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山西民间宗祠建筑艺术研究

山西民间宗祠建筑艺术研究

时间:2022-04-08 10:28:20 浏览量:

zoޛ)j馟iuuiuiivviiio~w馝iwiw饨ky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特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塑型、图案、色彩、陈设等装饰手段体现其艺术美。由于材料和制作方法的区别,形成了质感、纹理、韵味、风格等各种艺术效果在表现力和感染力上的差异。

4 山西民间宗祠建筑的传承与保护

近现代以来,随着国家体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彻底改变,宗族社会存在的政治、经济基础的消失,祖先崇拜意识逐渐淡化,宗祠建筑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渐渐废弃不用。现存的宗祠之所以能历经变迁保存下来,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一是建筑本身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纪念建筑得以保留。二是功能改变,宗族制度消亡后,宗祠建筑丧失了祭祀功能,作为家族公产,多数都被改为公共设施,如学校、卫生所、村委、库房等。三是经济衰退,山西的许多地方在社会变迁中失去了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由富裕转变为赤贫。例如,碛口与上店,都是因为商路的改道而经济衰落。微薄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存,根本没有能力去改变居住条件,更不可能去更新作为族产的宗祠,幸而被保存下来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旅游产业的兴旺,一些保存下来的宗祠,由于规模大,建筑艺术水平高,装饰华丽,并有独特的人文历史背景,被当作名胜古迹开发使用,成了旅游资源和创收的工具。这些宗祠都在根据宗祠的特点突出各自的主题,但恰怡忘记了宗祠的基本功能和文化内涵。

对于没有被开发的众多的乡村宗祠,情况就更加不妙,多数年久失修,破败不堪,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走向消逝。近年来,随着“寻根热”的兴起,宗祠又开始被重视,但宗祠的存在已经没有了原来的社会基础。宗族概念淡化后,家族的凝聚力减弱,宗祠再也不可能作为凝聚宗族的场所。当代有些地方虽然重新建起了新的宗祠,但随着宗族制度的消亡,新建祠堂再难起到原来的作用。

留住这淡淡的乡愁,记住祖先的荣耀,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责任。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发展从来就是一对矛盾。如何在开发的同时,确保文物的原汁原味;如何给流落异乡的游子带去那绵绵的思念;如何在延续华夏文明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和社会功能,始终是我们探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振远.山西古祠堂[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2] 李秋香,陈志华.中国古建筑精粹之六·宗祠[M].中国风景园林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沈纲(1973—),男,浙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技术与理论。

推荐访问: 宗祠 建筑艺术 山西 民间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