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巧用“班班通”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巧用“班班通”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时间:2022-04-10 10:39:37 浏览量: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35-02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而文章探索巧用“班班通”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是现代社会的需求,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写作能力,这样做既有利于锻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又可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课内阅读;“班班通”;国学经典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要形成这一能力,离不开对一些具体方法和策略的掌握。而现实中学生阅读量不达标,欠缺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单一、种类少。在学校开通“班班通”的今天,巧妙利用“班班通”资源,形象直观地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又能有效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勤学博览,扬众之长,补己之短,学会自我欣赏,增强记忆,提高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依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确定学法,巧用“班班通”,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课内阅读中的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在小学所有课程中占有首要、重要的位置,所选课文大多是经典课文,体裁多种多样,语言优美,通俗易懂,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适合学生阅读。教师要巧妙地使用“班班通”,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阅读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六年级下册《少年闰土》这一课时,笔者利用“班班通”将闰土所做的四件事的动画图片一一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缤纷的色彩、优美的音乐、独特的动作,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引发了学生一次次的高呼,学生仿佛看到了机智勇敢、活泼机灵、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都想和他交朋友。

2.巧妙解疑,解决重难点

教学中要完成教学目标,首先要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班班通”教学平台,便会使课堂教学如鱼得水,在解决重难点上有着其他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如《詹天佑》描述的詹天佑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路线两件事中出现了一些工程专业术语如“人字形线路”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面对这个重难点,笔者以前的做法是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来理解,虽然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现在笔者利用“班班通”下载“人字形线路”相关课件进行动画演示,然后讓学生用书本演示在“人”字形线路上火车是如何行驶的。这样把枯燥、乏味的术语变得生动、有趣,不仅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明白詹天佑设计“人”字形路线的精妙,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教师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时,笔者结合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发明了雷达,顺势利用“班班通”向学生介绍仿生学,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仿生学,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又让学生说说从生物身上自己得到哪些启示并设计一个小发明。这样不仅拓展课堂空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还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当一个小小发明家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感知力。学生由于生活的范围狭小,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一些困难。我们可以借助“班班通”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资料、视频,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强化。

如学习《草船借箭》这类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历史久远,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上课前笔者首先让学生读《三国演义》。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展示预习内容:说说你对《三国演义》的了解,《草船借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班班通”上随机出示《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和学生喜欢的人物图片。课外扩展时出示《空城计》《草船借箭》影视资料放给学生看,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想读名著的欲望。

5.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新课标中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班班通”的应用为提高学生评改能力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能引导学生进行当堂演练,形象直观地领悟评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例如,在指导学生“缩写文章内容”这一作文时,笔者先将学生写的范文《小英雄雨来》缩写通过“班班通”的展示台展示,并在范文的旁边附上本次习作的要求。首先让学生大声读范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原文,对缩写后的文章进行判断,衡量是否达到习作要求;然后同桌讨论交流并讲出称其为范文的理由;接着出示“病文”让学生进行当场点评,如“主要内容是否改变,主次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最后同桌互改作文,并把修改的地方用红色标记,改好后大声读修改的习作。范文引路、同桌互改、自读自改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在国学经典中推进阅读

“国学乃智慧之源”。 因此安徽省蒙城县庄周办事处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把“以经典的文化陶冶人”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了让经典的文化扎根学生心中,我校以国学经典为载体,把“班班通”运用其中,通过晨读、晚诵、测评比赛等让学生在现代高效的技术氛围中感悟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了解古圣先贤为我们创造的文化瑰宝,领悟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1.配制背景音乐,用国乐渲染学习环境

适宜的音乐能够把师生带进情境之中,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我校结合国学经典教材利用“班班通”选取了一些古典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每天20分钟的早读让学生在音乐中大声诵读。中午、下午的放学时间,学生一边在音乐中或诵读或吟唱《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一边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向指定的等候区。朗朗上口的经典诗词美文配合着整齐的队伍,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优化课堂教学,用诵读感悟经典魅力

为了优化诵读效果,更好地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校成立了集体备课组,每周一利用“班班通”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电子集体备课。教学中,教师拿着自编的教案带领学生诵读,一边教学一边修改。比如,教学《千字文》时,笔者以“素读”为主。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笔者采用“经典课堂七步法”。第一步:指导读;第二步:放声读;第三步:读而悟;第四步:明大意;第五步:我乐背;第六步:故事屋;第七步:我要写。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过多地深挖文义,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3.编写校本教材,用经典丰厚人生底蕴

为了让学生能有层次地了解国学经典内容,体会国学的博大精深,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笔者任组长,1~6年级的语文教师是小组主要成员,我们根据亳州市编写的地方教材,针对各年级段学生的经典阅读积累、学生领受的差异,结合“班班通”给学生补充优秀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如我们把《三字经》《论语》《大学》《老子》《庄子》等古籍中的精彩片段,经典的唐诗宋词、“三曹”的经典作品按“修身励志”“家国情怀”“写景状物”“抒怀咏史”“传统节日”“亳韵古风”六个类别融合到各年级,集结成册,初步形成我校的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教本》,在每天的早读课和每周一节的诵读课中进行诵读。

4.巧借“班班通”,让经典再现生机

由于国学经典离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习惯太远,高深的经典古文读起来别扭,难以理解。传统的死记硬背激发不了学生的诵读兴趣。但若有“班班通”的辅助,情况会大有不同。“班班通”可以激发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经典内涵,领略先贤们的风采,体悟他们的情感与智慧。亳州国学经典教材中每篇经典后都有“导读驿站”“国学拾贝”,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和故事,笔者就利用“班班通”,采用听动画故事、看拓展资料和有关视频等方式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学生们的语言变得丰富了,写作文也能够引经据典。更让教师高兴的是,学生们懂得了尊老爱幼,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好好读书,积累了很多爱国思乡名句,了解了亳州古韵。如诵读《论语·颜渊》节选中“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时 ,笔者结合“导读驿站”播放有关孔子的资料,让学生明白“君子成人之美”是指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实现愿望。孔子认为,视、听、言、动都符合礼教规定的就可被称为“君子”。同时播放古代孔子教学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古代學生如何上课,还在课堂上模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孔子是我们的国学大师,古代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了。课后让有条件的学生搜集资料,如杨朴妻送诗、滥竽充数、亡羊补牢、典地葬妻、鸡毛信等故事,课堂上学生利用“班班通”展示搜集的资料,当小老师讲故事。经典诗文诵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5.拓宽活动载体,用经典雅言浸润童年

我校的校园,处处洋溢着“国学经典”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墙上、教室里、走廊里、少年宫里处处都有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内容,营造了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笔者利用班班通搜集经典题材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师生演讲比赛、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如为弘扬社会正能量而排练的《三德歌》、为植根经典文化传统而排练的《木兰辞》、为传承孝敬父母美德而排练的《游子吟》、为激励学生爱国而排练的《满江红》连续四年分别荣获蒙城县科技文化艺术节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四、结语

阅读是小学生拓展视野、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已成为全民的共识,让下一代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是我们对下一代的希望。在各校开通“班班通”的今天,让我们利用“班班通”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畅游、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 琴.“素读”经典课堂的诵、议、悟、记之法[J].当代教育家,2015(1):40-41.

推荐访问: 培养学生 巧用 能力 资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