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一曲《小河淌水》引发的思考

一曲《小河淌水》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05-15 18:15:02 浏览量:

摘要:弥渡花灯是云南地方戏曲品种之一。弥渡花灯是在民间花灯歌舞小戏基础上发展后形成的戏曲剧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本文拟通过论述弥渡花灯的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和对弥渡花灯舞蹈个性特征及其表演性花灯的分析,并结合史料进行探索研究,解析弥渡花灯的审美价值,提出对弥渡花灯保护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弥渡花灯;历史成因;舞蹈种类;保护与发展

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一曲优美动听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被精彩地呈现给了世界。“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这首堪称“东方小夜曲”的优美歌曲,就出自弥渡县这个美丽的地方。

弥渡县隶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人才辈出、群众文化基础深厚的多民族聚居地,是著名的“文化之乡”、“花灯之乡”、“民歌之乡”,更是云南花灯的重要发源地。弥渡花灯、山歌、民歌多达400多首,传统剧目多达250多个,《小河淌水》、《弥渡山歌》、《十大姐》、《绣荷包》等都是久唱不衰、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在弥渡流传着一句俗语:“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保护、传承好既有的传统文化,是摆在弥渡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弥渡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借助小河淌水品牌,建设花灯文化名县”的战略目标,集中精力、花大力气全面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召开文化建设专题会议,深入分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文化精品、加大外宣力度等,擦亮花灯这张名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07年11月,弥渡县开始着手在广大中小学实施“花灯民族歌舞进校园”工程,组织有关部门,从400多首花灯民歌中精选出94首,编写出小学一至三年级、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三个不同阶段的花灯、民歌音乐乡土教材。选入教材的这些花灯民歌曲调汇集了历史上许多知名花灯艺人演出的代表作,教材编写采取音乐曲调、艺人介绍、舞蹈、灯彩、乐器等图文、图谱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方法,在形式和内容上充分体现了弥渡乡土音乐的地方特色。同时,弥渡县还先后开展了民族民间灯彩展览、花灯文艺大赛暨花灯“十大姐”评选、100户花灯世家命名授匾、推广花灯健身舞等系列活动。在“新农村建设文化活动周”上,各村组演出节目25场、乡镇演出8场、县级演出2场。这些节目均是源于民间,农民自编、自演。不仅有传统的花灯小戏、方言小品、花灯歌舞、民歌演唱,而且有反映新农村建设、家乡变化、喜迎奥运会等贴近时代生活题材的节目。在活动周上,还推出了投资40多万元排演的大型现代花灯剧《正月十五闹花灯》,该剧全长90分钟,演员由县花灯剧团专业演员、民间艺人、学生、农民、离退休人员等100多人组成,不仅打造了一个好戏,而且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文艺队伍。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呈现出活动经常化、参与主动化、影响广泛化、成效明显化的特点。

一、弥渡花灯现状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强势出击,给弥渡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因历史传统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弥渡花灯这一古老而又有着神奇色彩的地方文化,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和社会进步的速度,弥渡花灯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诸多困难,在此浅谈几点对弥渡花灯以及花灯舞蹈的看法。

(一)对于有着相对保守思想和历史传统的弥渡花灯文化来说,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使弥渡花灯最本质的内容进行了根本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造成的后果,就是传统的花灯文化资源经受不住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摔打,面临着或已经开始走向消亡。

有着“花灯之乡”之称的弥渡县密祉乡,似乎是现在花灯文化保留最好的地区,然而,就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山乡里,少部分传统花灯剧目也存在衰退和消亡的情况。密祉乡的巡捕村,因处在狮子山脚下,每年花灯会上的舞狮,就是巡捕村的主要节目。早在八十年代以前,巡捕村的舞狮是在由十八张桌子搭成的“八角台”上进行表演的,整个表演过程锣鼓喧天、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而如今,这样高难度的花灯节目我们再也看不到,只能在花灯老艺人的讲述中去想象当时的宏大场景。

面临消亡的不仅仅是传统的花灯剧目,如传统花灯舞蹈套路在发展与借鉴的基础上,弥渡花灯舞蹈本身的舞蹈套路保留的并不完善,在舞蹈风格上也没有形成特有的花灯舞蹈教学教材。推广弥渡花灯舞蹈并没有抓住它自身的舞蹈风格进行发扬,有过多借鉴的成分,这使弥渡花灯舞蹈风格的独特性没有广泛的被大众所熟识。

又如灯具的手工裱制。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下,一些原来需用手工制作的灯具,现在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到,这样一来,传统手工裱制灯具的艺人的手艺将无用武之地,面临着失传。

(二)由于弥渡花灯广泛的分布于各个农村地区,各地因文化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在花灯文化保护和花灯演出等工作上,很难实现资金的有效投入。弥渡花灯主要以农村“社火”为主,最传统、最原生态的花灯,都在农村地区流传。以密祉地区为例,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十六“花灯节”能够流传至今,首先它本身就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其次,正是因为它本身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所以能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如今,一年一度的“花灯节”最基本的组成形式就是以各村灯班为单位,依靠村民们传统的自发组织,自主出钱而进行的。但村民们“自发”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差异导致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由于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上的差异,导致了农民们在“自主出钱”上的差异性,没有实现有效的资金投入。相对收入较低的某些农村来说,“自主出钱”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严重的影响了村民们对待花灯演出的“积极性”。

2、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在组织、管理等工作上,往往走“传统加经验”的路子,缺乏指导性的思想,很难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缺乏建设性和全面性。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造成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加上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使花灯文化传承出现了人才断层。随着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浪潮涌入农村,农村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水平都在不断的得到发展和提高,农村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农村过剩的劳动力开始走出农村,进入大、中、小城市寻求就业机会。这样一来,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就出现了无人可传的局面。

此外,据调查,现在弥渡花灯艺人的平均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他们是弥渡花灯文化,特别是手工工艺文化的老前辈、老艺人。现如今,面对已经年过半百的他们,民间花灯艺术将何去何从,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外流使得这一问题显得更加严重。

二、如何正确的保护民族民间艺术文化?

(一)政府应该负起保护民间艺术的责任

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保护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真正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而不只是发发文件,开开会,那样于事无补。充其量是应付了上面的检查对付了下面的老百姓,形式化、表面化的“保护”,不能挽救、保护、传承与发展那些正在消亡的民间艺术形式。

(二)学校教育应当担负起保护传承传统艺术文化的义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各级学校在大家脑子里的印象变成了一个和“考试”、“升学”相关的地方。考试也好,升学也好都无可厚非,但学校的功能不仅仅只有考试和升学这两条。作为教育下一代人的基地,学校应该更多的担负着传承我国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神圣职责。各个地方的中小学校都应该让学生知道本地都有哪些民间优秀的艺术形式,并从了解入手,去学习它、保护它、传承它。

(三)民间艺术的流传也要打破旧有模式,要解放思想

民间艺术是历史和创造的结晶,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腐存精的把它们传下去。现有的民间艺术流传方式,更多的只停留或仅仅依靠口传身教的传承方式上。显然,这样的传承方式必然有一定的缺憾。因此,在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方面,我们应该打破常规、解放思想,同时也要打破旧的模式,集思广益、多方探求、敢于实践,建立多方向、多模式的民间艺术文化流传方式,使民间艺术文化能够在更大的社会范围中得以更广泛地流传。

(四)惜艺更要惜人

在开发、保护和抢救民间艺术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敬重、爱护、关心和帮助那些民间艺术文化“活生生”的承载者——民间艺术师和民间艺人。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之所以能生存并传承下去,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而民间艺术家们的生存状况就是需要依靠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作为重要支撑。当那些以“民间艺术手艺”为主要谋生手段或重要生活补充的民间艺术家们过着艰难的生活时,就很难想象这一门门技艺会后继有人。无论如何,人们都不愿看到众多优秀民间艺术只存在于博物馆的文字和图像之中。因此,保护民间艺术,还要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及其生活经济等方面去保护、照顾民间艺术文化的承载者们。

众所周知,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延续了中华民族的人文主义精髓。同时民族文化对于增强国民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面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代表着中华民族最优秀历史传统、最优秀历史文化和最具人文主义精神的民间艺术文化;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经历多少风雨、困难,仍然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艺术文化沿袭到今天,并给我们传承精神财富,带来欢乐、幸福与文明之光的民间艺人前辈们;更不能忘记保护优秀民间艺术文化的原貌,传承优秀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文化是历史所赋予我们的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石裕祖.《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史》[M].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2月.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北京舞蹈学院, 1988年.

[3]弥渡文化局.《弥渡文化志》(初稿)[J].1992年.

[4]弥渡文化局.《弥渡花灯志》(初稿)[J].1989年.

[5]弥渡县政府.《弥渡年鉴》[J].德宏出版社,2001年.

[6]弥渡县花灯剧团.《云南花灯音乐,弥渡部分》[J].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7]毕朝义.《弥渡花灯音乐舞蹈集》[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

[8]李照和、魏树生.《弥渡花灯评鉴》[M].云南新闻出版社,2002年.

[9]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主编吴晓邦、副主编孙景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上)

推荐访问: 一曲 小河 引发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