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铸造核盾,功勋卓著

铸造核盾,功勋卓著

时间:2022-04-13 08:29:53 浏览量:

上个世纪50至80年代,朱光亚同志担负起组织、领导我国“两弹”研制的重任。几十年里,他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朱光亚先后参与了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物理系和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的创建工作,为我国核物理人才队伍培养作出了贡献。组织领导核武器研发工程期间,朱光亚担任技术总负责人,组织制定科研计划、任务分解、确定技术路线、组建科研队伍,并具体指导点火中子综合可靠性检验方法等课题攻关;参与起草《关于自力更生建设原子能工业情况的报告》,论证提出两年内进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目标;主持起草《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两份纲领性文件,对按期实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目标起到重要作用。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掌握核武器技术的国家。此后,朱光亚又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第一次核航弹空投爆炸试验、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地下核试验等重大科研试验任务,均取得圆满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从第一代核武器到第二代核武器,从地面、空中试验到地下平洞、竖井试验,我国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以较少的次数实现了核武器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朱光亚从事核事业半个多世纪,我国核武器发展的每一个重大节点、每一项重大突破、每一次重大试验,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汗水。1996年,我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朱光亚积极参与组织禁试后的科学试验,推动新形势下核武器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我国保持核威慑有效性的坚实技术基础。

培养核物理人才队伍

(一)领导创建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

1952年,中央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抽调骨干教师在东北人民大学建立数学、物理、化学3个理科系。朱光亚和许慧君被抽调至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12月,朱光亚从朝鲜战场回国后,直接赶赴东北人民大学报到。在东北人民大学任教期间,朱光亚先后担任普通物理教研室主任、物理系代系主任等职。他起草制定的《物理系专业与专门化设置意见》《物理系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文件,为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初创时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承担繁重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同时,朱光亚主讲大学普通物理力学、热学、原子物理学等课程,在东北人民大学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物理学人才。

(二)领导创建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

1955年,为培养原子能科技事业人才,推动原子能事业快速发展,钱三强遵照上级指示,推荐东北人民大学的朱光亚、浙江大学的胡济民、北京大学的虞福春等人,领导筹建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从全国几所重点大学抽调高年级学生来此学习。1955年5月,朱光亚调回北京,领导筹建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1958年12月,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改称北京大学原子能系;1961年6月,改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从创建之日起,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就担负起为我国原子能科技事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此后始终与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参与核反应堆科研工作

1956年9月,朱光亚调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子物理研究室副主任,在钱三强的领导下,与何泽慧一起组织开展中子物理和反应堆物理研究,参与了苏联援建的核反应堆建设和启动工作,发表了《研究性重水反应堆的物理参数测定》等论文。1959年2月24日,朱光亚领导设计、建成的轻水零功率装置达到临界质量,跨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核反应堆的第一步。

参与组织领导核武器研发工程

1959年7月1日,朱光亚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核武器研究所(1964年改为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简称九院;现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所长,主管科研工作,担负起参与组织领导核武器研发工程的重任,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第一次核航弹空投爆炸试验、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地下核试验等一系列重大核武器试验任务中殚精竭虑、屡建功勋。1996年,我国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后,朱光亚积极参与组织禁试后的科学试验,推动了新形势下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建立起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作出突出贡献。

参与组织领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任务

1962年,朱光亚主持起草了《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这两份纲领性文件,对争取在两年内实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加强对原子弹研制工作的技术指导,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设立了产品设计、中子点火、冷试验、场外试验4个技术委员会,朱光亚兼任中子点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此后,朱光亚与李觉、吴际霖等人组织在北京的科研、生产人员及大批技术骨干开赴青海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全面开展理论、试验、设计、生产等各方面工作,形成了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总攻局面。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试验结果表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从理论、结构、设计、制造到引爆控制系统、测试技术等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参与组织领导我国第一次核航弹空投爆炸试验任务

早在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装置时,核武器研究所就已考虑到机载核航弹的问题。朱光亚于1962年参与起草“两年规划”和主持制定“两个纲领性文件”時,也对核航弹作出了安排。朱光亚、郭永怀、龙文光等人组织科技人员同有关部门协作,开展核航弹研制工作。至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装置爆炸成功时,核航弹的气动外形、弹体结构和总体布局以及引爆控制系统的设计都已确定,运载核航弹的飞机也改装完毕。1965年5月14日10时,我国第一次核航弹空投爆炸试验在新疆罗布泊试验场区成功进行。这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能够用于实战的核武器。

参与组织领导我国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任务

早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攻关时期,朱光亚就与核武器研究所其他领导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部署了原子弹配导弹的前期探索研究工作。1963年,开始进行核弹头、核装置理论研究和引爆控制系统预研。1964年春,朱光亚与李觉、吴际霖等人组织制定了核弹头研制工作计划,并根据聂荣臻的指示,提出了导弹核弹头协作任务的主要设计、试验项目及工艺、定型等进度计划。1964年4月完成核装置理论设计方案后,迅速转入了工程设计阶段,开展了起爆原件和大型爆轰试验,进行了核装置结构设计和工艺试验。1965年6月,朱光亚与其他同志一起,根据研制工作进展情况,组织讨论并修订了研制工作计划。1966年10月27日9时许,我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发射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

参与组织领导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任务

1965年8月,朱光亚组织起草了《关于突破氢弹技术关键问题上的工作安排》,对必须重点解决的理论方案和热核材料制备两个关键问题,尤其是氢弹原理的突破,作了统筹安排部署。在朱光亚支持下,彭桓武、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组织力量对氢弹原理展开多路探索。1965年年底,于敏带领的部分科技人员探索到一种新的制造氢弹的理论方案。经过各部门大力协同和艰苦努力, 1966年12月28日,氫弹原理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我国掌握氢弹技术的重要标志。1967年年初,氢弹试验的理论方案完成后,氢弹装置结构设计、制造等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1967年6月5日,氢弹装置加工完毕,3天后运抵试验基地。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在我国核武器发展史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参与组织领导地下核试验任务

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关于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条约》,妄图把我国的核事业扼杀在摇篮里。根据朱光亚等人的建议,1963年9月,中央专委决定,在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同时,把地下核试验作为设计项目。1964年,朱光亚根据周恩来和中央专委的指示,提出要在抓紧进行第一次核航弹空投爆炸试验任务准备工作的同时,开展地下核试验技术研究和准备工作。1967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在国防科委领导下,朱光亚、王淦昌、程开甲、邓稼先等人讨论了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的目的、试验项目、工程要求等,地下核试验准备工作全面展开。1969年9月19日,中央专委批准朱光亚等7人组成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小组。9月23日,朱光亚、王淦昌、程开甲、彭桓武等人在现场指挥我国首次地下平洞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从第一代核武器到第二代核武器,从地面、空中核试验到地下平洞、竖井核试验,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和主持了我国40余次核试验中的每一次试验,其中30多次亲临试验一线组织指挥。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部队指战员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功实现了将核试验由地面转入地下的目标,推动了核武器技术的持续发展。

推动我国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创立、发展

朱光亚参与指导了我国第一代近程、中程、远程、洲际战略核导弹和潜地核导弹,以及核潜艇的研制,为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创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参与组织领导第一次“两弹”结合试验任务之后,朱光亚又参与组织了多种战略导弹热核弹头的研制工作。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核导弹已发展出近程、中程和洲际等一系列类型。为推动战略核威慑力量全面深入发展,从1958年年初我国第一座试验型原子能反应堆开始运转之后,我国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在核潜艇的研发过程中,朱光亚多次参加科研会议,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1974年8月1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列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1982年10月12日15时,我国首次以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上目标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次试验的成功,为潜地导弹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朱光亚对我国核战略的理解十分深刻,多次强调必须从我国安全战略需要和国情出发,始终坚持精干、有效的原则。正是由于遵循了上述原则,保证了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始终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用较少的投入和很少的试验次数,使我国的核武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立起一支适应国家安全需要的战略核威慑力量。

推动新形势下核武器技术的发展

1996年7月29日9时,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又一次地下核试验取得成功。当晚,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我国暂停核试验。同年9月29日,我国政府在第51届联合国大会上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停止核试验前后,朱光亚敏锐地指出,核武器技术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他积极主张并参与组织禁试后的科学试验,奠定了我国保持核威慑有效性的坚实技术基础。

(编撰:郑杰川)

推荐访问: 功勋 卓著 铸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