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中国水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途径研究

中国水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与提升途径研究

时间:2022-05-16 14:05:04 浏览量:

一、前言

随着国际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其程度也越来越激烈。在此背景下,中国水产业的发展从半封闭的“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大开放的“国际竞争”时代。于是,增强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受到国家、地方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立足于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必然成为新阶段中国水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

(一)相关文献研究概述

国内学者关于水产领域内竞争力的研究,几乎集中在水产品竞争力方面。而对于水产业竞争力、水产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数甚微。孙琛、李金明(2002)基于世界主要渔业国家水产品出口额市场占有份额和中国各大类出口水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山世英、姜爱萍(2005)通过分析中国水产品的资源禀赋状况和显示比较优势以及水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特点,指出中国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显示出的优势远小于其资源禀赋优势,认为实现经营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是中国水产品生产和对外贸易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陈伟(2006)通过分析中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外部、内部制约因素,指出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策略为增加政府对渔业的补贴;加强养殖生产监管力度,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专业合作组织的功能;实施品牌战略;尽快建立水产品贸易信息体系。吴迪(2007)分析了中国水产品在生产及贸易上的国际地位,通过计算相关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中国虽然在水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但是这种比较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

(二)概念界定

竞争力是一个市场范畴的概念,现已从产品竞争力拓展到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水产业竞争力属于中观层次,它既是地区水产经济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又是水产企业竞争力和水产品竞争力的集合。笔者认为:水产业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产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国内和国际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它包括水产业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两个方面。

(三)研究目的

中国水产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深刻了解自身的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的转变方向。为此,本文首先借鉴国际竞争力理论,构建中国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实地调研,从产业层次对中国捕捞业、水产养殖业、水产加工业、水产品流通和进出口业的竞争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进而,把握中国水产业竞争力态势并找出现存问题;最后,思考发展和提升中国水产业竞争力的实现途径。

二、中国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借鉴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内涵,本文设计了一套“三级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的水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表—1)。根据该指标体系,针对捕捞业、水产养殖业、水产加工业、水产品流通和进m口业以及水产领域的专家,设计了含有92个大小问题的5套问卷。问卷设计简单明了、操作性强,大部分定性问题的提出都采用了得分为1~100的量化手段。

(二)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

本文数据的采集以问卷调查为主,以统计年鉴为辅。为了获取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原始数据,笔者一行走访了219家水产企业以及15名水产领域专家。其中,水产企业多数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盘锦市、葫芦岛市、沈阳市和辽阳市,还有少数位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的一些地区。

三、中国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得分汇总

中国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要素层得分汇总如表—2的(一)和(二)。

四、中国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得分解析

(一)宏观因素

问卷评价:捕捞业者和养殖业者对政府支援(柴油补助、缩减税款等)的满意度有所不同,捕捞业者满意度较高,而养殖业者满意度一般;对政府渔业政策的信赖程度、政府渔业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度及合理性的认同基本一致,且均超过一般程度。

水产加工业者和流通进出口业者近三年年销售额中税款(法人税、交易税等)所占比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9%和9.5%;其年销售额中政府财政支援(含减免税)所占比率分别为15.4%和9.9%。

水产领域专家对近五年水产部门劳动力的丰富程度和劳动力市场的柔性(雇用以及解雇的自由度)有较高的评价:但是,对于以劳动者为对象的雇用保险、劳动者灾害补偿保险等制度的导入和落实以及水产领域劳动者技术水平(与一般制造业相比)的评价较低。

统计评价:中国水产业具有汇价偏差为0.2、国债利息为3.6%、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率为0.8%、水产品贸易特化系数为0.3等良好的金融和市场的宏观环境。但是,渔业部门劳动者薪酬仅为城镇居民薪酬的54.7%,凸现收入分配的非均衡性。

(二)水产部门产业环境及基础设施

问卷评价:捕捞业者,尤其是养殖业者较容易找到(未经过训练而马上可以投入的)从业者;捕捞业者和养殖业者能够根据合理的市场信息(销路、价格、供需条件等)来经营渔业;但是,养殖业者,尤其是捕捞业者从金融机关不易获得贷款;生产者间围绕价格和品质的竞争程度一般。

水产领域专家认为,对于水产业的稳定发展来说,现在从事研究开发的专家或技术人员的数量较充足;水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以及水产领域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流通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出口水产品价格中报关费用所占比例为5.2%。但是,水产领域相关公共机关对渔业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水平以及社会基础设施水平和水产基础设施水平都一般;渔业从事者的电脑保有率仅为21.7%,水产品物流费用占消费者价格比率高达45.0%,每百万人口水产品批发市场数还不到3家,有关自然灾害和渔业灾害的保险商品的开发程度和水产相关金融机关的健全程度依然很低。

统计评价:水产院校在校生人数占全国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的比率仅为0.4%。如果要考虑目前中国高等院校发展的综合性特点,该比率的实际数值还要更低。

(三)渔业生产管理体制

问卷评价:捕捞业者和养殖业者较轻易利用关于渔业生产及水产品供需方面的信息;对政府公布的渔业产量统计的信赖程度一般,其中,对捕捞生产统计的信赖程度略高于养殖生产统计的信赖程度;政府对违法捕捞业的监管制度的作用发挥较大,而养殖业环境监管制度的作用则一般;养殖业者认为养殖场对海域的污染程度较低。

水产领域专家比较认同捕捞渔业权和养殖渔业权的个人财产化,认为现行渔业相关制度对水产企业生产、投资的促进作用较大。但是,国内对渔业相关资源的管理程度一般;至今未实施TAC制度;国家对养殖场污染的环境管理力度一般;养殖业者对养殖场清扫及整备

的自律性较差;水产相关公共机关及研究所预算额很不充足。

统计评价:中国水产品产量比较稳定。但是,五种鱼类产量的偏差太大。每百位渔民的水产研究人员数仅为4人。

(四)渔业有关人员的力量

问卷评价:捕捞业者和养殖业者对非渔人员的参与并不是积极接受;渔业企业为提高产量而扩大投资时,政府的控制和干涉对捕捞业力度不够,而养殖业为一般;政府的控制措施对所有渔业生产者的公正公平度和政府根除违法渔业的决心都较高;油价上涨对渔业企业效益的影响,捕捞企业为非常深刻,而养殖企业则一般;捕捞企业渔船平均船龄约为10年;渔业企业对劳力的教育和训练状况,捕捞企业为较好,而养殖企业则一般;渔业生产资料购入价格较合理,渔船维修非常顺利;企业与渔业生产资料厂家间的合作非常融洽。

水产领域专家认为,渔业相关人员购入渔用燃油的价格为一般消费者价格的105.1%。

基于本文调研得出的捕捞企业、养殖企业三年(2004—2006)的经营及财务方面数据,可以评价企业的渔业经济效益(表—3)。另外,对于养殖企业来说,鱼粉或水产饲料费用支出较大,这些费用主要体现在渔业相关成本的其他费用中。可以看出,养殖企业的其他费用约为捕捞企业的2倍。

(五)水产加工业的力量

问卷评价:水产加工业者认为国内和外资对水产加工业的投资程度都一般;政府对水产加工业者生产活动的控制比较严格;政府对水产加工设施的卫生检查合理且有效度较高;加工企业三年平均收益率为52.4%;加工水产品原料的熟练工人的确保度一般;最近三年企业研发新水产食品数量约为3个品种;在水产加工市场上,围绕新产品开发及投资的企业间竞争程度比较激烈;水产加工电力成本较高;国内能够买得到的加工原料鱼为45.9%;把新鲜水产品随时运送到加工场的后勤体系已基本形成;渔业生产者和加工业者间的合作关系较有效率。

2004—2006年,税款在加工企业年销售额中所占比例的平均值为11.9%;政府财政支援额度在加工企业年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15.4%。

(六)国内外水产品市场营销能力

问卷评价:加工业者预计,跟2008年相比,2015年国内水产品消费市场的规模要扩大32.3%。水产品流通和进出口业者预计,跟2008年相比,2015年国内水产品消费市场的规模要扩大19.5%;认为国内有关水产品市场营销的基础(如广告、市场调查、推销指导等)还薄弱;在国内市场上,水产品流通业者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水产品生产者和零售及批发业者之间的合作进行得较有效率;最近三年,企业销售额中有关市场营销的成本所占比例平均为11.2%;在海外的主要出口国(地区)拥有自己的流通、加工业者或分公司的企业比例为30.8%;近三年,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为3305.3万元。

统计评价:在中国出口企业中水产品出口企业所占比率为3.5%,而水产品总出口量中小口FTA缔结国的水产品出口量仅为1.1%。

五、中国水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

进入新世纪,中国水产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也要面对国外竞争;不仅要面对数量、品种的竞争,也要面对品质、品牌的竞争。通过对水产业各部门的调查和评价发现,近年来,中国水产业竞争力在一些领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政策制度、管理体制、支撑体系、技术开发和人员素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整个水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鉴于本文分析,就全面提升整个行业竞争力提出以下七个方面的实现途径。

1.建立健全渔业保险制度。渔业保险包括渔业劳动者保险、渔船保险和渔业灾害补偿保险等多方面,它是金融界难题中的难题。保险范围窄、赔付比例低、应对风险能力差,是中国渔业保险目前发展的基本现实,根本不能适应渔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根据同情和渔情,中国渔业保险的发展应采取政策性保险模式。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应是“国家立法保障、行政部门颁布规范、财政适度补贴、税收尽量减免、金融政策支持、互保公司(目前主要还是协会的形式)运作、渔民广泛参与”的渔业行业保险体系(陈自强,2008)。

2.建立健全渔业贷款制度。调查发现,目前无论是渔民家庭还是渔业企业,资金需求都比较旺盛且呈扩大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在发展现代渔业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资金需求。但是,金融支持在渔业发展中的不适应性表现为:利率过高抑制了,贷款需求;贷款额度低且期限短;贷款手续较繁锁、效率不高;渔户和渔业企业抵押、担保不足,风险程度较高与相关保险业务发展滞后并存,影响了信用社和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为了保障现代渔业建设的资金需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金融部门必须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渔业信贷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渔业信贷工作,营造良好的渔业信贷信用环境,为渔业经济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3.提升渔业劳动者技术水平。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渔业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较高水平的劳动者。因此,增强和提升中国水产业竞争力,当务之急是提高渔业劳动者素质。对渔业劳动者要进行渔业知识、市场理论、法律常识、卫生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渔业劳动者的竞争意识和经营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业劳动者。同时,要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吸纳捕捞专业人才和养殖专业人才,全方位提升渔业竞争力。

4.加强养殖业者自律性。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产量的68%,水产品养殖的科学知识已经比较普及,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养殖过程中滥用渔药和饲料中添加违禁成分造成的药物残留超标问题屡见不鲜。养殖业者熟悉WTO规则中的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SPS(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协议的有关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是提高水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为此,要加强养殖业者自律性,以确保水产养殖产品的无公害化、绿色化和环保化。

5.加强水产加工产品研发。培植“产、学、研”相结合的水产加工研发基地,开发水产加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顺从和坚持水产加工品的“四化”趋势,即大众化、现代化、方便化和快捷化。

6.创造条件实施TAC制度。实施TAC制度是《联合周海洋法公约》中规定并且应履行的义务,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规定的条款之一。但是,在中国TAC制度至今未能得到实施,主要原因是对渔业资源的调查、统计不充分,渔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项工作:(1)加强渔业资源调查和渔获量统计工作;(2)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3)加强渔民思想建设,鼓励渔民参与管理。

7.进一步制定渔用柴油油价上涨对策。在继续实施渔用柴油油价补助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1)确保导人节省能源的渔业机械器具的资金;(2)支持伏季休渔;(3)加大渔业减船补助力度。

[责任编辑:李国燕]

推荐访问: 水产业 中国 竞争力 途径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