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尚善文档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读后感 发言稿 心得体会 申请书大全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尚善文档网>作文大全 > 立足海西,培养有特色的软件人才

立足海西,培养有特色的软件人才

时间:2022-05-03 18:55:02 浏览量:

摘要: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如何借助海西特殊政策,加强与中国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有特色的软件人才是厦门大学软件学院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软件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介绍软件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软件学院;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背景介绍

厦门大学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哨厦门市,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中国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国务院于2009年5月份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调依托福州、厦门软件园,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动漫游戏产业,培育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企业,吸引台湾地区企业乃至世界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转移。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厦门大学软件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有责任和义务,开拓创新,先行先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委批准的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也是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2月,学院是按新模式建立、新机制运行的厦门大学直属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系和数字媒体工程系。学院设有软件工程本科、数字媒体艺术本科和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硕士。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614人,其中本科生1202人、工程硕士研究生337人、工学硕士研究生75人。现有各类教师61人,其中专职教师26人,校内兼职教师14人,校外(企业界)兼职教师8人,外籍教师13人(全职8人)。在编教师中,教授10人(外聘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5人。学院还经常聘请国内外具有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经验的高级专家授课。

学院的行政办公大楼、教学实验大楼和研发综合大楼按3000人的办学规模设计,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设有教学实验中心和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建有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985工程”信息平台中心机房。配置先进的教学、研发、实验、实习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教师和学生从事软件技术研究与开发提供先进的软硬件平台。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如何借助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特殊政策,加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有特色的软件人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也是软件学院办学定位的指南。

2厦门大学软件学院人才培养定位

软件产业是我国优先支持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软件是信息系统的核心,一个国家信息系统被控制,将会造成国家很多活动瘫痪。所以,要认识到软件产业是一个战略性产业,跟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地处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的厦门市政府已经将软件产业作为厦门市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厦门大学有责任和义务为地方经济和科技进步服务。

软件与各行业结合紧密;软件工程学科特点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软件强调自主创新,只有拥有自主产权,软件才有生命力。软件人才表现出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特征。因此,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坚持以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围绕应用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三要素:知识、能力和素质,树立创新教育、个性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观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向东南亚和台港澳地区,结合厦门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培养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素质全面、系统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前沿技术,外语过硬、了解信息产业的发展动态与前景,具有市场意识、国际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技术人才。

3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积极推行改革,在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把软件工程专业建成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有自身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积极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和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又立足国内,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周边地区,结合厦门大学的学科优势,转变教育思路,更新教育观念,及时调整学科方向和专业结构,推进教育创新;在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的整合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针对软件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术水平;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努力增加对该专业的投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建优良的育人环境。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3.1明确办学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软件学院的办学定位,特别强调软件学院与传统计算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区别,按照工程教育模式,尤其是CDIO工程教育新理念,突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认真开展专业建设调研,积极开展与国外一流大学、企业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强对软件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研究,与行业专家和大型企业用人部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教学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合厦门大学学科优势,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3.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师培养和聘用机制

紧紧围绕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办学目标,调整教师结构,完善专职与兼职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境内与境外结合的教师聘用制度,注重教师的软件产业经验、注重软件教学与研究水平。建立一支由专职教师、企业专家和国内外兼职教师组成的了解行业需求、教学和软件开发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建立学院专职教师的培训、交流、深造以及到软件产业一线学习交流的常规机制,以了解行业需求、丰富教学经验。

3.3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引进国外优秀教材,推进双语教学

强化核心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突出能力培养和实践型课程。调整课程内容,使其充分反映软件产业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加强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开设体现最新软件思想与软件前沿技术的选修课程。

积极使用国外最新优秀英文原版教材,使学生更快地接触最新技术,学到最新的知识。实践技能课程利用国际著名软件工具和产品,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软件工程技术。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学到国外最新技术,与国际软件产业发展同步,及时了解国际最新的软件思想和开发技术。同时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外语应用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在引进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其长处,结合我国人才培养特点,实施课程建设本地化,加强教材建设。

3.4按照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加强实践教学改革,重视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厦门大学“三学期制”,进行四年不间断的实践、实习,加强工程实践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内先进的教学实验中心,建好各专业方向实验室,提供丰富的实践技术平台。

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合作,拓展和完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提供良好的条件。

3.5建立学生创新俱乐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结合学院教师的研究方向,以研究中心、研究所及研究室为平台,建立学生创新俱乐部,使学生尽早参加科研项目开发,从参与、接受到贡献逐步使学生了解掌握科研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6借助海西政策,加强与中国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若干意见》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为我们加强对台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中国台湾地区在软件行业、尤其是游戏动漫产业发展迅速,教育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充分认识到这一难得的机遇,积极开展与台湾地区企业界和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其中包括举办学术交流会,教师互访,学生互换,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活动。

3.7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进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地邀请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教授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聘请国外学术造诣高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的高级软件工程师为学生授课。积极开展与国(境)外,如美国、英国、比利时、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知名大学互派交流学生。

3.8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厦门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鼓励学生选修跨学科课程,开设“人文与科学系列讲座”,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通过“团队合作训练”课程、案例和班组集体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技巧、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创新意识以及用户至上的软件人才观念。“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使学生更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为自身发展做好规划与设计。

3.9加强质量管理,建立有特色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专业特点,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学院各部门紧密配合,沟通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倾听学生对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的反馈意见,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保证各课程能按预期目标开展教学。与软件企业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4人才培养的主要成果

4.1学生就业

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是毕业生的出路好坏。学院高度重视构建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起贯穿整个学制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

软件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总体良好(如表1所示),

表1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度本科生招生

人数本科毕业生

人数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工学硕士招生人数工学硕士毕业生人数工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

2002 237//16//

2003 279//22//

2004 28511498.3%25//

2005 3008798.8%2414100%

2006310155100%2721100%

200732518898.4%2525100%

200828424699.2%2523100%

200929184.5%(7月初)2796.2%

每届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率都达到或接近100%,到IBM、Oracle、安永、百度、华为等著名公司就业的大有人在,几名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获得成功。众多名校竞相接收我院推免硕士研究生,2009年本科毕业生中共有47人被北大、清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4.2创新成果

软件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组织了包括软件学社在内的多个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和校级组织的科技竞赛活动。先后获得“微软创新杯”大赛优胜奖、“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优胜奖、ACM北京分赛区银奖、ACM哈尔滨分赛区铜奖等奖项。此外,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福建省第五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厦门首届大学生网络游戏策划设计大赛、AStar2007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第三届“博创杯”嵌入式比赛、花旗2007科技应用大赛等科技竞赛和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勇于拼搏,成绩斐然。

4.3学科和基地建设成果

学科和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软件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和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被评为福建省重点学科;软件工程专业被评为“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福建省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福建省软件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与厦门市软件园共同建设“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厦门)基地”。

5结束语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作为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在如何加强与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界和教育界交流合作方面理应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做出贡献。我们认真调研了海峡西岸经济区软件人才的需求状况,利用台湾地区的智力优势和产业技术优势,结合厦门大学优势学科,确定了以金融信息化、游戏动漫等方向培养有特色的软件人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EB/OL].[2009-5-4]..cn/qkpdf/jijy/jijy200916/jijy20091613-1.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 立足 培养 特色 人才 软件