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甄嬛传》入美遭寒流,我国文化复兴路在何方?

《甄嬛传》入美遭寒流,我国文化复兴路在何方?

时间:2022-05-09 12:55:02 浏览量:

摘 要:好莱坞的美国大片多会赢得我国观众的青睐,可我国热播的《甄嬛传》入美却遭到大不一样的观众反映。这背后反映的是文化问题,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又在哪里?

关键词:国剧;美剧;传统文化

七十六集的《甄嬛传》在国内受到热捧,而作为第一个走进美国的中国电视剧作品,在美国Netflix视频网站上只获得2.3分的差评,却被如此冷遇,发人深思。

上世纪30年代,喜剧大师梅兰芳出访美国,所演剧目受到美国观众的热烈欢迎,道出了“艺术无国界”的真知。如今,我国每年进口如此多的欧美片、日韩剧,出口里的影视剧作品显得如此稀有,这折射出的现象即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还在路上。

进入正题之前,我们来探讨一下,美剧(以其为代表)为何这么好看?国剧为何不好看?第一,制作水平。宏伟壮阔的背景、震撼人心的场面、激烈冲突的故事情节,均是美剧的普遍特征。而国剧就显得黯然失色,缺少高超的影视制作水平,背景、场面、人物、情节不能兼得。第二,制作题材。不论是从历史、政治到战争,还是从史前、中世纪到未来,以及从地球到外太空,美剧的涉猎面无所不包,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看世界、拓视野的一个窗口。再看国剧,科幻片几乎沾不上,抗/谍战剧、清宫剧常常上映。谍战剧中倒是出了《潜伏》、《北平无战事》这样几部好剧,清宫剧里的《甄嬛传》讲的全是后宫残酷斗争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我们看还可以,让没有这种文化背景的美国人看,先得给他们普及一下中国皇帝的婚姻与后宫管理制度。第三,文化因素。我们能够喜欢美剧,是因为我们在里面看到了文明、民主、人道等普世情怀,以及只要是人都会想要的亲情、友情、爱情。这首先感动了美国观众,再来感动我们。国剧里,有这些,但不全,表现得也不突出。

当然,比较美剧、国剧好看程度的因素肯定不只以上三个方面,诸如想象力、价值观、拍摄方式、营销手段、行业规则等等方面,都是决定影视剧受欢迎程度的因素。这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同样适用影视剧,那便是技术几乎起决定作用。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包含以上因素的影视剧不可能制作出来。但是,有了技术以后,文化的作用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剧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正是它包含的文化让我们由衷赞成,我们在欣赏着美剧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它本身传播的普世价值观念。

快马弯刀从来就不能征服人心,能够服人心的只有文化,“胡虏无百年之运”就是佐证。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辽金元清都是少数民族以军事手段占领中原大地后形成的政权,其中的十国政权更替的很快,元朝也就89年的国运,而辽、金、清因接受中原文化,国运超过百年。古代中央王朝自居天朝上国,“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实现靠的绝不是武力,真正吸引万国来朝是先进的中华文化。对比之下,亚历山大帝国在亚历山大长辞后逐渐衰落,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也很快被颠覆,二战中的德国更不用表,超级大国苏联69年后同样轰然解体,这些国家相信武力,依靠武力,亦亡于武力。想富国强兵需要武力,欲万世太平就不能依靠武力。

反观当下,我为我国文化的复兴感到如此失望,这也不是一个人的感觉,是整个社会的反映。中学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每当看到清末鸦片战争,我就底气不足了。近现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革命先烈们苦苦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大跃进、破四旧运动、文化大革命,一场场的革命,一次次的运动,我国的政治状态虽然从动荡终于走向稳定,可在过程中丢失了自己的文化,背弃了自己的文化。文化大革命的效果最猛烈,但我说一说新文化运动。

如果以经济总量、军事实力、城镇化水平等指标来衡量的话,我们的伟大复兴也复兴得差不多了,数据、实例大家都知道,但要复兴传统文化的话,我一想起鲁迅先生“历史书里满满的仁、义、道、德,我只看到‘吃人’二字”的“吃人”文化,心就凉了。我们复兴的就是这样的文化?应该不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先辈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抛弃文言文,向儒家宣战,希望以德、赛两位先生来拯救中国,要说清楚,我们先简要了解一下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一种简洁优美的文字,有两种好处。一是传承文化,可以让后代的我们看懂几千年发生的历史,原因是古代王朝没有推行普通话,若以当时的白话语记载历史,后人很可能只认识字,但看不懂意思。二是文字有美感[ 孔庆东《国文国史三十年》,中华书局,2011年。]。古诗、古词都能朗朗上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好不好?好。简单不简单?简单。但我们就写不出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均是文言,《史记》更是如此。韩柳文、司马史、李杜诗、苏辛词,学好这些,就是国学大师。文言文对每个字均有推敲,那句“僧敲(推)月下门”不还是没有推敲好吗?

文言文有如此的优点,为什么新文化运动要以白话文代替它?原因就一个,太难。如今,能够写出一篇文言文的人应该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吧?当时同样是这种情况。限于教育水平的不发达,懂文言文的人太少,即使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说,中国的文字只掌握在20%的人手里,80%都是文盲。一次次的运动与改革,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形式,一份文件发到下面,老百姓都不认识,连报纸都看不懂,革命多少次都没有用。而英国的普通老百姓有着看报纸的习惯,因为他看得懂。胡适、陈独秀等人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文言文好是好,但大多数人不理解,存在着一个言文不一致的问题,还是英语好,没有这样问题,从上到下都理解[ 同3。]。因此,白话文运动就此拉开序幕。1920年,北洋政府将白话文宣布为国文,在全国推广,逐渐取消“子曰诗云”的文言教育,导致今天的我们阅读古籍就如外语般困难。

新文化运动几乎革了文言文的命,但文言文死灰复燃,我们现在所用的四字成语仍然是文言。文言文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别国不可复制,所以又说回来了,我们如今胳膊腿都变粗了,应该考虑未来中国的象征是什么?即是让人一提到中国,应该想到什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意义非凡,在此不表。美国总统来华首先想看的是长城与故宫,而不是高楼大厦。中国的象征可以是一座座的高楼、一道道的高铁地铁吗?19世纪末,英国伦敦就通地铁了,我们现在一切现代化的东西都是从西方“拿”来的,让外国人来华就看这个?人家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象征是什么?是我们的文化。而且复兴我们的文化,是真可以带来经济价值的。举例,上世纪末,英语一年可以为英国带来7个亿美元的收入,已经超过其农业;英国摇滚乐一年的产值也超过了钢铁产值。现在,美国每年影视剧的产值大家都知道很大;韩国的先王庙供有二十五位先王,李氏后裔每年举行祭祀,吸引众多国外游客[ 同1。]。悠久的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强大不仅会让一个民族传承不绝,而且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那么,我们的文化到底包含什么?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古代各个王朝作为王道对待。“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得到大力推广,亦深入人心。这些思想都很好,只是我们难以做到,尤其是一些岳不群般的伪君子打着这些旗号,蒙蔽人心。若说普世价值的话,儒家思想应该是普世的,比如儒家主张 “三从四德”里的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我们能说它错吗?现在我们嘴上不说,找对象的标准不还是这些吗?一个讲孝道、不乱言、花容貌、会女工的女孩子有错吗?难道我们就喜欢刚已结婚就把妈毒死的、五官不正又什么不会的对象吗?我们的孔圣人在世时,“惶惶如丧家之犬”,思想主张不为追求霸业的各诸侯国所接受,发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叹,死了五百年突然火了,一会儿被捧至天上,一会儿被踩到地下,不得安生。孔子的最初主张均是站在人性化的立场上,只是被后来的子孙们给一层层地加丝,犹如作茧自缚。儒家被后人诟病的地方,在于两处:一是给人华而不实之感,只说不做为多;二是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思想,人与人不平等,做好自己所属身份内的事,不得逾制,这与现在的人人平等观念极不相容。之外,道家、法家、墨家、佛家与儒家一起构成了古代的思想体系,特别是宋明理学融合了儒家、 道家、佛家三家思想,将传统思想发展到极致。

传统文化不仅包含古代思想外,还包含各种文化形式,如二十四史、诗词、散文、唐传奇、小说、戏剧、评书、相声以及各地方风俗习惯等。可惜的是,现在我们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我们在背弃着自己的文化。如今,年轻人谁还喜欢听评书看唱戏,多是喜欢网游、酒吧、KTV、圣诞、情人节等国外的“月亮”。上世纪末还存在的大鼓书如今再难见到,京剧、昆曲、黄梅戏、相声均在衰落,除了大家喜欢的李玉刚、郭德纲等明星外,真正喜欢这些的寥寥无几。我们在宣传传统文化时,仅仅是在表演。我们在举行葬礼时,下辈雇佣唢呐队的演员代哭先人,完全成了表演,《私人订制》不就出现这个场景了吗?某地在孔庙给孔圣人主持敬香典礼时,这样说道:一柱香,由wahaha集团冠名;二柱香,广告五分钟后,马上回来。孔圣人要是九泉有知,非气活不可,然后拿鞭子抽这些不肖子孙。

记得上海的一个大学教授在新闻上发表文章说,现在的社会,从上到下,业余时间都在打麻将。现在的农村除了过节放一串鞭炮,哪还有什么传统文化?大家逢年过节凑在一块不是打麻将,就是斗地主,今年春节期间很火的一篇文章《近乡情更怯》又是上海一个博士发表的。再看我们的城市,除了山西平遥与云南丽江作为超过一千年的世界文化遗产外,其余的都是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大厦,真是全国一盘棋,模样差不多。未来的中国难道只靠这些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文明一蹶不振。近现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我们背叛了自己的文化。原因何在?

评价标准的变化是重要因素。古代可以被供到庙里的一定是完人,如孔子、关羽、岳飞、文天祥等。但完人也有不完美处,多不是成功人物。孔子虽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可思想主张一生没有实现;关、岳、文三人均是抗争失败,壮志未酬。过去我们评价人物的标准不是成功,而是气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义凛然之气,久久让后人缅怀敬仰。目前呢,古代的这种评价标准让多数人呵呵笑之,有种脑中进水的嗟叹。现在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就是成功,且成了唯一。甲靠坑蒙拐骗,获得了财富,在周围人的眼中,那当然是成功,才不管你的手段如何;三聚氰胺的始作俑者才不管孩子是谁家的,反正不是我的,赚到钱就行,要不被曝光,差点成功;如今地沟油泛滥,这些老板才不管我们的胃受得了受不了,能赚到钱就是大爷。古人的“不以成败论英雄”在现代人看来几乎已经成了笑话。

大学本来应该成为思想的重要阵地,现在由于不合理的行政制度,完全没有发挥作用。一是职称评定制度。大学老师要想升为副教授、教授,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成为硬指标。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多是五、六十岁的人,沉浸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几十年才能出一个成果,才可能被授奖。我们呢,除了目前的莫言获文学奖外,其他领域的奖项仍是无人问津(指国人)。我们的大学老师、教授为了自身的实际利益,时间都花到论文上面去了,而在研究上的时间太少。二是课题申报。目前,申报一个国家级课题,经费在20万左右。这种制度激励着教师们不断地申报课题,获取经费。当然,干什么都不能没钱,但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了,研究谁来做呢?当年造原子弹的时候要是这么干,别说五年了,估计十年都造不出来。

再说我们的教育。一方面,我们在中学所学的是理、数、化、政、史、地,还有生物。我想说的是,过了这个阶段,我们还能记起什么?我们在购物时只要懂得加减就行了,乘除都不需要,更需要解方程吗?《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讲述的是印度的一个穷小子凭着离奇经历获取的片段知识,幸运地获得百万大奖,这更说明电影就是电影,日常生活中的我们知道比较多的书本知识,更是几乎用不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都是从日本引用来的词语,是现代化的学科,本应该成为传承我国文化的语文与历史却成为大家普遍厌恶的学科,没几个人真喜欢作文与历史的,上课多是去听周公高谈阔论了。我们对自己的古代文化都提不起兴趣,何谈热爱呢?

我想说的是,众所周知,抄袭可恶,甚至侵犯别人著作权,可我们的各科辅导资料全是盗版。我不知道现在的学校是如何情况,我自身一路走来,全是这种情况,包括研究生阶段买的教科书都是盗版。这样的教育和儒家思想没有多少差别,打着为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旗号,做的都是违法违规的事情,在此我突然明白,中国人怎么不喜欢遵循规则,因为我们从小就被这样的教育给耳濡目染了。如果教育还是如此,复兴文化几乎无望。

参考文献:

[1]孔庆东.《国文国史三十年》[M].中华书局.2011年.

推荐访问: 寒流 复兴 路在何方 我国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