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新疆石油工业的摇篮

新疆石油工业的摇篮

时间:2022-05-09 17:40:04 浏览量:

在新疆发现并进行工业性钻探开采的第一座油气田独山子油田,是新疆石油工业的摇篮。在其百年开采史中,先后为克拉玛依大庆等油气田培养输送了数千名成熟的石油工作者,为准噶尔盆地的其它油气田和天山山脉以南的山前构造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科学开发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储备了丰厚的地质,钻井和开采资料。杨增新:

将采油模式由官办改为招商承包

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新疆伊犁响应起义。当时,新疆巡抚袁大化是个顽固的保皇派,企图负隅保清,向伊犁进军镇压为了将国库的款晌用于军事,就下令停止了独山子石油的采炼。

1912年,杨增新任中华民国新疆督军,执政新疆。他看到俄国输入新疆的石油数量增加很快,而且油价不断上涨,就考虑抵制俄油,维护中国权益。

1913年,新疆矿务局成立,杨增新任命邬铭魁为总办恢复新疆省工艺厂的炼油生产,同时改革采油办法,将采油由官办改为招商承包。商民承包后,雇工在独山子等地开采,运到省城交售。

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独山子油田石油生产力的发展。

比较典型的是商人余兆龙,他因为开采石油,一年向政府缴纳“官厅银”二百两,日产油达到35公斤。

当时,在独山子是用开采煤矿的方式挖井采油。

其方法是先在山坡上挖条横洞,然后在洞内挖若干个两米多深的竖井,吊桶或吊人下去撇油。这样的钻采方式,能够达到夏季日产原油五六百斤,冬季70多斤。

对于独山子油田的开发,尽管在管理方式上改善了,但从技术角度说,仍然属于土法开采石油,没有现代工业的气息,这种开采石油的方法直延续了近20年。

有人估计,土法采油时期,独山子共采出原油约100吨左右。

20号井:第一次大规模勘探取得成果的标志

独山子油田处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山前构造带,是一个不对称的穹窿背斜。

独山子炼油厂成立以后,从苏联运来各种石油生产器材,生产发展很快。

1937年1月14日,2号油井出油——

民国时期的《新疆日报》当时报道:“该厂新开口油井,经日夜加紧工作,于14日夜中出油,自井口喷出数尺之高,油势甚旺。

2号井出油不久,压力减退,逐渐枯竭,没有了工业开采价值,但这是独山子进入工业勘探后第一口自喷油井。

这一时期在独山子油田所钻的井中,井深大部分在600米至800米。而21号井的井深达到了1453米,是这个时期在独山子油田打的最深的一口井。

独山子油田钻井所使用的泥浆密度很大甚至达到了每立方厘米2.4克。这口井的出油量远远超过了其它井,全矿职工欢喜若狂。

新疆省政府财政厅闻讯当即发电祝贺并奖励,电报说:“厂长,总工程师督导有方,钻探精确,果能源源出油,非仅新省经济前途之幸,抑亦该厂长等工作成绩之光荣并望继续努力以期克奏霄功。

中外石油学者都认为独山子油田开发见效于1942年,也是起因于这口井出现了工业性油流。

保持稳定:共和国开发独山子油田的第一课

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独山子。1950年9月15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第一次创办(股东)会议在迪化召开,中方股东代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委托创办人张英明,苏方股东代表是全苏石油煤气产地探测托拉斯委托创办人斯依·阿盖耶夫。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包尔汉财经委员会主任王震苏联驻迪化代理馆务总领事格列科夫副领事巴拉诺夫列席了第一次股东会议。

会议通过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组织条例》,选任中苏方各三人组成公司管理委员会。会议还通过了《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章程》:会议确认独山子油矿移交给中苏石油股份司的油井设备器材房屋建筑等估价约650万卢布。

9月30日,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第次会议在迪化召开。会议选举张英明为委员会主任委員,阿盖耶夫为副主任委员,委任聂列亭为公司总经理,中国人阿里木阿洪为副总经理。会议宣告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成立。中苏石油公司总经理部设在独山子。

公司成立后,立即成立了独山子油矿工作组,接收乌苏独山子油矿

独山子油矿工作组的任务,一是交接职工思想情况和动态,组织政治学习发展组建党团工会组织。二是清点接收生产设备,移交给中苏石油公司,作为中方投资的一部分。

接收油矿之初,只有职工150多人都是少数民族。新疆省工业厅在社会上招收了一批没有工作的技术工人司机,加上从苏联回国的华侨和一部分青年共103人组成矿训队,参加油矿工作。

当时,矿区的社会关系复杂,思想混乱。

工作组到独山子初期,每月的生活津贴要到迪化中共新疆分局领取,还要经常去汇报工作。只要工作组的同志一离开独山子,就有人造谣说,工作组撤走了,共产党走了!

这些人企图通过散布制造动乱的言论来达到破坏油田生产的目的。工作组就依靠瓦力斯·斯迪克哈比布拉·木哈买提、瓦力斯江、吐尔地、帕达哈·吐尔木、尧乐瓦斯、阿布鲁买吉、朱马卡孜等党员和思想先进的同志组织职工进行政治学习,上团课发展团员,王大梓、赵光义就是第一批发展的团员。

在这种环境下,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段时间以后,油矿人心趋于稳定。

自主研制泥浆处理剂:使用了半个多世纪

这时候,独山子油田有两口井出油不能自喷,靠抽提方式日产油2—3吨。炼油是用两口简易的蒸馏釜,一釜可装原油4 5吨,只能生产汽油煤油、柴油,因为原油产量少,只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地生产。

运输站有四部汽车,因车辆陈旧,配件少,车况差,经常能开动的只有两三部。另外还有拖拉机发电机,自己发电供全矿照明。

中苏石油公司机构编制中,设有中心科学研究化验室,主要担负独山子油田的石油勘探,开发、地质,钻井钻井液油井水泥、油田化学分析化验及研究任务。

公司成立之初中方技术干部只有章涛、高劲夫和徐文杰,随后陆续分配来汪租铎、陈德新,龚裕贤、栗心平、李秉志、黄延华、宗志风、沈江、郑遐柳、鲁振莲等、最初分设地质,微古生物,油气水、钻井液,钻井水泥研究化验室。

在苏联专家到职之前,中方的技术人员就已经开始实质性工作了。

他们从1950年11月开始收集早期石油地质资料,高劲夫托在玉门油田工作的老同学邓星照和校友潘文翰收集有关资料和支援部分必要的仪器。

从所搜集到的地质钻井资料分析,在独山子钻井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提高钻井泥浆性能,配制出高密度抗温腐殖酸钻井泥浆。而配制这种泥浆最重要的原材料是褐煤和重晶石。

高劲夫就带领着化验室的同志们到阜康、乌鲁木齐、奎屯、黑油山等地寻找褐煤原料资源。

根据资料介绍和牧民提供的情况,高劲夫判断在黑油山地区有需要的褐煤资源。

于是,他和一名维吾尔族工人乘卡车到黑油山寻找。汽车正在戈壁灘上艰难行驶,突然刮起了狂风,几乎要把车吹翻。因为风太大风吹起来的石子把驾驶室打穿了一个圆孔,砂石把驾驶室外壳油漆全部打光,成了一个白铁皮驾驶室。

他们只能摸索着慢慢前行,带的水喝完了,他们只能在大风中爬行着找水。他们在距汽车约一公里处发现一个水坑水晃动就起泡沫,还有红色的小虫又苦又咸,但为了生存,还是喝了下去。

不过高劲夫说,是完成任务之后才拉肚子的,值得了。就这样,他们开着车在黑油山周围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找了两天,终于找到了褐煤煤层。他们在十几个点进行了取样,现场测试了褐煤中腐殖酸的含量,筛选了几十个含量较高的样品,回独山子后配置出腐殖酸钠泥浆处理剂,作了全面对比试验处理效果较好,确定选用。

直到今天,在克拉玛依所属的各个油气田的浅层井和中深井的钻井过程中,仍然使用着高劲夫他们自己选料研制的这种泥浆化学处理剂。其耐高温降失水和稀释的效果都非常好。通过查阅新疆省地质部门所能收集到的零星资料介绍,他们得知阿尔泰,哈巴河伊犁托克逊等地可能有他们所需的重晶石原料。他们就边走边看边问边找翻山越岭趟河铺路,找到重晶石岩就现场测试性能。就这样,他们居然找到了可以大量开采的重晶石矿建起了重晶石厂大大减少了从苏联进口重晶石粉的量。

随后褐煤助剂生产也形成了规模,完全不用从苏联进口,随即成立了独山子油矿泥浆处理剂厂。

这项自力更生的工作,为国家节约了巨额的外汇同时也发展了新疆地方经济。

1953年:为共和国撑起四分之一的能源天空

新中国的独山子油田第一口探井——50号井和第一口开发井——38号井于1951年5月1日同时开钻。这标志着独山子油气田进入第二次大规模勘探开发阶段。苏联专家为独山子油田的科学快速开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3年1月,中苏石油公司总经理部迁往乌鲁木齐,乌苏独山子油矿撤销,在独山子油田成立了独山子矿务局,领导油田的各项工作。

较之新疆刚刚解放和中苏石油公司刚刚成立的时期,这时的独山子油田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要好了很多——

成系统的钻井采油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勘探开发需要,大部分中国工人已经成长为具备岗位素质的技术和技能工人。

新生的共和国严重缺乏能源,在各级党委的动员下,独山子油田的各部门各单位开始了以多产石油为主题的劳动竞赛。

据1953年10月7日的《新疆日报》报道:“钻井处66号井的职工们,发挥了泥浆泵和柴油机的配合作用,创造了在24小时内钻进155米的最新纪录,超过了玉门矿务局王登学钻井队24小时钻进138.63米的全国最高纪录。”

其实,这种“泥浆泵和柴油机的配合作用”,其技术原理和20世纪80年代末的“高压喷射钻井技术”是类似的。

但前者的意义更大:这是一群缺少文化知识,缺乏理论基础的普通工人,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爱国热情和“吃大苦、受大累,不出油、不死心”的拼搏精神自己发明创造出来了。

独山子散布着多处原油露头,从这些露头冒出的原油汇集成条条小溪。职工们瞄上了这些天然资源,从1952年开始,他们利用工余时间,自发地去打捞,送到炼油厂炼制。

他们先用木板挡住油路,让水从木板下面流出去,再用铁勺把原油捞起,存入油槽。这样的行为,仅仅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打捞出原油22吨,价值人民币旧币1.46亿元。

新中国成立之后,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成为了独山子油田大发展的辉煌时期。1953年独山子油田原油产量70241吨,是油田生产原油最多的一年,占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23%。

1954年11月15日,由独山子矿务局3250钻井队钻成的62a号井的井深达到了2700米,是当年全国8口超过2000米的深井之一,而1954年7月1日开钻、1956年7月17日完钻的110号井,更是创造了井深3002米的当年纪录。这是一口可以载入史册的井,因为在山前高陡背斜构造上的独山子油田钻成口3000米井的难度不是普通构造钻井可以比拟的。

又一个春天:跨越三个世纪的油田

“尽管独山子背斜已有近百年的勘探开发史,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油田的地质情况仍未完全认识清楚,并且直将重点放在独山子断裂上盘沙湾组地层,而对断裂下盘油气潜力考虑较少,

“然而,从成藏机理分析,断裂下盘距离油源较近,而且断层封闭,断距大独山子大断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使断裂下盘地层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目前已经钻到断裂下盘的井中,有三口井分别在沙湾组,安集海河组获得较好的试油结果,证实断裂下盘沙湾组和安集海河组具有较大的油气潜力。

这是《独山子背斜下盘沙湾组安集海河组油藏评价井部署意见》中的段文字。从1936年第一次大规模勘探开发算起,独山子油田共钻成井150口。在它近百年的开采史中,一共为中国的发展奉献了34万吨原油和216亿立方米天然气。而它还有多大的潜力等待发掘,是新一代石油人积极探索的课题。

目前,按照《意见》的部署,正在有步骤地实施。

如果落实了独山子背斜断裂下盘沙湾组和安集海河组地层含油气性及油藏规模:如果搞清了断裂下盘各地层的发育情况及厚度:如果获取了有利层段的岩性物性等地层资料。那么独山子油田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将会成为个跨越三个世纪的油田。

推荐访问: 新疆 摇篮 石油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