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非遗保护与巴身小苗寨“常胜”乐器文化管窥

非遗保护与巴身小苗寨“常胜”乐器文化管窥

时间:2022-05-11 10:10:05 浏览量:

zoޛ)j馟iim|]Z材料制作了常胜传给后人。许多巴身小人认为演奏常胜可以表达对祖先的尊重,故他们会在重要的祭祀场合使用常胜演奏一些庄重深沉的古曲。此外,当地有的老人说双管齐奏的常胜就如同两位亲人紧紧依靠在一起,这也象征着巴身小人心中的“依恋”与“不舍”,亦可用来表达对故土和对离散族人的思念,这与一种同类相似的乐器“芦管”(筚篥类乐器)的审美意象相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另外在男女恋爱或婚礼等喜庆场合,常胜演奏的曲目却通常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每当月亮出来时候,当地的青年男女就会走出家门来,拿起心爱的常胜等乐器,在月光下演奏起一首首充满幸福感的乐曲,以此来表现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祝福。综合来看,常胜在当地人生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着不一样的社会功能。

说到常胜就不得不提到羌笛和筚篥。在当地常胜有另外一种名字叫做“枪笛”,很容易让人想到羌族传统乐器“羌笛”。常胜与羌笛都是双管演奏,使用两根哨嘴,而哨嘴的制作、演奏技法又与筚篥非常相似。这几种乐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东汉马融《长笛赋》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可见从东汉时期开始,这类乐器就形成了最初的基本形制;而在唐时,羌笛和筚篥也成为比较常见的一种乐器,在许多诗词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相关记载。同样是双管同时演奏的乐器,常胜与其他两种乐器有什么的关系?是否是对其他两种乐器文化的延续?这需要对更多相关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三常胜文化与非遗保护

巴身小苗寨的乐器文化是贵州少数民族器乐文化的“活化石”,随着旅游活动的逐渐开展、其他文化的涌入与影响、文化传承的断层,巴身小苗寨乐器文化正在慢慢流失。如何丰富其文化内涵、开拓其音乐表现力、开展对产业化的探索,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一特殊文化的实际情况,在非遗保护视阈下对巴身小苗寨传统乐器文化进行研究,提出保护传承巴身小器乐文化的思路与方案非常必要。我们必须要针对常胜所面临的缺陷和问题,对其进行系统化改良,从而挖掘这种乐器更大的发展潜力,丰富它的情感表达内涵、让其审美意象更为丰富,让更多人欣赏到常胜的更多艺术魅力。

从乐器本身上来讲,常胜的制作工序繁琐,作为原材料的竹子、木材个体性差异很大,形制缺少统一的标准,演奏困难较大;而放在整个文化环境之中,青年人学习制作与演奏常胜者较少,乐器的传承青黄不接;乐器的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脱节,缺少新作品,文化的普及与传播面临着许多困难;等等。无论是常胜的制作与演奏技艺还是本身承载的文化,这样的非遗保护都脱离不了民俗学研究中传统文化常面对的两个重要特性——相对的稳定性、历史流变,这就需要权衡好传承与创新之间的那个“度”。当地政府对于巴身小苗寨的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力度越来越大,常胜也逐渐出现在舞台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式并不能唤醒人们心中的文化自觉性,这些文化也没有进行持续有效的生产性自救,发展前景依然不够明朗。

我们需要对常胜的声学特征进行改良,作曲者需要为其创作更多新曲目,当地政府也应该投入更多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加强民众文化自觉性,认识到保护这些器乐文化的重要,建立起有序的传承与保护体系;在保持传统文化特征的同时尝试着将新鲜的文化元素融人其中,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唤醒全民文化情感,发掘巴身小苗寨传统乐器的文化魅力,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发挥更大价值,让所有人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到精神满足和文化享受——这些都是对常胜的真正保护,也是对巴身小苗寨传统乐器文化的负责。

推荐访问: 苗寨 管窥 乐器 保护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