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思想汇报 > 邓小平党建思想及其在江苏的生动实践

邓小平党建思想及其在江苏的生动实践

时间:2022-05-10 18:05:05 浏览量:

摘 要:植根于改革开放时代,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逐步形成、发展的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包含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等重要内容;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时代性与科学性、全面性与系统性有机统一的内在特征。江苏各级党组织在邓小平党建思想指导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筹处理好党的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的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并逐步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引领科学发展和“两个率先”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邓小平党建思想;时代特征;江苏党建实践;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1)06-0004-05

作者简介:张书林(1974- ),男,山东冠县人,中共山东省委黨校党建部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立足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提出了关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重要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与创新,而且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科学指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今天,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党建思想,并对其指导下江苏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加以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一、邓小平党建思想产生的时代基础及其核心内容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邓小平党建思想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逐步形成、发展的。

紧密联系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开展党的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党在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前提下,明确了新时期的政治路线。刚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政策,强调必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的纪律,开启了紧密联系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开展党的建设的进程。

针对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共产党领导”。随着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党全国上下出现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景象。但在此期间,党内和社会上有极少数人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提出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取消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主张。对此,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召开的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他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指明了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基于历史经验的总结,提出“努力改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明确提出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在1980年8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指出,除了改善党的组织状况以外,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包括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和人民监督制度等,要完善党规党法,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

直面党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突出强调“端正党风”。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干部队伍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中出现搞特权等不正之风和种种消极腐败现象,一些地方和单位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邓小平尖锐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强调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把反对腐败和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

面对国内政治风波,强调“关键是共产党内部要搞好”。1989年之后,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发生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低潮和曲折的严峻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和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其他国家执政党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明确提出“关键是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必须“整好我们的党”,必须“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强调“关键在党”。邓小平同志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加以思考,并且反复告诫全党,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从根本上影响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必须善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认真研究和解决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使党真正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邓小平同志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的党建思想,包含丰富的时代内容,明确了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和要求:

在党的建设系统工程中,思想建设是灵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牢固确立并切实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永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中,必须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必须继承和发扬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和优势,加强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形势和现代化事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重视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提高全党同志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加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邓小平强调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最便利、最合理的制度。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坚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保证党的路线的连续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选拔党性好、作风好、团结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接班人,使党的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后继有人。

执政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邓小平指出,党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外在表现,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持党的宗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发扬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作为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和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依据;真正做到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的严峻考验。反腐倡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多次提醒全党,要反对干部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和特殊化,警惕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并且要充分认识这一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要对广大党员进行系统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强化党内外监督,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加强党的建设一定要重视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强调要把制度建设当作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党内民主的落实、腐败的根除、监督的强化,都要依靠制度建设去实现。要通过完善党规党法来保障党内民主,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推进人民民主,通过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党的议事决策制度、党的监督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及其他制度来实现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二、邓小平党建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重要地位

产生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包涵丰富时代内容的邓小平党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毛泽东党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具有以下三方面内在特征:

继承性与创新性有机统一。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面临着百废待兴、尽快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紧迫任务,如何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至关重要。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地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把加强党的建设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首先必须在党建理论方面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这样,“不丢老祖宗”,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包括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坚持和继承,就成为邓小平创立新时期党的建设思想的发端。如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端正党的政治路线,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都成为邓小平党建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時俱进、开拓创新。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植根于改革开放的现实基础以及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从党的领导以及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各个方面,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要求、条件、方法、路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审时度势、全方位的回答,讲出了“老祖宗”没讲过的“新话”。这些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毛泽东党建思想指导下,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如何进行执政党建设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富有创造性的理论概括,理所当然地成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强大思想武器。

时代性与科学性有机统一。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背景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历史前进的脉搏和契机,引导中国走向世界,建设小康社会,渐次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创立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探索精神。这充分体现在: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党的政治任务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思想建设突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党的组织建设注重固本强基,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党的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强调依靠法制和制度、自律与监督的结合等。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充分肯定邓小平党建思想的时代感与探索精神,决不意味否定它内在的科学性。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彻底摒弃“左”的指导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它来源于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新鲜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它当之无愧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指导新时期执政党建设实践健康发展的科学指南,充分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时代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全面性与系统性有机统一。从邓小平党建思想的丰富内容和内在逻辑联系,再从它与传统党建学说的比较来看,邓小平党建思想明显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的特质。邓小平党建思想在涉及加强党的领导以及自身建设的诸多方面,继承、丰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全面的、连贯的,但决不是封闭的,还将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丰富、完善。而从其内在逻辑结构来看,以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本目标和检验标准为逻辑起点,规范和统领其它方面;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首要环节,强调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加强党建的基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核心,强调制定和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活动的中心内容;以党的组织建设为主体,强调其对党的建设其它方面尤其是政治建设的保证作用;以党的作风建设为重点,强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主题,强调这是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目的;以改革、制度建设及“两手抓”为根本措施和基本方法,保证新形势下党建任务的落实,等等。以上各方面内容虽然各具相对独立性,可以自成系统,并由这些子系统构成相互联系的大系统。正是从上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有机结合上,我们对邓小平党建思想基本内容及其特点的认识和把握,可以更为具体,更加深刻。

归结起来,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把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建设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与党的政治路线联系起来,着眼于当今时代,立足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突出了办好当今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忧患意识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感;这一重要思想,明确了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密结合党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来加强党的建设的思路和要求,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认知与把握;这一重要思想,不仅阐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根本任务,而且明确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具体条件和方法,具有鲜明、突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性,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增强并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领导13亿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三、邓小平党建思想指导下

江苏的实践探索与创新

邓小平同志对江苏的发展十分重视和关切,江苏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平同志更是充满深厚的崇敬与感激之情。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先后4次到江苏考察或途经听取汇报,他的每次视察和讲话既对江苏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又对江苏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谆谆嘱托,给全省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江苏省委和各级党委充分认识到,江苏党的建设应当紧密结合各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为实现富民强省目标提供坚强保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全省上下在邓小平党建思想指导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并逐步积累了宝贵经验。

以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党的思想建设取得显著成效。30多年来,在改革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全省各级党组织都扎实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精心组织党员干部研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战略思想。在思想建设的组织工作上,创造并多年坚持了“三个基本”,即加强基本理论学习、建好用好基本阵地、创新学习基本方式方法;实施“三项工程”即培训领导干部的重点工程、教育广大党员的基础工程、教育青年学生的希望工程,并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力推动了党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近年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和当前正在深入进行的创先争优活动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一道,认真总结历次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规律,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广大党员受到一次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重点问题逐步得以解决,苏南苏中苏北各区域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厘清。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了一些务实管用的新制度,推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

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重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委和各级党委紧紧抓住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一关键,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推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办法,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精心选拔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也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岗位,推进干部交流,拓宽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渠道,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目前,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一是向形成制度体系推进,干部工作的制度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二是向扩大民主化要求推进,在坚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全面实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任免干部实行全委会民主推荐提名制、全委会表决制和常委会票决制。三是向突破难点问题推进,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力度,探索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和干部辞职制,实行生活圈、社交圈考察,通过实行“一把手”年度总结报告制度、谈话诫勉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巡视制度、干部廉洁自律档案制度等,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四是向精细化方向推进,探索完善干部公推公选方式方法,增强了公开选拔干部的科学性。

着力固本强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有序。一是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任务,有效实施了基层组织建设“双推工程”,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工作模式,稳步推进党务、村务公开,建立健全联系群众、便民利民的服务机制。二是从江苏非公有制经济发达的现狀出发,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建设,统筹规划,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有效管理。三是围绕社区管理和服务,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实施社区党建工作的新举措,建设社区党建工作新载体。四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切实推进民主决策、民主选人用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委和各级党委坚持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中央印发《构建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之后,江苏积极探索构建“教育在先、约束在先、监督在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定出台了《江苏惩防体系实施意见(试行)》,率先在全国着力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框架,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党员领导干部培养、使用、管理各个环节,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完善防治腐败的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使制度更严密,执行更有力;扩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范围,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江苏还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区分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紧紧抓住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作为教育重点,重视对重要部门、重要领域和关键岗位人员的教育,同时,面向全党全社会开展教育。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善于把握特点和规律,善于利用传统资源和各种优势,推进经常性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措施。

邓小平党建思想指导下江苏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理论和实践上正确把握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必须统筹处理好党的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的关系。江苏在这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不断深化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应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十二五”开局之年,江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率先发展、转型发展的重任。去年底和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再次强调江苏要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即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要求。这也是几代中央领导包括邓小平同志对江苏发展的总定位和殷切期望,更是7600万江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处于新的发展阶段的江苏党的建设当然要为实现科学发展和“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坚强保证,这也是当前以至相当一个时期党建的最重要实践。我们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党建思想为指针,系统总结新时期江苏党建工作的历史经验,并依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入实践、探索创新,以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引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以“创先争优”助推“两个率先”,以建设美好江苏的新成绩,告慰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执笔人:王霞林、廖进、王世谊、时伟、周延胜)

参考文献:

[1]中共常州国家高新区工委组织部.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现场推进会经验介绍[EB/OL].:常州高新区党建网,2006-9-27.

[2]中共无锡市委.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行动纲要[Z].无锡:中共无锡市委员会,2007.

[3]中共太仓市委组织部.创新机制增活力实施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推进[EB/OL].:苏州党建网,2007-11-12.

[4]程勉中.新苏南模式与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A].周小浦、周建军.无锡党建研究论丛[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67-214.

[5]程勉中.创新党的基层工作运行机制的思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9,7(1):45-49.

责任编辑:张功杭

推荐访问: 江苏 党建 生动 实践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