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时间:2022-05-07 19:20:03 浏览量: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传统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以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立足于专业的优势特色与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满足交通运输“卓越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以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旨在全面提升卓越人才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希望对“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026-02

引言

2010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校本科生培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多样性和适用性欠缺;工程性缺失和实践教学薄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1]。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2]。“卓越计划”的内涵是指培养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师[3]。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是工程实践。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4]。2013年,经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批准,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对推动“卓越计划”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如何结合本校的行业特色优势与人才培养定位,构建适应港航业发展需求,体现“工程化”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能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充分应用,是交通运输专业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与要求

“卓越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必须服从卓越人才培养的宗旨,秉承“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发挥交通运输工程的学科优势,传承专业历史,强化港航專业特色,以适应港航业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教育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坚持“重基础”与“重创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与素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面向未来、具有创新性的、服务于港航业的卓越工程师。

(1)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为中心

“卓越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素养,其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必须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识、专业知识与应用的结合。除了满足国家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以外,还要突出专业的行业特色,以适应港航业未来发展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在学校“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的办学指导思想下,以国家卓越工程师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构建卓越计划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利于知识结构的合理衔接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还应强调体系结构利于知识结构相互关联和支撑[5]。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需要服从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立原则与要求,在整体优化的高度上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与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以卓越人才的培养计划作为指导,除了要满足不同性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还要与相应的理论课程之间相对应,以使理论课与实践课能有机地结合,实践课程体系内部形成有序的整体。坚持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使得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形成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具有系统性、可持续性与创新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3)面向港航业实践,且具有创新空间

针对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满足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港航业实际需要的卓越人才。要培养满足交通工程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中就必须体现面向工程实际问题。因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必须服务于整个港航业的实际应用、规划、管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涵盖了实验、实习与设计,每个环节的内容都要落实到工程实践应用中。实践课程体系面向工程;分阶段、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要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学科交叉式、自主设计式实践探索的复合式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4)要加强校企合作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卓越人才培养应该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企业由原来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6]。“卓越计划”的“3+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一年左右,因此在设置实践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校企合作中企业实践环节的时间、课时与内容。要求校企配合,共同制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培养卓越人才。通过企业实习,依托校外实践基地,通过企业工程实践,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与工程视野。

2.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交通运输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要求:从培养工程师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工程设计、工程实践与应用、以及创新的能力为出发点,构筑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和课程体系。加强基础,拓宽人才培养面,增强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具有(1)实验技能;(2)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3)科学研究能力;(4)创新能力。与理论教学知识体系相对应,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践领域与具体的实践环节。

(1)实验环节: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研究性试验四大部分。基础实验课程包括:大学物理实验、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专业特色实验包括:预测理论与方法(Eviews/SPSS)、管理运筹学(Lingo/Matlab)、运输需求预测理论与方法(ArcGIS)、运输地理与空间系统(MapInfo/ArcInfo)、运输网络分析与优化方法(Transcad)、国际多式联运(运输代理业务模拟系统)、集装箱码头业务(集装箱码头业务信息系统)、港口物流系统仿真(Flexsim/FlexTerm)。

(2)实习实训环节: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与安全熟悉、课程实习、金工实习、企业工程实训、毕业实习等。专业认识实习为船舶实习(为期一周的校船实习)。课程实习涉及的课程包括商品检验与保管、船舶结构与原理、航空运输业务、海上货物运输、港口机械与装卸工艺等。企业工程实训安排在第1、2、3、5、7学期,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毕业实习为第8学期在相关的港航企业实习。

(3)设计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大部分。课程设计包括货运业务课程设计、港口规划与工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方式,结合毕业实习,在企業完成,突出设计性、综合性与创新性。

校内实践环节内容要与企业实践环节内容有机结合,校内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企业实践环节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坚持“相对集中、灵活安排”的原则,将企业实践环节有序分散于大学四年中,使得累计企业实践时间达到或超过一年。这样既保证了企业实践的时间要求,又满足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增强理论认知能力的需求。

三、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科学、合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施时能否顺利开展,并且是否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来支撑。为保障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得以顺利、高效地推进,切实提高“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效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合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大专门实验室建设力度

实验室资源的完善程度是开展校内实验教学的硬性保障,包括实验室面积、硬件设备、授课所需的软件资源等。除利用现有专业公共实验室的教学资源外,针对卓越工程师还应该提供专门的实验环境,软硬件条件的配置要满足校内实验课程设置的要求。为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软硬件资源要随着培养计划的完善与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需进一步加大对卓越工程师实验环境的建设投入。

(2)加强实验教材建设,推进实验课程改革

根据设置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需要明确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结合理论课程内容,合理设计实验项目,规范实验内容,避免实验内容之间出现重复交叉,且要满足难易适中的要求。此外,还要鼓励专任教师编写实验教程或讲义,在实验目标、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考核等方面体现科学合理性。不断推进实验课程改革,包括课内实验、设计型、创新型与综合型,课内实验要与对应的理论课紧密衔接,同步进行。设计型、创新型与综合型实验课程要单独设置,强调与实际应用案例相结合,体现综合与创新性。

(3)加强师资队伍保障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既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教师,尤其是进行实验教学的专业教师与实验专任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手段与技能。通过有计划的到企业顶岗实习及各种培训等方式,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且要随着新技术等的出现,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

(4)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在现有的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构建产学研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基础上,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培养与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依托合作办学企业,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长效运行机制和校企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质量保障体系。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卓越计划”教学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与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中心的原则,从实验、实习与设计三个环节构建了交通运输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从实验室建设、实验教材、实验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建设这几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希望对交通运输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能起到有效地推动作用,同时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也希望能对本校其它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与其它院校相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50-52.

[2]教高[2011]1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3]李梅,陈文兵等.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研究——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例.山东建筑大学学报[J].2013.4(28):180-183.

[4]曾永卫,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5-78.

[5]邓建华.交通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23-125.

[6]宋佩维.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卓越工程师.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J].2011(6):4-8.

作者简介:

王美蓉(1985-)、女、大连海事大学、工学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港口仿真与海上应急;

王军(1963-)、男、工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港口规划、航运管理与海上应急。

推荐访问: 课程体系 面向 实践 培养 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