设,构建和谐城乡绿色空间,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2.2.5坚持分类推进 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协调,针对不同农业生态经济类型区的条件、特点和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采取有选择、差别化的发展路径和扶持政策,支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环节、重点主体、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示范、引领和带动全区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2.3功能分區

2.3.1城镇农产品加工物流区 该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包括九华农产品加工物流园、长城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鹤岭粮油加工(物流)园、响塘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等,主要通过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物流园区,集聚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物流,实现农产品附加增值。

2.3.2泉塘子现代科技农业区 该区位于姜畲镇,包括姜畲镇的泉塘子、白马、水库、棋盘、尚泉、梅花、青亭、尚涟、金陵等村。主要依托区域农业科技资源、平台、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区域农业科技优势,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试验和示范推广,发展科技型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依靠科技增收增效。

2.3.3仙女山旅游休闲农业区 该区位于仙女山地区,包括鹤岭镇的尧家村、侯田村、司马村、虎形村、稠泉村、石泉村、良山村、栲木村、小泉村、仁兴村、白冲村、金盆村、双湖村、日新村和姜畲镇的工农村、奇头村。主要依托仙女山独特的自然森林和人文景观资源,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开发农业多功能,打造一日游、二日游景点线路,发展旅游休闲农(林)业,推动农民多途径增收。

2.3.4城郊生态高效农业区 该区分布在上述三区以外的境内区域,包括上述三区以外的境内其他各村的农业区域。重点发展农产品的生态高产优质安全种养业和休闲农业,主要面向湘潭和长沙城市消费群体,生产中高端农产品,提供一日游休闲服务,着力提高农产品综合产出水平,实现农业综合高效。

2.4建设目标

力争到2020年,雨湖区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步入基本实现阶段,初步建成城市群郊区都市高效现代农业的典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两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初步实现农业优、农民富、农村美。具体目标是: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9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0%,持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占比达60%,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达到75%,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5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3.50,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60 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0元。

3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3.1绿色优质水稻产业

3.1.1发展方向 逐步适当减少水稻种植面积,优化水稻产业生产布局,引导水稻商品性生产向远郊转移,近郊重点开发水稻休闲等多功能,形成试验稻、种子稻、功能稻、商品稻各占适当比例的水稻生产格局,协同提升水稻单产和品质以及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整体增效。

3.1.2发展重点(1)加强67 hm2泉塘子超级杂交水稻中试基地建设,为国内各水稻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示范,提供规范化优质服务,建成国内知名的重要水稻科研中试基地。(2)加强333 hm2泉塘子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要生产超级杂交水稻良种和优质水稻良种。(3)加强商品水稻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好:姜畲镇的姜畲村、清联村、易家山村、建中村、河头村667 hm2连片“双超配套”水稻生产基地;鹤岭镇的燕山村、白鹤村、碑头村、金侨村、小荆村、山界村、公和村、益佳村、南谷村、陈蒲村、谷湖村、芳石村、金湖塘村、云岫村、水井村、大屋村、方竹村、荷花村、长龙村、虎形村、栲木村、良山村、仁兴村、百冲2 000 hm2连片“双超配套”水稻生产基地;姜畲镇北部667hm:“稻—菜(油)轮作”水稻生产基地;鹤岭镇南部667 hm2“稻—菜(油)轮作”水稻生产基地。(4)开发水稻生产多功能,重点在近郊休闲高端农业区,发展特色水稻、功能水稻、绿色有机水稻,适应城市居民的观享、体验、保健需求。(5)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水稻生产规模在3.3~6.7 hm2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积极扶持发展水稻生产规模在33~67 hm2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适量发展水稻生产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

3.2健康养殖产业

3.2.1发展方向 坚持“控规模、优布局、调结构、增效益”,逐步减少生猪养殖规模,维持草食畜禽养殖规模和水产养殖面积,生猪和草食畜禽养殖由近郊转向远郊,大力发展沙子岭猪等特色养殖和种畜种苗养殖,大幅度提高特色养殖和种畜种苗养殖在养殖产业中的比重,实现养殖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稳步提升。

3.2.2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沙子岭猪养殖产业。重点建设好3个原种沙子岭猪扩繁场、6个沙子岭猪繁殖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沙子岭猪养殖规模在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300~1000头的养殖大户,建设10个沙子岭猪养殖基地。(2)大力发展草食畜禽林下生态养殖产业。重点在姜畲320国道以北、鹤岭等林地较多的地方,利用林地和园地资源发展特色家禽和草食动物养殖,建立一批特色家禽和草食动物林下生态养殖基地。(3)大力发展精养渔业。充分利用池塘养殖水面,大力推广池塘健康标准化精养技术,建设一批亩产吨鱼的精养池塘。

3.3绿色蔬菜产业

3.3.1发展方向 逐步增加专业蔬菜生产基地规模,适度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优化蔬菜种植布局,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重点培育蔬菜种植规模约1 hm2的专业户、10hm2的家庭农场和100hm2的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绿色种植和“订单生产”,着力实现蔬菜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3.3.2发展重点 重点建设好湘潭市原种场27 hm2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泉塘子村、棋盘村、梅花村连片67 hm2设施蔬菜示范基地,犁头村和新月村200 hm:连片蔬菜基地,响水村200 hm2连片蔬菜基地,鹤岭镇尧家村、司马村、侯田村、双湖村467 hm2连片蔬菜基地,姜畲镇清泉村、清联村、妙山村、棋盘村、梅花村、金陵村、尚涟村、尚泉村400hm2连片蔬菜基地,仙女山104 hm2现代设施栽培绿色蔬菜基地,姜畲镇北部333 hm2“稻—菜”轮作蔬菜生产基地,鹤岭镇南部333 hm2“稻—菜”轮作蔬菜生产基地。

3.4特色瓜果产业

3.4.1发展方向 适度扩大瓜果种植面积,优化瓜果种植布局,大力发展特色、高端瓜果,增加瓜果品种,合理搭配品种结构,实现瓜果四季上市供应。开拓瓜果多种功能,实行果园与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基地配套建设,重点发展一批种植规模约10 hm2的家庭农庄果园和100hm2的专业合作社。

3.4.2发展重点(1)适度扩大优质葡萄种植面积,发展葡萄加工和开拓葡萄多种功能,做优做精做强葡萄产业。(2)大力加强仙女山桃种植基地,发展仙女山桃产业,丰富仙女山旅游休闲内涵。(3)在城郊生态高效农业区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家庭果园和农庄果园。

3.5乡村旅游休闲产业

3.5.1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区内农业自然资源、农业产业资源和人文资源,以服务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居民观光休闲为主攻方向,精心打造1日游旅游休闲农业集群。

3.5.2发展重点(1)建设湘江沿江风光带,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观光产业以及养生度假产业。(2)建设姜畲科技旅游休闲农业群,开展以现代农业科技为特色的旅游休闲。(3)建设姜畲—盂矿—仙女山森林旅游休闲农业群,开展以森林绿色为特色的旅游休闲。(4)犁头渔业旅游休闲农业群,开展以渔业为特色的旅游休闲。(5)建设美丽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群,开展以美丽乡村游、村落风光游等为特色的旅游休闲。(6)龙牌酱油博物馆和旅游观光基地,开展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特色的旅游休闲。

3.6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3.6.1发展方向 围绕延伸农业产业链,重点发展粮油、畜禽、果蔬加工业,大力开发农产品的营养、保健、药用和休闲等多功能,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

3.6.2发展重点(1)建设27hm2姜畲农产品加工园,重点发展稻油、果蔬、畜禽水产等加工产业。(2)建设27 hm2响塘农产品加工园,重点发展果蔬、稻油、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产业。(3)建设九华农产品加工园,重点发展酱油、稻米、肉食制品加工产业。

3.7农产品物流产业

3.7.1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开发利用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冷链物流技术、现代物流技术,加快发展电商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业。

3.7.2发展重点(1)引导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和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对接。(2)推进主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提质改造,在提升结算、信息、检测、安全监控和废弃物处理等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加工、储藏和配送三项功能。(3)支持有条件的批发市场逐步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和包装规范化,实行大交易商间的电子结算,探索适当品种的拍卖、电子定货等现代交易方式。

4保障体系建设

4.1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設;二是加强农村道路建设;三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园地、养殖场)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五是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

4.2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三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4.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一是扶持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积极引进工商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四是大力培养新型农民。

4.4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绿心”林地生态保护;二是加强耕地保护与治理;三是加强湘江流域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四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五是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六是加强地质环境修复。

4.5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二是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

推荐访问: 郊区 农业发展 路径 研究 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