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农业院校特色生态德育资源开发研究

农业院校特色生态德育资源开发研究

时间:2022-05-11 16:50:03 浏览量:

【摘要】本文试图从农业院校生态德育的重要性入手,通过分析在这类特色院校中开展生态德育工作的比较优势,探索农业院校生态德育资源开发的对策。通过增强农业院校生态德育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增强他们对生态行为的自律性,进而为全球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农业院校;生态教育;资源开发

生态德育“是一种新型价值观的培育,即通过自然、社会、个体、审美和实践等具体价值观教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目标”。200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并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一全新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从此,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和谐社会所追求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既是我国高等院校实施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也吹响了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由人际德育向生态德育转轨的号角。

一、生态德育对农业院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业院校是我国高校中的特色院校,是培养农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硬,学农、爱农的高素质人才的可靠保障,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重要力量。农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要从事与生态环境接触紧密的工作,因此能否使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浪潮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生态德育建设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修养,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正因如此,农业院校应该将生态德育列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强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知识,注重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也应该注重生态德育建设,使学生能够正确良好的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品德,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为以生态道德为核心的人类生态文明打下基础。

生态德育这种新型德育理念落实到农业院校,就是倡导学生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生与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学生与自身家庭的和谐统一。通过学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自我接受教育;通过学生参与校园的文化建设,不自觉地受到熏陶;通过学生参与家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的洗礼。也就是说教育者从人与自然持续生存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倡导大学生尊重大自然,尊重生命,将大自然纳入人文道德关怀的对象,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真正地贯彻落实到学校的教育与实践环节中去。这样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善恶观、生态道德意识以及生态道德责任有着重大作用。

本课题组从农业院校这一特色院校入手进行生态德育建设状况的调查研究,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走访、集中讨论和深入实践,挖掘在农业院校开展生态德育的比较优势,并以此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力争推动农业院校生态德育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也希望借此项研究为农业院校及其他高校的生态德育建设提供借鉴。

二、农业院校生态德育资源的比较优势

1、校园文化底蕴深厚

“文化是由符号和语言、价值观、规范、物质产品等因素构成,符号和语言是文化积淀和储存的手段,物质产品是一切时代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的体现,而价值观以及其具体化的规范则是文化的核心。”可见,文化本身就承载着大量的德育内容,它对人们的影响具有渗透性极强、影响持久、直观等特点。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积淀和底蕴,其教育功能就是通过学校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舒适的物质环境给师生以积极的影响,是学校的一种潜在的且极其重要的教育力量。所以,在农业类院校建设生态校园文化对在校学生良好生态道德品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院校大多历史悠久,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绿色校园文化设计随处可见,如:校园的花坛里插上的宣传标语,在教学楼的楼梯旁张贴的提示牌,在各教室的走廊上悬挂的名人名言,在学生就餐的食堂里布置的宣传字画等,大多体现这类特色院校的校园文化魅力,使学生在高品位的绿色文化氛围里进行感悟、理解和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

2、绿色校园环境得天独厚

农业院校是培养学农、爱农的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而人才的培養,不仅在于课堂上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其高尚的品格和情操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农业类院校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曲径通幽的校园小路、巍峨屹立的古木松树、夕阳西下时壁虎的影子、错落有致的草坪绿篱,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完善,系统的生态环境不仅美化了校园,更能使学生们默默领悟生态文明对每个人自身的重要意义。因此农业类院校也应充分利用此条件,让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3、专业课程设置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

农业院校主要偏向于培养专业性人才,各种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植物科学、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等专业,直接要求了学生对于自然界动植物的认知和爱护,兼顾教育与情趣,让学生各得其所、各行其乐,从而使学生和自然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中,可开展宣扬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净化校园等课外活动,使学生们的课外生活既可以凸显出高素质、高品质的大学文化又可以体现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

4、农林实践活动基地布局合理多样

农林实践活动对农业院校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各种实验基地的建设,以及其布局的合理多样就显得尤其重要。农业院校在教学中偏向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校园和校园周边设有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农业院校的农林实践活动基地在规划上首先是科学的、全局性的,大多反对过度时髦、高档,减少了资源上的浪费,给人以朴素、自然的感觉。同时在布局上渗透了生态德育的成分,将绿色、生态、环保贯穿其中,体现出了校园内的一种平衡、和谐、韵律等审美效果,因此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生态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作用。

三、农业院校特色生态德育资源开发对策

农业类院校本身具备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开展生态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农业院校学生德育方面的建设还应以抓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师德建设为重点构建动态德育体系,从而使生态德育资源更好的在农业类院校得以开发和应用。

1、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树立特色生态德育资源开发意识

21世纪,我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传统的德育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传统的德育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随着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态意识的薄弱,鉴于大学生所处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加强高校的生态德育建设是当下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邓小平强调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落实到各农业院校就是应该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树立特色的生态德育资源的开发意识。

各农业院校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道德规范为核心,以加强校园绿色建设、强化环境教育能力、提高环境文化水准为内容,突出“环境育人”的理念,精心构建育人环境,全力打造绿色校园,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加大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重视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以实现生态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教育者更应通过率先垂范的教育模式,从自身做起,不断获取生态道德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师者的良苦用心,从而树立起表率作用,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念,最终可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实现生态德育的目的。

2、建设校园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的生态德育和谐氛围

现如今的文化形式包括了生态文化建设,这正是生态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院校有着生态德育方面的比较优势,可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校园生态文化环境,通过环境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内心。依据绿色环保生态建设的原则,对校园的美化和绿化上进行景点布置,将学校打造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绿色校园。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校园示范熏陶人,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们在视觉上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同时能在他们的内心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他们对学校环境产生爱心,激发他们保护、创造生态环境的欲望和行动,使他们毕业后成为一颗绿色的种子播撒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行各业,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园内网站、报纸的宣传、党团的课外活动、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生态德育知识,开展生态德育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从骨髓里认识到生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完善生态德育教育体系,建立良好的教育规范并在德育活动中加以灌输,强调环保意识,将生态道德教育的精神文明和行为联合在一起。

3、完善学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生态德育建设的实效性

尽管学生们大多支持在大学期间接受生态德育教育,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这说明在实际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钻研考究。这就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生态德育建设的实效性。目前多数农业院校仍采取师生双向结合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实并未将学校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若能建立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结合农业院校对于生态德育建设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能够更好地保障生态德育教育建设的实效性,让学生更加受益。

生态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呼吁学生能够积极的参加到生态自然保护中去,提高生态意识。因此高校应积极的创造条件,给大学生增加实践机会,通过植树、绿化、保护春芽、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向大学生宣讲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热情,增强使命感。

四、结语

在农业类院校开展生态德育教育,不仅因它具有先天的绿色条件,同时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的建设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当下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刻不容缓,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全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共同的事业,更是一个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的事业。青年大学生正是即将投入生态文明建设新一代,只有加强了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才能提高他们对生态行为的自律性,从而投身于改善环境、维护自然、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中去,为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国芬, 李俊奎. 生态德育: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支点[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252-255.

[2] 陳 德.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新观念[J]. 攀登, 2008,02:47-50.

[3] 张娟娟, 宁岩鹏, 曹婷婷. 新形势下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刍议[J]. 商品与质量, 2012,S7:297.

【作者简介】

张旭(1982—),女,汉族,吉林吉林人,哲学硕士,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 农业院校 德育 资源开发 生态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