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高职食品类专业促进技能积累的实践研究

高职食品类专业促进技能积累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5-02 14:15:02 浏览量:

摘要:食品类专业需要学生既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就如何促进食品类专业学生技术技能积累进行了分析,并从合作体制、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类专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食品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重在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精通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较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当前食品行业发展的关键是创新。食品类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与技巧,增强创新意识,提升专业能力,以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为此,学校要增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文章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为例,就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积累进行探讨。

一、 高度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将积极推进传统主食及中式菜肴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深入发掘地方特色食品和中华传统食品。支持发展养生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同时一并开展应用示范。

德州是我国著名的粮油食品城,培养食品类专业人才对德州及周边区域食品加工和流通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需要,结合学院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科学合理地创新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德州市粮食局开展密切合作,于2015年加入德州市主食产业化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学校又成为山东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学校还与德州市粮食协会达成合作协议,搭建学校粮油食品类专业与德州区域粮油食品经济的合作平台[1]。

二、基于人才培养进行校企合作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毕业生技能水平不高,无法胜任高新技术工作岗位;毕业生工作稳定性低,流动性大,导致企业培养成本高。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步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弄人才迫在眉睫。

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和企业招工“两难”问题的根本途径[2]。学校应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调研,重点建设企业急切需求、技术含量高、薪资待遇好的岗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优势企业开展合作,创新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模式,培育精英人才。2015年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裕食品班”,推行“假期准员工”实践模式,组织学生在假期分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和技能训练。2017年学校与益海嘉里(德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益海嘉里班”,企业定期到学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并参加技能考核,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等,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工作,这样既满足了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3]。

三、建立“双师型”队伍

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力保证[3]。依托学院“1133”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按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标准,建成一支以行业领军人物与校内博士为带头人,以“三强”骨干教师为中坚,人才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卓越、实践能力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的一流教学团队。

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纳入教师培训项目,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指导教师开辟个人教学平台,开展交互式、体验式、混合式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不同课堂形态的优势互补。举办教学创新竞赛、青年教师沙龙等活动,营造以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的良好环境。

学校要定期分派专业教师到食品加工企业实践,切实帮助解决企业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难题,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来学校兼职授课,并与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开展各种活动,为专兼职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增强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平。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转变教学理念,调整专业课的设置,全面认识各种人才类型才能正确地选择人才培养的方向[4]。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以就业为主要目标,增加专业课程,并在设计、结构、内容等方面与普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有所区别。高职院校应充分进行企业岗位调研,建构适应“分段交替”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课程体系。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对接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岗位能力调研,引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职业技术标准,形成了公共基础平台、德能文化素质平台、专业通用平台和专业技能模块、技能大赛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的“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

完善专业实训体系,将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融入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相适应。通过开展大型课程实验、第二课堂、技能竞赛、创新实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岗位劳动等,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根据新课标逐渐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合理调整食品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一批理论水平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优质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五、打造共享型教育资源库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整合现有食品、粮油专业群教学资源,以碎片化资源为基础,建设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共享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依托粮食工程技术专业省级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查阅食品行业的实时信息,方便快捷地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六、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立遴选机制,在中粮集团、中储粮集团下属公司中新增6家校外实习基地,在基地中建立教师工作站,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分段交替”現代学徒制实践制度,实训教师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共同完成实践管理、考核评价、学分评定,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让学生积极参与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科研项目,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对课题项目进行研究、探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掌握更多、更深层次的课外知识。另外,学校应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如食品行业技能大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还能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增强其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旭峰.地方高职院校建设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路径研究[J].中文信息,2018(1):143-144.

[2]韩邦兴,陈存武,刘东,等.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02-304.

[3]伏冬.高职食品加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读与写,2017(30):10-11.

[4]李丹,翟爱华,刘远洋.粮食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与内外兼修”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农产品加工,2015(9):86-88.

推荐访问: 高职 类专业 积累 技能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