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高校国防科研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国防科研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07 13:45:03 浏览量:

高校是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国家的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中应积极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高校在参与国防科研中存在着许多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参与国防科研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高校参与国防科研带来借鉴意义。

当今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国防能力的强弱至关一个国家的安全及领土的完整,在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防科研生产开始向非传统军工行业开放,吸引了许多优质的社会资源,尤其是大学作为优势特色的基础研究力量,紧贴国防需求,更多地参与到这一领域,逐渐成为国防科研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1.高校发展国防科研的意义

国防的极端重要性、武器装备追求独特和领先的属性决定了国防科技发展必然是一个高精尖、高强度、持续的自主创新过程,美国MIT的辐射试验室和雷达研究,加州理工劳伦斯实验室与核武器都是典型。国内外历史表明,国防科研将大大促进学校的高水平建设,总的来说高校发展国防科研有以下意义:

(1)国防科研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国防科研往往引领出领域内的高精尖学科,如一次世界大战发展了航空业,二次世界大战发展了的核工业,冷战期间发展了航天业等。

(2)国防科研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由于国防项目的高端性,往往能吸引众多知名科学家参与,为人才培养凝集力量。例如原MIT所属的Draper实验室(军方支持),其中电子、机械、航空、数学、物理等科学家占80%以上,15年间培养了53.4万人次的专业人才。

(3)国防科研提高了高校综合实力。国防项目一般属于综合性前沿课题,经费较多,像冷战期间,美国MIT,哈佛,密西根等名校的国防科研经费基本占到全校经费的一半,甚至更多。雄厚的经费支持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产生的重大国防成果必然享誉世界,给学校带来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4)国防科研促进了高校学术交流合作。通过参与和承担国防科研,高校加强了与军工企业、高校、军工科研院所、各兵种等国防研究力量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大学的学术科研水平始终能够保持领先提供了保障。

(5)国防科研加速了高校向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迈进。在美国400多所研究型大学,有200多所大学与国防部有合作关系,如著名的MIT、约翰.霍普金斯等。近年来,大学更是承担了美军一半以上的基础研究。

2.高校国防科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據统计,高校目前研发人员共计33.10万人,其中两院院士占全国的40%以上;依托高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的60%以上,还拥有其他各级基地平台,基本覆盖国家的所有行业产业;“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高校以第一单位获国家奖励二等奖以上的成果占全国的50%以上,由于可见,高校的科研实HHH展国防科研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国防科研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凡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的单位必须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等军工资质认证,且要确保各体系能够持续、有效运行。而由于高校这一组织的特殊性,其组织管理机构更为复杂,很难较好地满足军工资质的要求。

(2)国防科技专业学科建设及国防科研机构建设相对较为欠缺。高校的学科建设门类齐全,但是有关国防科技专业的学科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在高校中设有航空、航天、核、船舰、兵器等相关领域的国防科技学科专业为数不多,没有相关的学科作为支撑,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作为载体,高校的国防科研工作将难以有效开展。

(3)广大科研人员对国防科研应用背景了解不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渠道不畅通,再加上国防武器装备的保密性,而致使大部分高校与军工集团用户单位的联系不够,使得高校广大科研人员了解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求的渠道太少,广大科研人员对国防科研技术的应用背景了解不够深入、全面,很多较好的技术难以在军工领域得到有效的转化应用。

(4)国防科研资源相对较为分散,难以有效整合。高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基地、技术、学科等方面均有着很突出的优势,但是这些优势资源相对较为分散,各课题组也相对较为独立,很难实现有效整合来共同承担一些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防科技专项,在一些重大国防项目的争取上与其他科研院所相比,优势得不到体现。

3.高校国防科研发展的建议

(1)高校要加强国防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将国防科研纳入学校高水平大水建设规划,加强宏观协调、整合高校内资源配置;要及时推进国防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及管理办法,建立起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国防科技工作的绩效评价制度,完善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保障机制,营造开展国防科研工作的良好大环境。

(2)创新高校科研组织模式,满足国防科研组织形式的需要。高校应进一步创新国防科研组织管理模式,突破现有的传统模式,建设跨学院系、跨学科、跨院校的国防科创新平台,以项目为纽带,汇集、整合、优化配置学校的学科、人才、仪器设备等多方面的资源,形成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起能够满足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的科研组织模式,逐步增强承担重大国防科技项目的能力。

(3)做好军工资质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确保高校国防科研工作有序进行。

高校要根据体系的要求,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建立起符合高校实际情况、具有高校特色的军工资质管理体系,及时进行学校有关管理组织机构调整,建立健全体系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并逐步引导各项目组能够很好地按照各军工资质的要求做好项目的运行管理工作,确保高校国防科研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国防科研管理制度及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国防科研环境。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国防科技管理制度创新,制定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相关政策及管理办法,完善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保障机制,就国防科研在奖励、考核及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一些特殊的管理规定和优惠政策。

(5)坚持以人为本战略,抓好国防科研技术人才队伍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国防科研工作更离不开专业、高水平国防科技创新人才。高校应积极推进实施人才创新战略,推出一些高层次国防科技人才引进优惠条件和国防科技创新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优惠政策,通过国防科技创新平台及基地对学校现有人才进行汇聚,凝聚、培育出一批能啃硬骨头的、能打硬战、愿意为国防科技奉献的高层次国防科技创新人才和队伍。

(6)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各军工企业的联系、沟通,了解国防需求。高校必须要了解军工部门和军工企业的技术需要,全方位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国防科工局、军委各部委等上级主管部门及军工集团企业的联系沟通和联系,积极宣传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科研领域,大力推广已有科研成果和成熟技术向国防科技工业转移与转化,并积极通过加强与军工集团的联系,共同提出重大国防科研项目建议,促进高校国防科技工作的发展。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推荐访问: 国防 对策 现状及 科研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