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化研究

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化研究

时间:2022-05-09 10:50:03 浏览量: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奥运会对主办城市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奥运经济,是北京乃至全国新世纪发展的重大课题。北京市应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适应奥运需求的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本文定量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基础,并对加快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度化 奥运经济 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演变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顺向演进的过程,对于产业结构这样一个转变和演进过程,我们称之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过程。深入研究产业结构高度化问题,对于经济结构调整中制定经济方针和政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北京市产业结构演变的历史分析

(一)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历史考察

自1952年到2003年,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65年属于第一个阶段,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农业就业人口曾经高达总就业人口的66.9%。从1965到1978年是第二个阶段,北京市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农业就业人口比重急剧下降,从1965年的43.50%下降到了1978年的28.35%,在这期间,农业人口继续向二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者比重都超过了第一产业。从1978年到1990年属于第三阶段,北京市进入了工业高速发展时期,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迅速提高,第二、三产业就业者比重均达到了40%以上。自1990年起,北京市经济发展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也是工业发展的后期,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基本稳定在10%左右,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就业人口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2003年达到58.98%,并呈继续上升的趋势。

(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的历史考察

北京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演变相应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也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65年属于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1952年的22.21:38.71:39.09演变为1965年的12.47:59.06:28.47。第一产业增加值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增加值高速增加,第三产业增加值则下降明显。从1965到1978年是第二个阶段,产业结构格局保持了“二、三、一”结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增加值迅速下降,197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5.17:71.14:23.69。1978年到1990年是第三个阶段,北京市产业结构由低水平的“二、三、一”进入到高水平的“二、三、一”格局,同时第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1990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8.76:52.39:38.85。自1990年起,在经济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5.84:44.10:50.06演变为2003年的2.61:35.81:61.58,由高水平的“二、三、一”演变为高水平的“三、二、一”格局,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第三产业逐渐超越了第二产业,成了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

二、产业结构协调分析

产业结构的协调是指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社会生产结构与最终需求结构的一致。在实际测算中是通过测算实际的产出结构与投入产出经济技术关联矩阵的主特征向量结构的偏离度来衡量。

北京市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过程中,总的趋势是现实与最优产业结构偏离度逐渐加大,从1987年的51.8%下降到2002年的41.21%,这符合北京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现实。

由最大特征向量分析,农业的相对比重逐年下降,体现了农业在北京市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的下降。在第二产业中,呈现上涨趋势的只有采选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部门,其余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北京市的工业发展政策有关,说明了北京市的工业竞争力不强。在第三产业中,呈上升趋势的占了绝大多数,下降趋势的分别是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旅游、住宿和餐饮业、其他社会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三、从产业结构聚合质量分析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不仅表现在产业结构的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协调上,更主要的还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聚合质量上。产业结构的聚合质量是指各产业之间的耦合状态以及由此决定的结构整体性功能。产业结构的聚合质量主要从产业结构的资源转换能力、各产业之间耦合方式所形成的产业关联以及最终需求对生产的诱发能力方面反映出来。

(一)北京产业结构的资源转换能力

产业结构资源转换能力的大小可通过中间产品的投入使用效率来考察。通俗地说就是生产同样的最终产品,使用的中间产品较小,则说明其中间产品的使用效率较大。

北京与全国比较,产业结构的资源转换效率总体上相对低一些,北京1997年若生产与全国相同的最终产品,所需投入的中间产品消耗比其多9.63%,其差异不大。第二产业中的煤炭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行业的资源转换效率高于全国。资源转换效率明显低于全国的行业主要是工业中的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

(二)北京市产业结构关联状况

产业结构关联是指产业结构的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在产业关联关系上,除了直接的关联效应外,还存在着由于波及作用而产生的间接关联。常用的衡量包括间接效应在内的指标是由拉斯马森提出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1.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又称拉动力系数,它是指某一个产业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生产所起的拉动作用。

从北京市4年的影响力系数的平均值来看,系数大于1的行业共有13个,这些行业对其他行业所起的拉动作用很大,平均值最大的5个行业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机械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影响力系数分别为:1.3436、1.2335、1.2293、1.1851、1.1762。从变化趋势来看,呈增长趋势的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机械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呈明显下降趋势的有:轻纺工业、其他社会服务业、文化和娱乐业。

2.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的含义是一个经济系统的各产业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时,该产业部门因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

从北京市四年的感应度系数的平均值来看,系数大于1的行业共有13个,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的一些“瓶颈”行业,平均值最大的5个行业依次为:采选业、轻纺工业、化学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金融保险业。从感应度系数变化的趋势来看,轻纺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农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行业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这些行业的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在减小;而采选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系数逐渐增加,说明这些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日趋显著。

(三)北京市需求对生产的诱发能力

1.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诱发系数。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诱发系数是指消费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将诱发多少单位的生产。一般认为,需求结构有三个区别较为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理性需求为主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消费主要是解决人们温饱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追求便利和机能的阶段”,人们的消费重点从温饱转向了非必需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第三个阶段是“追求时尚与个性的阶段”,经过第二个阶段的发展,人们的消费开始从数量转向质量,大量生产的产品由于缺乏个性已不再受欢迎,具有个性的、重视服务的产品成为这一阶段人们消费的重点。根据对北京1987、1992、1997、2002年4个年份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诱发分析可以发现,消费诱发系数呈上升趋势,分别为:2.2615、2.8531、2.5772、2.6398(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第二次经济高峰,在1992年以前,居民消费倾向较高,而在以后逐渐下降)。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增强。从行业来看,采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第三产业增加更为明显,说明第三产业的消费对刺激生产有很大作用。而一些传统产业,如农业、轻纺工业等,消费诱发系数下降明显,其对生产的诱发能力逐年下降。

2.投资需求对生产的诱发系数。投资需求对生产的诱发系数是指投资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将诱发多少单位的生产。根据北京市1987、1992、1997、2002年份投资对生产的诱发分析,北京市投资对生产的诱发系数基本呈上升趋势,4年的诱发系数分别为:2.4091、3.0913、3.1251、3.0931。2002年投资诱发系数下降。从具体行业来看,采选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投资诱发系数增加幅度较大,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将拉动经济更快的增长。

3.调出(出口)对生产的诱发系数。调出(出口)对生产的诱发系数是指调出(出口)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将诱发多少单位的生产。根据北京市1987、1992、1997、2002年份调出(出口)对生产的诱发分析,北京市调出(出口)对生产的诱发系数(除1997年以外)也呈上升的趋势。各年的调出诱发系数分别为:2.3197、3.0009、2.6168、3.0083,1997年的调出系数下降到2.6168,但到2002年,又回复到3以上。从行业来看,呈显著增加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从1987年的0.0965,增加到1997年的0.2195,2002年再次猛增到0.6230。这些说明北京市的调出主要是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四、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建议

(一)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京目前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经进入了上中等发达水平,开始向比较富裕的阶段发展,国民经济具备了相当的实力,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下一阶段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必须以工业现代化为依托,足够强大的工业是经济总量扩大的基础,必须加快工业发展。北京市工业发展相对于第三产业是落后的,必须进一步加快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振兴现代制造业,实现工业的现代化,扩大经济总量的基础是工业的现代化,工业发展突破口仍然是高新技术产业。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总产出占到了社会总产出的50.14%,但是,资源转换效率不高,这也是今后应该提高的地方。

(二)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北京市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调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教育事业、文化娱乐业等行业在GDP结构中所占比重有显著增加,是目前消费的热点,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只要政策引导得当,消费需求完全可以成为北京市经济稳定增长的一个主要推动力量。

推荐访问: 高度化 北京市 产业结构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