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循化伊斯兰教研究

循化伊斯兰教研究

时间:2022-05-15 08:15:03 浏览量:

摘要:本文概述了循化的历史和循化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循化的时间,分析了循化撒拉族穆斯林聚居区的形成和独特的内部结构、有关制度、祖传手抄本《古兰经》等对这个聚居区形成的促进作用。介绍了清乾隆前在循化初建的清真寺,特别是古貌大体仍存的7座清真寺,介绍了循化伊斯兰教的教派(包括拱北)、教派斗争和穆斯林反清起义,最后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循化伊斯兰教和对循化伊斯兰教大家不熟知的几条汉文资料的存目。

关键词:循化伊斯兰教;历史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B969.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09)01—0103—18

撒拉族先民属西突厥乌古思部的撒鲁尔人。……居于中亚撒马尔罕一带。蒙古西征攻占撒马尔罕后,即将撒鲁尔人中的青壮年编入“回回军”中,随成吉思汗东返……攻打积石州后,即令以撒鲁尔人为主的“回回军”和一部分蒙古军驻防这一战略要地,并任命其首领为积石州达鲁花赤,统管军事民政。随后又有数批撒鲁尔人迁徙于此,他们同当地藏、蒙古、回、汉等民族缔结婚姻,繁衍生息,既传播了伊新兰教,又为形成撒拉族奠定了基础。

——《青海省志·宗教志》语

一、循化历史概述

循化,现为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其县府积石镇距青海省会西宁市约160公里。

秦之前,这里为雍州地。秦时属秦塞外地,一直是羌戎或氐羌的活动范围。西汉时正式纳入全国统一郡县制度体系,为金城郡河关县(今积石关东不远)地。其南部则金城郡白石县塞外地。后汉时,金城郡废,河关县改属白石县,白石县归陇西郡。晋时复为河关县,又为晋兴郡临津县地。后凉吕光时属浇河郡。继之先后为南凉、吐谷浑、西秦所据。北周武帝逐吐谷浑,浇河郡改置廓州总管府(治浇河城,即今贵德查达)。随时廓州又改为浇河郡(治河津县,今贵德东南)。

唐贞观五年(631年),废河津县,置米州及米川县,今循化地归米川县。贞观十年(636年),裁米州,米川县归属河州。永徽六年(655年),米川县由河南移于河北(治今化隆县甘都),改属廓州(治今化隆群科古城)。此后,因吐蕃逐渐强盛,时常侵扰,黄河以南之地遂不设郡县,多立军所,今循化地初为唐积石军地。后又相继为镇西军地、振威军地、曜武军地。镇西军地初置于索恭川(在今甘肃临夏县),后迁至盐泉城(在今循化拱拜峡东口黄河左岸边)。天宝十四载(755年)后,包括今循化地在内的青海东部地区陆续处于吐蕃王朝控制之下,大中二年(848年),沙州刺史张仪潮率众起义,包括今循化地在内的河湟地区又陆续名义上归唐所有。但实际上自吐蕃王朝崩溃(869年)至唐末五代十国宋初近200年中,今循化地仍处在吐蕃地方割据势力的控制之下。

北宋景袏元年(1034年),吐蕃赞普后裔唃厮哕(997—1065年)在青唐城建立青唐吐蕃(藏族)政权,今循化地受此政权统治六七十年。崇宁二年(1103年),改一公城置循化城,属河州,在今甘肃夏河县北。次年,唃厮哕政权解体,包括今循化地在内的河湟地区又归中央王朝所统治。大观二年(1108年),宋军进驻溪哥城(今青海贵德),在溪哥城建积石军,今循化地初则为积石军地。后又为循化城(一公城)、怀羌城、通津堡、安疆寨(当标城)地。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积石军地归金。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金升积石军为积石州(治所在通津堡北),辖怀羌城、循化城、大通城、通津堡、来同堡、临滩堡,归临洮路。金元光二年(1223年),西夏一度攻占积石州,但不久又被金重新占领。金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军南渡黄河攻占积石州。

蒙古灭金(1234年)后,积石州则由陕西行省河州路和吐蕃等处宣慰司交叉管理,民事由行省管理,游牧事和军事由宣慰司管理。后积石州改为积石州元帅府。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积石州元帅府始设达鲁花赤、元帅、同知、知事、脱脱禾孙各一员。

明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征西副将军邓愈自临洮进军,攻占河州、积石州、贵德州等地。次年一月,设河州卫,改积石州为积石州千户所,属河州卫,而今循化地则为河州边外地。后在今循化地设撒刺站、保安站(后改保安堡)、起台堡、积石关等。

清初沿袭明制,今循化仍为河州边外地。康熙六年(1667年),清廷分陕西行中书省为陕、甘两省,今循化属甘肃省兰州府河州管辖。雍正八年(1730年),始立循化营,属河---州镇辖。同时以循化营所在地为中心分撒拉为十二工,始有清水工、孟达工、查汗大寺工、夕厂工等地名。雍正九年(1731年),循化城垣竣工,世宗皇帝赐佳名“循化”,意为“遵循王化”。秋,随河州牧顾尔昌团练乡勇9 000余人分布24关,称积石关内为河州,积石关外为循化。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营,称循化厅,隶兰州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循化厅改属西宁府。嘉庆《循化志》卷一“以生番归化之故”而得名,“循化”之名始于嘉庆年间。

1913年,清代建制废,循化厅改称循化县,属甘肃西宁道辖。1926年,循化县属地划出南区拉卜楞、黑错等地,归拉卜楞设治局。1929年1月,青海省政府正式成立,循化县归青海省管辖。1930年,循化属地划出北区马营六大社约10 000余人归民和县管辖,划隆务、保安等地归同仁县管辖。1932年,划出循化九族及牙党、川撒两族归甘肃和政县管辖。

鉴于今循化有正式固定行政建置较晚,且在元明至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前长时间内归河州管辖,只是从乾隆五十七年后改属两宁府,故对其伊斯兰教历史文化研究,既可以说是河州或西宁伊斯兰教研究的一部分,又可以说是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为反映这种相对独立的特点,本文当以今循化疆域为范围,故不包括历史上曾是循化厅或循化县一部分的一些地区,如今同仁县的保安镇、隆务镇等地区。

二、循化伊斯兰教的地位

1、伊斯兰教的传人与撒拉族的源头直接相关的一个地区。如果说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内地,许多地方都是与回族的源头直接相关,那么伊斯兰教传人今循化地区,则是与撒拉族的源头直接相关,这可以说是伊斯兰教传入今循化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样,研究伊斯兰教的传人循化,也就是研究撒拉族的先民何时和如何来到今循化地区,反之亦然。

2、有中国穆斯林先民从中亚带来一直保存至今,可能手抄于8—13世纪的、少有的珍本《古兰经》。

3、伊斯兰教的传播主要表现为撒拉族的形成,撒拉族先民与蒙古、藏、回、汉等民族成员融合的一个地区。伊斯兰教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在中原内地的传播,表现为回族的形成或回族先民与汉族成员的融合。而伊斯兰教在循化地区的传播,却主要表现为另一种样式,即撒拉族的形成,表现为撒拉族先民陆续或先后同蒙古、藏、回、汉等民族成员的融合。这主要是由于在撒拉族先民来到今循化地区时,这里或

推荐访问: 伊斯兰教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